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第一百二十五章 張角把議題帶溝里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趙云 >>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張角把議題帶溝里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張角把議題帶溝里了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14日  作者:巫山哥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巫山哥 | 趙云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小兒,端的不是人子!”張角毫不猶豫站了出來:“一到雒陽,就妖言惑眾。正是有了他,才有《老子化胡經》!”

其他的道士并沒有看他,而是迅速看了于吉一眼。

盡管兩人年歲相仿,卻有師徒之實,《太平要術》正是他整理出來的。

此刻當師傅的沒有說話,當徒弟的跳了出來,什么鬼?

于吉有苦自己知,當年也怪自己,想裝作高深,說了個什么“吾名南華老仙”。

那個年代的張角閱歷不深,信以為真,后來才發現不過是和自己一樣修煉的道士,只不過家學淵源,家里面有不少道藏典籍。

說實話,從當年他得到《太平要術》至今,兩人還是第一次見面,不想是他這種場合下。

而如今的張角羽翼豐滿,對《太平要術》的原作者,也沒有多大的恭敬。

叫你一聲師傅,你還要理不理的,真還把自己當盤菜了。

張角也有自己的苦衷,他的黃巾道都已經在雒陽傳播,正是有了史子眇這個地頭蛇,才能在京城扎下根來,京畿之地,萬萬不可丟。

“哦?”恒山秋道人對他和趙家的糾葛一清二楚,真定離著恒山并不遠,他頗為玩味地說道:“看來張道友早就有應對之策,不妨說來聽聽。”

張角欲哭無淚,自己哪有啥應對,不過是站出來力挺史子眇而已。

看到他那訥訥無語的樣子,于吉心里有氣,不由自主哼了一聲,算是把自己的臉也給丟了,他也不想接過話頭,免得引火上身。

在座之人,誰都不會是傻子。明眼人都知道,史子眇不管對劉辯有沒有扶持的意思,都由不得他了,因為要做劉協師傅的事情早就傳了出去。

涉及到皇家,涉及到改朝換代,都是人精,在座幾個還想打退堂鼓,不欲淌這渾水。

“要不李道友出面,就說根據典籍記載,老君西出函谷,早就到了天上。”張魯硬著頭皮說:“如此一來,《老子化胡經》不攻自破。”

有張道陵的香火情,他支持李家這一系是必然的。不過今日之后,這情分也就還完了。

李喆的眼睛,不知何時又閉合了,端坐在那里,猶如木雕。

老子的思想核心,就是清靜無為,每一任上清宮主上任前,都會對著老子的畫像起誓,終其一生,不得下山,不得參與凡俗之事。

不然,歷朝歷代,可曾見過任何一個李家人行走在紅塵中?

“人家也沒說老君的壞話,”嵩山宋道人不以為然:“《封神演義》中說得很清楚,老君就是清靜無為,手下只有一個弟子。”

作為都是在雒陽這一片的道家,他對史子眇也沒啥好感,天天到皇宮里去,邀寵獻媚。

我們道家的宗旨,你都丟到九霄云外,修的何道?

史子眇心里發苦,想不到從來沒有恩怨的嵩山也對自己發難,他緩緩搖頭:“宋道友差矣,《封神演義》不過是無中生有的。”

“史道友的意思,我們道家的所有典籍都是與生俱來的?”華山公孫道人有些鄙夷。

自從東漢定都雒陽,華山在道家的地位驟然下降,不復有秦朝和西漢時期的昌盛。

遙想當年光武帝劉秀要定都的時候,未嘗沒有上清宮的人出面作梗,不然好端端的長安是都城,為何會跑到雒陽來?

一時間,場面上的氣氛十分詭異,就連一直不言不動的李喆都把眉頭皺了起來。

他沒有想到,本來準備團結道家的人,再來一次對佛教的打擊,為何會變成這種局面。

所有的道家典籍,大家都說是這樣神仙那樣神仙所賜,真實情況如何,彼此都心知肚明,拿到大庭廣眾下來講就不太好了。

“其實,我蠻欣賞趙子龍的。”公孫道人見對方默然不語,再次開口道:“既然你們想要針對,不知該如何去處理?”

恒山秋道人本來只是想諷刺下張角的,發現還有幾人也和自己保持著相似的心思。

要說誰對最熟悉,自然也只有他了。

從真定到恒山,其實不過是翻過太行山就到。況且那里還是古恒山呢,哪怕雙方沒有交情,好像也有了些親切感。

“那史道友就要做好準備了,”秋道人嘴角一抽,不無揶揄道:“擅長的有詩詞、字,沒到雒陽據說就寫了一首詩。”

“要不你寫一本小說也行,《封神演義》你說是假的,那就寫一部真的出來駁斥好了。”宋道人戲謔道:“你認為《老子化胡經》不正確,那你準備寫何經書駁斥?”

目前,史子眇一方,只有他自己才有別樣心思,當然張角也想報仇,張魯只是適逢其會,為支持而支持。

道家的人,本來始終都主張清靜無為,自從明帝時期一千三百多道士想要把光頭們趕出去,他們不想所謂的野狐禪跑到中原傳教。

后來,皇室的人袒護,雒陽的高官們也不出手,自然就是默許佛教的存在。

打那以后,原本還有些團結的道家,逐漸就成了一盤散沙。

要不然,為何眾人連李家的人面子都不給,他們認為李家是李家,史子眇是史子眇,不能混為一談。

李喆一封書信相招,大家沒有任何一個人遲到,按時赴約,算是給了你們李家面子。

史子眇那些小伎倆,誰看不出來?道家的人是清靜無為,卻也不會是傻子,被人當槍使,攻擊,他又不是佛教的人。

設若剛開始就定下基調,大家直奔主題,或利用關系,或直接辯論,趕跑佛教就行。

盡管佛教在中原傳了一百多年,由于道家的抵制,始終都在雒陽周圍打轉。

現在的皇帝并沒有當年明帝那樣的決斷,驅趕佛教不要太簡單了。

既然你們把目標給定偏了,對不起,我們不上當。

你史子眇一個道人,難道還想去當帝師啊,做夢吧你。

張魯最清醒,他和沒有仇怨,馬上就明白癥結在哪里。

他還是想盡最后的努力:“諸位道友,寫書和經書的人是,現在佛教的人越發猖狂,就不能找一個兩全之策,既可以打擊,又可以趕走佛教?”

李喆算是把李家人的傳統發揮到極致,他沒有再開口,等最后才會出來說話。

當然,一旦他說話,就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否則別的道家買不買賬就是兩說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