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第三百一十二章 早有預料的經濟危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甲午之軍工霸世 >>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二章 早有預料的經濟危機

第三百一十二章 早有預料的經濟危機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01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那年那兔 | 甲午之軍工霸世 
正文卷

這也同樣是李暉決定推遲對美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美國價值極大,但是以目前中國政府的能力,完成對東北、西北和南洋的移民與開荒都得至少幾年時間,考慮到在此期間還有工程量極大的全國基本農田水利與基本的路橋和港口的建設,實際上所需的時間只會更長,而要是在此期間還得打仗,那就更不知道得要多久才能完成了。

在此期間,就算能夠從美國獲得土地也無力開,國內老百姓并不能夠從中獲益,反而得背上沉重的戰爭負擔(跟美國開打的話,規模無論如何都小不了,而且還有可能引世界大戰。)。如果國內百姓生活尚可,那李暉還狠得下心來讓他們做一點犧牲,但是了解到老百姓日子還那樣難過之后,他就無論如何都下不了這個決心了。

說起來,也是李暉一直身處東部達省份,憑借印象得出的結論其實并不適用于全國范圍,因為東部沿海就算是比較貧困的地區,經濟狀況也往往比中西部的平均水平更好。在如今這個年代,較為宏觀的層面上,城鎮與農村、南方與北方、沿海與內6、平原與山區之間的經濟差距甚至比后世還大,并不清楚這一點的李暉又如何能夠現不過2o的差距?

中國暫停擴張,美國的日子卻并未好過多少,因為1893年經濟危機結束之后沒過多久,一場規模空前、而且就連華爾街的銀行家都沒有及時預料到的史上最大經濟危機就不期而至,讓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世界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大危機實際上是李暉造成的,盡管他其實并非有意制造這樣的結果,但的確是早有預料,而且樂見其成。

早在知道系統需要收取現實中的黃金白銀,而且只消耗卻沒產出之后,李暉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對于西方列強巨大的隱性危害。

如今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采用的都是金本位或者銀本位貨幣制度,利用黃金或者白銀天然的高價值來維護紙幣的信用,原則上有多少準備金,就按比例行多少紙幣。李暉的系統永久性地從這個世界上收走金銀,數量大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會導致金銀稀缺,進而推高金銀價格,然后拿紙幣兌換金銀的人就會增加,拿金銀兌換紙幣的則會減少,導致各國貴金屬儲備外流,能夠行的紙幣自然也跟著減少,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導致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恰恰是市場經濟最害怕的......

通貨緊縮,指的是參與流通的貨幣供應不足,直觀的表現是物價下跌,錢值錢了,以普通小老百姓的角度,這應該是好事才對,但對市場經濟下的經營性實體(不僅僅是工業企業,也包括個體手工業者、商鋪和農場等一切追求利潤的單位。)來說,卻是致命的毒藥。既然是市場經濟,那企業自然都是追逐利潤的,但是通貨緊縮的情況下,產品售價下跌,而之前付出的原料和人工成本卻處于較高的水平上,這必然直接導致利潤減少,如果通貨緊縮較為嚴重的話,對于利潤率本就不高的大部分行業,甚至會出現無論怎么想辦法都只能賠錢的絕境,除非大老板有錢、也舍得不斷貼補進去,否則企業只能關門大吉。

如果只是部分商品價格下跌,那么問題還不算要命,部分企業倒閉關門會減少產能,到時候供求關系逆轉,價格自然回升,剩下的企業就緩過來了。但如果是全面的物價下跌,導致的就是幾乎所有行業都出現破產狂潮,然后由于工人大量失業導致社會購買力銳減,于是商品就更加賣不出去,導致惡性循環,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始終無法根除的痼疾——表現為(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了。而且跟自生性的經濟危機多少還有點優勝劣汰的積極作用不同,這種主要是因外部因素引的經濟危機是完全破壞性的,對西方各國的經濟造成的破壞更大更深。

李暉很早就開始收取金銀了,但一開始收取的數量有限,乙未革命爆之后,中國又一下子與西方世界隔絕了開來,因此國內收繳金銀的行動并未馬上對國際市場的金銀價格產生多大的沖擊,直到《中英加爾各答條約》簽訂之后,情況才開始生變化......

問題并不是出在英國支付的巨額賠款上,雖然有將近3ooo噸的黃金,但其中將近一半都花在引進西方的設備、人才甚至是直接收購企業上面而流入了西方市場,而剩下的一半則全都換成了白銀,這雖然導致國際銀價暴漲,但卻并未立即讓西方列強陷入經濟危機,因為世界上的那幾個一等列強采用的都是金本位而不是銀本位,白銀與貨幣行并沒有直接關系,因此只有部分與之有關的市場受到較大的沖擊,還不至于影響整體經濟。

甚至還有少數國家從中獲利,比如掌握了一半以上世界白銀存量(19oo年前的局面是英國掌握大部分黃金儲備,而美國掌握大部分白銀儲備。)的美國,但是事先就有所預料的老張伯倫及其盟友由于做出了最正確的應對,獲利無疑更多。而比直接的利益還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工業資本一旦有了充裕的現金流,就有了跟金融資本叫板的勇氣,在他們的支持下,老張伯倫組建的工黨(右)迅展壯大,很快就成為了英國政壇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不過如果要問誰在其中獲利最大,那么毫無疑問還是造成這一切的“墨門”,即便李暉不敢冒險,只圍繞著金銀1換1o的系統定價進行穩賺不賠的交易,金價過高就拋金收銀、銀價過高就拋銀收金,而且投入炒作的本錢也限制在了5oo噸黃金/5ooo噸白銀之內,卻依然收獲了極為豐厚的利潤,因為市場經濟從來都是漲會漲過頭、跌也會跌過頭......(未完待續。)8


上一章  |  甲午之軍工霸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