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四年完本感言及后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永歷四年 >>永歷四年最新章節列表 >> 完本感言及后記

完本感言及后記


更新時間:2017年08月30日  作者:張維卿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張維卿 | 永歷四年 
歷史軍事


一本兩百七十余萬字的小說的完本,于筆者而言,是開天辟地頭一回。

之所以會有這部作品,其原因在于書荒、對南明史的閱讀和感悟以及一個作者的夢想。這個夢想,無疑是漫長的,從2015年8月17日開始在WORD文檔上打出第一個字開始,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即便是從上傳開始,亦是有長達二十二個月的時間。

這段時間,熬夜是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也是能免則免,社交活動亦是能推就推,一切空閑時間皆用于查找資料和寫作,疲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到了最后的一個月,思考和猶豫更多,碼字狀態下滑嚴重,請假就成了必然。

所幸的是,迄今為止,拙作歷經兩年的時間,也終于宣告完本。筆者踐行了初發表時的諾言,將故事完整的呈現出來,當寫下全書完的那三個字的時候,不由得長舒了一口大氣。

《》這個故事,之所以會叫這個不太討喜的名字,其原因是在于于故事發生的地區浙江而言是一個大年份。

這一年,浙江清軍展開了對浙東抗清勢力的全面圍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四明山明軍,而關鍵中的關鍵就是陳文起初效力的大蘭山明軍。

誠如簡介中所言的那般,滿清在剿滅四明山明軍之后,進行了血腥的洗山行動,為的就是剪除掉魯監國朝廷的行在舟山的這一犄角。歷史上,到了第二年,清軍在進攻舟山之前再度進行了一場洗山,確保了后路無憂才大舉進攻舟山。而舟山之戰的結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及浙江大規模,有組織性的抗清運動的覆滅。

故事之中,陳文投奔大蘭山明軍,為的是前往福建的盤纏。后來決定留下改變這場悲劇,為此編練了一支仿照戚家軍式的小規模部隊。但是努力的結果,卻是在內斗之中未盡全功,四明山沒有逃過洗山的命運,陳文帶著部隊救出了上萬的百姓和大蘭山明軍的后勤機構,在一場殿后戰中戰勝了追擊而來的清軍。

這是第一卷的故事,也是整體的基調。因為南明這個時代就是內斗頻仍,各路勢力,同勢力的各個派別花式互懟,最后便宜了我大清。一個核心男丁數量只有不到六萬人的異族,在入關之初便占據了中國大半土地的情況下,還是花費了長達二十年的時間才勉強完成了初步的征服,這里面漢奸和內斗狗們不可謂不是居功至偉。

正因為當時是一個這樣的環境,所以陳文這一路走來,排擠、內斗、叛亂、叛逃、歧視和不信任,可謂是充斥其間。陳文每一天都在為了未來而戰,但卻總有人在拖后腿。例如為當時不少讀者所詬病的曹從龍之亂,當時就有不少人在各種地方怒罵筆者虐主。

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罷。歷史上如李定國、鄭成功這樣的民族英雄,他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唯一的區別就是,陳文是穿越者,靠著近代化軍隊的蠻力實現了對歷史的改寫,而他們沒有成功,僅此而已。

陳文改寫歷史的力量來自于制度的變革和軍事的強大,故事亦是以自戚繼光的兵法推演近代軍隊作為其中的一條主線。陳文經過了鴛鴦陣、長槍陣、空心方陣,最后在清廷先后師法西班牙方陣和古斯塔夫方陣的刺激下憋出了近代軍隊的大殺器排隊槍斃戰術和墻式沖鋒戰術,最終完成了近代化的變革。

陣法是近代化的標準,但更重要的還是制度的強化。陳文的治軍思路,嚴苛的軍法、豐厚的軍功獎勵,外加上夷夏之防的洗腦,錘煉出來的軍隊,故事最后的青年近衛師就是完全體,一支新兵部隊可以攝于對軍法的恐懼而機械的執行命令,同樣可以為了信仰而無視犧牲,這已經不再是近代軍隊,甚至可以說是現代軍隊才會擁有的精氣神。

