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美利堅545 屏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桃源美利堅 >>桃源美利堅最新章節列表 >> 545 屏風

545 屏風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28日  作者:花折流蘇  分類: 都市 | 現實百態 | 花折流蘇 | 桃源美利堅 
正文

正文

原來曾鞏客廳內擺著一座巨大的中式屏風。

查理和狗似的鼻子在剛進客廳的時候就聞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沉香,這絕對是沉香,查理可以篤定,他對于自己鼻子可是相當的自信,尋根溯源,他發現香味是從屋子里擺的巨大的屏風上發出的。

暴殄天物啊,這么多沉香怎么能夠做成屏風呢,查理恨不得將之拆了,然后運到自己的公司里去制作香水。

“查理先生,也喜歡這座屏風嗎?”曾鞏看著查理激動的樣子,還以為他對自己的屏風感興趣呢,滿臉欣喜地說道。

“喜歡,當然喜歡了。”查理咬著牙說道。“不知道曾先生能否割愛,將屏風賣給我呢?”

“你要這座屏風?”曾鞏愕然地看著查理,可是中國的傳統工藝啊,雖然和外國流行的什么玄關差不多,但區別可大了。

屏風在三千年前的周就以天子專用器具出現,作為名位和權力的象征。經過不斷的演變,屏風作為防風、隔斷、遮隱的用途,并且起到點綴環境和美化空間的功效,所以經久不衰流傳至今,并衍生出多種表現形式。當今屏風主要分圍屏、座屏、掛屏、桌屏等形式,其中大型屏風能展示出那種高貴的氣勢,是客廳、大廳、會議室、辦公室的首選。它可以根據需要自由擺放移動,與室內環境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渾然一體,成為家居裝飾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呈現出一種和諧之美、寧靜之美。以往屏風主要起分隔空間的作用,而現在更強調屏風裝飾性的一面,既需要營造出“隔而不離”的效果,又強調其本身的藝術效果。它融實用性、欣賞性于一體,既有實用價值,又賦予屏風以新的美學內涵,絕對是極具民族傳統特色的手工藝精品。

“這個···”曾鞏猶豫了,倒不是他想著賣這座屏風,而是這座屏風太過貴重了以查理的身價跟買不起,即使他是嬌蘭的嫡系成員也不行,只是拒絕了怕他面子上過不去。

“怎么?曾先生怕我買不起?”查理看著曾鞏臉色有些好笑,直接將他的想法給說了出來。

“好吧,如果查理先生想買的話,我給你便宜點兒,一億美金怎么樣?”曾鞏見查理自信滿滿的樣子,實在是不忍心打擊他。

“多少?”查理嚇得向后倒退了幾步,不可思議地看著曾鞏。

“一億美金。”曾鞏認真地說道,其實在心中他還是給查理打了八折的,這座十二扇屏的屏風可是無價之寶,即使查理有這么多錢他也絕對不會賣的。

“一億美金?”查理仿佛嘴里塞了鴕鳥蛋一樣,張著大嘴不可思議地看著曾鞏。

“沒錯就是一億美金,如果你想單獨買的話那真對不起了,這屏風不單賣。”曾鞏似乎明白查理的想法了。

“曾先生,您這座什么屏風即使是白金打造的也不值那么多錢吧。”托尼詫異地問道,他看得出來曾鞏是認真的。

“嘿嘿,我告訴你托尼先生,這座屏風本身就是無價之寶,遇到喜歡的不要說一億美金了,就是兩億美金也是趨之若鶩。”曾鞏冷笑著說道。

“怎么不相信?”曾鞏看了眼托尼質疑的表情,然后指著第一座屏風說道“:這是百寶嵌工藝,就是在同一件器物上有選擇性地鑲嵌多種經過加工的珍貴材料,從而達到突出構圖主題和強化裝飾效果的目的。它又名“周制”。采用真珠寶石及其各種珍貴材料作漆器鑲嵌的一種,以金銀、寶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瑪瑙、玳瑁、車渠、青金、綠松、螺鈿、象牙、蜜蠟、沉香,雕成山水人物,樹木樓臺,花卉翎毛,嵌檀梨漆品之上。大則屏風、桌幾、窗隔、書架,小則筆床、茶具、硯匣、書籍,五色陸離,難以形容,其法可謂是巧奪天工。”

“這個題材用的是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寫的一首《赤壁賦》為題材塑造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其中就用了,珍珠、瑪瑙、紅藍寶石、翡翠、和田白玉、珊瑚、玳瑁、祖母綠、粉鉆、紫水晶、藍鉆、黃鉆等等鑲嵌而成,整個主體是由海南沉香拼接而成,這也是查理先生最想要的一扇。”說著曾鞏還看了眼查理。

“第二扇不用我說,相信你也會有所了解,這是中國的玉石精雕細琢的,而且是中國最上乘的籽料羊脂白玉,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的寶石級材料,是白玉中質純色白的極品,具備最佳光澤和質地,表現為:溫潤堅密、瑩透純凈、潔白無暇、如同凝脂,故名。羊脂玉自古以來人們極為重視,是玉中極品,非常珍貴。它不但象征著“仁、義、智、勇、潔”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著“美好、高貴、吉祥、溫柔、安謐”的世俗情感。在古代,帝王將相才有資格佩上等白玉。羊脂白玉在中國的市場價是一克兩千多美刀,而且這雕工更是頂級的大師雕工,更讓它本身身價倍增,這價值就不用多說了吧。”曾鞏指著第二座用整塊玉石雕琢的屏風認真地說道。

“這第三座屏風更了不起,使用的工藝在我們中國叫做剔紅,這是最頂級的漆器藝術,剔紅在北京通稱雕漆(含義比剔紅更廣,剔黃、剔黑、剔彩等也都包括在內),即用籠罩調銀朱,在漆器眙骨上層層積累,到一個相當厚度,然后用刀雕刻出花紋的做法。從剔紅花紋刀口的斷面,有時可以看出施漆的道數,但不容易數得精確。明清時期,剔紅有肉薄道數較少的,也有多到五六十道乃至百道以上的。另一方而每道漆層的厚薄,各器也有出入,因而古代剔紅實物,厚薄很不一致。明代雕漆,尤其是明早期的雕漆,花紋尚肥腴飽滿,漆層薄了是刻不出來的。漆層厚,費工又費料,速成求售的制品是不可能這樣做的。剔紅漆色有深紅近于紫色的,有正紅的,有色淺而略呈黃色的,自以顏色純正、光澤明亮者為上。至于刀工的精粗優劣,出入就更大了。所以說呢,做一件剔紅即使是大師級的人物都要耗費很大的精力,每件作品都是價值連城,更不用說這件這么大的屏風了,而且它主體是用黃金打造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桃源美利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