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第三百一十一章 全國人口普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甲午之軍工霸世 >>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全國人口普查

第三百一十一章 全國人口普查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30日  作者:那年那兔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那年那兔 | 甲午之軍工霸世 
快捷翻頁→鍵



熱門、、、、、、、、、

的確,別的不說,光是洗漱用品,放到外面就值不少錢了,牙刷牙膏如今還都是稀罕物,特別是前者,由于塑料還沒發明,牙刷只能用產量有限的豬鬃作為鬃毛,后者還是高檔毛刷的必需原料,比如軍艦上漆就只能用豬鬃毛刷,因此價格十分昂貴;而且固定在刷柄上也得通過手工而無法進行工業化生產,因此造價進一步提升,自耕農一年的收入都不夠讓全家配齊哪怕是最差的牙刷。而肥皂、特別是香皂在市面上的價格同樣不菲,就算是國內的中產之家,也只能省著用,往往洗好幾次澡才用一次香皂。

而更得劉蘭馨喜愛的雪花膏與護手霜這兩種護膚品,說起來這還是李暉最早的民用發明,由于在大學藥劑學實驗課上曾經親手配制出來過(甚至因此對使用這些東西產生了輕微的心理障礙),膠東老根據地、也是中國的第一家化工廠落成后,李暉第一時間就將其“發明”了出來,結果立刻就引發了消費者、特別是女性消費者的哄搶。由于首家化工廠只是試驗性質,產量十分有限,地基計劃中興建的大型化工廠又還未投產,因此產品嚴重供不應求。而計劃經濟體制下,這些日用品又首先是按級別來直接以僅僅稍高于成本的價格供給干部(包括有品級無官職的那些知識分子和英雄模范),流入市場的更是少之又少,結果價格被炒得極高。

好吧,經過革命和土改這兩重清洗,國內家庭總資產超過十萬華元的富人已經是百不存一,而且剩下的那點人又基本都被收編進了體制內、位置還大都不低,一般都能夠或多或少地獲得“特供”,自然不會花大價錢購買,真正炒作這些日用品的主力其實是來華的外國人。由于目前西方尚未有這一類的產品出現,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有段時間來華的外國人以數百英鎊一瓶的價格買回去倒賣,居然還有巨大的獲利空間,因為西方的貴婦甚至愿意花上千英鎊的天價來購買,李暉也不知道該說是西方人太有錢、還是女人太瘋狂。

而家用電器雖然沒大多沒這么受歡迎(沒錢的買不起,有錢的雇傭人來做或者是采取某些土辦法反而更便宜。),但市場價格卻也不低,再算上“領導先用”的新藥,李暉這位國家元首的生活花費其實高得嚇人,不怪劉蘭馨會那么說。

“那不一樣,護膚品、電器、藥品這些東西之所以貴,不過是剛出來,產能還沒上去而已,即使是牙刷,隨著豬鬃產業的發展,價格也會大大下降,幾年之后它們肯定會進入尋常人家,我們這些領導干部只是更早一點用上,不至于會脫離群眾,而且還有利于這些新產品的推廣。”,李暉聽出了劉蘭馨的疑問,也不瞞她,直接就道出了自己這么規定的考慮,“而那些高檔首飾衣物就不一樣了,它們都是不能量產的,也就是說,普通百姓永遠都不可能享受到,如果高級干部追求這些東西,人民群眾必然不滿。而且這種不滿無法消除。另外,從某種程度上,那些東西的實用價值也未必就有多大,賣得那么貴不過是以其稀有彰顯不同尋常的逼格罷了,而這對于干部來說,卻是最要不得的。”

“會讓老百姓覺得官老爺高高在上?”,劉蘭馨果然蕙質蘭心,立刻就明白了過來,看向李暉的目光也不禁多了幾分敬意,能有這樣的心思,說明是真正將老百姓放在心上,這樣的人成為中國的領袖,真是大幸!

李暉注意到她表情的變化后卻稍稍有點悵然,因為明顯是敬多于愛啊!

后來兩人的夫妻關系果然如李暉預料的那樣,雖然稱得上相敬如賓,但卻始終都沒有那種甜蜜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成為政治家后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吧?

不過,劉蘭馨卻完全當得上賢內助的評價,除了妻子的本分之外,她有意無意之中還幫助李暉發現了不少工作中的疏漏,尤其是在建國初期。

生化兵的能力不差,但是缺乏主動性的毛病實在是太讓李暉頭痛了,那些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問題、或者是執行的時候暴露出嚴重問題來的,他們還能發現和上報,而那些短時間內看不出后果的、或者只是會帶來不便降低效率的,他們就經常視若無睹了。比如全國人口普查這件事,李暉是直到自己成婚之后,劉蘭馨問他是喜歡男孩女孩的時候,李暉才終于想到要做

無論中央還是地方,能夠直接統計到的經濟數據都是總量,但是真正能夠反映生活水平的還是人均的數據,如果人口數據不準確,人均數據又如何能夠準確?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之前沿用的滿清估測的人口數據果然嚴重失實,一直號稱是四萬萬人口,但第一次全國普查之后,李暉卻驚訝地發現華夏共和國的人口竟然已經接近5億!固然其中有一部分是建國后兩年內誕生的小兒,還有緬甸和暹羅的人口也并入計算的影響,但算下來甲午戰前中國本土人口至少不會低于47億卻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以傳統說法的4億來算,統計數據的謬誤就太大了。

這一發現最直接的意義,就是讓李暉意識到了中國老百姓比他原先估計的要更加貧困,在收入很低的水平上少個20,那影響是非常大的,貧困家庭甚至可能活不下去。

于是,原先一些更注重長遠的建設計劃被推遲了,而移民、軍屯和農田水利建設的力度則進一步加大,化肥廠更是排到了工業建設的第一順位。在工業限于受教育人口不足而難以發展到太大規模的現狀下,農業增產顯然是最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途徑。而比起周期很長的良種培育,開荒、水利和化肥見效的速度無疑要快得多,李暉終究沒有斯大林那樣狠心,就算要勒緊褲腰帶加快建設,也至少得先把溫飽給解決了吧?(未完待續。)

推薦本章到:


上一章  |  甲午之軍工霸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