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1057章:父與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57章:父與子

第1057章:父與子


更新時間:2019年01月13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含丙殿是一個龐大的宮闕群,并不是只有一座宮殿,還涵蓋了該有的章臺、林苑以及庭榭、綠化、廣場等等。

以漢家的宮闕格局,每一座宮闕群都會有屬于自己的城墻以及甬道、過道,通常是會建設一條主干道作為平時進出之用,其余道路則是會封閉起來。

宮門就在主干道,是一個寬五米高七米的大門,它有著兩扇非常龐大的實木門板,門板之上會錨下一些金屬釘,同時也會有兩個巨大的獸型拉環。

劉慎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梳洗和更換衣物,穿著練功服帶著自己的一些屬官,對劉彥的到來進行迎接。

甲觀離宮門并不近,大概是離了三里左右?

從宮門進去,能看到的是一片空蕩蕩的廣場,地面是由數量龐大的磚石鋪墊而成,道路與其它地面的是用不同顏色的磚石來進行區分,再來就是會有獸型的燈柱。

廣場的是圍繞著城墻,寬度是一百八十米,再往內就是一些植物的綠化區,地面的白雪被清掃干凈,植物上的白雪則是留下,看不出草是什么草,樹是什么樹。

外圍宮城的城墻高度達到十六米,里面的城墻高度一般不會超過八米,除了城墻之外還有一種高度約兩米的薄薄圍墻,再來就是種種的建筑物構成了宮城內部明確或是隱性的防御帶。

“也不知道披件皮裘。”劉彥看了幾眼太子屬官,沒理會他們的誠惶誠恐,對劉慎說:“身為儲君,應當知道緩急輕重。”

劉慎是急急忙忙地趕過去宮門迎接,身上只是穿著單薄的練功服。他之前流了不少汗,再被冷風一吹很可能會受涼。

“兒臣知曉父皇過來,歡喜之下雀躍不已”劉慎尷尬地對眾屬官擺了擺手,示意他們趕緊離開:“兒臣匠,西北地時冒雨冒雪時常有之,亦能手刃大漢仇寇,不礙事的。”

劉彥看了旁邊的女官一眼,自顧自邁步向前。

跟隨在天子身邊的眾人,他們其實是會有多種的準備,其中就包括帶上備用的皮裘。

女官吩咐之下,有宮女捧著皮裘快步走向劉慎為其披上,恭敬行禮退開。

停了兩天的雪又開始下了,它們成片緩緩地從空中落下,有時候被風一吹會展現出屬于自己的舞蹈,半空中出現各種的軌跡之后才落地。

劉彥伸手接過一片雪花,注目看了兩秒,手一捏握樁來秒再張開,雪變成了水跡。

含丙殿占地并不小,林苑就包括了六率的駐地設施,各吹崗的人員就是來自于六率,他們是屬于太子的個人武力。

“太子近些日子有些怠慢了。”劉彥是刻意過來駐地這邊,看去是安安靜靜的一片營地:“還是擔憂朕多想?”

六率說是六千士兵,不過那只是戰兵的數量,還用有相關后勤人員在內的一批人,但劉彥所了解到的是,劉慎是嚴格地將駐地人員保持在不多不少的六千人。

“兒臣尚在熟悉人員。”劉慎成為太子之后就發現一點,自己這個老子是越來越不好相處了:“諸多事務之中,唯六率之事可以延后,所以”

皇子與太子都是子,但真的不一樣。

劉彥以前可以溺愛身為皇子的劉慎,但是對成了太子的劉慎就不將存在任何的溺愛,甚至是不會再當劉慎只有十二歲,是會視劉慎為一名成年人。

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現實,不會再存在任何的童話,這些別人很難去用行動來告訴劉慎,只有劉彥是那個最為適合的人選。

到現在,劉彥才明白過來,為什么皇帝總是與太子有諸多的隔閡,甚至會產生矛盾,一切只因為皇帝需要讓太子明白什么是身份的轉變。或許還有太子的存在證明皇帝在老去,使皇帝每每想到某一天太子也會變成皇帝,產生老大的不愉快?

