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風流第一百一十四章 順勢而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門閥風流 >>門閥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四章 順勢而為

第一百一十四章 順勢而為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6日  作者:水煮江山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水煮江山 | 門閥風流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微雨終霄,次日,陽光大好。最新章節閱讀

清晨。

劉濃與小謝安、胖謝萬以及謝桓三個小小郎君排排坐,謝真石則坐在對面的矮案后。不知何故,謝裒對他書法一事始終避而不談,教導完文章便將他支來這里與三個小東西一起聽課。現下,謝真石剛教過《毛詩》,三個小家伙正在搖頭晃腦的背著。而劉濃知道謝真石稍后便會讓他們練字,至于謝裒為何讓他來看小東西們練字,劉濃尚處于似明未明之間。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胖謝萬忽然道:“安兄,何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小謝安秀眉一挑,懶得理他。

老成的謝桓突地一本正經地道:“阿姐便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謝萬點頭道:“阿姐確實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不停的稱贊著,因為若是惹得阿姐開心了,指不定可以少抄會書。

謝真石正在低首抄《毛詩》,聞聽此言,嘴角微微一翹,眼睛彎成了兩汪月牙兒,擒著筆,美美的伸了個懶腰,驀然間想起美鶴尚在,飛快的溜了一眼劉濃,面上紅暈層層盡染,嗔道:“桓弟,萬弟,胡說甚?!稍后每人多抄此詩十遍!”心里卻道:阿父為使劉郎君脫解書法桎梏,卻苦了我……

劉濃亦甚是尷尬,只得眼觀鼻、鼻觀心,故作未見未聞。而謝萬與謝桓兩個小家伙對視一眼,眉毛擰成了一團。

便在這時,小謝安瞅了瞅劉濃,嘴巴一嘟,大聲道:“非也!此詩所言之美,乃美鶴也!”

謝真石神情一愣,眼睛一眨,竟然追問:“美在何也?”

小謝安按膝而起。指著身側的劉濃,朗聲道:“阿姐且觀之,美鶴之手修長似玉竹,面若玉珪涂脂。齒白而唇紅。豈非正是巧笑倩笑,美目盼兮么?嗯,古之美人,便是如此!”言至此處,再沖著劉濃補道:“美鶴。何不笑之?以證我之所言!”說完,挑了挑眉毛,好似在等待劉濃笑一個。

“噗嗤!”

謝真石再也禁不住,捏著筆桿,掩嘴嬌笑。

劉濃面色大窘,知道小謝安是在報昔日三彈之仇,只得暗暗苦笑:果真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稍后,謝真石命三個小郎君抄這首《衛風、碩人》,謝萬與謝桓各抄三十遍,而小謝安則需抄五十遍。小謝安不服作辯。殊不知謝真石兩言便將其辯得啞口無言,劉濃這才知道原來謝真石竟也擅辯。

謝真石道:“劉郎君,安弟練字時,君需多看少思!”

劉濃稍作沉吟,揖手道:“劉濃,謝過謝小娘子提點。”

“何需言謝,劉郎君多禮了。”謝真石微微一笑,淺身萬福還禮,隨后歪著腦袋想了想,再道:“莫若。劉郎君也抄三十遍吧!”言罷,不待劉濃接話,引著四個貼身近婢繞著回廊急急離去。待得一個時辰后,她便將回返。來核查小郎君們的書法,而現下似乎多了一人。

小謝安挺著胸、掂著腹,極是大方的遞了一支粗毫過來,脆聲笑道:“美鶴,快抄吧!稍后若是沒抄夠,阿姐會打手心的!”

抄詩!打手心……

劉濃接過毫筆。恍似回到了六年前,身在華亭老莊東樓,每每功課對答若不遂楊少柳心意時,其多半便會打手心以示責罰!一時間,神情悠悠,但心知謝裒與謝真石此舉豈會無的放失?多半是自己的書法與小謝安有相似之處,是以才故意如此安排。

當下便沉心靜氣,徐徐抄著《毛詩》。

三十遍畢罷,尚未及一個時辰。便側首看小謝安抄詩,但見小謝安的字飛揚超拔、狀若涂鴉,一首《碩人》下來,除了個別字能辯出端倪,大部份皆似是而非。然小謝安卻絲毫也不氣餒,竟鼓著腮邦子一遍又一遍的抄著,下筆沉沉,眼底則似有光蘊閃爍。

漸漸的,劉濃再不去辯小謝安的字,只顧著他的筆,心神隨著筆尖勾撩起伏。

不知何時,筆尖突地一頓。

小謝安將筆一擱,朝著自己的右腕哈了一口氣,側首瞅了瞅劉濃,見其好似閉目養神,伸出手掌猛地一拍其肩,叫道:“美鶴,詩可抄好?”

