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五二七、孤忠之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五二七、孤忠之臣

五二七、孤忠之臣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01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快捷翻頁→鍵



熱門、、、、、、、、、

如今汴京城中的形勢很明顯,軍民對于趙桓都極度失望,而群臣也漸離心離德。因此,周銓甚至不用登高一呼,只要有人起個頭,城中軍民自然而然就會追隨他。

就是周銓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造成如此聲勢,因此今日之變,周銓也完全沒有準備。

好在他心中對于未來早有規劃,原本是想在滅金之后再晉為濟王,將山東、淮北與河北連成一片,成為他的直轄領地,如今把這個計劃提前就是。

這一大片地盤,治下人口足有千萬,要想統治好,也不容易。周銓雖然為此早就做了充分的準備,可是心中仍然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只不過在宋室小朝廷上,他還是表現得極有自信。

這種情形之下,還有人敢說他反對,讓周銓有些意外。

原本以為李綱被趕、宗澤被拘,朝廷里所乘下的,盡皆是貪生怕死之輩,卻不曾想,竟然還有人敢于反對。

周銓眉頭一凝,向著那人望去。

不僅是他,整個大殿之中,所有人都向那人望去。

卻是太學博士李若水!

他滿臉悲憤,雙拳緊握,雙目炯炯,盯著周銓。

“李公有不同看法?”周銓緩緩道。

“天子雖有不對,卻未失德,你幽禁天子,僭取名號,分疆裂土,不臣之意,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周銓!你原本可以成為伊尹、周公一般的人物,再不濟也可以為本朝富弼一般,但你卻如此倒行逆施!”

李若水說到這里,聲嘶力竭,他用手一指周銓:“國賊是也,人人得而誅之!”

他一連串的咒罵出來,所有人都是心驚膽戰。

秦檜與張邦昌的腦袋還在大殿之上呢,這個時候出來反對甚至指責周銓,就不怕和他們一起作伴嗎。

周銓眉頭微皺,看著這個李若水,還真沒有什么辦法。

此人官聲甚好,而且與張邦昌、秦檜這兩個主和派不同,他是一個主戰派,曾經堅定地支持李納,后來又大力支持宗澤,甚至發動太學三舍的學子上城頭,為城防出力。

換言之,這等人物,真象殺秦檜與張邦昌一樣一刀砍了,痛快是痛快,可是正成全其名,反讓自己沾上不能容人的罵名。

周銓也有辦法。

“李公似乎忘了我方才所言,是趙桓先壞了契約的——罷了,我知道你這種人,既是認定自己正確,就絕對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李公想要如何?”周銓在皺過眉頭之后反問道。

李若水頓時呆了。

他想象中,周銓應當會大發雷霆,甚至會將他殺了以威懾滿朝文武,結果周銓卻問他想要如何。

好一會兒,李若水反應過來:“若是周公能夠改弦更張,盡心輔佐天子,宰執之位……”

“李公,還要我說多少遍,趙桓已經撕毀了他與群臣百姓的契約,你或許還認他是天子,我卻只當他是一獨夫民賊。罷了,罷了,我也懶得說服你,把李公推出皇宮,讓他去見見外邊京中的軍民吧。”

隨著周銓的命令,李若水被推出大殿,他一路上罵聲不絕,周銓卻只是不理。

群臣覺得,周銓將他推出去,肯定是要取他性命。就是李若水自己,也是如此想的。但當他被推到了皇城之外,護衛除了在他臀部狠狠踹了一腳,卻沒有難為他,他茫然地回頭望了一眼,然后精神一振。

周銓竟然真不殺他,還給了他安全,他正好要乘此機會,號召京中軍民勤王!

想到這,他轉過身,面對著仍然圍堵在皇城門口的百姓大聲疾呼:“周銓欲幽禁天子,自立為王,可有忠義之士,愿與我一起討之?”

然后他發現,所有人看他的目光都是綠油油的。

象是惡狼看到羊羔。

“他在說什么?”有人問道。

“他說周公要幽禁那個昏君,自立為王了!”

“他從皇宮中出來,所說應當是真的!”

“周公要自立為王……不,不是自立為王,是我們推戴周公為天子,他比起趙佶趙桓這欠錢賴賬的兩父子有資格當皇帝!”

“萬歲!萬歲!萬歲!”

不知是何人起頭,有人歡呼萬歲,然后越來越多的人都歡呼萬歲。

原本群情洶洶的京城軍民,這一刻都歡呼起來,他們根本不在意李若水所說的周銓謀逆之舉,相反,他們樂觀其成。

李若水呆住了。

這怎么可能,這可是京師之中,天子腳下,首善之地,對于趙氏最為忠心的地方才對。

他原本以為百姓軍民只是被周銓蠱惑,只要他登高一呼,定然是會幡然省悟,隨他一起驅逐周銓,再造宋室。結果這些百姓,對于周銓“謀朝纂位”竟然如此歡迎!

