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五二八、不食“周”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五二八、不食“周”粟

五二八、不食“周”粟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02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快捷翻頁→鍵



熱門、、、、、、、、、

“金人真的來了?”李若水跳起來。

他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擔憂,他巴不得周銓遇到些問題,可又不希望金人入侵傷害到汴京城。

“千真萬確,學生方才看到街頭已經戒嚴,大隊大隊的人開往北城那邊。”喘著氣的太學生道:“學生差點被當成奸細抓起來,好在離得國子監近,他們將學生帶到這里問了幾句才放過。”

這也是朝堂上九道決議之一,因為有金人奸細混入城中,所以實行戒嚴,非有路引者不得行于正街之上。

這一招還真管用,抓到了幾十名城狐社鼠,原本是想乘著亂撈點外快的,另外還抓到了十余名反應遲鈍的摩尼教徒,從這些教徒口中得到的口供,足以證明,金人與摩尼教是勾結在一塊了。

李若水在國子監里呆了好一會兒,終究是不安心,他便領著太學生,說是要上城頭為城防出力,申請到了路引,然后趕到北城城頭。

他趕到時,北城城門前剛剛經過一場激戰,金人退了下去,而城頭軍民,則是有條不紊地加固城防、撤回傷員、搬走遺體。從血跡與死傷來看,方才的戰事絕對不輕松,但出乎李若水意料的是,城中軍民面上沒有面臨強敵的緊張,有的卻只是興奮與喜悅。

“這是怎么回事?”李若水訝然,他攔住一個百姓相問。

百姓見他官袍,還是有幾分敬意,行了禮后道:“老爺有所不知,方才金賊攻城,卻為城垣所阻,他還欲以火炮轟擊,結果反被城頭火炮反擊,金人還不死心,卻被周公親帶人馬沖殺,不僅趕下城頭,甚至還追敗兵兩里,殺得金人喪膽!”

那百姓口中說的,只是很簡單的經過,但是李若水卻能從中聽出驚心動魄感來!

這才多長時間,不過是黎明到正午,才三個時辰左右的時間,就已經一場大戰發生,而且金人還被徹底擊潰了!

李若水又問了一些細節,那被攔住的百姓當時就在城頭,于是繪聲繪色說起,周銓如何帶著二百親衛,以銳不可當之勢,將爬上城頭的金人盡數屠滅,然后又親領精銳,出城追擊。說來說去,除了在城頭屠滅金人時用了一種被稱為“火槍”的武器之外,所用的火炮,都是汴京城中現成的。

李若水不相信只憑著二百桿火槍,就可以破金人十余萬大軍,所以,周銓獲勝,靠的還是京城中的人力,而不是新式武器。

想到這人力在趙桓手中就是連敗,可到了周銓手中還不過幾個時辰便完全不同,李若水不由得垂頭喪氣。

同時他心中也暗暗懷疑,有這么鮮明的對比,京城中的百姓還會支持趙家么?

李若水正傷神此事之時,突然聽到城墻之上傳來驚天動地的歡呼,他以為是金人又打了回來,慌忙扒著城垛向外望去,卻看到一隊宋軍,數量約有兩千余人,個個騎著馬,有的人還牽著幾匹馬,唱著宋軍的凱歌,向著京城而來。

在這隊宋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近兩百名身著布衣制服與胸甲者,他們背上背著短矛一般的武器,一個個神采飛揚,看上去就是精銳無比。

在這兩百人當中,周銓又是最突出的那一個,他騎著一匹白馬,同樣著胸甲,面上帶笑,正與身邊的幾個部下談笑,仿佛剛才不是去進行了一場追擊,而是一次郊游。

周銓確實很輕松。

斡離不這一次攻城,雖然是傾力來攻,但實際上金人的戰意已經不堅決了。畢竟先有燕京之失,又有相州之敗,連阿骨打與吳乞買都成了俘虜,前無勝算,后無退路,這種情形下,金人能夠扛到現在,已經是奇跡。

這一次攻擊,是斡離不與兀術的最后試探,在發覺守城方的意志非常堅定,而且應對極為得法后,斡離不毫不猶豫,舍棄了被他充當炮灰的先頭部隊,帶著主力轉移,去與兀術會合。

若太原不失,周銓有把握將斡離不也留在中原,送他去與他父叔團聚,可是兀術南下打通了斡離不的退路,而周銓能調動的兵力有限,岳飛與韓世忠都不可動,唯一能動的就是在榆關之外的葉楚部。

只不過葉楚部正在掃蕩遼東,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周銓也只有看著斡離不離開了。

其實從整場戰爭的結果來看,這已經對周銓極為有利:大宋被削弱,皇權徹底式微,民心離散東海系則獲取大量領土與人口,自身實力并沒有受到太大損傷,聲望大增而且甚得人心金人元氣大傷,就算兀術與斡離不逃出中原,也回不到遼東故地,短時間內,他們先得給自己找一塊安生立命的地盤。

但也有在周銓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說鐘相、方臘與金人的勾結,比如說西賊的卷土重來,不過這些意外改變不了大勢,當周銓將東部沿海一帶都收入囊中之后,接下來的事情,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周銓也聽到了城上的歡呼之聲,他抬眼往城頭望了望,李若水盯著他,他卻根本不會注意到城頭成千上萬人當中的這一位。

然后他做了件讓李若水非常吃驚的事情。

他從馬上跳了下來,將自己的頭盔摘下,向著城頭微微一鞠,仿佛是向眾人施禮。

自古以來,只有百姓向強權施禮的,如今這位掌握了天下最強大力量者,卻向城頭的百姓軍民施禮!