“嗯?!”劉濃猛地一驚,劍眉之梢兩下輕顫,徐徐睜開眼睛,神情竟顯些許懊惱,半晌,方才灑然一笑,緩緩搖了搖頭,心道:又是徒勞無功!怪道乎有人終身從書亦難有所成,塑字具神便是天塹鴻溝啊,若想與王羲之一較高下,何其難矣?!

稍后。

謝真石悄然行來,將四人所書逐一看遍,點評謝桓為:‘行字若沉石,重有余而韻不足!’再把胖謝萬的一瞅,柳眉微蹙,命其再抄十遍。而后細細閱過小謝安首遍與末遍所抄之字,兩相一較,笑贊:‘頗見增益’。到得最后,持著劉濃的字,思索了半天,笑道:“劉郎君之字甚好!只是,為何自縛?”

劉濃揖手道:“請謝小娘子明言!”

謝真石瞅了瞅劉濃,這般一個聰慧若妖之人卻陷于迷障而不自知,其字混雜致極,既似鐘繇又若衛桓,更帶著幾分茂猗先生的秀氣,莫非是想樣樣俱全么?唉,亦不知他的書法啟蒙之師乃是何方庸人,害人非淺呢!心中感概不休,雖有心相助,但也心知不可操之過急,眨著眼睛想了想,笑道:“史言:‘比干生七竊,心乃萬物之靈苗,四象變化之根本,為洞察圣明之心!’敢問,劉郎君可具七竊之心?”

劉濃深深吸進一口氣,索性沉沉一個揖手,問道:“劉濃自是不具,謝小娘子何不直言?”

謝真石歪著腦袋笑道:“劉郎君若非七竊之心,為何卻行玲瓏之舉?”稍稍一頓,淺身萬福道:“劉郎君莫急,昔日逸少阿兄頓筆兩年,只為寫一字,劉郎君可知是何字?”

劉濃想起了家中的一對大白鵝,笑道:“莫非是‘之’字?”

“非也!”

這時。謝奕轉出廊角,大步踏來,邊走邊笑道:“便是‘一’字!”說著,拿起小謝安的筆。在潔白的左伯紙上沉沉橫拉一筆。他原本想找劉濃一起去溜馬,行至廊后聽見小妹與劉濃一番話語,雖看不出劉濃的書法到底是何原因,但卻知道王羲之當年之事。

“‘一’字?”劉濃瞅著那粗橫的一筆,劍眉微皺。

謝真石笑道:“正是‘一’字。逸少阿兄兩年僅書此字,而后筆骨鑄髓,再書它字皆如神助。劉郎君亦不必急于一時,下月逸少阿兄會來,劉郎君與他自幼相交,何不互佐請教?”言至此處,想起阿父交待過:應徐徐誘之,切不可使其多思而越縛越深,又道:“只是,每日尚需來抄詩三十遍!”

“勞煩謝小娘子了。劉濃謝過。”劉濃朝著謝真石深深一禮。

功課已畢,與謝奕并肩行于院中小道,劉濃猶在思索王羲之的“一”字有何關竊,左手負在背后,右手拇指與食指輕輕點扣。

自那日在山顛對日吐露心跡后,謝奕與劉濃、褚裒走得極近,相交稱心甚至有超過桓溫之勢,笑道:“瞻簀如此在乎書法,莫非及冠后欲中正評合經吏部任職?”

劉濃本不欲瞞他,遂點頭將自己的打算說了。

謝奕心思稍稍一轉。便知劉濃在擔心甚,中正評合與吏部審核時,書法是至為關鍵的一項。劉濃欲謀太子舍人,即便有紀瞻提名引薦。但以其次等士族身份,定會遭受多方詰難,若書法不堪入目,怕是美玉染瑕。奈何書法非同其他,只得寬慰劉濃,阿父與小妹定會相助。莫要憂心!而想去溜馬一事也就淡了。

二人穿出柳道,將至謝裒院中,謝奕與劉濃作別,沿著院墻直出水莊找褚裒去了。

劉濃看著謝奕寬袍大袖的背影,微微一笑,謝奕便是十六位太子舍人之一,對其而言不值得任何夸耀,但自己卻需得砥礪而行,切不可大意。

將將踏入院中,便聽謝裒在室口喚道:“瞻簀!”

