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1193章 百萬雄師聚大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93章 百萬雄師聚大江

第1193章 百萬雄師聚大江


更新時間:2017年05月29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大唐征服了南蠻,成立了南蠻州!

大唐征服了中南半島,成立了天南州!

大唐出兵西域,重開西域長史府!

一個個好消息傳來,大唐國內子民振奮。

在華夏,從來沒有一位君王能夠擁有這樣的豐功偉績。

大唐的名臣良將們情緒激昂,他們畢生的心愿,就是追隨一位賢明的君王,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而武德皇帝李翊,用他洞察天下的睿智,高瞻遠矚的戰略,引領著他們,一步步實現。

然而,當大唐慢慢成長為一個龐大帝國的時候,難免還有一個小小的瑕疵,那就是國內還沒有真正統一。

帝國的重臣們,這一刻無比渴望國內真正的統一。因為他們知道,不管打下多少的土地,為君王治理多么龐大的疆域。國內沒有統一,他們的功績上就會有一個大大的污點。同時,他們的理想,也會因此殘缺。

李翊也同樣如此。他在討滅蜀漢之后,繼續進攻南蠻和中南半島,是因為這些地方沒有多少力量,正好趁著勢力空白的時候搶地盤,以免將來突然冒出來一個什么異族王,又多消耗自身的力量。

而出兵攻打的西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好在君臣一心,群策群力,重新恢復了漢人對西域的統治。

武德皇帝李翊,此刻也與他的臣民一樣,無比渴望一個統一的華夏。

所以,在去年年底從天南州回到薊城后,他根本沒有考慮什么休養生息,而是調集了一切能夠調集的力量,欲以雷霆之勢席卷東吳,完成國內真正的一統。

當真正的統一到來的時候,武德皇帝會在他的都城舉行有史以來最大的慶典,統一的慶典。并會對在統一天下的歷次戰斗中,立下功勞的文臣、武將、士兵,論功行賞。

或許,那將會是華夏有史以來最隆重的盛會。

然而,這一切只是預想,李翊還需要對頑強的東吳進行最后的決戰。

東吳,有世界第三長河、亞洲第一大河長江作為天然屏障,這也是東吳能夠殘存至今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古時候人們少有大規模改造環境的能力,所以在長江天塹上,并不是任何地方都適合大規模登陸作戰。

并且,東吳多年的陸基防御建設,已經在長江沿岸可能登陸的地點,守備力量布置的鐵桶一般。必須要突破敵人的水軍和陸基防御,才能夠登陸。

而狹小的地帶,敵人的小船,敵人的陸基投石車會發揮充足的火力優勢,而大唐海軍的大艦反而無法發揮優勢。

所以,必須要選擇一個開闊適合大艦施展威力又適合登陸的水域。

經過與軍師們的研究,李翊選擇了歷陽,而不是像另外一個時空曹操所選擇的赤壁。這并不是說赤壁這個地方不好,而是因為如今這個地方已經在大唐的內部,而且遠離東吳的政治中心。

在另一個時空,赤壁之戰爆發的時候,孫權的政治中心還在柴桑,那里距離赤壁比較近。可現在東吳的政治中心在遠離柴桑千里之外的建業,再選擇從赤壁渡江就不合適了。

于是,唐軍二十萬精銳匯聚在歷陽,這些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身經百戰的士兵,只要通過大唐海軍艦船投放到東吳的地面,就能夠橫掃東吳。

如今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剿滅歷陽南面的東吳水軍。

武德五年五月,李翊在歷陽修建了堅固的水寨,調集了三艘排水量5000噸級的龐大的戰列艦,分別是大唐海軍旗艦燕京號,以及三大艦隊另外的兩艘旗艦長安號、洛陽號,十艘排水量2000噸級的一級戰艦,五十艘排水量1000噸級的二級戰艦,兩百艘排水量500噸級的三級戰艦,其余還有排水量100噸級的四級戰艦約1000艘。

可以說,大唐最強大的四支艦隊,也就是三大海軍艦隊和長江艦隊的主要力量,都齊聚這里。水軍的總兵力超過五萬。

而陸軍的兵力,包括四大常備步兵軍團、三大常備騎兵軍團以及御林軍一個騎兵軍團,共計二十萬大軍。

大唐的七大軍師,除了遠在西域的司馬懿之外,其余六人全都出現在對東吳的征伐戰中,劉伯溫、荀攸在長沙郡,準備隨大唐西路軍從陸路攻打東吳,另外的徐茂公、賈詡、郭嘉、諸葛亮四人則是跟隨在李翊身邊。

西路軍包括大唐步兵第八軍團、第十四軍團,騎兵第三軍團、第八軍團,由徐達任西路軍主帥,田豫、高長恭、薛仁貴三人為副帥,劉伯溫、荀攸為軍師,高覽、李嚴、郭淮、張苞、關興、曹洪等為大將。

