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崛起第369章 自有天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原始崛起 >>原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9章 自有天授

第369章 自有天授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2日  作者:屋頭有飯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屋頭有飯 | 原始崛起 

蘇陽要求把石灰石砸碎是完全正確的選擇,另外以他估計,如果露天燒石灰,其實也可以,溫度能達到八百以上。

當初最開始就是露天燒陶罐,但煅燒石灰的時間,恐怕就不是一兩天能搞定,而是要數天。并且過程出現意外那就悲劇了,比如火熄滅,遇到特殊天氣等等,那樣燒起來要命。

還好他機智,提前修建立窯,雖然窯小了點,容積也就一兩百立方米,無法與那些二三十米高的大立窯相比。但反過來,窯小意味著煅燒的時間短,浪費的木材少。

沒錯,因為石灰石的溫度要求不算高,他不打算浪費木炭,直接上木材就行了。

一層木材一層石灰石,碼起來就可以,就當作之前那般是在燒陶,時間上,預計在十個小時內,快的話四五個小時就能搞定,甚至有可能更快。

在現代一般購買的都是大石灰,個頭能有電飯煲那么大,不能比啊,這是原始時期。

如此又過去數天后,陰干的第一批陶罐搞定了,不等了直接燒,還等著還債。

隊伍中有制陶的老人,并且大部落還是婦女,燒窯屬于技術活,大家樂意去干。

很快,煙霧升騰起來,聞著有草木的味道,他要求只燒三四個小時,然后就封窯等著自然冷卻,這樣做質量上肯定會差些,不過一分錢一分貨,那些送來交換的食物,只值這個價,甚至后面會用老辦法,露天燒幾個小時收工。

這第一個窯,也只是為了試驗窯是否合格,不能耽誤太久。

開飯了,伙食比較差,因為人口太多,基本沒有大口吃肉的機會,但每人都能分到肉湯喝,湯里有鹽,其余塊莖根草什么的倒是充足,餓不著。

等到翌日清晨,借著絲絲寒氣,打開了窯門,里面陶器燒好了,沒有問題。

見到這情形,蘇陽松了口氣,沒有失手。他在大鵬族修的那口窯沒有經過試驗,萬一有問題別人也不會修繕,現在好了,質量應該是過關的。

陶罐燒制成功,趁熱打鐵,立時上石灰石,他燒這個是為了修建冶煉銅礦的立爐,差不多燒這么一次就足夠。剩下的石灰石將會作為銅礦的溶劑。

幸好他的化學還算可以吧,一些公式可以推斷出來。

等把材料放好之后,開燒了,這一燒,煙霧出來后,那叫一個煙霧彌漫,對環境的破壞很大。基本附近都會變得灰蒙蒙的,會影響植物的生長,沒辦法,弄不出回轉窯。

這個難題,在二十一世紀初都依舊存在,他這點環境破壞根本不算什么。

煙霧是白中帶青,混混濃煙,在很遠的地方都可以看見。這樣燒下去是不行的,對族人們的身體傷害過大,長期住在這種地方會減壽命。

再說他自己也在這里,琢磨了片刻,到時有一個辦法解決,就是讓煙霧盡量升空,飛得更高一些,隨風而去,分散了,危害就變小了。大自然是有自愈能力的。

簡單說就是把煙囪修得高一些,至少也要二十米以上,有了石灰,混合成石灰砂漿就可以解決。

現在先不管,這一天他都有些緊張,擔心失手,如果連溫度要求八百的石灰都燒不出來,談何搞定銅礦。

對了,好像差了點什么,那個貌似忘記祭祀天神了,怎么沒人提醒呢?

結果他從側面了解到族人的想法后,發現原因還是在他這里,因為他現在是半巫,大家誤以為已經與神溝通過了。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趁著燒制的時間,好好祭祀了一番,就當時臨時抱佛腳吧!

翌日,當打開窯門后,發現真的成了,石灰石燒制成功,這個還是生石灰,他把手放在水中沾了些水灑在上面,頓時冒起了絲絲煙霧,就是這個了,石灰。

生石灰加水之后就是熟石灰,在混合三倍以上的砂,就是石灰砂漿,長城就是這般修出來的。

砂也好弄,可以用砂巖什么磨成砂,這個太麻煩。直接從河里去取就可以了,早先就有安排,囤積了不少河砂,從白矛那邊背了不少過來。

當即他就進行調制,沒錯顏色什么的都對,他把一些石頭粘合在一起,半天就凝固了,質量杠杠的。

“啊,這個石頭燒出來比黏土還好。”春等人傻眼了。

觀看的人不多,進行了保密控制,即便如此也足夠讓人震驚,石頭是石頭,怎么燒了之后就軟了呢,還能化成灰,這在過往簡直聞所未聞。

蘇陽只說了一個字,巫。不合理的地方,自有天授。

石灰一出,也是劃時代的產物,意味著以后可以有石頭房子了,有堅固的城墻,有平整的院壩,也可以為樹干防蟲。對一些種子,還有食物進行防潮,因為生石灰是吸水的。

蘇陽很高興,顧不上休息,把其余事情安排之后,動手修建銅爐,這里面需要造型的地方比較多,這也是他放棄黏土,改用石灰砂漿的原因。當然外面也會抹上黏土用于隔熱,并且是厚厚一層。

里面同樣會抹上耐火土,這個比黃土要好很多,能頂住至少一千七百度的高溫而不變形。

把一塊塊不規則石頭,用石灰砂漿給拼湊起來,感覺是在玩俄羅斯方塊,特別有成就感,他這個天子改行當起了泥水匠,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這個銅爐修出來,有點似長方形,只有拐角給處理成了圓形,最頂上是爐氣口,側面有投料口,是防止里面的木炭不夠時,可以進行二次投料。

另外就是非常重要的鼓風口,要提升溫度,必須時刻有空氣進入其中。

差不多搞定了,感覺比陶窯更簡單啊,其實不然,因為造型復雜,即便是蘇陽也是滿頭大汗,生怕哪里給搞錯了。

比如爐子的底部,有一個水道、爐柵等,當銅礦溶化之后,銅汁會順著這個水道流到外面去,出了銅爐就用之前燒好的陶制引水管,最終流進一個似半圓的蓄水池中。

然后用分離法,把沉淀物,即是冰銅給引出來,然而悲劇的是,這種方法出來的銅,其含量并不高。如果要得到純正的紅銅,還需要進行兩個步驟,不會比這個第一次煉銅簡單。

但這是原始時期,他又何必得到純銅呢,到時候試試冰銅的品質再說,只要能用就行。

更何況,他第一次冶煉的是天然純銅,只要溶化后按比例混合錫,就是青銅了,馬上就可以利用建模制造青銅器,來把軒轅劍如何,還是蚩尤斧。(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原始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