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第四章 趙家不擋你們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趙云 >>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 趙家不擋你們路

第四章 趙家不擋你們路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03日  作者:巫山哥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巫山哥 | 趙云 
正文

荊州世家的人都不好開口,畢竟大家雖然都在做生意,還是覺得自家與商賈不同。

馬家這些年跟在屁股后面可沒少賺,孝廉沒撈著,畢竟蔡家、蒯家、黃家、張家等家族在暗地里合作賺錢,卻又在壓制豪門。

本身就這么多錢了,要是有一個孝廉身份,金錢開路之下,荊州不被他們玩兒得風生水起才怪。好在軍隊里面的校尉,每家給一個也不是難事。

馬家如今在整個荊州都是巨富,他如何會把來自徐州的徐家放在眼里?刺史而已,今后家族想想辦法,給后輩捐一個孝廉,自己等人想捐都沒辦法,父母早就沒了。

“徐兄你口氣是不是大了點兒?”馬懷言語不善:“你以為我們會把區區俘虜賣錢?”

“就是!”秦波冷笑道:“惹毛了我們荊州到你們海西,干脆就把海西給買下來算了。”

還別說,如今的荊州世家豪門就有這個底氣,作為最早跟隨的人,財力冠天下。

“二位的話自然有道理,”見其他人都群情激憤,徐管家慢條斯理地插嘴:“朱崖侯說過:蚊子再小也是肉,目前在夷洲、朱崖洲、新近拿下的呂宋洲,何處不缺人?”

徐璆忍得很辛苦,在座的人可能都不~≦,..清楚,我海西一脈,早就上了趙家的大船了吧。

畢竟徐家做得很低調務實,就像他在荊州做官一樣,看上去波瀾不驚,一步步都很穩健。

在得知家族獲得的利益過后,連徐璆都淡定不了。尼瑪,家族的人都說過,不要說九卿,就是三公的位置,只要他想,毫不猶豫拿錢出來買了。

word天,三公的位置幾千萬錢,在家里看來就好像是幾百錢的樣子。

然而徐璆忍住了,雒陽的水太深,連都不敢摻和,在朱崖洲呆著當土皇帝。

他自忖不管是徐家還是自身,和趙家比起來差得太遠,最后覺得還是荊州刺史踏實。

荊州世家豪門的人蔫兒了,搞了半天,大水沖了龍王廟,都靠著朱崖侯發財呢。

“其實徐管家說得沒錯,”蔡諷多精明的人,馬上就看出了此人與徐璆的關系:“皇上除了收錢,從來沒有過賞錢。諸位,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你們覺得把俘虜敬獻上去有什么?”

“是啊,”徐璆趁熱打鐵:“我荊州水師打出了大漢的威風,鎮南將軍更是有漢以來徹底平定了交州之地包括三苗、朱崖洲的第一人,僅僅是個朱崖侯。”

孫堅插不上話,他腦袋里急轉,為何武陵郡與零陵郡挨著,都在五溪蠻交界的地方。可是自己孫家參與了南越事宜,武陵南部風平浪靜。

他不是軍師型人物,此刻豁然開朗,背后都與那個始終處于局外的朱崖侯有關。

況且武陵郡兵本身就只有一千多人,加上戰損,目前正兵僅僅八百多,輔兵合在一塊不足四千人,俘虜更是不值一提,一千多算啥啊。

本來武陵的兵也有幾大千,關鍵不管五溪蠻表現出的人畜無害,也不能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作為武陵郡尉,郡里才是自己的職責,他只帶了三成的兵力。

“孫某的俘虜給你了,”孫堅呵呵笑著:“孫家這兩年賺得不少,錢就別說了。”

“孫將軍,生意是生意!”徐管家不干了:“要是我此次把人帶走,還有下次嗎?不過考慮到諸位還要繼續征戰,咱就不用現錢交易,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糧食,大家盡管提。”

荊州確實富庶,可是幾百年的存糧都弄到交州去了,那時候的交州缺衣少糧。眾人就當是自己在那邊分一杯羹的投名狀,想不到自己等人也有缺糧的時候。

具體的事務,自然有專人在負責,可以說小小的插曲,讓整個荊州團結在一起。

盡管大家的兵力都不多,合在一起也才不到一萬人。目前到了海外的兵,沒有任何人想要抽調回來,都覺得黃巾不過是疥癬之疾,不足一提。

與師傅不一樣,道家的典籍千千萬,于吉不知道看了多少部的道經。

可是張角,自始至終,都只研究一部經典,那就是《太平經》。

他們兄弟三人創立了太平道這一組織,主要受該經書的影響,加上早期流行的黃老思想,并把這種思想化為自己的教義,廣泛向信徒們宣傳。

太平道的教義宣稱在天上有鬼神監視人們的行為,并根據人們行為的善惡來增加或減少他們的壽命,要求人們多行善事,少做壞事。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張角的太平道發展到大漢的許多地方,教徒人數達到了幾十萬。而張角就以教主的身份來布道,據歷史記載,他布道的方式主要是以給人治病來擴大影響。

他還自稱大賢良師,把自己看成大眾的先覺者。他把全國信徒按照地區,建立了軍政合一的組織方,共設三十六方,各方首領稱渠帥,在民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由于此時社會腐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所以張角就順勢而起。

張角信奉《太平經》,他把自己創立的道教組織命名為太平道,就是直接來源于《太平經》。

所謂太平道,即行太平之前之義,因為太平道,其文約,其國富,天之命,身之寶。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亦來源于《太平經》。

卷九十:今行逢千斤之金,萬雙之璧,不若得明師乎?學而不得明師,知何從得發乎?治國欲樂安之,不得大賢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乎?

卷九十八: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

張角把自己稱之為大賢良師,實際上是把自己看成是太平道的先知先賢,目的就是要行大順之道,以教救世賑民,實現天下太平。

他傳道的主要法術,是教人叩頭思過,以符水治病。這叩頭思過,也來源于《太平經》。

在張角看來,天以至道為行,地以至德為家,共以生萬物,無所匿,無所私。

人之過,是違天犯過所致,要治病,就得跪拜首過,跪拜首過的方法是常以除日于曠野四達道上四面謝,叩頭各五行,先上視天,回下叩頭于地。

由于朝廷緊急捕捉馬元義,車裂于洛陽;并緊急動員各種力量,捕捉誅殺張角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張角及其家人。

張角等發現事已敗露,即用各種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義。

起義時,義軍首先將抓獲的貪官殺了祭天。起義時,張角軍皆頭裹黃巾,時人稱之黃巾軍。

起義后,張角依據《太平經》中關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氣極,然后歧行萬物治也”的理論,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其弟張梁自稱“人公將軍”。

起義開始后,群眾紛紛響應,或入伍為信徒,或送糧送衣,義軍發展很快。義軍攻克城鎮后,往往燒毀官府,殺貪贓官吏,將其財產分給百姓。

貪官污吏平時作威作福,一聞義軍到來,便嚇破了膽,如同喪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間,天下震動,京師震動。

而在巨鹿周圍,黃巾軍初戰先擒皇族安平王劉續、甘陵王劉忠;攻殺幽州刺史郭勛、廣陽太守劉衛。

立足廣宗,看來大事可期。

正在一切順利的時候,張角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簡簡單單的兩行字:趙家不擋你們路,黃巾不攻趙家人。

最可氣的是,他剛剛看完,上面的字跡消失不見。(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