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1068章 冠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68章 冠禮

第1068章 冠禮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26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一千八百年前的漢末,環境沒有受到什么污染,這一天又是一個難得的晴天,艷陽高照,給寒冷的薊城帶來了幾分暖意。Ω

ΩΩ小說%1

這方大地,正在被一位至高無上的君王所統治。而王世子的冠禮,象征著君王統治的延續。無盡威嚴的儀式,正在這方大地的權利中心“唐王宮”舉行。

宮外是數以萬計無畏而強大的唐軍勇士,他們會為他們的君王,取得一次次輝煌的勝利。

宮內,文武百官匯聚,俯伏四拜,他們是君王意志的執行者,君王的詔令會被他們布于天下。

四拜禮畢,樂聲暫時停止。百官歸位后,正賓蔡邕顫顫巍巍走到王位階梯下站定,老蔡邕心情那叫一個激動,心中念頭不斷的翻涌著:“我外孫加冠、成人。將來,他也會成為想我女婿一般的帝王。”

贊賓鄭玄走到蔡邕身旁站定,他的目光睿智而高遠:“這一方大地,即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唐王的時代。而王世子,是這個時代的延續。漢室走則走矣,國家民族的興盛,才是最重要的。”

文官們激動的抖,武將們攥緊拳頭,王世子的加冠,是唐王統治的延續,同樣也是他們奮斗的延續。是人都有欲*望,而作為站在這個時代的高處的文武百官,他們的欲*望比起普通人來更加強烈。畢竟,普通人更多的是想著如何吃飽穿暖,而這些文武百官們,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以及家族的未來。他們的命運已經與唐王綁在了一起,現在唐王世子加冠,就意味著唐王后繼有人,他們的未來就有了保障。這才是他們最看重的,畢竟,如果沒有了未來,人又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區別?

賓贊到位后,東宮官以及唐王國太常王朗,捧著唐王李翊的旨意來到一旁的東宮,世子李炎早就在這里等待,在他們的引導下來到宗廟大殿中,拜入冠禮席。內侍諸人,背后站定。

李炎入殿的時候樂聲大作,十五歲的李炎生的比尋常的同齡人高大,七尺身軀,幾乎與成年人一般無二。

李炎此刻的心情激蕩不已,雖然早早的就被內定為父親李翊的繼承人,但是那畢竟只是私下里的默契,沒有經過正式的儀式確定。

現在卻不同了,父親只為他一個人行冠禮,就是在形式上確定了他的繼承人的身份。畢竟,他有兩個弟弟的年齡,也就是比他小了兩三天而已,這個時候同樣可以行冠禮。

李翊望著自己的長子,仿佛看到了少年時的自己,嘉許之色溢于言表。

李炎面西南方就位的時候,樂聲停止了下來。這時,內侍跪呈凈手的金盆,蔡邕、鄭玄將“笏”插在腰間洗手。這“笏”就是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用錦緞擦干凈手后,出“笏”拿在手中。

之后,就進入冠禮最重要的環節,加冠。

李翊的四子李競先奉上網巾,十一歲的他小臉由于興奮紅撲撲的,又表情莊重,小大人的模樣十分秀氣。

蔡邕接過網巾捧在手中,鄭玄跟在一旁,兩人來到世子席位前。

鄭玄獻祝詞道:“茲惟吉日,冠以成人。克敦孝友,福祿來駢。”

李炎目視前方,神色莊重,雙手疊加在額前,標準的士子禮鞠躬九十度。

蔡邕跪倒在地。為他帶上巾冠。這時鄭玄跪在李炎一旁,為他正冠。隨后,蔡邕先起身望著自己的外孫,眼中全是慈祥。而鄭玄隨后起身,立在蔡邕身后。

內侍進獻成年世子服,李炎起身穿在身上。

隨后,蔡邕、鄭玄又拜李炎,李炎重新坐下。蔡邕、鄭玄再次洗手后,鄭玄又跪于世子席位前,為李炎脫下巾冠,起身交給內侍。

這時,就有李翊三子李穆奉出遠游冠。

樂聲中,如同前一次一般的儀式,鄭玄獻祝詞道:“冠禮斯舉,賓由成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之后就是第三加,也是最重要的一加,加世子冕冠。一切如先前兩次的儀式,鄭玄祝詞道:“冠至三加,命服用章。敬神事上,永固籓邦。”

蔡邕為自己的外孫帶上世子冕冠,插上簪固定,又有內侍奉上世子冕服穿上。

這時候樂聲暫時停止,王朗急忙引導李炎來到唐王位階梯下,李炎跪拜父王李翊。

李翊非常高興,命其起身。

樂聲中,侍從就在李翊王座階梯下,內侍添置世子席位,李炎入席面南而坐。象征著李炎可以在自己的父王之下面南入朝參政。

內侍唱諾,百官正式拜見成年理事的王世子。

其后,賓贊再次洗手,鄭玄拿出“爵”,就是三條腿飲酒的容器,清洗后注滿美酒交給蔡邕,蔡邕跪呈給李炎。李炎起身拿住后,先是自飲一些,再又撒出奠爵。

鄭玄祝曰:“旨酒嘉薦,載芬載芳。受茲景福,百世其昌。”

