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第四十章 該殺則殺,三老照殺不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趙云 >>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章 該殺則殺,三老照殺不誤

第四十章 該殺則殺,三老照殺不誤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02日  作者:巫山哥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巫山哥 | 趙云 
(書號:77643)


作者:巫山哥

右路先鋒營歡騰起來,駐馬部落雖然有些疑心,卻還是很快送來三千兵員。

一個個袒胸露**,那肌肉結實得和長期修習導引術的武將們相比,看上去讓人更為信服,這些都是真正的強兵!

為了保險,駐馬部落的部眾先期下來五萬人,就算請袁紹和后營的楊彪部用野獸肉換取了一定數量的糧食,充其量只能只能維持半個月。

曹操那丫更為操蛋,六萬人全部給,糧食?沒有,被歇馬部自己燒光了。

趙龍趙虎趙豹,緊張得不行,帶著一萬兵卒,管理這批蠻人,左路先鋒軍早就跑得沒影兒了,連夜進發陽山關。

至于駐馬部落,自然由袁軍守護,也不能持久,他們的前鋒快到蒼梧郡的封陽了。

不能不說,始皇帝的贏家江山最后哪怕落到劉家手里,嬴政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馳道的修建,幾百年以后,世人仍然在受益,否則南征軍哪能這么快到湞陽?

惜乎秦朝二世而亡,到嶺南僅僅開辟了幾條從益州、荊州、揚州過來的新道,質量和馳道不可同日而語。

交州蠻謀反,那些新道都被破壞殆盡。

有漢幾百年以來,馬援進軍嶺南也沒有修好道路,當務之急就是進兵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蠻人們不能白吃白喝,想要錢糧拿你們的勞動來換。

看著正在沉思的鎮南將軍,新任中宿縣令董重十分感慨,太后姑母來信了,讓自己千萬和他把好關系,朝中的形式加劇,世家又在抬頭。

堂兄董承沒有搶到第一個南下官位而自己得到,他也十分欣慰。

“大人,除了四位三老,其余的人都到齊了。”一位衙門的師爺前來稟報。

不等董重說話,目光一清,緩聲說道:“亞忠兄,我們去吧,不能讓大家久候。”

今天,三萬多人的中宿縣城布滿了兵丁,南征軍大帥中軍大帳沒在這里但他們的鎮南將軍在此,初戰告捷的漢軍一個個昂首挺胸。

縣衙里面,全縣各地的三老、亭長、大小家主們匯聚一堂,這在整個縣的歷史上,都是開天辟地第一次。

他們帶的隨從,什么馬車、牛車,把幾乎所有的街道全部給塞滿了。

按照大帥的吩咐,眾人在縣令的位置兩邊,各放了一張桌子。

鐘釗在左邊坐著,看也不看下面的人群,對有些沒位置的小家主大呼小叫,理都不理。

大踏步從后院過來,居中坐下,媽蛋,縣太爺的桌椅都這么破爛,交州也太特么窮。

他沒有開口,眼睛往下面一掃,那些或者大聲或者竊竊私語的人瞬間覺得一股寒芒對準自己,頓時噤若寒蟬,閉口不語。

“諸位,此為我大漢鎮南將軍趙子龍先生。”董重沒有坐下,他咳嗽一聲:“今日受將軍委托,邀請眾賢達前來有要事相商。”

這么年輕的鎮南將軍?一個個驚詫莫名。

估計沒有前世的鼓掌了,扭頭問道:“都誰沒來?”