東路軍也就是主力包括步兵第四軍團、第五軍團、第六軍團、第七軍團,騎兵第二軍團、第九軍團、第十軍團和御林軍騎兵第一軍團。李翊親自任統帥,由太史慈、常遇春、李靖、高順、張郃、宇文成都、陸文龍為副帥,徐茂公、賈詡、郭嘉、諸葛亮四人為軍師,李存孝、高寵、典韋、麹義、張燕、翟羽、關平等人為大將。

水軍方面,俞大猷、張世杰、甘寧、程普、韓當、蔡瑁、張允等大將盡在其中。

唐軍兵勢鼎盛,名臣良將數不勝數。全國的百姓都在關注著這最后一戰,他們相信,武德皇帝一定會取得又一場輝煌的勝利,統一戰的勝利。

與大唐方面的士氣高漲不同,東吳都城建業的皇宮大殿上,已經亂成了一團。

“李翊來了!四十萬大軍,怎么辦,怎么辦!”孫權背著手,碧眼中充滿慌亂,甩著紫髯,在寶座前走來走去,走來走去。

三十萬唐軍陸軍,五萬水軍,再加上隨軍的民夫,整個大軍的人數絕對超過了一百萬。

百萬雄師過大江!

雖然五月的建業已經有些熱了,但孫權卻是感受到了徹骨的寒意。

大殿下面,東吳百官低聲切切,議論紛紛。

“你家轉移了嗎?”

“還沒來得及,本以為武德皇帝肯定要休養生息一兩年,沒想到他這一轉身就出兵了……”

“那就趕緊將家產轉移到夷……”

“說呀!”

這時候一聲咆哮傳來,原來是孫權沒有得到答復,焦躁中大怒道。

“陛下息怒……”百官急忙拜倒。

孫權更加暴躁起來,心說你們這些人撈錢,轉移家產是一把好手。難道朕就要眼睜睜的看著丟了基業?

這時候,還是丞相張昭出來奏道:“陛下,大都督已經在牛渚做好了充足的防御,各邊境據點的士兵枕戈待旦。便是唐軍水軍占據絕對的優勢,也無法擊破我軍長江防線。陛下,您上個月也是親自視察過的,一定……一定會萬無一失的。”

張昭口中的大都督,其實就是陸遜。自從去年周瑜率軍北上,偷襲唐都薊城失敗被俘后,東吳的大將軍一職就空缺了下來。本來,孫權是有意讓陸遜取代周瑜的,但是周瑜在東吳的威望太高了,這個任命一直沒有得到通過。

最終,孫權通過曲線救國,任命陸遜為東吳三軍大都督,實際上指揮東吳各路大軍。雖然沒有大將軍的名義,卻是行使著大將軍的職權。

孫權聞言點了點頭,稍微安心一些。

牛渚,為中國歷史上向為南北紛爭,兵家必爭之地。名緣于采石磯三元洞西南有一洞,深不可測。

民間傳說,古時此洞出金牛。因此,采石磯又叫牛渚磯。這一帶概稱牛渚。

此處向為大江戰略要地,建業上游咽喉,是長江三大磯頭之一,形勢十分險要。

唐李白有“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千古絕唱。東晉征西將軍謝尚在此筑城駐守。后世的采石公園東北的荷包山就是當年謝尚練兵的場所。

史載,當年謝尚月夜泛舟,秋風蕭索,江濤奔涌,聽到袁宏在船上朗誦自作的《詠史詩》,不能自已。李白身歷其境,作《夜泊牛渚懷古》所說:“空憶謝將軍”,講的就是這段史事。

其實所有人都已經看出來,牛渚將會是唐軍的主攻方向。守住了牛渚,就守住了吳國。所以孫權也是派出了所有力量和將領,加強牛渚的防備。

牛渚,東吳水寨。

東吳三軍大都督陸遜調集了所有的力量來到了這里,累計有樓船五十艘,斗艦五十艘,艨艟一百艘,其余小船不計其數。東吳還有許多備用船只沒有排上用場,因為人手不夠。

樓船有戰士一千人,這就是五萬。五十斗艦,每艘五百人,這就是兩萬五。一百艘艨艟,每艘三百,這就是三萬。累計十余萬兵力。

東吳的水寨也是十分龐大,占據了沿江十余里的水域,將背后的登陸點徹底堵死。岸邊更是布滿了投石機,仿佛后世的炮兵陣地,對準了敵人的方向。

這時候的陸遜,帶領東吳諸大將黃蓋,周泰,凌統、蔣欽,呂蒙,丁奉,朱桓,就坐在一艘斗艦上,視察整個水寨。

呂蒙和朱桓兩人,是當初周瑜軍中逃出來的唯二大將,他們在游弋在海上的周泰的接應下,回到了東吳。

水寨內木樁釘出水面的棧道交錯,非熟識之人無法在寨內行船。又有箭樓密布,兵士們精神抖擻,對于即將面對的大戰毫無懼意。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