劉慎給劉彥匯報了很多的事情,他對屬官的招募,都有哪些人家,成份是進行什么樣的分布,那樣的分布又是出于什么考慮。

“大漢的統治構成是皇室、勛貴、有爵者、百姓。”劉彥停下腳步面向劉慎,嚴肅地說:“勛貴和有爵者因為功勞獲得了他們的一切。我們依靠他們來管理國家,使國家能夠有效地進行運作,他們是我們治理百姓的助手,但是對我們最為重要的卻是百姓。”

劉慎自然是一副注意傾聽并且會牢記的模樣。

“我們已經給了一些有功者該有的匯報以及待遇,他們想要獲得更多想要建立更多的功勞。”劉彥剛才聽名單,太子屬官中的九成全是來自于勛貴,剩下的那一成則是民間名聲極大的在野者:“大漢對勛貴非常優渥,是在用這種待遇告訴所有人,只要有冠大漢皆能獲得用獲得的賞賜。有功勞自然是用得到回報,那是朝廷的運作根本,也是保持國家的正常運作。你明白了嗎?”

劉慎并不是太明白。

漢帝國的勛貴階層非常幸福,他們獲得了自己用獲得的一切,再來是皇室暫時還沒有拿勛貴開過刀,使勛貴階層并沒有什么緊迫感。

在決定暫緩對外擴張的決議通過之后,劉彥本來是已經有了計劃,就等著某一些勛貴干一些出格的事情,或是有勛貴沒品到不去與同等級的階層較量,去欺負壓根沒有什么反抗能力的普妥層,好好好地整肅一下勛貴階層。

國家一旦進入內政發展期,肯定會出現各種問題,通常會是因為利益而發生的競爭,皇權社會體系下,勛貴之間互相競爭是皇室很樂意看到的事情,哪怕是勛貴要和和氣氣,黑暗中也會有一股力量讓他們不斷產生矛盾,制造出讓他們不得不爭斗的麻煩。

勛貴互相之間快快樂樂地一同玩耍,顯示出團結友愛的局面,皇帝能睡得安穩?

一旦到了需要皇帝暗中下手才能讓勛貴產生矛盾的時候,通常情況下也是到了皇權作為式微的時刻,要是有那么一個強力人物能夠得到勛貴階層的認可,下一刻就是一場改朝換代的到來。

這樣的局面無數次出現在歷史上。

西漢末年的王莽得到了所有階層的認可,連皇帝都認為王莽是眾望所歸,結果是西漢王朝被終結。

東漢到了劉宏時期,貴族階層是一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并不是愚蠢到無可救藥的劉宏有了自己的行動,他做出了一個皇帝用做的事情,那就是策劃出有史以來的第一丑黨禁錮。劉

宏這么做必然是要被貴族階層所痛恨,但卻是足足為東漢續了數十年的命,要不然不用等董卓出現,漢室天下就該被再一次的像王莽那樣歷經“和平演變”,卻是得了一個“靈”的謚號。

沒開任何的玩笑,東漢到了劉宏執政時期,弘農楊氏以及汝陽袁氏,甚至是之前被撲滅的竇氏,全都有了能夠對東漢上演“和平演變”的能力和實力,并且袁氏早就在計劃薩代之。

劉宏執行朋黨禁錮,作為著重打擊的對象,弘農楊氏是直接一蹶不振,袁氏卻是受損輕微,后面亂天下的正是袁氏。

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楊堅獲得了絕大部分貴族階層的認可,他幾乎是沒有費多么大的力氣取代了宇文家,成就了自己的王朝。

到了楊廣成為皇帝的時刻,他沒有忘記老楊家是怎么建立起自己的王朝,看到貴族階層很有再一次形成大團結的局面,是自己操刀子與貴族階層血拼,還是策劃一吃外戰爭消耗貴族階層的力量,他的瘍是發動對外的戰爭。

當時的高句麗因為中原王朝衰弱和混戰,是從蠻荒之地中崛起,并且是不斷向西南進行蠶食,一度差點將遼西和遼東給吞下去。

楊廣需要消滅威脅日益增加的高句麗,哪怕是沒有給國內貴族階層放血的需要,肯定也是要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