這一切,來源于制度,軍功授田制度,華夏復興會以及邸報、文工團等文宣機構,但更為重要的還是軍法。故事中的老兵殺人案就是江浙明軍奉行的嚴苛軍法的體現,張益達用性命給其他人劃定了一條線,違逆軍法者死,由此方可加深其他人對軍法的恐懼,甚至是可以為此漠視犧牲的恐懼,軍隊才能容忍更大的傷亡而繼續前進的力量。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戰爭也從來都是殘酷的。陳文靠著近代軍隊消滅了滿清,到了這個地步,歐陸的古斯塔夫方陣被破,軍事上沒有什么值得去寫的了,于國計民生上,首要的也是恢復元氣,經濟、建設,最重要的還是恢復人口,讓英雄的母親們多生養,才是滅清之后的首要工作。

能不能水下去,按照常理可以,然則其實已經沒有必要了,因為拙作本就是以軍事擊敗滿清的作品,軍事上再無敵手,浙江明軍從覆沒的邊緣在陳文的努力下一路反推,進而滅清,主旨已經抵達終點,也就到了該完結的時候。

殖民海外,恕筆者直言,恢復了元氣,文中也有著相應的制度,走出去不困難,沒必要急于一時。至于什么民主,在17世紀,呵呵。共和國時期也曾想要趕英超美,結果如何,讀史者自知。說句明白話,該是什么時代,該是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就去做什么事情,步子跨得太大了,是會扯到蛋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聊完了故事,再聊些別的。

寫作,尤其是寫這么長的一篇小說,于筆者而言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該做些什么,該怎么做,都是一點點摸著石頭過河。

人設方面,除了主角陳文以外,都是邊寫邊做的。劇情方面,細綱也是在不斷的修改。再加上更新的壓力,很多地方比較倉促,也比較粗糙。

這是需要改進的,這本書從上傳前存下的8萬字開始,第一卷沒寫完就用用完了,而后一直是緊趕慢趕的確保更新,實在存不下稿子,也沒辦法進行更加系統化的修改。

這一點,下一本上傳前會盡量的多存一些,避免這一問題。至于下一本的時間,不出意外的話,會在今年的11月,也就是兩個月后,筆者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也需要放下這本書的思路,轉入到下一本的思路之中。具體進度,會在群里公布,群號:519264778,歡迎光臨指導。

記錄一下成績,拙作自月12日上傳,2016年2月20日上架,上架時55萬字,收藏900,首訂87,至完本均定921,再接再厲。

一文,一路走來,多有坎坷。如今能夠完本,感謝編輯一直以來的鼓勵,感謝列位讀者大大的支持和捧場。

《國史記》

前明永歷十三年臘月,北京攻陷,凡年,年六月,完成了對遼東及長城以南漢地光復的太祖回返南京。內閣首輔大臣錢謙益以滅清之殊勛率群臣勸進,太祖不允,問之以前明永歷帝,永歷帝下旨曰:監國齊王秉承明太祖驅除韃虜之遺志,當為天下主。

禪讓圣旨下達,永歷帝不敢進京,唯恐效小明王故事,遂遣太子入朝。同年冬月,錢謙益筑受禪臺,太祖焉有滅清之不世殊勛,效明太祖舊例,承明正統,封永歷帝為明王,列國朝諸王之首,改國號為夏,改元復興,以第二年為復興元年,定都南京,易其名為帝都,夏帝國始立。

夏帝國建立,太祖公布新政。

廢前明三餉,輕傜薄役,恢復民生。改革稅制,建立以田賦、關稅、鹽茶、商稅、官業為主體的稅收結構,與民休息的同時國庫日豐……

行鼓勵生育之策,嘉獎從征有功將士之母,賜英雄母親牌匾。免除育有三子女及以上家庭丁稅。隱匿避稅之民齊出,民間多生之風盛行,因前明苛政、流寇橫行與滿清屠戮之人口損失迅速得以恢復。至復興三十年,太祖病故,文帝即位,統計之人口已逾兩萬萬之數……

興建學校,國家貼補食宿,童子軍學堂依舊例免除食宿費用,設獎學金。以繳獲群虜家資,以日本向滿清走私武器為由強行租借石見銀山,收巨利以興教育……

建立內閣、諸部司掌行政;中樞、省、府、縣四級提刑掌司法;修民法典,設由勛貴及資深文官組成之元老院掌立法;置兵部、駐軍及戰兵部隊、軍需部及軍工部分掌征調、作訓、保障三權……

