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1228章 開科取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28章 開科取士

第1228章 開科取士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16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武德皇帝李翊一統華夏,他原本以為系統會給予一些獎勵,或者是直接升級為八級系統,再或者就是像前世他玩三國志11游戲一樣,一統天下后,游戲就gameover了。

但讓他意外的是,系統完全沒有反應,就像是他一統天下只是一件無足輕重的事情一樣。

系統沒有反應,李翊也就下令南征各部先就地駐扎,穩定新征服的地區的治安。

至于他本人,自然不會就留江南。雖然朝中有太子監國,但作為皇帝的他,久離中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此,李翊乘坐海軍期間燕京號,從海上北返漂榆津海軍基地,然后回到薊城。

召喚系統沒啥反應,但是大唐的百姓,對大唐一統天下還是歡欣鼓舞的,而朝中百官,也向武德皇帝李翊提出,要用一些方式慶祝一下天下一統。譬如大赦天下啊,亦或者是廣招人才之類的。

于是,在后一日的朝會上,以國丈蔡邕、丞相寇準、太傅曹操為首的百官聯名提出了一個建議。

“皇上……”國丈蔡邕走了出來,說道,“如今朝廷穩定,然新近征服了蜀漢和東吳以及南蠻、天南,還有西域地區,令百官多有空缺。為使這些地區得到有效的治理,當令州郡舉孝廉,補職位。”

雖然李翊這些年已經改掉了很多漢朝的制度,譬如軍制,又譬如官制,但是在用人方面,卻是一直沒有進行徹底的改變,因為一直以來,門閥士族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在天下未統一之前,李翊并不想徹底跟門閥士族決裂。所以,盡管他設立了京師大學堂取代太學成為真正的官學,并且設立了自上而下的四級學制,卻一直沒有取締大漢朝的舉孝廉制度。

但是,現在李翊認為,自己取締舉孝廉制度,實施自己計劃的時機已經成熟。

孝廉為歲舉,即州郡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薦人才,并有人數的限定。以二十萬為基數舉一人,多則多舉,少則少舉。大唐如今有五千萬人口,因此應舉二百五十人之數。

被舉孝廉之人的資歷,大多為州郡屬吏或通曉經書的儒生。其實說白了,都是士族子弟,是門閥士族代代相傳掌握權柄統治百姓的途徑。四世三公的袁家,四位三公都是前輩推薦孝廉出身,可見一斑。

百官要舉孝廉,好讓自家士族子弟走上前臺,繼承權柄統治萬民。

所謂士族,就是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其世代的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于其仕途的影響,遠大于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

沉重一點來說,就算是個白癡,只要家族有力量,就能當高官。

事實已經證明,士族掌握權柄的政治制度,走到現在已經對華夏民族的大發展形成了阻礙。正是由于士族的存在,造成了另一個時空的五胡亂華,乃至于盛唐也有外族血統。

因為二十幾年的戰亂,士族的力量已經被大大的削弱,李翊絕對不會讓士族在自己建立的帝國再度崛起,就此說道:“舉孝廉太過局限性,應該給與更多人機會,應該運用科舉制度,選拔賢才為朝廷所用。”

“何為科舉制度?”光祿寺卿楊彪問道。

李翊建立的大唐帝國,官制跟另一個時空的大明帝國有很大的相似之處。設中書省,由丞相執掌;又有軍機處,類似于大明朝的內閣;其下就是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和大理寺等部門組成的九卿;再往下又有六科、五寺、詹事府、太醫院、京師大學堂、太學等。

六科,即吏、戶、禮、兵、刑、工。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有都給事中各一人,左、右給事中各一人,給事中等官。

五寺是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大理寺:相當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國最高上訴機關。與都察院、刑部構成了三法司。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祿寺:主管宴享。太仆寺:管馬。鴻臚寺:管招待外賓。

五寺之中,大理寺的掌管者大理寺卿高居九卿之位,位高權重,但是其余四寺的地位就沒有那么高了。

當然,這四個職位的執掌者,官職還是非常高的,是二品大員,跟九卿等同。可權力嘛,就呵呵了。

用一個直白的說法,這四寺就是用來安排一些有名望,卻又不得李翊重視的老人的。譬如曾經大漢的遺老魁首楊彪,現在的職務就是光祿寺卿。

“科舉制度嘛……”李翊想了想,感到全面采用目前也不現實,最好先適應一段時間,幾年后再精細分科取士。

于是他就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后,說道:“總的來說,就是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展示自身的才華,在經學,算學,文學,政治趨向等方面,取其中有建樹者為孝廉。”

百官一時呆若木雞,馬上就炸開了鍋。

“不可不可,豈能任人參加考試!”