因為南北朝的特殊時期,哪怕是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不斷削弱其他大姓貴族,也不斷在對制度進行更改,優化向對皇室有利的方向,但是依然沒有塞貴族擁有私兵的現實,甚至明明是國家武裝,實際上卻是國家在出錢出糧幫貴族養兵的現狀。

楊廣發動了對高句麗的戰爭,很多次看似能夠輕易進取城池,都是他下令暫緩攻勢,想要削弱甚至耗盡貴族鮮血的意圖太過明顯,貴族階層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才有了隋末無數路的烽煙,更有大軍在國戰內部卻有貴族大舉叛亂的原因。

南北朝之后的一兩百年之內,王朝制度多少是帶著一些胡人的特色產物,便是到了李唐時期也沒有得到扭轉,其中就包括貴族有私仇可以動用私兵火拼這一條。

劉彥必須要將劉慎培養得足夠強勢,同時還要限制劉慎過多的依賴勛貴階層。

“兒臣明白了。”

劉慎嘴上那么說,內心卻是無比的糾結。他尋思了一番,太子屬官中的勛貴不能占那么多,南方士族卻又不能大肆任用,該是怎么樣的一個平衡法?

這個就當劉彥是給劉慎在成為儲君之后的第一個考驗,會看劉慎是用什么樣的應對,后面給予更多的滌,同時也是加深考驗。

其實劉彥有考慮過讓劉慎去收攏南方士族,算是給予那些南方士族一個不至于絕望到底的盼頭,后面卻是作罷。

做錯事情肯定是要付出代價,要不然世人看到做錯事了還能榮華富貴,怎么去判斷什么事情是對是錯?

“朕已經特地對他們網開一面。”劉彥說的是開放中南半島給南方的士族:“他們卻讓朕太失望了。”

中南半島是漢帝國在外面的第一塊飛地,同時也是最混亂的地方。

安南都護府建立之前,前往中南半島的南方士族非但沒能徹底解決當地的土著,甚至出現了扶持土著的事情,完全背離了劉彥讓他們去中南半島的初衷。

劉彥后面開放了西域,長江以北的士族就干得非常好,他們將紅利與百姓共享,不是像南方士族那樣一手把持,甚至是南方士族寧愿將好帶土著也不愿意同胞染指。

在大軍沒有正式進入西域之前,北方士族是伙同民間驍果直接將西域給徹底的破壞,他們用搶劫和殺戮的盛宴造就出一個權力空白的西域出來。

劉彥很喜歡北方士族的聰明痙,他們自己吃了個滿嘴流油,沒忘記以國家層面讓利給百姓。

北方士族這樣才是合格的對外開拓先鋒,哪像南方士族自己都吃不下了還死撐,著實撐不住了卻搞出塞給當地土著的破事。

“據兒臣所知”劉慎找回了以前和劉彥相處的感覺,說話也不再那么心翼翼:“他們南方士族)多有炫富之舉,寧愿鋪張顯世,不愿救助鄉間孤寡?”

劉彥是知道這事,問道:“太子以為如何?”

“或許是為了自保?”劉慎見劉彥眉頭一挑,繼續往下說:“因為衣冠南渡之事,他們自知風評如何,自然不敢做出邀名之舉,唯有如此方能不受更多敵視。”

“太子能這樣理解,朕心甚為欣慰。”劉彥大笑了幾聲,說道:“他們的確是在自保,也是足夠愚蠢≡己不能讓利于百姓,不學北人之法,只能炫富了。”

“兒臣想求父皇一件事情。”劉慎趁劉彥看上去心情很好,央求道:“兒臣去過西北,還未下過南疆,能否先往建康,再往安南都護府?”

突然間,劉彥發現劉慎長大了,懂得試探自己,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兒臣是這樣想的。”劉慎帶著向往,說道:“踏遍大漢河山,親眼見識各地不同,領略人間百態。兒臣還想做一番地理志,記錄山川地勢,各地人情。”

對于這樣的事情劉彥肯定是要支持,不過卻是說道:“太子志氣不小嘛?”

劉慎臉色沒有反常,帶著恭謹和期盼:“兒臣為儲君,大漢之儲君,自該有所作為。”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