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628章 決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628章 決議

第0628章 決議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6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主公,中原旱災如果持續到今年夏天,必定赤地千里,流民暴增,叛亂會此起彼伏。

而隨著叛亂的生,流民必然渡河涌入河北。”司馬懿忽然躬身說道,“但是,冀州不能再容納流民了,而阻止流民進入冀州的辦法就是在黃河北岸打仗,斷絕流民進入冀州的道路。至于叛軍,也會因為中原流民的叛亂,而不得不6續撤出冀州,回去平定暴*亂。轉入內線作戰,可能是萬無一失之策啊。”

李翊低著頭,雙手握拳,不停的輕磕著額頭,心內翻騰不止。

從他的本心來說,是極不愿意眼看著那些老百姓們因為叛亂丟掉性命的,這也是他在這前些年里面,拼了命的接納各地流民的原因。

因為李翊的努力,成果也是顯著的。雖然大漢朝從黃巾之亂開始,陷入戰亂已經整整十二年了,可是,大漢朝并沒有真正的傷了元氣。別的不說,單單從人口來說就可以看出很多東西。

在黃巾之亂前夕,大漢朝的總人口在六千萬出頭,十二年戰亂過去,再加上頻繁的天災,如今的大漢朝依然保留了過五千萬人口。雖然說著十二年的戰亂和天災依然造成了過一千萬人口的喪生,可相對另一個時空來說,卻已經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要知道,在另一個時空,大漢朝在黃巾之亂后的二十來年的戰亂里,人口可是由六千多萬,爆減到不足兩千萬,損失了過百分之七十的人口。

但是,也正是因為李翊之前接納了太多的流民,給河北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壓力管李翊征服了大草原,開拓了東北廣大的地區,作為漢人的棲息地,拓展了生存空間,甚至還通過召喚系統,兌換了不少的先進科技,提高了生產率,可河北依然到了人口承受的極限。如果繼續接納難民,很可能就造成崩潰。

所以,現在李翊不得不硬著心腸,拒絕更多的難民涌入河北。

阻止難民入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一場大戰是關系著自己和河北生死存亡的一仗,無論如何不能敗。

外線作戰,雖然損失大,但安全,可保冀州不失;而轉入內線作戰,雖然損失可能要謝些,但是稍有差錯可就萬劫不復了。

這才是李翊猶豫的關鍵所在。

“把我們的意見寫成奏章,飛鴿傳書急送薊城,請天子和朝中大臣在兩天內給出答復。”李翊抬起頭,望著司馬懿說道,“仲達,把兩種策略都解釋清楚,這一仗關鍵是不能輸,我們輸不起。”

“把張飛、張郃和各位將軍,還有冀州刺史包拯立即給我追回來。”李翊指著諸葛亮說道,“孔明,你快去。還有,急召冀州各郡太守,請他們日夜兼程趕到鄴城來。”

諸葛亮驚喜的答應一聲,匆忙出帳而去。主公的這種安排顯然是傾向于臨陣變計,要改外線作戰為內線作戰了。事實上,他也比較贊同改變作戰方略。

這時候,荀攸開口道:“主公,袁術那邊”

荀攸還沒有說完,李翊已經打斷了他,說道:“不管我們怎么打,這三個人都要扣下來做人質。你去告訴袁耀,我們答應了,請他派人南下和袁術取得聯系。”

荀攸微微一笑,躬身退下。

張飛等人再度趕回大將軍行轅。一夜之間生這么大的變化,武將和文官們都極為震驚。

忽然,張飛一拳砸到案幾上,興奮的大聲吼道:“大哥,好啊,這一仗我們贏定了。”

接著他飛身站起來,大步做到懸掛于大帳一側的的圖旁,大聲說道:“如果大軍渡河南下,直接到中原作戰,傷亡必定巨大,但如果轉為內線作戰,我們可以依靠冀州境內的河道和城池布下一道道的防線,利用地形優勢給予敵人重創。這樣我們就可以減少常備軍士卒們傷亡,保存實力,甚至還可以調動冀州的守備軍,讓他們經歷戰火,成長為精銳,為將來南下平定天下蓄積力量。”

張飛顯然對內線作戰做了很長時間的研究,他指著地圖,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叛軍的攻擊策略不外乎三種,一是合兵一處,長驅直入;二是兵分三路,兩翼為輔,中路進攻;三是兵分多路,齊頭并進。

依照這三種攻擊辦法,張飛一一設計了破敵之策。

“只要大哥下令,大軍可以在黃河北岸阻擊叛軍渡河,一直到兩百萬人口全部撤離完畢為止。”

張飛拱手說道,“請大哥即刻下令!”