劉濃一抬頭,目光便是一頓,不動聲色的吸進一口氣,暗中徐徐拂于無跡,幾個疾步踏至水階下,揖手道:“老師,弟子練字已畢,特來告辭,待明日再來。”

謝裒看著階下的美玉弟子,心懷甚慰,撫著短須笑道:“甚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你之文章正待磨礪,而書法切莫貪功妄進,便與阿大他們一起練練,放神而致遠。”

劉濃目不斜視,答道:“是,老師。”

謝裒臉上笑意更盛,稍稍一想,又道:“想必真石已告訴汝之師兄王羲之頓筆一事,其所書之‘一’字為何?你回去好生思之,待明日來時若有所得,再回稟于我!然則,僅作此思,不可再生他念,今日亦不可再行練字!知否?”

劉濃端眉肅心,深深揖手一個,答道:“謝過老師教晦,謹尊老師之命!”

謝裒滿意的笑道:“嗯,去吧!”

“老師,劉濃告辭。”

劉濃再度一個揖手,轉身,正欲離去。

謝裒卻好似想起甚,又道:“且慢!”待劉濃回身,笑道:“明日,將紀郡守借汝之《易太論》攜來,紀郡之《易》,謝裒尚未睹也。”言語間略見澀然。

劉濃笑道:“是,老師。”

“嗯……”

謝裒撫著短須微笑,眼光不經意的一側,神情由然一怔,隨后稍稍一想,朝著右側淡然笑道:“周太守,此乃褚裒之弟子,華亭劉濃劉瞻簀!”說著,又對劉濃招手,笑道:“瞻簀,且來見過吳興周太守。”

居于謝裒右側的正是吳興太守,周札!此時的周札神情復雜,方才這師徒二人對答,視自己直若無物,然則,王謝高門向來如此啊。

劉濃面上神色紋絲不改,徐徐踏前一步,揖手道:“華亭劉濃,見過周太守!”

周札左手緊緊拽著花斑須尾,右手虛虛一抬,笑道:“劉郎君切勿多禮!”又對謝裒笑道:“恭喜幼儒擢得一上佳之才,如此美姿儀,莫非衛叔寶復生乎?”

“太守過譽了,過譽了,不可棒殺小兒輩也!”

謝裒謙遜中淺帶傲慢,緩緩的順著短須,眼光卻一直注視著階下的美郎君。北地世家向來瞧不起南人,在其心中,吳興周氏乃與豪須蠻夷等同爾!況且,這吳興周氏昔年兩番作亂,攪得三吳之地極不安生。若非念其年事已高,且遠道而來,見與未見尚是兩可之間。

“老師,弟子先行告退。周太守,別過。”劉濃向謝裒深深行禮,再對著周札一個揖手。自始至終目光平淡,舉止溫文有禮,仿佛與周札從未識得。

午后,潭邊小亭。

亭中鋪著簇新的白葦席,焦桐琴橫擺于烏桃曲案。

劉濃跪坐于案后,微微闔著眼睛,雙手緩撫于弦,卻并未急著起音,好似正在感觸著甚。暖陽灑過來,映著美郎君的側臉,恰作白玉無暇。

墨璃與綠蘿分侍兩側,來福按著重劍立于亭外。

半晌。

有隨從疾疾行來,手中持著一帖。

劉濃接過帖略掃一眼,隨后淡然一笑,按膝而起,徐步迎向院外。來者正是周札,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周札身為闔族之主,其既然前來山陰,遍尋不著周義,豈會猜不出周義已亡。而劉濃從未寄希望于別人不知,那是懦夫與鉆營蠅輩之僥幸心徑!大丈夫遇難于險,當仗劍直行,若是連吳興周氏也畏之懼之,惶惶不可終日,談何洛陽?

行至院口時,劍眉飛揚,揮手將袍擺一拂,加快腳步,直直踏至院外,重重一個揖手,沉聲道:“劉濃,見過周太守!”

揖畢,將手一擺,笑道:“太守,劉濃掃榻已畢,請內續!”

周札注目身前的美郎君,但見陽光輝耀其臉、恰似璧玉作雕,而神情則淡定坦然,仿若孤松靜秀于顛;竟教人恍生‘昔日孺子,而今已長成!’之概,暗中悄然一拂,淡然笑道:“自來山陰,四野盡聞汝之美名。今日前來,是為聽琴爾!”

劉濃深深一個揖手,而后徐徐直身,正視周札,朗聲道:“建康,蒙太守贈琴,劉濃感激不盡!吳縣,蒙太守賜言,劉濃不敢有忘!”(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門閥風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