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風流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我無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門閥風流 >>門閥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我無敵

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我無敵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1日  作者:水煮江山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水煮江山 | 門閥風流 
您的位置:


熱門、、、、、、、

一起讀小說歡迎您!本站域名的完整拼音17duxs,很好記哦!一起讀小說

晨光熹微,曉霧彌漫。

時值二月初七,丹陽柳渡。早春微風吹綠了凜冬衰柳,月夜凝露滴翠了青嫩技頭,一縷微光爬上了蒙蒙霧海,照耀著渡口紫閣紅亭,緩拂著亭中輕紗粉頰。

袁女正俏立于渡亭,瞇著眼睛迎視著霧外晨光,朝陽若目,明眸勝雪,二者相互一襯,各自生輝。稍徐,興許晨陽漸而媚眼,小女郎抬起手來,微微遮住眼睛,由指縫偷窺紅日。

日蘊漸濃,光芒透指寸展,悄浸眼簾,小女郎長長的睫毛輕撲、輕撲,投下暗影俏映眉間,恰似一尾輕蝶微微顫翅。少傾,仰得有些累,螓微垂,輕喃:“晨之目,浩浩渺渺兮,濯我身,洋洋暖暖兮,恰若,恰若……”

貼身近婢侍于一側,東瞅瞅、西看看,面上神情焦急,早已等得不耐,接口道:“恰若劉郎君兮……”

“咦!”袁女正嘴角一彎,眸子綻起漣漪,格格笑道:“然也,然也,恰若劉壽龜兮,劉壽龜之目,濯人即暖。終有一日,袁女正定將其捉來,置于案上,彈其頭,觀其目……”說著,說著,銀牙暗咬,捏著兩個小拳頭,作憤怒英勇狀。

“噗嗤……”聽聞小娘子將大名鼎鼎的華亭侯譬作壽龜,婢女委實忍不住,放聲嬌笑,面上神情也隨即輕緩。

袁女正愈開心,轉念間,忽然想起一事,嘴巴一嘟,委屈道:“奈何,劉壽龜恁地狡猾,而來年,女正即十六了……”

女婢唯恐小娘子難過,擺手道:“無妨,無妨,尚有一年,小娘子英勇無雙,定可捉得劉,劉壽龜!”

“真的么?”袁女正神情幽幽。

而此刻,縹緲水霧間挺立著一艘巨舟,一干袁氏子弟正徐徐踏入其中,袁方平回頭看了一眼,見袁女正猶自滯留柳畔,眉頭一皺,招手喚道:“小妹,小妹,來!莫要耽擱……”

“唉,便來……”袁女正輕輕一嘆,拽著裙擺,搭著婢女的手臂,踩著船板,踏入嬈霧中。

婢女回望了一眼丹陽,但見城郊四處皆是牛車,行人來往匆匆、東奔西竄,輕聲道:“小娘子,咱們為何不至建康?”

袁女正道:“族叔言,建康亦若丹陽,必遭兵劫,如若前往,恐生不妥,是故,咱們去會稽……”說著,眸子一轉,附耳道:“莫若,去華亭……”

“呀,不可,不可!”婢女震驚,疾疾看向小娘子。

“惜乎,寒霧鎖青山,青山難從容。”袁女正看著舟中密密麻麻的袁氏子弟與帶刀隨從,眸子一黯。

永昌元年,二月初八。

大將軍抵臨丹陽,冷眼看了看城上的袁喬與劉耽,雪眉微微一皺,即命大軍攻城。

袁喬看著城下漫原遍野的大軍,眉心亂跳,胸腔悶堵,瞥了一眼劉濃,恨聲道:“劉郡守,城中僅兩千郡軍,三千私曲,安可敵得數萬大軍!”

劉耽淡然一笑,揮了揮懷中麈,附耳道:“事已至此,袁公尚有何慮?暨待兩日后,袁公自投大將軍,劉耽即入建康。你我各謀其事,各得其需,大將軍必予善待矣!”

“唉……”

袁喬猛力一揮袖,卷袖于背后,死死盯著城下中軍大纛,沉聲道:“沛郡劉氏既欲作壁上觀,卻不愿負司馬,欲行兩面之計。然若大將軍一怒拔城,將以何如?”

