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第三百七十二章 老祖宗的智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甲午之軍工霸世 >>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二章 老祖宗的智慧

第三百七十二章 老祖宗的智慧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18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那年那兔 | 甲午之軍工霸世 


小說:、、、、、、、、、

由于奇襲米蘇拉的戰功,李暉火線提拔趙虎為第一山地師的師長,讓那個實際上只是掛名的生化兵師長只當政委(之前是師長兼政委),其實無論資歷、能力還是戰功,趙虎都夠這個資格,李暉對其人品與性格也很欣賞,只是他之前為了豎個典型督促軍官們努力學習文化知識而一直壓著不讓趙虎晉升,好不容易達標后又因為是和平時期立不了新功而不好升得太快,直到現在才有了充足的理由。

趙虎升職后迅速進入了角色,他立即就發電命令第一山地師的另外兩個旅盡快南下與其會師,雖然有地形之利,戰斗力也遠勝美軍,但第一旅畢竟只有萬把人,去掉傷病員后更是只剩不到8000,心里多少還是有點發虛的。

不過就連趙虎也沒有想到的是,那兩個旅竟然來得那么快,因為寒流過去之后氣溫回升快得讓他乍舌,以此推算,二旅抵達弗拉特黑德湖邊的時候就算湖冰還未完全化去,也肯定沒法安全走人了,而弗拉特黑德湖北面人煙稀少(米蘇拉這個谷地中最大的“城市”也只有萬余常住人口,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又哪兒有那么容易找到足夠的船只?二旅三旅究竟是怎么辦的?居然來得這么快?

一問之后,趙虎才明白二旅過湖乘的是木筏而非船只。剛到湖邊的時候冰還沒化無法行船,三旅長又見附近都是原始森林,好木料取之不盡,便生出了利用這段空閑時間制作木筏來代替船只的想法,雖然還未進行過細致的調查(這也不能怪情報工作不力,因為戰前制定的計劃中并不是直接過湖的路線。),但一路行來人跡罕見,已經足以讓其對找船喪失信心。

這下趙虎就更奇怪了,木筏他也不是沒乘過,面積很難做得太大不說,就算原始森林里面樹木又高又粗、木筏能夠做大,浮力也不可能大到哪兒去,那究竟是怎么載得動那么多人畜武器和補給的呢?難道他們在幾天之內就制作出了十幾萬個大型木筏?那怎么可能?

“不用那么大,不用那么大。”,三旅長聞言哈哈大笑,然后多少有些得意地道出了其中的原委,“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咱們必須學習先進的科技知識才能富國強兵,但中國有幾千年歷史,老祖宗們積淀下來的智慧同樣是珍貴的財富,身為后世子孫,自然也要善加利用啦!”

原來,三旅長想到了軍校將古代戰例時說過的韓信攻魏一戰,當時韓信讓人在木筏下面綁滿口朝下、底朝下的瓦翁,極大地增加了木筏的浮力,使得很小的木筏就能搭載很多士兵,從而大大減少了制作木筏的工作量,進而節約了大量時間,配合假模假樣造船的疑兵之計,成功地打了魏王豹一個措手不及,迅速撲滅了這次反叛。(注1)

當時兩個山地旅雖然沒帶瓦翁,但是兩個旅2萬多人,攜帶的水桶等各種容器卻著實不少,這些也都是可以一用的。正是靠了這些浮力超大的特制木筏,兩個山地旅才能這么快就抵達米蘇拉,而且他們還將一部分木筏留下給后續的友軍取用,因此不僅僅是這兩個山地旅更快地趕到,后面的天罰縱隊和第二山地師也都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趙虎聽完他們的敘述后對三旅長的古為今用大加稱贊,親自給國內發電為其請功,遠在國內的李暉得知后也感慨不已,“中國上下五千年,各種智謀層出不窮,雖然不像科學技術那樣容易推廣普及,但也是很有價值的,對于高級干部尤其如此,這樣吧,給所有七品以上干部都發一部修訂版的《智囊》好了......”

趙虎第一旅的奇襲米蘇拉給深知軍事的西奧多·羅斯福以沉重一擊,但美國民眾和媒體更加關注的則還是西線和中線的戰局。

由于攻堅戰的交換比實在太虧,第八集團軍已經暫停了攻勢,倒是他們的當面之敵——中國國防軍第五山地師在第一旅奇襲米蘇拉成功后主動回撤了30公里,因為東邊拿下米蘇拉之后,斯波坎的價值已經大大下降了,不如收縮陣線以減輕后勤補給的壓力,等到鐵路修復后再大舉進攻也不遲。只是這樣一來,就給了美國媒體粉飾敗績的機會,在美國政府和大財團們的默許和支持下,它們紛紛高調鼓吹“成功收復大片失地”、“打破中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之類的謊言,暫時減輕了羅斯福政府背上如山之重的巨大壓力。

不過,西奧多·羅斯福可以為了現實的需要而說謊,但卻絕不會將自己也給欺騙了,他很清楚,在殘酷的全面戰爭中,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重要,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才是關鍵,而如果只看雙方的人員損失,美國輸得就太慘了,自這個國家建立以來,從來都沒有輸得這樣慘過......

注1:忍不住吐槽一下,其實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很早就對浮力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只是沒能總結出精確的公式罷了,話說“鐵有辦法浮起來”這個認知也絕不是等到近代才從西方傳入的,瓷沉于水、碗卻可以浮在水上,按這個道理,想到鐵也有辦法浮在水上自也不難,何況古代又不是沒有鐵制器皿,真以為古人那么愚蠢啊?不排除有一些缺乏生活實踐的人會想當然,但肯定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能夠想到的,這跟鐵球同時落地的問題畢竟不一樣。

之所以這件事沒有見諸于古代科技著作,是因為古代的中國士人都認為這根本只是常識,自然不會想到有載入書籍的必要,更不會想到后世某些垃圾居然會編造段子來貶低中國人的智慧。

另外所謂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不信會有鐵船那也完全是個段子,當時中國早就有鐵甲艦了,而且還能自造......(未完待續。)

瀏覽閱讀地址:/jiawuzhijungongbashi/2233271.html

小說5200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著筆

閩ICP備16018243號1


上一章  |  甲午之軍工霸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