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第779章:新長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79章:新長安

第779章:新長安


更新時間:2018年04月17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榮譽與忠誠 | 席卷天下 
正文

“倒是寡人失策了。”劉彥現在是天子卻不是皇帝,自然不會自稱朕:“應當大張旗鼓宣揚。”

說的是從西域搶回來的財富引起轟動,長安這邊還算是晚的,對于經由西北到關中,再一路到長安,途徑之上的各地早就像是水滴進了烈油鍋,那個叫爆燃。

漢國在中南半島的搶劫呃,是經營,經營了三四年,最早的兩年是運到襄國,那個地方經過胡虜的肆虐基本是沒多少人,再來是搶來的財富基本是依靠水運,中間連停頓都很少,沒有被圍觀,再加上官方沒有特地宣傳,自然是無法引起什么轟動的效應。

哪怕是經營中南半島算是低調進行,可結果依然是引得南方有條件的人去中南半島,早去的人早發財,后面去的多少也能喝點湯水褲骨頭,去中南半島等于發財就是現如今南方人的觀念。

得說的是,中南半島真沒多少國家,那邊又是一個幾乎與蠻荒沒有多大區別的地方,搶當地的那些部落是能搶到一些戰利品,可是更多的資源需要自己動手,或是開礦,或是伐木,發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要有先期的投入。

西域不一樣,那邊早就有文明,雖然說沒有崛起什么超級大國,可是各方面的發展真不是中南半島可以比較的。

西域的國家有著各自的文明,他們還躥絲綢之路經濟帶,武力方面或許不怎么樣,可是財富持有量真的不低。

去搶蠻荒地區一時半會很難搶到什么,需要攻下地盤之后自己動手去規劃和經營,慢慢地才會有產出來產生財富。

搶一些有基礎文明的國度,則是能獲然些本來就被創造出來的財富。

要是搶貿易發達的地區,就像是這一次漢人直接殺進龜茲人的地盤,每攻下一城都能立刻得到一筆巨額的財富,一城一地或許不會太多,可是攻克的地方多了財富也必然是會累積,聚攏的財富起來就是天文般的數字,并且還沒算攻占下來的地盤本身。

被天災攪得焦頭爛額的劉彥近期的心情很壓抑,等待蔡優將運回的那些戰利品的價值算出,心情總算是不那么郁郁了一些。

不算其它,從西域運回長安的金幣數量就有七十余萬枚,銀幣數量達到一百六十萬枚以上,各種寶石近千顆,其余首飾、布匹和雜七雜八玩意更多。

以財富算,第一操掠就夠劉彥再武裝起七個常備軍,就算是供應現有軍隊也能維持兩年。而這個還是沒攻克龜茲全境的前提下,另外龜茲一些城市也事先被丁零人、氐族人和一些趁火打劫的家伙先搶了一波。

“海外可購糧,可是聯絡艱難。”紀昌真不是那么愿意澆冷水,他得說出實情:“大漢周邊的國家已經不多了。”

還真的是那么一回事,漢國周邊的國家基本上是被滅得差不多了,就算是還幸存的也不存在農耕文明,想要購買植物類糧食得去海外。

漢國的海外購糧行動一直都沒有停止,去年就派人到波斯、羅馬以及阿三大陸的一些國家進行采購。

波斯和羅馬都有國內的糟心事,一個國內頻繁爆發叛亂,另一個干脆就是分成三方在打內戰,注定了他們很難大批量賣出糧食,再來就是價格偏高。

像是兩薩特拉普、卡拉巴拉斯、伐迦陀迦這些屬于“五國同盟”的一份子,誰不是都忙著備戰,要打大型戰爭了,哪有多余的糧食拿出來賣?

