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竅門:按→鍵可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作者:下載:
朝堂上的爭辯漸漸平息,各位大臣似乎已經把一整天的精力都花光,開始重新積攢精力,好為下一輪的辯論做好準備。可惜朱棣似乎厭煩了各大臣猶如菜市場里吵鬧的爭辯,輕咳一聲,沉言道。
“出兵韃靼之事各位卿家既然無法統一意見,那么就留待后日再議,目前各位卿家還是討論一下,朕登基之事為好。還有前朝那些昏臣,尤其是方孝孺等人需如何安排為好。”
朱棣此言一出,朝堂上瞬間變得落針可聞,各大臣你看我,我看你就是沒有人站出來回應一聲。方孝孺和朱棣之間的關系,眾大臣自然心里明白,要是沒有做好赴死的準備,那么最好就是不要亂開口。
可朝堂之上還是有不怕死的人,這個人便是姚廣孝,老和尚步出站列,躬身行禮言道:“吾皇英明神武,如今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吾皇又連施仁政,盛世來臨已指日可待。方孝孺雖身在牢獄之中,確不失一代大儒風范,讀書的種子不可斷。吾皇仁慈,何不賜予他一閑職,為我皇教育人才。”
姚廣孝所說之事必然是事先和朱棣商量好了,不然朝堂之上他斷然不會如此開口。果然,朱棣聞言后微微頜首言道:“姚卿家所言有理,朕準了!另外,關于成立東廠一事,由李興你擔任提督一職,今天起便開始抓緊實施,不得延誤。”
“奴才領旨!”李興跪拜于朱棣身側,尖聲回應。臉上一絲得意的神色一閃而過。
早朝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結束,朱棣登基時日自然需要找個好日子,各大臣也需要為此去忙碌。而今天收獲最大莫過于李興了,為人一向低調的他此刻也不能免俗,在一片賀喜聲中離去。
唐明在睡夢中被吵醒,睡不到兩個小時的他頂著兩個黑眼圈,怒聲言道:“靈逸你他嗎的還讓不讓人活了,要是你不給我個理由,看老子不把你屁股打開花。”
“嘿嘿,侯爺息怒,這不是紀大人已經要出城了嗎?小的是來問問您老人家要不要去送送。”靈逸對于唐明惡劣的脾氣,一點都不放在心上,嘿嘿笑著扶他起床。
洗漱穿衣,一番忙碌過后,唐明強打起精神,帶著紀綱的家人直奔南城門,告別之時,紀綱一臉唏噓的言道:“今日大哥我算是虎落平陽,幸得老弟相助,如今家人托付于你,紀綱無以為報。日后若能東山再起,紀綱絕不敢忘侯爺今日之恩。”
唐明連連擺手:“紀大人看得起小弟才敢把家人托付于我,沖著這份信任,小弟自不會辜負大哥之托。大哥盡可放心,有我唐明在的一天,絕不讓你的家人受任何委屈,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絕不反悔。”
難得唐明少有的表現出一副慷慨就義的模樣,紀綱深受感動,狠狠的給了唐明一個擁抱,拍拍其肩膀,翻身躍上馬背便想告辭離去。
一個尖銳的聲音卻陰陽怪氣的突然響起:“紀大人和唐侯爺果然是真兄弟啊!雜家在一旁看得都深受感動,實屬難得!”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李興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大紅的披風,白凈無須的臉上,一抹淡淡的笑意若隱若現,居高臨下不屑的打量眾人。
紀綱回頭一望之時,臉色瞬間劇變,沉聲喝道:“李興,做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你我同朝為官已經多年,今日你如此做法未免有些欠妥吧!”
“紀大人言重了,大家都是為皇上辦事,今日紀大人要去北平輔佐大皇子,雜家自然要來送送,并無他意,還望莫要見怪才好。”李興聲音漸冷,眼里的寒光毫不保留的投射在紀綱的家人身上。
紀綱對其眼神視而不見,望了眼唐明微微點頭之后,抱拳對李興說道:“李公公的好意紀某心領了,要務纏身不便久留,告辭!”
也不等李興回話,紀綱一掉馬頭,帶著幾個手下揚塵而去。李興瞇眼望著漸漸消失在視線里的模糊身影,嘿嘿言道:“唐侯爺果然乃真豪杰,只可惜站錯了隊列,像紀綱此等日頭西下之人,真的不值得你相助。雜家今天剛受皇上任命,榮升東廠提督一職,侯爺乃是皇上看重之人,又是姚少師的弟子,不知可有意靠向雜家這邊,免得以后有了什么矛盾,大家面子上過不去。”
“哼哼……。”
唐明冷哼兩聲,斷然拒絕道:“公公好意唐某人心領了,只可惜背叛義父此等大逆不道的事情,我唐某人還做不出來。再說唐某不日便要啟程回海外的封地,想想應該不會壞了李公公什么事情,李公公更無需把小子放在心上。”
“侯爺果然是明白人,如此甚好,告辭!”連客套一下都懶得,李興一夾馬肚,帶著一眾手下,揚起滿地的灰塵直接出城。
紀綱的老婆和兩個兒子,滿眼仇恨的望著李興的背影,想他紀家何時被人如此打臉過。要是以前有人敢當面這樣無禮,準讓他們活不過明天。今日不同往日,正如紀綱所言,虎落平陽被犬欺,唯有忍耐了。
好在剛才李興挑釁的時候,唐明決然拒絕令他們內心備受溫暖。如今這樣的世道,還有唐明這樣不畏強權,肯幫助他們,這份情誼實屬珍貴。紀夫人不等唐明轉身,便拉著兩個還在弱冠之年的兒子,當街跪下謝恩。
此番做法,自然令唐明頓時手足無措,一翻好言勸說之后,才讓紀夫人和其兩個兒子起身。
日已高升,城門口進出的百姓已經越聚越多,唐明才耽誤了這一會,附近便圍了不少人,全都好奇的往他們這里張望。不敢在此繼續停留,送紀夫人及其兩個兒子坐上打著鄭府標志的馬車,一行人急匆匆的離開了南城門,往鄭府而去。
坊市和街道上已經恢復了往常的繁華,人來人往的通行并不是很方便,好在鄭府在南京的口碑還不錯。沿街的百姓見到鄭府的馬車都會自行避讓,行已注目禮。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