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三六六、趙構一進狄丘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三六六、趙構一進狄丘城

三六六、趙構一進狄丘城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0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賬號:

密碼:

留言:



大宋政和八年,或許因為去年年末鬧的那場太學生風波,讓朝廷內外覺得政和這個年號實在有點不合適,也有可能是因為平定西夏之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故此朝廷醞釀改元,但改成什么年號,則還在商討之中。

這對國家來說,是件大事,眾人仿佛忘記了去年的爭執,都開始討論此事來。在這樣一片輕松的氛圍之中,身為宣慰使的趙構一行,抵達了徐州。

宣慰使在唐時曾設,只不過與趙構身上所兼負的職責完全不同。趙構在徐州的當天,周儻就從狄丘趕往覲見,這是他本人的意思,如果按周銓的想法,總得晾這家伙幾日,讓朝廷知道他很生氣。

接過晉升工部侍郎兼領京東西路常平公事之后,也就意味著利國監知事的職務要被罷去了,周儻心中很有些不舍。他很清楚,自己離職之后,接任者絕對不會蕭規曹隨,那么利國監能否保持如今的勢頭,就有疑問了。

至于新得的這個職位,周儻歡喜之余,卻也沒有太往心里去。那只是虛職,朝廷不會讓他真正理事,所以按照周銓的說法,他也就是掛個名,正好請假出海,到周銓其余幾處基業轉轉。

說起來,周銓在濟州、流求都做得好大事業,可是他還從來沒有去看過呢。

趙構對周儻印象不錯,覺得這是個做實事的人,而且執禮甚恭,因此在徐州呆了兩日之后,他提出要去狄丘看看。

這原本不是計劃中的行程,但趙構很固執,提出來后就非要去不可,最后還是成行。

在狄丘呆的時間,比起他在徐州呆的時間還長,對于山水之類的,趙構沒有多少興趣事實上經過這幾年的大開發,特別是重工業的污染,哪怕周銓再注意,狄丘的山水也沒有什么可看的了。

他關注的是那些林立的煙囪,當看到騰騰而起的黑煙時,他整個兒都呆住,有大半天時間,什么話都沒有說。

太震憾了,這是一個工業化對還停留在農業時代意識的巨大沖擊,當得知正是這些煙囪讓大宋的鋼鐵產量在數年間上升十倍后,趙構更是半晌回不過神來。

在離開鐵冶場之后,他才緊緊握著周儻的胳膊:賢父子有大功于國,僅此一項,便可見忠誠體國之心矣!

這話說得真心實意,如此規模的鋼鐵工場,在周儻離開后,就直接控制在朝廷手中,若還有人說周家父子包藏禍心,那不是沒有良知,便是別有用心。

當然,趙構并不知道,在流求,一座規模更大、技術更好的鋼鐵場已經初具雛形,再有個三五年,其產量便能超過狄丘。否則他心中所想,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他還專門去看了龍川別院中的學校,因為周銓長時間都不呆在狄丘,所以整個龍川別院,現在幾乎就是一座完整的學校,從發蒙識字的小學,到精研深造的中學都有。

條件所限,如今在龍川別院實行的是三年義務教育,凡徐州百姓子女,年滿十歲者便可申請,而狄丘本地孩童,只要七歲就可以申請。整個三年間,他們的食宿費用,全由別院承擔,所學的內容,大約是一千六百個漢字認讀、簡易文章寫作還有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部分自然常識。

這課程設置得有些……奇怪啊。見此情形,趙構隱隱覺得有些不適。

一方面,這種義務教育方式,似乎是在和朝廷爭奪人才,但另一方面,所教的內容,又與朝廷科舉的內容不合。

九大王所說甚是,此地學堂,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工場中的學徒。大工場運作,與小作坊不同,若是工人不識字,便看不懂文告,不識數,便無法計件,不識自然,則不知自己工作原理。臣子提出辦此學徒學堂時,臣也覺得不合算,但臣子卻言,學堂里受訓過的工人,其效率可能倍于未受過的,這幾年來的調查,確實如此。周儻在旁邊笑道:臣父子都是鄙薄之人,不敢附庸風雅,所以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之類,在學堂中一般是沒有的。

這讓趙構浮起的一點疑心立刻消去了。

大宋重視讀書人,是指那些讀儒家圣賢之作的讀書人,這里培養的卻只是工場學徒,了不起還能當個管家執事,根本不能算讀書人。

所以,周銓設立私學,興辦學校,也算不得是與朝廷爭奪人心人才,只能說是這廝會想著法子賺錢。

聽聞龍川還有一處研究院,乃是戒備最為森嚴之所,不知孤能否入內一觀?趙構轉完學校,又向周儻問道。

周儻聞言失笑:什么戒備最為森嚴之所,龍川這邊,豈有不許我大宋郡王入內之地!此前看得緊些,實在是有些人太不要臉了。

一是防備遼夏細作,九大王有所不知,這兩年在狄丘擒得的兩國細作,數量超過這個。周儻比了個手勢。

大宋鋼鐵產量激增的秘密,如何能瞞過長期與它為敵的遼夏兩國,他們直接間接,派來的細作一批又一批。周儻末了還補充道:今年……哦,如今該說去年了,甚至還到了一個高麗來的細作,都是想要窺探我大宋冶鐵煉鋼之秘的。

趙構面色變了:確實當加強防備!