之后,就有內侍奉上“饌”,就是吃飯的家伙。又有內侍奉上“圭”,圭是中國古代在祭祀、宴饗、喪葬以及征伐等活動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規格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權力。這里用“圭”,例同宴饗。

李炎用“圭”撅出一些米吃下,這時鄭玄祝詞:“孝于君親,友于兄弟。親賢愛民,率由禮義。毋溢毋驕,永保富貴。”

爵與饌撤下去后,李炎出席拜父王李翊,之后返回東宮。沒有李翊在場的情況下,李炎就是君。他返回東宮,就是在單獨的情況下,接受東宮屬官的參拜。

禮畢后,李翊宣旨召見。世子李炎再入宗廟大殿,拜見李翊,立誓道:“臣不敏,敢不祗承。”

這話的意思是說,兒臣能力無法與父王相比,將來一定會全盤繼承父王所立下的一切,絕不敢更改。

歷代繼承人都要面對天下這樣的誓言,這也就是古代祖制的由來。祖制十分強大而,劉羅鍋一聲圣祖訓跪聽宣讀,乾隆爺就算與愛妃玩耍到最后關頭,也得趕緊爬起來跪下聽著。誰敢不聽祖制,天下就要反對誰,誰就沒有當皇帝的資格。

不過李翊沒這羈絆,因為他是始皇帝,他立下的就是祖制,哪怕再過一萬年,李翊的子孫那也得遵從。沒辦法,圣祖始皇帝那就是強橫,那就是子孫后代敬仰的標桿。乾隆都不敢當皇帝的時間過康熙,可見一斑。

儀式走到這里,李翊起身,賜李炎表字南方。南方為火,是為炎。當然,這也與李翊現在心中所思所想的一件事情有關,那就是盡快消滅割據南方的孫權和劉備,實現天下一統。

李翊賜予李炎表字后,就命李炎去拜見蔡琰王妃,今天的事也就結束了。

唐王世子冠禮,消息傳出去后,普天同慶。各地鑼鼓喧天,人山人海,紅旗招展,載歌載舞。也就是大漢朝還沒有煙花,否則這段時間整個大漢朝的pm2.5都會飆升不少。不過百姓們燃放的爆竹卻是不少,因此,大漢朝的竹林卻是糟了無妄之災。

次日,李翊帶領妻兒一大家子,再次來到宗廟,祭拜老李家列祖列宗。

雖然李翊拜的是這個時空的先輩,但是李翊心中想著的,卻是另一個時空的父母親人。

“父親,母親,兒子恐怕再也見不到你們了,不過兒子在這東漢過的很好,還為你們生下一大幫子孫子、孫女,可惜你們看不到。你們在另一個世界里一定要好好生活,我那弟弟妹妹若是不孝順,看孤王不穿回去收拾他們……”

遙想另外一個世界的親人,李翊不禁暗暗垂淚。

同一個時候,也在流淚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李翊的另外一個王妃,大漢長公主劉靜。

事情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劉靜非常清楚,唐室代漢是早晚的事情。雖然她明白,王朝的更迭是難以避免的,可想到劉氏的江山就要終結在她弟弟的手里,劉靜的心中還是非常難過,哪怕取代劉氏江山的,是她的丈夫。

雖然李翊的行為,早就表明了,他未來的繼承人是長子李炎,但是劉靜心中一直有所期盼,那就是她的兒子李競能夠成為世子,因為她也是王妃,她的兒子也是李翊的嫡子。

而且,如果李翊立李競為世子的話,將來取代漢室的時候,會少很多阻力,畢竟李競也有一半劉氏的血脈。

但是,現在李翊正式立李炎為世子,劉靜知道自己的兒子沒有繼承唐室的希望了。一來,丈夫李翊風華正茂,肯定還有好幾十年的壽命,以丈夫如今的影響力,足夠為李炎保駕護航;二來,李炎這個孩子也的確非常出色,雖然她的兒子李競也同樣出色,但是在李炎嫡長子的身份下,李競所處的位置,就有些不足了。

雖然心中有些不舒服,但是劉靜并不打算阻止丈夫。一來,她并沒有這個能力去阻止,二來,作為嫁給李翊的女人,李翊就是她的一切,她不能反對丈夫。

在嫁給李翊的十二年里,劉靜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她知道,漢室經過四百年的展,走到今天已經是腐朽到了極點,即使沒有丈夫李翊的存在,也會有其他人出現,奪取劉氏江山。

真要是出現那樣的情況,對于劉氏來說,結果恐怕更加糟糕。畢竟,她清楚自己的丈夫的為人,就算是未來取代了劉氏江山,他也不會太為難劉氏宗族。可要是換了別的人,結果就難說了。

新書、、、、、、、、、、、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