“這都是些愚氓,不通事理,自然不會……對了,我去國子監,我去太學,那里的學生們素來都讀圣賢之書,知道忠義大道,他們再激勵百姓,亦可威懾周銓,令其不敢倒行逆施!”

想到這,李若水推開人群,小跑著向太學而去。

如他料想,此時京中鼎沸,太學里的學生們也都聚攏在一處。只不過他這個太學博士上朝之前,先三令五申,要學生們留在學舍之中,并叮囑差役看牢,所以這些人才沒有上街湊熱鬧。

見他回來,相熟的學生紛紛上前見禮。

李若水站上一處石階,將皇宮中之事說了一遍,然后心情沉重地道:“京城之大,已容不得我等靜心讀收了,諸君皆是讀書種子,國之棟梁,朝廷養士百年,報國只在今日……”

“李博士還是算了吧,我才沒有興趣去與周公為難。”

“正是,宗尚書被捕,博士不讓我們去為他申冤,如今難得周公坐不住了,要為宗尚書申冤,李博士奈何與之為敵?”

“周公那句說得不錯,誅一獨夫紂矣……”

“那不是周公說的,是孟子說的!”

太學生們相互議論,雖然也有支持李若水的,可是與他想象中眾人紛紛響應的場景完全不同,支持他的只有寥寥數人罷了。

若換了秦檜、張邦昌在此,肯定會以周銓得勢之后要斷絕科舉之途來蠱惑眾學生,那樣的話,倒真能說動他們。偏偏李若水對周銓的計劃可沒有秦檜這么了解,他翻來覆去,只能以忠義相激,但是經過這么多事情,太學生們也都看透了,只有幾個頭腦簡單的才會被他激起,其余人,個個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這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卻是李若水沒有深思的:朝廷要廢三舍法,直接侵害到這些太學生的利益了。

原本在宣和三年,趙佶就有意廢三舍法,以此表明自己和新黨一派分離的態度,但當時有周銓支持的蔡京甚為強勢,趙佶此想未能實行。趙桓上臺之后,對于新法深惡痛絕,也同樣將三舍法當成了突破口。他不顧內憂外患的事實,執意要先廢三舍法,這件事情,早就鬧得太學生們人心惶惶。

李若水聲嘶力竭,拼命鼓動,可是太學生們大多不理睬,就是幾個支持他的,在發覺眾人態度不對之后,也悄悄溜到了大隊人中,唯有兩三只小貓阿狗,還緊緊跟在李若水身邊。

看著這兩三只小貓阿狗,李若水心中一片蒼涼。

未曾想到,趙宋皇室失民心竟然到了這個地步!

憑著這幾人,在京師中肯定掀不起風浪,說不好聽點,就是幾個火鋪的鋪兵,便足以將他們平定下來。

難怪周銓敢放他離開,想來周銓是看到了這一點。

李若水無計可施,時間卻在他的焦躁悲憤中迅速過去,一道道朝廷的決議傳了出來,一份份文告貼上了大街小巷,一隊隊原本看守宮室的禁軍開上了城墻,一個個青壯紛紛加入護衛汴京的隊伍——無論李若水愿不愿意承認,在幽禁了趙桓之后,京師面貌煥然一新!

“一連九道決議,道道都正視聽、合人心!”

“朝廷就該由明君賢臣來主持,若無明君,就交由賢臣,象今上這種既庸碌又不自知者,退居大內才是正理!”

“罷黜孫傅,重用宗澤,僅這一條,京中百姓就知道汴京能守住!”

“何須說此,對此前朝廷從百姓家中抄沒的財物行登記,日后雙倍補償,此策若不是周公提出,誰會提出,誰會在意百姓的死活?”

“還有這一條,以皇室產業如天水商會、艮岳等收歸公有,戶部設法運營,以每年之利分時交還所欠百姓戰爭債券,雖然沒有徹底解決欠債之事,卻也讓百姓看到了希望!”

哪怕是在太學之中,李若水還是聽到了朝廷中傳來的決議,因為太學生們都在紛紛討論這些決議。是決議而不是旨意,因為這些內容都是由大臣提議,然后滿朝四品以上官員公議,再由攝政王趙構簽發,故稱之為決議,與皇帝的旨意相區別。

若換了別的時候,李若水也會夸這些決議妥當合理,可此時越聽,他心中就越是悲憤。

所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這些善政,理當由天子明旨頒發才行,怎么能成為周銓公器私用為自己邀買人心的手段!

李若水越想越是不甘,越想越是憤怒,可就在時,又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

金人兵臨汴京城下,正在大舉攻城!(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