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627章 遲疑不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627章 遲疑不決

第0627章 遲疑不決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5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類別:都市言情作者:雪戀1988本章:

諸葛亮的推測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認同,但這里有幾個關鍵問題,卻讓眾人非常費解。

第一是袁紹絕不會幫助袁術和自己形成鼎立之勢。

叛逆們攻擊河北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消耗河北和其它勢力的實力,給自己的發展爭取時間。

在這個前提下,袁紹的最終目的可能是利用袁術的倒戈一擊,讓曹操的三家聯盟和袁術混戰,然后他再把中原一口吞了。如此一來,他不但可以控制皇統,還能以強大的實力和河北形成對峙。

袁紹的這種心思,袁術不可能不知道。那么袁術為還要跳進這個圈套呢?

第二是河北既然知道了袁術的計策,完全可以立即把這個計策透漏給曹操的三家聯盟。這樣河北不但可以避免這一場大戰,還能把袁術送進絕境,讓中原戰火紛飛。

此刻河北只要牽制住袁紹,任由曹操和劉備痛擊袁術,袁術恐怕只有逃亡江東了。

難道袁術知道河北此仗的目的不是擊退叛軍,而是意在摧毀三足鼎立之勢,絕不會放棄這一戰?

既然如此,他用什么辦法才能讓自己的大軍避免進入冀州戰場?難道就憑江東戰場就能打消曹操和劉備對他的戒備?

其三,曹操集三家實力重建了皇統,占據了主動,狠狠打擊了袁紹。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力圖穩定三足鼎立之勢,反而積極聯合袁氏出兵攻打河北,其用意絕不簡單。

徐茂公等人認為,曹操劍鋒所指,可能不是河北,而是袁術。

如果曹操的最終目標是袁術,那么這就是一個極佳的以攻代守之策,他一方面可以利用此仗重創袁紹,一方面可以堂而皇之的消滅袁術,迅速鞏固三足鼎立之勢。

如果曹操計中有計,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將計就計,把叛軍放進冀州?

由此引出第四個疑問,這一切是不是叛軍的詭計?如果是叛軍詭計,河北就要承受重大壓力。

偏帳內燈火通明,李翊和自己的九位下屬徹夜不眠,繼續商討。

袁耀是袁術嫡出的唯一長子,以袁術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個性,他不會為了別人的利益而損失的兒子,這種事他無論如何也不會干,所以袁術之策還是可信的。

叛逆們之間矛盾重重,即使有幾十萬大軍,也很難上下齊心形成巨大戰斗力。把他們放進冀州,分散他們的兵力,相機予以殲滅,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北疆軍在冀州作戰,不但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更能節約大量人力物力,另外也正好滿足了將領們的心愿,可以充分激發將士們的士氣,力求以靈活多變的戰策重創叛軍。

相反,叛軍因為戰線拉長,無論是指揮還是糧草運輸,都遇到了很大困難,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會隨著戰爭的延續而發生變化。

我們打中原,如同張開的五指撞上一只鐵拳,但現在叛軍打冀州,我們就是鐵拳,而叛軍卻變成了張開的五指。相對而言,我們戰勝敵人的把握更大。

過去,我們一直把眼睛盯在中原,想把戰火燒到中原去,唯恐冀州受損。其實,在中原作戰,我們付出的代價同樣很大,無論是兵力折損還是錢糧消耗,都非常大。而且,我們還未能掌握戰場主動權,以確保達到戰爭目的。

把叛軍放進冀州后,我們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我們可以選擇合適的目標予以攻擊和殲滅,以確保擊敗敵人,摧毀三足鼎立之格局。

大戰即將開始之際,突然把整個攻擊策略完全改變,由外線作戰轉為內線作戰,這是兵家大忌。

因此,李翊和徐茂公等幾個主要謀士顯得非常猶豫。

諸葛亮和司馬懿雖然天賦和能力超群,但參加這種幾十萬人的大戰,他們還是破天荒頭一次,心里一點底也沒有,坐在那里一句話也不敢說。

大將軍府長史荀彧開始扳著手指頭算帳:“如今,我們調動的兵力有五個步兵軍團十六萬人,三個騎兵軍團加主公的親衛軍,總共六萬鐵騎,我們總共有兵力二十二萬大軍。”

“如果大軍渡河南下,前后需要征調民夫大約八十萬到一百萬人。也就是說,這場大戰約有一百萬到一百二十萬人需要消耗錢糧。根據大司農鐘繇的預測,如果我們四月中開始渡河作戰,朝廷財賦尤其是糧食數量,即使加上今年五月收割的糧食,我們最多只能支撐四到五個月。”

“因此,大軍在十月之前必須結束戰事。不過,依照叛軍的情況推測,我們在四到五個月內未必能在中原站住腳,最后的結局可能是兵撤河北,一無所獲。”

