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第六十三章 要不聽聽趙云的意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趙云 >>趙云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 要不聽聽趙云的意見?

第六十三章 要不聽聽趙云的意見?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3日  作者:巫山哥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巫山哥 | 趙云 
第六十三章要不聽聽的意見?迪文

第六十三章要不聽聽的意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巫山哥書名:

時間永是流逝,街市依舊太平。昨天發生在城門處的事情,經過一夜的發酵,在小民之間愈演愈烈,對高層卻沒有丁點影響。

今日一大早,皇帝昨天就說了要廷議,肯定又有啥新話題給大家來議議。

其實官員們如今很是彷徨,他們內部都不團結,分成了好多派系。

要不然,不要說黨錮之禍,就是皇帝本人,也必須把官員們給捧在手心里,根本就不敢有絲毫打壓的行為,畢竟國家還需要官員來處理。

反觀內宮里的那些人,或許私下之間有些齷齪不假,可在對外上卻是一致的。

目前僅僅出了個曹孟德,但是他的父親曹嵩,可是不折不扣的太尉,已經沒有多少人把曹騰那一支人當做是宦官一系,畢竟打死蹇圖的事情還歷歷在目。

雖然皇帝說要廷議,官員們來得并不早。平日里還好說,他剛剛回來,不說旅途勞累,就是宮里也有不少胭脂馬需要馴服,反正作為男人大家都懂。

盡管如此,有品級的官員們,在卯時都齊齊到了宮里,安靜等候。

原以為皇帝無論如何,也要在辰時上朝的。

眼看辰時早就過去,巳時也過了太半,皇帝還沒有一絲要出來的意思,就連向來比較沉穩的大佬們都有些沉不住氣了。

“張公公,煩你去請陛下。”楊賜可是一點客套話都無需說。

或許滿殿官員,也只有他才有這個資格,就是站在眾人前面的袁氏兩兄弟都不行。

不知道是張讓真正去催了還是皇帝早就起來,話音一落,劉宏神清氣爽地出現在金鑾殿上,盡管還打著呵欠,精神卻是不錯。

“眾愛卿,鮮卑檀石槐已然作古。”靈帝坐在龍椅之上,一改往日的拖沓:“如今我大漢該如何做事,寡人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首先出面的,都是中低層官員,看到自己派系的大佬們沒啥指示,也就大著膽子出來了。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如今威加海內,四海升平,鮮卑人看來也成了秋后的螞蚱。”

“哼,小人一個。陛下問我們對此事的看法,就知道獻媚。”

官員之間的派系眾多,只要雙方之間有矛盾的,馬上就開始攻訐了。

先是雙方各出一人,接著就是另一人也出場,隨后波及到整個大殿,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在最前面穩坐釣魚臺的大佬們,一個個爭得不亦樂乎。

“你有看法你說啊?看來你的主子還沒對你表示吧。”

“陛下在前,你說此大逆不道之言,難道不怕株連九族嗎?我的主子自然就是陛下。”

“真正的小人,你當不清楚皇上是如何圣明?怎會就一些小事情上對我等進行處罰。”

“你還是怕了吧,我認為當是時,必須加快腳步,在北方出兵,把鮮卑人打到他們的發源之地鮮卑山。”

“好啊,我看你去打如何?磨嘴皮子誰不會?”

“我打又如何?總不會像某些人一樣,派出家中的人去打戰,反而大敗虧輸。”

沒想到戰火燒得太猛,沒幾把火馬上就到了袁家這邊。

也是袁紹太背時,本來是想去立功的,誰知幾處軍隊,就他那里死傷無數。

真定趙家就不用說了,一戰打得鮮卑人沒了脾氣,直接滅族,這樣的事情啥時候在歷史上發生過?

可以說,要是趙家有一個顯赫的背景,回到雒陽篡位都有強大的基礎。

整個國家最多的還是普通民眾,他們雖然不曉得鮮卑為何物,在國家機器的大力宣傳下,覺得那些就如妖魔鬼怪,必須殺死。

以前沒有人能戰勝他們,如今真定趙家可以,自然會擁護趙家。

可惜這種情況永遠都不會發生,不管是龍椅上的那位還是各種世家門閥,他們都會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冷處理,把大捷消于無形。

看到己方的大佬在皺眉,戰火不再往袁家頭上點,自家大佬和人家相隔還是比較遠的。

“打戰,天下就沒有不敗的將軍,輸贏不過是瞬息之間,趙家也不過是走了****運。”

“粗鄙!吾恥于與你同殿為臣。趙家如何?一個接一個勝利,按你的說法,他們的運氣不斷對吧,要不你去那邊試試,運氣還在那里沒走呢。”

好嘛,連運氣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都整出來了,而且把趙家都給牽了出來。

可惜,在這種話題上,就是大佬們都諱莫深入,整個國家都虧欠趙家的。

人家沒拿國家一分錢,仗也打得漂漂亮亮的,趙溫根本就懶得去插言,他也沒給任何人暗示,趙家無需辯駁,公道自在人心。

“那你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能打鮮卑了?就是檀石槐在的時候,陛下也敢出手,派出趙孟、盧植、袁紹、丁原果斷出擊。”

為了削弱趙家的影響,他也是煞費苦心了,把幾人混為一談。

“除了趙家,還有誰取得過勝利?”

“如何沒有?并州刺史丁原不一樣俘虜了一些鮮卑人?”

“說你們粗鄙還不夠,不知道丁原是趙孟的大舅哥,他的好多兵器糧食都是趙家出錢買的?你出過一分錢?”

要是丁原知道自己的名字一再被人提起是在這種場合,不知道他是該哭還是該笑。

“我等誠然沒有出錢,一個兩千石的官員,說出去很威風,在雒陽兩千石頂何用?難道你不清楚嗎?”

“別顧左右而言他,你們就直說出兵還是不出兵好了。”

反正在大殿之上,不要輕易發言,這里就是抓辮子的地方。一個不好,整個派系的人都會連累進去。

你要說出兵,好吧,你這個派系說的,那你們就自己出人出錢好了。

什么?朝廷?你開玩笑吧,我們剛才還在說趙孟的事情,難道你不清楚他都是自家出的錢嗎?就是事后士卒的撫恤也一文錢都沒找朝廷要。

不出兵?問題又來了。

難怪我們大漢在對待胡人的事情上,始終打不贏,不就是你們這樣的人在拖后腿嗎?

弄得不好,就會把夏育等人的舊賬翻出來,那可是龍椅上那位的逆鱗,到時候你就等著死吧,反正這些年高官殺得不是一個兩個。

每次廷議,都是劉宏最高興又難過的時候。

高興的是,官員們沒有擰成一股繩,自己幫一邊,另一邊就遭殃,皇帝就是獲利最大的人,誰都不敢得罪。

難過的是,扯皮下去,好像事事都要自己拿主意。

此刻,一個幽幽的聲音傳出:“要不聽聽的意見?”(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趙云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