歷史軍事
(目前本書月票榜第十三名,雖然沒有進前十,但為感謝‘書友22860147’、‘書友17933914’等十數名熱心讀者的慷慨捧場和月票支持,利用中午時間加更一章,以感謝大家的支持。)
比如,在漕運時,要如行軍打仗賞罰分明,提前完成運輸的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反之遲到的的要懲罰。賞罰分明,船工、纖手們才不會拖延公事。
另外,船只種類眾多,但在不同河段,因為河水的寬、深、急、緩等情況不同,所適合航行的船只也不同。而現今實際情況,有的船只船體極大,但是并不適合運糧,可許多漕運衙門為了省錢,依然用這樣的船只勉強對付著。如這些船只,此次自然要換成適宜裝糧河運的船,且數量還要盡可能的增多。
葉塵想到的辦法其實在后世很常用,也很常見。說簡單點就是在水位落差大的地方建兩道水閘,水位先與上流水位平齊,待船駛入閘口后關閉上游閘門,打開下游閘門,水緩緩放出,讓水位與下游平齊,這樣船只就能平穩安全地駛出去。
這個辦法,比起分段轉運法不知道要節省多少時間和人力。
葉塵將周杰所說十個小辦法說出,眾人只是不住點頭,深感葉塵在一天之間,便調查咨詢了這么多的有效之法,實屬不易。實事上,葉塵也直接說了此法是和漕幫的幫主周杰那里打聽到的。他卻是沒有注意到他提到漕幫時,趙匡胤眸中那一閃而逝的寒光。
而當葉塵將水閘的辦法提出時,昨天聽了修建水庫的諸多功用的幾人沒有什么意外,反而還有疑惑。但其他幾人聞言不由得瞠目結舌,大呼此法的絕妙同時,也為葉塵奇思妙想感慨不已。
葉塵聽著眾人的稱贊,臉上有些發燒,不管是水庫修建,還是這水閘的方法實屬他從后世所學啊!
這時,羅公明皺眉想了一下,說道:“水閘之法的確玄妙,可以想見,此法一經推廣,定會極大的提高河運的效率和速度,單是此法,祥符伯便算是又立了大功。”
除了呂馀慶臉色越加難看之外,眾人紛紛稱是,趙匡胤也深以為然,此事顯而易見,并不難理解和推斷。
但不等眾人說什么,羅公明話風一轉,緊接著說道:“可是這水閘的修建,不同河域寬窄不同,但最少也有數丈,建造一座這樣的水閘,快則三四個月,慢則也需要數年時間,此次籌集糧食,時間卻已經來不及了。”
大殿中陡然一靜,羅公明是這方面的行家,他說需要這么長時間修建水閘,那定是真的來不及了。
趙匡胤眉頭又緊蹙了起來。眾人看向葉塵。
此事昨晚上葉塵也已經想到,也有了一個解決的辦法。
“羅大人所言有理,臣昨晚上也問過那周杰,運河最寬雖然不超不過十丈,但建一座可以用上數年的水閘短時間內的確來不及。可我們若是只建立一座只用一個多月的簡陋水閘,今日便下急詔,給地方官府說清楚,想來用上一個月的時間足以將這水閘修好。所以,此事要盡快給各路、州官府下通文,應該當成首要之事落實才行,讓各路發運司、轉運司、糴便司征購糧食的同時就得日夜趕工修建。”
“沒錯!各處河道同時進行,一個月的時間應該夠了,如果此事可行,而糧食征購也順暢,八月初期就可以開始采用新法兒運糧,糧船直駛開封,中間不做裝卸,運輸速度要快上三分之一,在剩下一個多月時間中,不分晝夜,調度有序,不出意外,足以將六百萬石糧食運到京師。”羅公明暗自算了一下,說道。
趙匡胤這才長松了口氣,眾人也為葉塵的變通稱贊不已。
“官家!臣還有最后一個建議。”葉塵說道。
趙匡胤此時心情很好,葉塵所說方案,有理有據,最大的特點就是按照購糧、運糧的整個步驟,經過的環節,涉及的官員和各色人員,逐個列出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然后又一一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并且也得到了諸位大臣的認可,不出意外,應該可以完成此次籌集糧食一事。
趙匡胤說道:“葉卿但說無妨。”
葉塵說道:“此次籌集糧食牽扯太多,涉及朝廷和地方官府方方面面,需要宰執大人、樞密院、三司使、開封府,以及地方官府、發運司、轉運司、糴便司等通力合作。御使臺、各路各道的觀察、監察使全力督促,方有希望得以貫徹執行。若是臣師傅預言是真,那也實關國家根本,所以得委派身份地位能夠壓得住各路、州地方官員的重臣擔當欽差,前往江淮各地,就近指揮、督促、監察籌措糧食。”