改革科舉制度,定百分制,逐年剪除八股內容。興明算、物理、化學、明法諸科,調整士大夫知識結構……

新政厲行,士大夫多有不滿。然則夏太祖行事果決,性格堅毅。依法治國,雖不滿亦不足以改變。其言及嚴禁纏足是為夏帝國之剃發易服者,無非口舌之快爾。

與歷朝不同,夏帝國建立于韃虜席卷天下之末,民生凋敝,雖行恢復民生之法,然則嚴禁開荒,厲行軍功授田之法,大批無土之民投效各省都督府,以為備補之士,更多有為軍功地主招為佃戶及種植工人者。

民戶自耕農恢復比例緩慢,軍功地主遍布全國,種植園及種植合作社盛行,沿海各省出產之經濟作物經工坊加工,遠銷海外,亦使夏帝國稅賦結構較之前明發生質變。

奈何,土地之獲取,只可得之以軍功。軍功貴族集團、軍功地主階級以及渴望獲得永業田土之百姓,構成了擴張的主力軍。

夏帝國迄今為止,并非平均,而是每一年都在進行著或大或小的戰爭。即便是復興元年為起點的休養生息二十年的國策之中,對漠南蒙古各部的懲戒、對遼東的滿清余孽的追剿、對朝鮮反夏勢力的清除、對西南各省土司的改土歸流,也從未有停止過。

至復興三十年,前明之奴兒干都司大部、河套地區、陜西行都司及朝鮮全境已納入版圖;湖北、湖南、廣西、貴州各省土司或降或逃,改土歸流只余云南一省。雖叛亂之火未消,然駐軍厲行清剿,數載之下,由軍功田土組成之種植園確立,漢人遷徙日多,土民反心消弭,以入漢籍為樂事,自此永為中國之地。

然,文帝登基,為求君主集權,扶持儒家士大夫制衡軍功地主。文帝興國三年正月十六,政變爆發。翌日,文帝退位,其姊秦國大長公主即位,是為武帝。

夏帝國初立之時,四夷來朝,太祖納暹羅、琉球等諸國入朝貢體系,拒絕為朝鮮復國,并吞其地置安東都護府。

復興元年,緬甸洞吾王朝白莽殺兄自立,太祖拒絕承認白莽為緬甸國王,封建明王于緬甸,以晉王為輔,支援大批軍需物資。

翌年四月,晉王破緬北阿瓦,明王朱由榔建明國,改阿瓦為承天府,入夏帝國朝貢體系。

然則南下之時,晉王本部兵馬多有逃亡,于夏帝國受到壓制的儒家士人及西南土司雖多有先后南下者,但其人多無治國之能、統兵之才,且內耗甚多。再兼漢族人口比例過低,緬甸反抗逾強,以致晉王連戰連捷,攻滅洞吾王朝,卻始終未能徹底占據緬甸,只得與孟族重建之新白古王朝對峙于緬甸中部。

復興十五年,延平郡王病故,其子鄭經請為藩屬,太祖不允,遣吳登科為招討大將軍,陳奇策為招討副將軍伐之。鄭經兵敗澎湖,請降,臺灣納入版圖。

武帝正國四年,晉王病故,世子繼承晉王之位。然,少晉王無法與其父才具相比,苦戰經年,阿瓦為白古王朝攻陷,晉王李嗣興力戰而亡,世子護衛明王朱由榔逃亡云南,請求內附。白古王朝盡屠阿瓦漢人。

武帝正國五年,明王請為國賓,夏軍集結六萬,輔以日本、琉球及臺灣土著組成之歸化軍自海路攻入緬甸,破仰光,于次年十月全取緬甸。設護緬校尉,置于南洋都護府之下,緬甸一國不復存焉。

攻略緬甸期間,夏軍及歸化軍受命武帝,盡屠緬甸孟族及附逆之緬族,武帝盛贊其為以牙還牙,以血還血。自此之后,武帝享國一甲子之久,于周邊列國多有屠戮,南洋、安西、安北、鎮北四大都護府確立,鮮血女皇之號震懾全球。

武帝正國六十年,武帝病故,傳位于文帝之孫,是為宣帝。宣帝例行武帝國策,大肆對外擴張。

自此亦為夏帝國之永例……

昨天承諾的后記,大概就是這樣,剩下的,自行發散。


上一章  |  永歷四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