李翊搖了抑,說道:“我已經急奏朝廷,再等等。”

“急奏朝廷?”李翊濃眉一皺,十分不滿的說道,“大哥,你是大司馬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有兵事上的全部決策權,這種事你一句話就行了,為什么還要急奏朝廷浪費時間?”

“翼德,正因為我是大司馬大將軍,我才要急奏朝廷。”李翊平靜的說道,“現在天子和朝廷在薊城,河北軍政雖然還是我主掌,但河北是大漢的河北,河北要聽天子和朝廷的。”

四月上旬,薊城。

天子于深夜時分接到了李翊的急奏,他立即傳詔公卿大臣,連夜進宮議事。

太傅蔡邕、大司徒楊彪、大司空甄舉等十六位公卿大臣和六曹尚書齊聚尚書臺。

尚書司馬朗高聲誦讀了李翊的急奏,并做了更為詳細的解釋。

“大將軍讓我們在兩天內做出答復,但冀州情況危急,我請諸位今天晚上就議定此奏。”天子輕聲咳嗽了幾聲,指著光祿勛寇準和衛尉田豐說道,“兩位愛卿跟隨大將軍久經沙場,對兵事非常熟悉,你們先說說。”

“臨陣變計,乃兵家大忌。”寇準起身奏道,“內線作戰,我大軍要承擔數倍于外線作戰的風險,非常危險。以臣看,我們不能把勝利寄托在一個叛逆之言和一場無法預料的天災之上,此事要慎重。”

天子望向田豐。

田豐苦笑道:“從臣的本心來說,我同意大將軍的這個奏議,這可以為朝廷節約大量的財賦,但此刻變計,時間上似乎已經晚了一點,我們很難在這么短的內完成內線作戰的準備工作。兩百萬人大撤離,大將軍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但上至朝廷諸府,下至河北郡縣,都要為這句話付出巨大的努力,這個難度太大了。”

“由外線作戰轉為內線作戰,不是這個計策不行,而是我們用來準備的時間太短了。”大司農鐘繇也起身奏道,“如果大將軍能在六月之前,一直把叛軍阻擋在黃河南岸,則此策可行,但大將軍無法保證。一旦我們準備不足,叛軍提前殺進冀州,這一仗的勝負就很難說了。”

接替病故的皇甫嵩出任太仆的原冀州刺史李宣和一貫謹慎的廣陽郡太守兼司隸校尉諸葛玄卻支持李翊的奏議,兩人都認為憑借北疆軍強悍的戰力,完全可以把叛軍擋在黃河北岸要說堅持到六月初,就是一直堅持到年底都沒問題。

原北疆大吏意見都相左,其它大臣的意見當然更無法統一了。

天子憂心如焚,焦慮不安。他看到太傅蔡邕一反常態,靜靜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十分奇怪的問道:“太傅為何不說話?身體不好嗎?”

蔡邕站起來,大聲奏道:“以臣看,我們根本無需議定此奏。”

天子很吃驚的問道:“太傅此言何意?”

尚書臺頓時安靜下來。

蔡邕先對天子施了個禮,然后面對眾臣開口道:“從董卓進京開始,凡主政大臣有誰把這等大事奏請過天子和朝廷?董卓自然不會,就是前司徒王允也沒有。如果當初他奏請天子,天子一定會下旨招撫董卓舊部,或者他和朝中大臣們多多商量一下,朝中的大臣們也會同意招撫。”

“但王允沒有,他自己就做主了,他代替天子做主了,結果長安之禍接踵而至,大漢最后一個迅重振的機會,就這么拱手葬送了。”

蔡邕轉身指指放在天子面前的奏章,激動的說道:“今天,你們看看大將軍,他在千里之外還想著天子,還想著朝廷,這樣的人不值得信任,我們還能信任誰?我們還能指望誰去中興大漢?大將軍要的不是我們的意見,他要的是我們的信任,是我們對大漢的忠誠。”

蔡邕手指眾臣,高聲問道:“諸位摸摸自己的良心,你們對大漢忠誠嗎?你們愿意為大漢而死嗎?大漢需要大將軍去沖鋒陷陣,但大將軍一個人能拯救大漢嗎?大漢需要諸位的忠誠,大將軍需要諸位的信任和幫助。只要君臣齊心,天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大將軍在努力奮戰,在努力爭缺間,我們呢?我們應該干什么?”蔡邕高舉雙臂,大聲說道,“我們應該跟著大將軍誓死血戰!”

第二天凌晨,天子下旨,同意大將軍奏議,并急令朝廷和河北諸府,迅把兩百萬人口撤離作戰區,為內線作戰做好一切準備工作。(未完待續。)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