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遼東第二百七十六章 鬼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遼東 >>戰遼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六章 鬼呀!

第二百七十六章 鬼呀!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6日  作者:白河蟹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白河蟹 | 戰遼東 
最新章節,,


類別:科幻小說作者:白河蟹本章:

小珠穿著明顯大了一號的則高利,而其下的七瑪偏偏又短又窄,怎么看怎么別扭——沒法子,則高利是阿媽妮的舊衣所以顯得大,而七瑪還是三年前春節時阿爸基給小珠買的,當然小啦。(螃蟹注:則高利是朝鮮女裝中的短上衣,七瑪則是長裙;阿爸基是父親,阿媽妮是母親)

小珠今年12歲了,即便是營養不良,她的個頭還是躥得很快,三年前的七瑪現在穿著都快到膝蓋了。

她的身子很瘦,而在斜跨在腰間的那個大大的糞兜映襯下,就格外顯出她的瘦小來。

她的右手攥著一把竹夾子,不時在長草叢中撥弄著,她在尋找馬糞和牛糞——馬糞可以堆肥,牛糞除了生火外,還能用來糊她家那到處漏風的籬笆墻。

她姓趙——這是在朝鮮是個比較少見的姓氏——小珠只是小名,她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名字,當然也不需要,沒嫁之前叫小名就行,出嫁以后就該叫“某趙氏”了,就像她阿媽妮叫“趙金氏”一樣。

她家是柳虞侯的牧奴,阿爸基和兩個哥哥為柳虞侯照看著一個擁有四十多匹馬和十多頭牛的牲畜群,經常天不明就出門,黑盡了還沒回來。

苦一點兒也還罷了,關鍵是再怎么苦怎么累,一家人似乎永遠都吃不飽!

不僅吃不飽飯,還欠了柳虞侯一屁股的債——歷年凍死餓死的牲口,柳虞侯可都記在她家頭上呢!

所以即便是小小年紀,小珠就很懂事,盡自己所能為這個家做著貢獻,比如,撿馬糞。

深秋的草原已經開始枯黃。下半截仍是深綠色,上半截卻已變成了灰敗的枯黃色,風一吹便發出“撒拉撒拉”的摩擦聲;草原中偶爾可見的灌木叢也都已凋謝。枯黃的樹葉被風一吹,高高地卷到了半空中。

得益于平日撿馬糞練就的眼力。小珠很快發現了不遠處有三個草叢看上去有點兒古怪——黃綠色的草叢中夾雜著好些黑點子。

難道那里馬糞特別多?

她興沖沖奔了過去,糞兜隨著她的奔跑在她腰間一撞一撞的。

猛地,她站住了腳步,瞪圓了眼,嘴巴大張著足可以放下一個鴿蛋,手中的竹夾子也無聲的掉落了——那三叢“草”,居然站了起來!

嚇傻了的小珠直勾勾看著其中一叢“草”中伸出一支手臂,手臂上還有一點寒光!

那“草叢”呆立了一下后。最終收起了那點寒光,悄無聲息地轉身追趕早已離去的另外兩叢“草”去了。

直到三叢“草”都消失在小珠的視線范圍之內,小珠這才感覺魂魄回到了自己的身體里,發出了一聲尖利的慘叫。

“鬼呀~~!”

就在小珠發出尖叫的同時,距離她二十多里遠的牛島南山山腳,兩根厚重的石槽被豎了起來,插在了一個石臺子上。

石槽槽寬1分米,深卻達到了足足3分米;石槽架好后,一塊厚1分米的鑄鐵板順著石槽插了進去,鑄鐵板的上緣正中央是寬達10厘米的一個刃口——說是刃口其實也不準確。確切的說,是一個橫截面呈大角度鈍角的突起,不過在這突起上。王登海鍛上了不少刀刃鋼。

裝好這塊鐵板后,王登海又舉起一塊鐵板插了進去,上面這塊鐵板和下面的一模一樣,不同的是,它的刃口是朝下的。

“珰”的一聲輕響后,兩塊鐵板嚴絲合縫地合在了一起,上下刃口間,有一個直徑4厘米的小孔。

裝好后,王登海朝一旁的楚凡點了點頭道。“公子,這個……拉……拉絲裝置準備好了!”