而且是在他獲取一場大勝之后!

“不驕不矜,當真明主也!”

這話聲響起之后,李若水悚然,因為說出這話的并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

他都如此,何況是城頭那些本來就敬佩周銓有加的百姓軍民,一時之間,“萬歲”呼聲,響徹云霄,將這些日子困擾京師的霧霾都震散!

周銓沒有戴上帽子,而是牽著馬步行,走入了京城北門。他身邊的護衛們,同樣下馬,與他一般,牽馬步行穿過門洞,反倒是隨周銓出戰的禁軍中,頗有些人不明事理,得意洋洋在馬上顧盼自雄。

李若水看到這情形,心中更是灰敗。

他回過身,想要召呼那些太學生們一起離開,結果發現,身邊的太學生們被城頭的氣氛所感染,同樣在歡呼萬歲,甚至幾位昨夜和他一起斥責周銓為奸賊的,此時也加入了其中!

李若水過去要拉住他們,結果沒走幾步就停住,因為他看到周銓也上了城頭。

周銓不僅上了城頭,他還直接攀上了一處城垛,不顧危險,向著四周做手勢,示意眾人安靜下來。

周圍“萬歲”的呼聲停下來了,所有人屏息凝神,等著周銓說話。

“今日追擊,因為金賊眾多,所以不敢追得太遠,只追出十里,斬獲金人一萬零四百九十一,因著金賊禍害京畿百姓的緣故,我下令未留俘虜。”周銓報出了一個讓眾人吃驚的數字。

加上城頭被擊殺的金人,這一次斡離不損失近兩萬人,可謂傷筋動骨。讓李若水更為驚訝的是,周銓說未留俘虜時如此自然,他難道不知道殺俘不祥么?

“繳獲戰馬四千一百六十六匹,此次都被帶回,另有大型牲畜若干,金銀輜重價值約有三十余萬銀圓,外加朝廷趙桓獻與金人的金六萬兩,銀十七萬兩,絹帛二十萬匹。換言之,趙桓獻與金人的我都奪了回來!”

城中軍民頓時屏住了呼吸。

周銓微笑道:“這些財物,我都會將之送至開封府庫,由開封府查明原主人是誰,盡數發還!”

“萬歲,萬歲,萬歲!”城頭百姓頓時再度歡呼,這一次就是周銓都按不住他們了。

李若水則是面色如土。

對比太鮮明了,一位是搜刮百姓以資敵,一位是搶來敵資以還百姓!

“另外,京畿百姓受苦甚重,故此所繳獲之財物,除了發還京城百姓,其余盡數用于京畿兩縣遭遇兵火的百姓賑濟!”等百姓們的呼聲稍停之后,周銓又是一聲宣告。

“此仁德之政也!當初漢高祖入咸陽,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也不過如此!”聽到這里,李若水心中暗自點評,然后又是駭然,自己怎么拿周銓比漢高祖,這豈不是說,在自己內心深處,其實是將趙桓當作秦二世胡亥一般的昏君?

而且周銓何德何能,怎么能與漢高祖相提并論?

“今日作戰,城中軍民,人人奮勇,特別是隨我追敵之壯士,更是奮不顧身,不可不褒賞東海商會將為此戰中參戰而陣歿者,無論是軍是民之家屬,安置一人職司,另外給予其十八歲以下子女、六十歲以上父祖撫恤傷殘者,皆有傷殘補助,逐月發放,另外擇其所能,安置職司此戰立功者,東海商會贈予汴京英勇勛章,再依功勞,發放獎勵凡參戰者,皆發放汴京衛士勛章,亦有所獎勵!”

具體的獎勵數額,周銓沒有說,但他不用說,他的名字就是招牌,東海商會就是信譽,因此,他凡說一聲,周圍就響起一聲萬歲,當聽到所有參戰之人,無論是否有功勞,都有一枚汴京衛士勛章,周圍的萬歲聲更是如同山呼海嘯一般!

整個汴京都沉浸在大勝之后的喜悅之中,唯有李若水等少數人,卻是失魂落魄。李若水還想將那些太學生召回國子監,但是再望過去時,太學生們已經與百姓渾在一起歡呼,再無一人隨在他身側了。

當夜,在汴京百姓們難得的一次安心睡眠中,李若水懸梁自盡,只留下四個字:不食周粟。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