“是呀,若是百姓庶族也來,吾等士人的臉面往哪里放。”

“朝廷一定混亂,絕對不能如此作為。”

面向所有人考試,士族必定被擁有更多人的庶族所排擠,這已經觸及到了士族統治的底線。就算是武德皇帝提出的這個建議,百官也不住嘴,個個情緒激動,猶如打了雞血一樣揮臂反對。

尤其是楊彪等前朝遺老,更是突出。他們現在不得李翊的重用,這舉孝廉是他們的家族出頭的唯一希望,要是被李翊給改變了,那他們的家族就真的永無出頭之日了。

朝堂之上,頓時一片混亂。

李翊惱怒,在皇座上站起來喝道:“閉嘴。咆哮朝堂者,殺無赦!”

“咔咔!”

“咔咔!”

隨著李翊一聲令下,執勤的御林軍馬上進入朝堂,手持利器,刀劍出鞘,只待李翊一聲令下,就要無情殺戮。

百官吃了一驚,個個心驚膽戰,急忙住口不言。

但是楊彪卻是沒有打算退讓,說道:“皇上,萬萬不可,自大漢高祖開始,迄今四百余年,從未有這樣的事情。皇上,您也是出自大漢的士族名門,將來子孫千秋萬代,萬萬不可做這般自斷根基之事啊!”

百官一起稱是,都說李翊也是士族,豈能讓庶族有出頭的機會。

李翊對此嗤之以鼻,他這個士族的身份,是當初為了能夠得到勢,從而成大業的一種手段。

另外,自古沒有一個皇帝稱自己是士族,所以擁有遠大理想的李翊對士族不感冒。

他雖然不喜歡楊彪這個老頑固,但是對他的為人還是尊重的,溫聲說道:“楊愛卿,朕也知曉其中的難處,但眼下天下剛剛恢復秩序,人才急缺,我們應當盡可能的招募人才,為朝廷出力。”

百官見李翊說是為了朝廷,沉默了一會,但馬上就開始反駁。

楊彪又是最先站了出來,說道;“若是庶族入朝,則倫常亂,不是興盛的正道。”

百官一起稱善,齊說是取亂之道。

李翊見一計不成,馬上眼珠子一轉,又有了新的計較,笑吟吟的說道;“諸位愛卿,大家都說應該以士族為重,對不對?”

“是啊,皇上所言甚是!”百官齊道。

于是李翊微微一笑,說道:“那么公平起見,應該讓士族之人投票表決,若是多人支持科舉,就行科舉,廣開門路開科取士;若是無人響應,自然作罷,何如?”

以楊彪為首的百官,頓時沉默中思量了起來。

最后,還是楊彪首先開口說道:“皇上所言甚是。”

百官也明白了過來,讓我們士族投票,豈會有一人贊同?

于是,他們就一起欣然同意了。

散朝后,李翊就在皇宮大門前建立了投票點,讓薊城所有在籍的士族都必須來投票。

為了防止李翊作弊,楊彪等人齊齊坐鎮監督。

李翊立刻就傳令暗影衛在士族中散布言論,稱舉孝廉每年只有兩百五十人而已,何年何月才能輪到自己的頭上。若是廣泛開科取士,憑借自身才學,馬上就能魚躍龍門。

士族是自命不凡的,聞言就琢磨了起來。弟弟琢磨兄長,旁支琢磨嫡出。弟弟們認為,兄長之后何時才能輪到自己;旁支認為,除了嫡出自己萬萬沒有機會。世家大族,往往一戶就是數百口,弟弟比兄長多,旁支比嫡出多,家族支持的就是那么幾個人。

于是多數人認為,若是推薦自己萬萬沒有了機會,若是廣泛應試,自己絕對比其他人強。

這些自命不凡的來投票的士子們,大多都投了贊成票。這令楊彪等人大驚失色,連連追問何故。投票之人就說道:“若是推舉我,就投反對票。”

全國的孝廉名額,也不過二百五十而已,自然是不夠分的,誰敢應允所有人?兌現不了豈不是要窩里反了!

各家家主得知大吃一驚,就說要發動老一輩來彈壓,可是為時已晚,李翊已經得到了足夠的票數。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