二來么,咱們大宋自己人里,也有些不要臉的,只想著我們周家賺錢定有秘方,想來將秘方偷走。只要竊得一樣兩樣,他們就受用不盡……其實龍川研究院每年都有一些技藝秘方對方出售,售價也不算高,但這些人,便是如此售價也要省了。最無奈的是,曾經有人買通一個仆役,帶出去了一份技藝,但因為他手中的工人未上過學,無法做得和我們這邊一般精準,所生產之物出了紕漏,還傷殘了數人,此人不但不自省,還跑到這邊來大叫大鬧,說是我們有意設計坑他,要我們賠償……

好大的膽子,如此刁民,當嚴懲之!趙構義憤填膺地說了一句不要錢的乖話。

嚴懲不了。周儻嘆了口氣。

為何不能嚴懲,他如此囂張,沒準就是與敵國私通,乘機竊取機密。

若周銓在此,定然是要向趙構挑起大拇指的。莫看這廝現在還年輕,莫須有的羅織罪名法門,卻已經掌握得很熟練了。

旁邊的吳敏有些尷尬,輕輕觸碰了一下趙構的胳膊,趙構頓知失言,話語一轉,又到了別的事情上去了:那就請周公帶我前去看看研究院吧。

研究院里皆是怪人,哪怕是一位郡王來訪,他們也大多不理不睬,專注于自己的事情。這些人有老工匠出身的,也有讀書人出身的,甚至還有幾名農民,在研究院外開辟了一處田莊,專門種糧食蔬菜,據說是培育良種。

吳敏覺得有些無聊,趙構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但當周儻有事臨時離開時,他卻象是并沒有什么興趣一樣,直接將話題拉回了方才之事:吳公方才不許孤再說下去,不知是為何?

那件事情,微臣正好聽說過,唔,來盜竊者……乃是王貴妃家中人。

王貴妃……可是三哥之母?趙構心念一轉,頓時明白。

趙楷之母王貴妃去年病逝,在宮中時,頗為有寵,趙楷能夠窺望儲君之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

所謂王貴妃家中之人,這是委婉的說法,只怕在其背后,更是趙楷。

趙構霍然驚覺,算是明白趙楷與周銓的關系為何會惡劣了,想來此事也是兩人交惡的原因之一。

一路上與吳敏關系很好,加上趙構此時畢竟還只是一個少年,哪怕再有城府,也忍不住吐露了一句心底話:貴妃家人,何患無財,如此行事,不免小器。

其實就是說趙楷做事不夠大氣,吳敏心里卻暗自一嘆,也未必是不夠大氣,而是趙楷做這等事情的目的,就可能不敢公開。

他一位得寵的親王,要那么多錢財做什么?

想要從周銓這里得一份產業,無非就是多撈錢財,而且這筆錢財不經朝廷,不為趙佶所知,正合用來收買人手、制造人望。趙楷聰明伶俐禮賢下士這樣的名聲,全都是人幫助鼓吹得來的,哪怕是宮中的內侍幫他鼓吹,也總要打賞吧?

當然,這種話,他不敢對趙構說。

只不過看趙構的神情,似乎也想明白了,再沒有糾纏此事,而是笑著迎上回來的周儻:周公,百聞不如一見,看到這研究院諸賢,我總算知曉,周制置這活財神的名號如何來的了,成事固然在天,可大半亦在人為啊。

他話語里透著親近之意,若放在幾年前,周儻少不得受寵若驚,畢竟這可是當今天子的親兒子,一位堂堂郡王。

但現在,周儻算是看透了趙家,哪怕趙構是真心誠意,他也只能敬而遠之。

九大王說的是,只不過我兒只是因勢利導罷了,其實功勞都不是他的,但他卻承了這個虛名。

孤有一事不解,還要向周公請教。眾人邊走邊說,待出了研究院大門,趙構立足又道。

九大王只管問就是,臣若是不能解,便令我兒為大王解之。周儻知道接下來可能是趙構此行最關鍵一問了,因此也立足正色道。

本文關鍵詞統計:ldquo(27),rdquo(27),hellip(12),朝廷(9),研究(7),研究院(7),龍川(6),徐州(5),大王(5),貴妃(5),不知(5),學校(4),鋼鐵(4),去了(4),時間(4),工場(4),學堂(4),細作(4),別院(4),讀書(4),這是(4),事情(4),去年(4),讀書人(4),幾年(3),工人(3),不合(3),此事(3),嚴懲(3),都是(3)

猜您喜歡: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