“叛軍人數大約在四十萬到五十萬人,但因為騎兵少,每個兵力的消耗要低得多,所需民夫大約在一百五十萬人左右,消耗也非常大,但以司隸、荊州、豫州、揚州、徐州和青州等地的財賦來看,他們完全可以支撐五個月以上。”

“司隸、豫州、徐州就是本朝的富裕之地,田地多且肥沃,又因為連綿不斷的戰爭和災禍,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和遷徙,人少田多,恢復起來自然要比人多田少的河北要快。”

“至于荊州和揚州,因為并沒有遭遇大規模的戰爭,一直處于相對安定的狀態,是如今大漢朝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可比經過主公十余年精心打造的幽州。”

“另外,自從董卓亂政,各諸侯擁兵自重后,流民激增,各地募兵變得容易,兵制隨即也發生了較大變化。袁紹、劉表等人都是用募兵制,但不再發放軍餉,而是以糧食代替。士卒們只要吃飽了就行,他們也不再奢求其它的了。曹操從去年開始,采用軍屯制養兵,也不放軍餉,軍隊數量一度增長很快。”

“至于各州郡的力役,現在都超過了三十天,諸侯們說了算。在這種戰亂情況下,各地方造橋修路、治理河渠、轉輸漕谷是很平常的事,可憐的百姓們為了能活下去,哪敢不從?只要能讓他們一天吃上一頓飯,叫他們干什么都行。”

“叛軍首領們不需要給叛軍士卒發放軍餉,也不需要支付所征民夫超過力役規定時間之外的報酬,他只要把這些人的生命維持下去,這個仗就能一直打下去。”

“河北雖然地盤大,但是多是新開拓的疆土,基本上處于百廢待興之態,人口也多,但是七成以上的人口,都是近些年遷徙到北方的流民,因此,除了幽州和冀州之外,其它地方如今不過是能夠實現自給自足就不錯了,提供不了多少的財賦,所以河北無法支撐持久大戰。”

“而叛逆們占據了黃河以南的司隸、兗、徐、青、荊、豫、揚等七個州,除了司隸的關中、關西外,其他地方都能提供錢糧,他們完全可以打上一年半載,拖都能把我們拖垮。”

荀彧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相比起來,北疆軍在冀州作戰,要遠比在中原作戰有利。”

“在冀州作戰,首先免除了糧草長途運輸之苦,這樣所需民夫數量和運輸途中的糧食消耗就要大量減少,可以節約至少半數以上的糧食。”

“其次,叛軍打進冀州,激起了冀州百姓的憤怒,我們可以利用百姓們保家衛國的情緒,鼓勵他們無償延長服役,這樣又可以為朝廷節約一筆錢財。”

“我們有了足夠的糧食和錢財,不但完全可以把這場戰爭拖下去,還能把叛軍拖得糧草盡絕,拖到他們財賦耗盡,等到他們無力再攻的時候,也就到了他們敗亡的末日。叛軍這一敗,不僅僅是在冀州戰場上的失敗,也是他們徹底走向敗亡的失敗。如此一來,我們明后年就可以大舉南下進攻了,平定天下之日將指日可待。”

“但叛軍幾十萬大軍打進來,冀州損失之大非你我所能想象。”李翊望著案幾上的地圖,搖頭長嘆。

徐茂公伸出一只手,沿著地圖上的清河輕輕劃了一條線,說道:“從鄴城開始,沿著漳水河到曲周,再從廣宗開始,沿著清河一直到南皮,這就是我們的最后防線。”

“三百里,由黃河向北三百里。”李翊皺著眉頭,全神貫注的看著地圖,喃喃自語道,“這三百里河道很多,黃泛區一個接一個,鐵騎很難發揮奔襲的優勢。”

“不能再退了。”徐茂公堅決說道,“三百里以內,有整個清河國,有魏郡和渤海郡南部十幾個縣,還有東郡和平原郡的十幾個縣,有近兩百萬人口,這樣的損失我們可以承擔,但再多就不行了。我們可以把這兩百萬人口全部撤到冀州北部的郡國,把這幾十個縣的田地全部改為休耕地,把這里變為荒無人煙的戰場。”

“從魏郡到渤海郡雖然有一千多里,但整個戰場的縱深太短,幾十萬大軍在此混戰,很難保證叛軍不會殺過清河。”李翊連連搖頭,“如果叛軍在四月下開始渡河,我們很難把這兩百多萬人撤出去,時間顯然不夠。”

“立即派人渡河南下,想盡一切辦法見到袁術,叫他把攻擊拖到五月下旬,否則,我們不會幫他。”徐茂公想了一下,如此說道。

李翊遲疑不語。(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