要說起來,目前全世界算是大國的國家,任何一個國家都躥缺糧狀態,不是遭遇天災,就是戰爭帶來的**。那些既沒有天災又沒發生**的國家魚余糧,可他們周邊的大國缺糧,后果是什么根本就不用多提,不交出糧食就等著挨揍,導致拿在手里的糧食也不多。

本來心情好一些的劉彥臉色又陰了下來。他的確知道是那么一回事,海外購糧因為波斯和羅馬給面子,開始的時候是獲得了數量頗大的一批,可是后面卻來個斷崖式的下降,越后面能夠采購的糧食就越少。

劉彥與紀昌的交談不是在室內進行,他們行走在新建宮城的綠蔭大道。

新長安的宮城自然是所有工程的重中之重,肯定是排在優先的序列,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主宮闕群基本上已經拔地而起,該幽林苑也呈現規模。

由于是劉彥要仿古,或許建筑物與先漢不是那么一模一樣,可宮闕群的名字,尤其是一些主殿的取名就是直接拿西漢的名字來用。

他們現在行走的綠蔭大道是建章宮到未央宮的路上,剛剛經過了丞相府,差不多是到武庫附近。

丞相府竟然是在宮城里面?那完全就是廢話了呀!

西漢的宮城,朝廷的職權機構就是安置在宮城之內,不但是丞相府,其余御史府、廷尉署、太尉署、少府、衛尉署只要是三公九卿級別的辦公地點,都是在宮城之內。

主辦公地點在宮城,宮城之外還有附屬的辦公地點,不過一般都不會有什么重要人物坐班,就是文牘什么的也是次要級別的。

宮城之內還有武庫?那更是廢話幟廢話但有武庫,還有宮城戍衛軍的建筑群,甚至有操練場、訓練場、演武場等等區域。

宮城占地為什么會那么大,并不是統治者本身需要那么大,他一個人才能用多少地方↓開統治者本身,后宮的眾多女人也需要地方,再來必要的屬官、駐軍、宮女、宦官難道是等上班才進宮城?

綠蔭大道的兩邊,每隔三米左右就站著一名兵士,他們又分為甲士和武士。

站班者不同的裝扮并不是為了簡單的區分,其實是職責上面的不同,例如出了事甲士布陣而戰,武士則是配合跟隨劉彥的護衛作戰,甲士對敵,武士、護衛純粹就是保護劉彥能開溜就開溜。

別以為各處站班的武裝人員就是全部,宮城被認為是守衛森嚴,看的不是各處的明哨,事實上一些人是隱蔽在周邊的暗處,另外宮城的一些建筑物內也是隨時隨地有眾多的武裝人員值班,就是一些看著平常的建筑物,信不信打開門或是窗戶就露出大型遠程攻擊器。

沒事出的宮城聽著安安靜靜,看上去也絕對是一片祥和,可一出事就是到純出守衛者。平常一個人走在任何一條道路上,還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看著,魚什么異常被突然出現的人帶走是輕的,要是誰走著走著突然拔出兇器,下一刻就是被密密麻麻箭矢招待,那也是為什么不在特殊名單上例如統治者和其家人),沒人敢在宮城做出異動的原因。

這種情況真不是劉彥怕死搞特殊,任何朝代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檔次,就是再弱再小的諸夏王朝,宮城的守衛也絕對是最嚴密的。

先秦愛建閣,先漢愛造樓,劉彥兩相結合,宮城之內隨處可見又是閣又是樓,最高的都有十來層那么高,形狀卻是塔狀。

閣樓之所以被拆開,那是因為當時就真不是合在一起的詞。

閣,尤其是先秦的閣,說白了就是章臺的一種,由于先秦時期建造時基本是采用全木頭結構,閣的結構實際上就真看不到除了木頭之外的材料,它主要是用來遠眺、游憩和藏書。

樓比閣高,又有別于先秦只采用木頭結構,同時先漢的樓底層其實是除了承重柱之外完全中空,是在第二層才建有墻壁。先漢皇室建造樓,基本上是從四層以上才利用,下面的三層完全就是擺設,尤其極度喜歡頂上的幾層,除了作為欣賞歌舞、看書等休閑,最愛干的就是站在最頂上的那一層陽臺眺望長安城。

劉彥這一次溜達沒有目的性,走著走著就來到一處塔樓。

一眾人過去,底下一層按照先漢的習慣沒有砌上墻壁,由樓梯向上,到了二層,由于只是存在承重柱沒有其余遮擋視野的東西,一眼就能看到昏暗視線中全副武裝又靜坐于地上的將士。