“大將軍韜略九合,豈會不知其間輕重。若肆意攻城,丹陽城堅,三兩日豈可得之!水已攜舟,自入渡口,袁公勿憂。”劉耽微微一笑,抱了雪麈,搖下城墻。

袁喬無奈,眼不見為凈,只得卷袖離去。其人與劉耽謀,且與大將軍作約,兩日獻城。而此,即可不負******室,亦可令大將軍承袁、劉之情,委實兩全齊美。昔日,當劉耽提出此議,袁喬稍作思索,即予應允。

“簌簌簌……”

“轟……”

箭雨鋪天,巨石與城弩齊飛,重達百斤的滾石砸得城墻不住低吟,不時見得兩方陣中肢體亂飛。

大將軍猛攻丹陽兩日,城中守軍不敵,劉耽引千余郡軍出城東,退入建康。袁喬率殘曲請降,大將軍允降,而后,怒其兩面觀火非君子所為,即斬袁喬于帳。遂后,稍事休整一日,拔營兵侵石頭城,且致信周札,令其開城請降。

至此,大將軍終臨建康境,時令,已至二月十一。

永昌元年,二月十一。

摯瞻接獲朱燾快馬來信,即起三千郡軍,揮軍北上,且致信武昌。而此時,朱燾已然兵臨武昌城下,遂遣使入城面見褚洽,使者曉以大義,告之曰:荊州若失于胡,江東三州難保,郡守若自誤,則誤天下矣!

褚洽左右權衡,為天下蒼生計,故而,奉降武昌,與朱燾合軍。朱燾雖得武昌,卻并未停留,即刻鋌軍入江夏,兵哮西陵城,質問桓宣:若失荊州,何人當斬?

桓宣深思熟慮,且見勢難為,遂引軍出城而未戰,與朱燾一左一右,挺向荊州。

恰于此時,王庾率軍抵臨南郡,正欲浮渡。朱壽等人聯名致信,規勸王庾退回襄陽,以鎮北胡。王庾躊躇而未退,喝罵桓宣與褚洽等人不忠。

桓、褚二人高聲回道:“忠之忠矣,忠于天下矣,若失荊州,百姓流離,天下悲亡,為彼忠而失此忠,實不可取矣!”

王庾莫可奈何,只得隔岸扎營,復又憂心大將軍,每日遣使漫罵。朱燾占之道高,對其辱罵不予理睬。

至此,兩軍隔江對望,朱燾一方,計軍三萬,王庾提軍三萬五千。

與此同時,魏乂聞知江州異變,心急如焚,暗度褚洽與桓宣乃為朱燾攜裹,便欲回軍撩戰朱燾,從而驅使褚、桓等人復行反戈。奈何,長沙城下,尚有梁州甘卓。是故,魏乂命使者入甘卓軍營,令甘卓退入豬口。

甘卓也知江州異變,豈會輕退,況且,尚有鄧騫于身側肆意挑唆,當即駁使出營。魏乂大怒斬案,遂后,領軍七千出城邀戰,且辱及甘卓先祖甘寧。

是可忍,孰不可忍,甘卓勃然大怒,點軍出營,與魏乂戰作一氣。奈何甘卓雖勇冠三軍,帳下士卒卻不敵魏乂精銳,三戰兩敗,后撤十五里。魏乂意在回援江州,便欲挺陣追擊,將其一舉擊潰,卻聞偵騎來報,高寶出桂陽,直奔長沙。

魏乂無奈,只得扼腕長嘆,引軍入城。

大東去浪淘盡,壁壘千古。

江口,石城軍塞。

劉濃率萬騎而來,數日前,兵不血刃得豫章,稍作休整,即揮軍東走潘陽,待至此地,正欲命三軍從,摧破軍塞,殊不知,突聞關塞上喊殺震天,心中捉奇,遂快馬加鞭。

愈來愈近,廝殺聲卻漸弱。

待至塞下,勒住飛雪,抬頭一望,只見斑痕累累的軍塞上尚插著“王”字旗,劍眉一皺,拔出楚殤,便欲揮軍破塞。

“瞻簀,瞻簀!”

