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 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甲午之軍工霸世 >>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 權

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 權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9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那年那兔 | 甲午之軍工霸世 
正文卷

道家思想源遠流長,早在傳說時代就已經出現了萌芽,老子并不是道家思想的開創者,但卻無疑是先對其作出系統總結與論述的,其蘊含著樸素辯證法的《道德經》堪稱是不朽的經典,他的思想也深刻地影響了華夏兩千多年,即使儒家思想長期居于統治地位,也始終沒法將其完全排擠掉。Ω除了信奉出世、歷史上留下的實績不多之外,老子從各個方面都符合“圣人”的標準,因此并沒有多少人提出異議。

唯一存在較大爭議的是第四位人選,李暉經過反復的權衡,最后還是選定了孔子。隨著墨家的復興,思想上與其尖銳對立的儒家自然被踩到了腳下,他為什么要將儒家的創始人稱為圣人呢?

“與另外三位圣人相比,孔丘的成色是要差一些,本身的人品就沒那么完美,而且他根據周禮創出的儒家思想(哪怕是孔子的原版)也有很多問題,但僅僅是有教無類、開私學這一件事,功績就足以光照千古,而且孔子的弟子數量最多、成材也最多,這是墨子都比不上的,‘因材施教’這四個字到了今天也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子產改革官學雖然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鄭國只是小國、影響力有限,沒能在華夏迅推廣開來,影響上要比諸子私學小得多,所以孔子就算有千般不是,華夏歷史上的第一教育家是當之無愧的......”,李暉明面上是這樣解釋的,但真正的原因卻不僅僅如此。

孔子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成為顯學,后來更是成為了各個大一統朝代的統治思想,兩千多年來對華夏社會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成為了華夏文化的代名詞。如果簡單粗暴地將其完全否定,難免會造成現代中國與古代華夏的割裂,影響國民的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何況孔子雖然方向錯了,但卻是在探索道路的過程中犯錯,即使收獲的只是教訓,也同樣值得尊敬,給他上一個“圣人”的尊號并不為過。

不過,李暉尊敬的只是孔子個人的功績,對儒家思想卻仍然堅持批判為主的態度,而孔子的后代子孫更不會因為孔子封圣獲得什么優待。事實上,衍圣公一家現在還在青藏高原接受勞動改造呢,由于環境惡劣、自己又長期養尊處優而體質不佳,幾年下來已經是十不存一了,但李暉仍然沒有赦免他們的意思,每次華夏淪陷的時候都賣身投靠異族、而且都是遠未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便當起了漢奸,孔家后人的身份又極度地放大了惡劣影響,這罪行實在太重了,別說他們是孔子的后代、而且還很可能是假冒的,就算他們是祖師爺墨子的后代,也一樣罪無可赦!

對歷史上的那些較為正面的儒家代表人物,李暉倒還是給予了較為公允、甚至可以說是過于寬容的評價,可是不好的地方冠以“受到儒家思想的毒害,不能全怪個人。”來推脫、好的地方則以“走錯了路還能有這樣大的功績,真是令人敬佩。”來加倍褒揚,這些大儒如果九泉之下有知,一定會跳出來跟李暉拼命......

不過呢,現世卻沒有幾個儒生跳出來反抗暴政,這一方面是儒家思經過滿清的閹割之后徹底節操喪盡,士人明哲保身不會有半點心理障礙,另一方面則是自1898年開始,越來越多的舊官僚或者官紳子弟得到了任用或者提拔,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只要自己有官做,誰管儒家的歷史評價怎么樣呢?

李暉這樣做也是沒辦法的,他之所以在開國之后的前三年里全靠領導力其實不足的生化兵穩住全國的形勢并推行包括地基計劃在內的一系列重大舉措,除了因為滿清之前做得太糟,新政權只要不太差勁都能獲得民眾的擁戴外,更重要的是李暉給予了地方上極大的自治權,中央只管那些重點項目和基本政策,甚至就連國稅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也被壓得極低(若非青霉素等暴利商品都被中央控制,中央財政只怕連滿清都不如。),這才回避了生化兵領導力不足的大難題。

是的,在建國之后的前兩年里,華夏共和國地位最高的三公居然一直由元李暉兼任,二品以上的京官位置大部分都空著,而國家卻始終沒出大的亂子,讓西方列強無不驚呼奇跡,還好中國歷史上出過朱元璋這位級勞模,李暉倒不怕別人懷疑什么。

不過就算將權力盡量下放地方,李暉也還是累得精疲力盡,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他懷疑自己恐怕連5o歲都活不到(再次向老朱致敬,那精力實在是太恐怖了。)。

何況這樣的臨時性措施本來就不是長久之計,雖然生化兵的忠誠度不必擔心,但這樣的制度一旦存在的時間太長形成了傳統,想再將權力收回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因此建國后沒過幾年,李暉就開始廢除那些臨時性的措施,將權力逐步收回中央,而之前一直空懸著的那些高品級京官職位也終于一個個名花有主了......

至于人選,其中一部分是中高級軍官統籌協調能力較強被組織現后轉業過來,剩下的則基本都是完成改造的舊文人或就官僚,比如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宣傳部長的梁啟和剛剛被任命為水利部長的清末狀元張謇。

而船政系和留洋人員當中飛黃騰達的雖然比例很高,但絕對數量上其實有限,畢竟在解放前全中國也就那點人接受過近代教育,基數實在太少,其中有能力身居高位的自然就更沒幾個了。

不過,要比絕對數量,乙未革命期間及時反正并立下大功而得到留用的清軍大將才是最少的,但是華夏共和國的任丞相卻恰恰出自其中,甚至就連他本人,對此也完全沒有料到......(未完待續。)8


上一章  |  甲午之軍工霸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