趙普聞言,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身體微震,不等趙匡胤說什么,他搶先一步出班說道:“陛下!祥符伯所言有理,政事堂、三司使、開封府,以及地方官府、發運司、轉運司、糴便司等通力合作,以行購糧、運糧之舉。臺院、殿院、察院的各位御史,乃至各路各道的觀察使、監察使全力督促。各府、州、軍、監、縣最高長官親自主持,筑造堰壩水閘。各個環節不出一點紕漏的話,臣以為,籌集糧食一事必可完成。”
“喔?”趙匡胤素來倚重趙普,聽他如此肯定葉塵的計劃,不由喜上眉梢。
“但是!就如祥符伯所說,此事需要派遣一位得力之人執王命節鉞親赴江淮,手操刑殺大權,如陛下親臨般就近指揮,方能保證切實執行,無虞失控。”趙普緊接著說道。
趙光義聞言,臉色頓時微微一變,他本以為趙普會如昨天一樣,全力擠兌讓他去負責此事,但最后并沒有推薦他,且還給負責此事之人如此大的權力。他有些動心了,因為他可趁機做不少平時想做,一直沒做成的事情。可這種事情,他卻不能自己主動毛遂自薦。
羅公明和楚昭輔也是臉色微微一變,趕緊低下頭去,顯然想到一些事情,不想摻合進去。而呂馀慶則是目光掃過趙普和趙光義,最后集中在葉塵身上,臉上卻是掛著冷笑。心想此事果然還另有目的。
趙光義心中電光火石般一轉念,卻突地長揖說道:“臣!附議。臣有本奏!”
“皇弟有何話說?”
聽了趙普的稟奏。正自考慮應該派誰去的趙匡胤連忙抬頭問道。
趙光義說道:“祥符伯和趙相公所言有理,但此事關乎社稷興亡,要想讓各司各地的官員不遺余力,實是一樁難事。可如此重責、如此重權,實不宜交予普通朝臣,此例一開,后患無窮……”
趙匡胤瞳孔微縮,眸中寒光一閃而逝,說道:“那依皇弟來看,有何兩全之策?”
趙光義心中暗罵一聲,可惜在場之人竟然沒有一人屬于他的人,否則完全可以替他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但此時只能說道:“此事臣弟還沒想好。”
這時,趙普躬身長揖,沉聲說道:“臣舉薦一人,可擔此任。”
“是誰?”
“皇長子德昭。”
趙匡胤眉梢攸地一挑,輕輕“喔”了一聲,目光在幾位重臣身上一掃,默然不語。
趙光義眼皮子微微跳躍,心中恨不得將趙普千刀萬剮,連忙收懾心神,上前奏道:“官家,此事茲事體大,關乎社稷存亡,這人選不可不慎。德昭他長成于宮闈之中,不知地方民間之事,從不曾擔負過如此重任,如此重要之事,萬一有個閃失,于國是一樁大難,與皇長子……也未免德行有虧啊,官家尚請三思。”
“這……”趙匡胤撫須沉吟起來,他雖然知道趙光義所言是有私心,可是他自己心中也知道,他這個兒子雖然為人還算勤勉,但做事并不算太過穩重,若派他這個差使,相信他應該會全力施為。然而,他這個開國皇帝正當春秋鼎勝,凡事親力親為,還從來沒讓這個兒子代為做過什么事情,真要出了什么岔子。不但誤了朝廷大事,兒子的聲譽也不免大受影響,這樣的重擔壓到他的肩上,他能辦得了嗎?
“可是德昭確實長大了,該是安排一些事情歷練的時候了。”趙匡胤想起前幾天在御花園和自己兒子的爭執對話。
趙普一見趙匡胤遲疑,連忙再進一言道:“官家,臣舉薦皇長子,原因有三。其一,官家坐鎮中樞,臣要處理朝政,而開封府要承上啟下,放眼整個朝廷,除了皇長子,再無合適人選擇。其二,皇長子德昭乃官家長子,代天子巡狩,再合適不過了。也唯有以皇子之尊代行皇命,才有足夠的威嚴,令各路官吏勤勉做事。其三,皇長子已到弱冠之年,正是年青有為的時候,理應出來為江山社稷盡自己的本份,并且鍛煉皇長子的能力。至于府尹大人的顧慮,呵呵………”
PS:新的一月,大家都有免費月票,九孔拜托諸位能夠將月票投給本書,九孔感激不盡。另求紅票,求收藏,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