楚凡走上前檢查了一遍后。讓老趙頭他們把那五頭牛牽了上來——這五頭牛是買來犁那些實驗田的。

套好牛軛,楚凡親自丈量和調整了五頭牛的繩索長度。并把所有繩索都栓在了一個有著插銷的鐵套上,這才扭頭吩咐王登海道,“王師傅,可以把軟鋼棒拿上來了。”

王登海應了一聲,從旁邊抱來了一根直徑8厘米,長50厘米的軟鋼棒——也就是摻了少量生鐵的熟鐵棒。

抱來以后,王登海將軟鋼棒插到了早已點好的火爐中,燒到鋼棒通紅,這才用其他工匠合力,將鋼棒抬到了上下鐵板間,用那鐵套上的插銷把鋼棒固定好。

然后王登海和另一位工匠爬到了石臺兩側高高的木架上,舉起大錘開始有節奏地砸起上面一塊鐵板來。

火星四濺中,兩塊鐵板漸漸靠近,最后終于合在了一起。

楚凡不顧熾熱,湊上去檢查了一下,確認鐵板完全合上后,沖老趙頭他們點了點頭,后者吆喝了一聲“駕!”,手中的皮鞭便響亮的抽到了牛屁股上。

五頭牛哞哞叫著掙扎了一會兒,繃得直直的繩索終于開始動了。

令人牙酸的“滋滋”聲中,通紅的軟鋼棒被牽引著緩緩移動,最終從8厘米的鋼棒變成了4厘米的鋼棒!

一直緊盯著的楚凡情不自禁攥緊了拳頭,輕呼了一聲“歐耶!”——拉絲工藝的第一步已經成啦!

后面的工序就可以按部就班——4厘米再拉成2厘米,2厘米再拉成5毫米,鐵絲就大功告成了。

沒錯!楚凡想到的克制騎兵的辦法就是鐵絲網!

蛇形鐵絲網在二戰中被證明是很好的阻攔障礙,而且關鍵是極易布置——幾根木樁一插,鐵絲網往上一掛就成了,要實在來不及,不用木樁也成!

騎兵沖陣之前,在復遼軍面前布置相隔4——5米的兩三道一人高的蛇形鐵絲網,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卻完全可以遏制住騎兵的沖鋒——當然,鐵絲網上的尖刺是必不可少的!

蛇形鐵絲網的用處還不止于此,由于布置和收拾都極為方便,它也將極大減輕復遼軍立營的勞動強度!

這個時代行軍中最頭疼的便是宿營。一般行軍到了下午寅時初刻,也就是三點過鐘,便要開始停下宿營了——砍樹、挖壕、立寨墻、搭望臺、設刁斗……事情太多太多,沒個四五個小時根本搞不定!

所以這個時代行軍速度每天只有幾十里也就情有可原了——一小半時間都用來宿營了。

有了鐵絲網就好辦了——營地百步之外圍上個兩三圈,每隔一段距離再掛上鈴鐺,警戒效果相當好;寨墻不用立,自然就少了砍樹這個環節,至于望臺刁斗?完全可以事先做好,到了地方直接組裝起來便成了。

這樣的話,建立宿營地的時間將會被壓縮到1個小時以內,也就是說,復遼軍可以一直行軍到下午6點!

再加上復遼軍本就一直在練鐵腳板,行軍速度沖上每天百里輕輕松松,楚凡覺得,日行120里才是及格線!——要知道,后世工農紅軍的24小時行軍記錄可是240里!

機動性上來了,戰場上占得便宜可就大啦——淮海戰役的勝利,可不就是中原和華東兩個野戰軍用鐵腳板跑出來的?

就在他沉浸在鐵絲網試制成功的喜悅中時,卻沒想到牛島西部沙灘上,正爆發著一場激烈的爭吵。(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戰遼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