“大帥,甲鄉、丙鄉、丁鄉、己鄉的三老未至!”鐘釗臉上沒有絲毫變化。

“噢,董縣令,中宿共有幾位三老?”不置可否,淡然問道。

“稟大帥,我縣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六鄉,其中乙鄉最大,為十二亭。”董重趕緊站起來回答,他到現在還不明白究竟為何召集這些人,為自己立威是最有可能的。

“乙鄉三老與戊鄉三老何在?”依舊沒顯露自己的目的。

“老朽乙鄉三老!”沈球站了起來,縣三老也是在鄉三老當中抽調的一人。

“老夫晁觀,為戊鄉三老!”另一個像是武人,即便年近花甲,說話聲音洪亮。

“請坐,”神情肅然:“我大漢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如此說來,竟然有六百二十里。三老沒到,下面的亭長來了。”

他眼睛一瞇:“也就是說,沒來的三老,根本就不得人心,亭長不聽他們的。鐘軍正,按大漢律處置!”

大漢律?下面眾人齊刷刷愣住,好陌生的名詞,只有少數一些人稍微有些學識,明白是啥東西。他們從來講究的都是拳頭,誰拳頭大就聽誰的。

“交州治下,亦屬大漢疆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鐘釗的聲音抑揚頓挫:“今鎮南將軍代天伐蠻,讓南蠻重歸天子治下。”

“現有中宿甲鄉三老魏呈、丙鄉三老野九、丁鄉三老喬勁、己鄉三老蘇潮,藐視王法,不服王化,按律當斬!”

“軍正,”董重大駭:“他們是三老!”

“該殺則殺,三老照殺不誤!”接過話頭:“朝廷有三公,下有鄉老,再則縣三老,鄉三老。”

“三公除外,鄉老、三老,我高祖曾云: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

“你們處于基層,卻一直受到天子的重視和禮遇,他們除了可以免役之外,經常是陛下加賜米、帛、爵級的特定對象。”

“三老本身是民眾的表率,掌管教化。己身尚不能遵紀守法,享受了如此多的特權,何以教化別人?”

鐘釗十分感激,他的內力哪有這么深厚,如黃鐘大呂,刻在這些人的心中,今世不能磨滅,相信從此后與會者就是大漢律法最堅定的守護者。

“大人,”沈球面有難色:“野九、喬勁、蘇潮不是漢人。”

“這是本帥聽到最大的笑話!”啼笑皆非。

想想前世,國家扶持少數民族,一些少數民族的人在本地或外地胡作非為,甚至囂張地說自己有殺人指標,去年買了個表。

“董縣令,本帥下面的話記錄下來,傳文整個交州!”

“各蠻族先人,仰慕我中原文化,望風歸降。歷代天子仁慈,賜予他們和漢人同等的身份地位。今后所有蠻人漢人,適用同樣的律法。”

“若有部落之人被殺,且該部落借機生事,則盡起大軍滅族。如違此言,天厭之!”

下面的漢人全部面露喜色,反之,蠻人一臉死色。

后世他的話被刻到熹平石經的末尾,眾人齊頌,金光閃閃,尤勝圣人之語。

“魏呈,擔任三老之前,家族有地三百二十五畝,今為八千七百九十七畝。全部土地充公,家人為刑徒。趙仁將軍接令,帶一曲兵士,著熟悉的亭長帶領,速去執行!”

啊?竟然不止這么點兒事兒?鐘釗的話讓有些豪強臉上冷汗直冒。

緊接著,他有條不紊,把其余三個三老的罪行公布。

來到現場的二十多位亭長,被斬殺當場,家人一樣的成為刑徒。一些家主也沒能逃脫,腦袋搬家。

當然,水至清則無魚。有些人被責令退出侵占的土地,罰沒絕大多數財產。

接下來,自然是分配土地,不管你是漢人還是蠻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田地,整個中宿縣的老百姓齊呼萬歲。

鎮南將軍趙子龍之名,隨著此次事件,在整個交州達到了頂峰。

甚至軍隊沒到,民眾自發把當地土豪劣紳的罪行收集整理,呈送到南征軍中。

自然也有不服的,蘇潮所在的己鄉,有八亭是蠻人,舉兵造反,還沒等開始就結束了。

三萬人頭的京觀,有老有少,尸體焚燒了五天五夜,難聞的味道蔓延到臨近的四會縣境。(未完待續。)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上一章  |  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