卻于此時,城寒上傳來熟悉的聲音,斜斜一瞅,濃眉大眼方圓臉,不是祖盛又乃何人?劉濃心中慟地一跳,身子晃了兩晃,趕緊鎮了鎮神,高聲叫道:“茂蔭為何在此?”

祖盛抹了抹臉上血跡,探出箭剁口,揮揚著帶血長槍,笑道:“奉柴桑侯之命入襄城,奈何王敦已盡起大軍,故而難敵,忽聞瞻簀欲來,便返軍摧塞,靜侯瞻簀!”說著,摸了摸腦袋。

劉濃心跳如鼓擂,策馬飛入軍塞,待與祖盛一匯,掀開面甲,即問:“高寶將軍何在?”

聞言,祖盛怔了一怔,皺眉道:“我與高將軍奉命兵分兩路,一路入襄城,一路入廬陵。想來,高將軍此時已入廬陵城!來時,我曾細探王敦軍陣,約有三萬之數,故而,定有一部即萬,西赴廬陵!”說著,見劉濃面色越來越白,心中費解,問道:“瞻簀,可是有何不妥?”

有何不妥,有何不妥……劉濃暗覺眉心刺痛難耐,深吸一口氣,徐徐蕩于胸中,暗思:‘始興距廬陵,倍于豫章距廬陵,兩者齊動,若茂蔭攜騎入廬陵,長沙即保。若豫章之部入廬陵,高寶,高寶僅五千士卒。若高寶有失,長沙危矣。若長沙陷,而處仁尚未至。荊州,荊州,唉……’

“郎君!!”身側傳來一聲喚。

劉濃正行深思,聞聽此聲,肩頭猛然一震,徐徐轉,只見側面有一人,按著腰刀快步行來,身材雄壯,肩披白袍,渾身牒血。待至近前,重重一個闔,嗡聲道:“羅環,見過郎君!”

接二連三之意外,令華亭侯險些被一口濁氣堵住胸腔,閉了一下眼,緩緩導氣,慢慢吐氣,沉聲道:“羅環,汝為何在此?莊中何如?”

羅環道:“回稟郎君,羅環擊潰沈充之后,即欲護莊死守,以待時局靖平,少主母……”說著,挑眉看了看劉濃,見劉濃面色冰寒、直欲噬人,不敢有瞞,即將事道來。

原本按劉濃之意,莫論羅環擊敗沈充否,華亭劉氏皆應闔族浮海,靜待時局。殊不知,楊少柳等人見羅環得勝,復心憂劉濃,即命羅環率千余白袍來尋劉濃。羅環難以違命,率眾而來,未見劉濃卻逢祖盛敗退,二人一見即合,羅環告知祖盛,劉濃將走江夏,祖盛細細一思,即明劉濃之意,當即與羅環一道,拔卻江口軍塞,安待劉濃前來。

待羅環回畢,劉濃心中既暖且寒,復雜難言,忍不住翹望向華亭,徐徐風來,不盡憂愁。

這時,荀娘子已知王敦兵走丹陽,心思百轉,即知此際唯有與其爭時,轉眼卻見劉濃猶自愣,秀眉一皺,驅馬靠近劉濃,碰了碰他,沉聲道:“身為三軍主帥,懸孤軍于外,豈可自亂陣腳!而今,王敦想必已至丹陽,待我等逼臨時,若其人已破建康,當以何如?”

當以何如……王敦若破建康,我等即為逆行!其人定將勒令諸軍回撤,而我遠離豫州,陷入中腹,若易位處之,勢必拔根除盡,而此,正乃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箭已臨弦,豈容后退!劉濃抹了抹左手,目光冷寒無比,咬了咬牙,沉聲道:“若其已破建康,吾當率軍與其對壘,傳檄諸方,戰之于城下!有我,無敵!”

“便如此!”(未完待續。)

一起讀小說

別人都在看什么...

/priest/潘海根/召喚時代/晴閣閣/素痕殘妝/辰西/萬古青蓮/靈小小/幽冥北雪/水煮江山/一支童話/有愛就可以/葉字回時/天天抹粉嫩唇彩/臣妾依依/花里尋歡/沉曄/血在燒/天藍色月/愛做夢ssi


上一章  |  門閥風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