藏于這里的將士看到劉彥到來明顯很激動,除卻主官走過去對劉彥行禮,其余人沒有什么舉動,呼吸粗重地坐在原地,只是目光隨著劉彥的移動而移動。

第三層依然是靜坐的眾多將士,有所區別的是這里多了一些床弩這種大殺器,還堆著一些放置弩箭的架子或箱子。

到了第四層總算是砌起墻壁分房間,就是看著沒擺放多少家具或其它東西,可見不管是劉彥還是一些有資格來玩的人,很少到這一棟塔樓來。

樓梯的設計是“Z”字形,這個理念當然又是出自劉彥,要不之前其實都是圍繞著四面墻壁的那種環形上升款式。電視上看到東漢以前是現代款式的樓梯,那是建造影視建筑沒講究,要不然得是到隋唐才出現“Z”字款式樓梯)

得說的是,不但諸夏長時間使用圍繞邊緣墻壁的環形上升款式,其余文明只要是建筑物足夠高,也是采用相同的設計方式,歐羅巴還將這種環形上升的體系維持到一戰的一些風力馬車或是教堂這種夠高又沒借力點的建筑物。

上到最頂端,劉彥直接走到陽臺,接著高度向外瞭望,沒去看宮城之內,看的是遠處。

那里是一處正在建設的工地,被挖出一片面積不小的凹地,有人挖土有人裝,然后又被畜力車拉著不知道是要運往哪里。

諸夏的城池,尤其是作為帝都,哪能沒有這個“池”那個“池”?就是沒有,那也必須是要挖上幾個♀個習慣還是從秦帝國就傳下來的,始皇帝在蘭池遇刺,那個蘭池就是人工挖出來的,還蓋了不少的游玩躇,詭異的是開放民間人士玩樂,才有了遇刺那么一回事。

到了西漢時期,劉徹之前的那些帝王因為有匈奴的威脅,再來是國內諸侯王的威脅也不小,既沒有那個財力也沒有那個閑心去搞什么游樂設施,可是到劉徹之后就不一樣了,尤其是解決掉匈奴的威脅,大肆建造宮闕是必須的,沒事干出動龐大人手挖“池”的事也沒少干。

“池”就是一個官方名稱,按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湖,不管皇帝是出于什么目的去挖,也管是建設了什么游玩設施,那些湖的存在的確是有大用,首先是湖的存在延伸出了渠,提供了城內百姓的犬,再來就是開明的皇帝也允許民間去游玩,怎么都是多個可以散心放松的地方。

杭州西湖就是一個北宋時期經過人工改造的湖,主持者是蘇軾。他其實是以罪官的身份被發配到杭州,可耐不仔太后照顧,一些弟子也足夠給力,就讓他在吟詩作對中完成了一項大事業,西湖從北宋一直到現代就成為杭州最出名的地標。

長安在秦帝國、西漢、東漢先后經過建設,之前的輝煌真不是后人想象的那么匱乏,劉彥新選地址造新城,看不到之前的輝煌,可是真的有那個雄心壯志造出一座千年帝都,那么在修建之初肯定是要做好基礎,也就絕對少不了一些人工湖的存在。

站在高處一眼能及的地方,三個分在不同位置的人工湖在挖,挖出來的土是被集紙一處,紀昌不止一次看向一處,那里就是利用挖湖的土在建設天壇的地方。

當然了,天壇是后世的叫法,現如今的人是稱呼為“臺”。

劉彥不是說新長安建成之時就是登基之日嗎?想要登基可不是隨便挑個地方,換上皇帝款式的冕服,吼一嗓子“老子稱帝了”,然后就算完事。

諸夏的稱帝有一個很正經的流程,秦末戰火燒毀了太多的典籍,導致漢初都沒能有一套按照周禮的登基大典,劉邦稱帝儀式就被一些人不斷詬病,后面有叔孫通七拼八湊又自己臆想搞了一套漢室禮,然后叔孫通這個儒家的一份子被罵了千年。

得說的是,劉彥的稱帝儀式是越來越逼近,但整個漢國其實是無比抓瞎的,原因是連先漢的登基流程也找不到,至于能找到的司馬一家子登基儀式流程記錄,那是一定不能用的嘛!

提供提供小說,

以及,武俠小說,網游小說,,校園小說等免費網絡小說閱讀。


上一章  |  席卷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