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558章 許攸獻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58章 許攸獻計

第0558章 許攸獻計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12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看書之家!手機用戶請訪問M.haoruo



ps:感謝書友嗜血狼槍的打賞。,新的一周,求各種支持。

許攸隨即提出了應對之策。他仔細分析了局勢,認為李翊救回天子后,在天子威儀盡喪,朝廷被毀的情況下,河北只會出現兩種局面。一是李翊挾持天子號令天下,重演董卓、李傕之事,坐實簒逆之名。二是河北士人不會眼看著社稷敗亡,天子為奸侫所制,關中大亂之局必將在河北繼續出現。

“但有一點,請諸位務必注意,也是我急于懇求主公迅速做出應對之策的重要原因。”許攸說道,“北疆軍之所以強悍,李翊的武力之所以讓人望而生畏,主要是因為北疆士卒對他的忠誠。所以,李翊的實力要遠遠強于當年的董卓,李傕和郭汜更無法和他相提并論。河北士人要想誅殺李翊,勢必比登天還難,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反而會給李翊鏟除異己的機會。”

“當河北的反對勢力被李翊殺得一干二凈,當河北從今年的災患中喘過氣來,當李翊強大得足夠橫掃天下的時候,天子和朝廷就會成為李翊最犀利的武器。他可以高舉平叛中興的大旗,肆意用兵征伐天下。到了那個時候,李翊輕而易舉地就能奪取大漢的江山社稷。”

因此,許攸建議,趁著河北勢力受損,李翊和河北士人陷入權力爭奪的時候,竭盡全力恢復關東和關西的元氣,迅速增強實力。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對抗和消滅敵人。

同時,以最快速度把天子遭到李翊挾持的消息送到各地州郡,再次高舉勤王大旗。只有高舉勤王大旗,我們才能得到各地州郡錢財的支援,才能聯合其它州郡共同對抗河北,才能贏得自身發展的時間。

許攸望著袁紹,毫不客氣地說道:“主公也許想重建皇統,但現在萬萬不能行此下策。主公要想發展自己的實力,務必要得到各地州郡的幫助和支持,而尊奉當今天子和勤王,就是最好的也是最穩妥的辦法。”

許攸提議袁紹立即派使者去拜見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曹操、劉備、公孫瓚、劉虞等人,爭取聯手抗衡李翊,再次勤王。接著,他又說了一個讓袁紹怦然心動的計策。

許攸給袁紹詳述天下大勢。

許攸說道:“李翊勤王成功后,短期內只會考慮穩定河北,出兵征伐的可能很小。即使要出兵,也受限于河北財賦的緊張,只能在局部用兵。因此,在未來的一兩年之內,黃河南北兩岸都很安寧,戰火將會暫時平息。我們如何利用這段寶貴時間,最大程度地削弱和掣肘河北的發屎,為將來我們聯盟各地州郡共討李翊打下堅實的基礎。”

許攸伸出了一個指頭,得意的說道:“首先是致力連橫,打擊合縱,孤立河北。”

“李翊挾持了天子,控制了朝廷,又有強悍武力,更兼有河北三州以及遼東和大草原,這對某些鄰近河北的州郡大吏來說,是個巨大的生存威脅。他們迫于各種各樣的壓力,尤其是在尊奉天子中興社稷這個前提下,極有可能投靠李翊。比如西涼的韓遂、馬騰,兗州的丁原、公孫瓚。至于荊州劉表、益州劉焉、青州劉虞等人,因為是宗室后裔,他們雖然明知李翊有篡逆之意,但依舊會向天子獻表,向朝廷效忠。其實劉表這兩年的所作所為已經說明了一切。”

“曹操野心勃勃,絕不會甘于人下。袁術是袁閥的人,他的命運和我們緊緊捆在一起。雖然主公和他矛盾重重,但一旦事關袁閥生死存亡的時候,他還是要和主公攜手抗敵。”

“因此,李翊的合縱對象,除了西涼的韓遂、馬騰,益州的劉焉外,只有黃河以南的丁原、公孫瓚、劉備、劉表。曹操和袁術即使也是他的合縱對象,但李翊不會信任他們。李翊和他們聯手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激化我們之間的矛盾,削弱我們的實力和掣肘我們的發展而已。”

“打擊李翊的合縱之術,也就是致力我們的連橫之道。我們除了河北的李翊,其它各方勢力都可以聯手,包括西涼的韓遂和馬騰。”

“我們之所以能夠如此大范圍的連橫,是因為我們有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我們手中沒有天子。我們和其它勢力一樣,都是李翊的敵人,實力都不如李翊,都受到李翊的巨大威脅,因此我們就可以把沒有天子的不利因素迅速轉化為有利因素,讓李翊像過去的董卓一樣,陷入各方勢力的對抗和包圍之中,徹底孤立河北。”

“如果我們連橫成功,天下則以黃河為界,分成兩大勢力。一大勢力是河北李翊,一大勢力是以大人為首的黃河南部州郡聯軍。如此一來,李翊優勢盡喪,敗亡之期指日可待。”

“致力連橫,打擊合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各方勢力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利益,在我們實力不夠強大的情況下,他們很難相信我們,更難徹底背棄天子和李翊為敵。說句實話,很多勢力,比如劉表、劉備、公孫瓚、袁術等人可能腳踩兩只船,既不得罪李翊,也不得罪主公,以便靜觀時局變化,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所以,要想連橫成功,關鍵是實力,要最大程度地保證各方勢力都能受益。如何在削弱李翊的實力的同時,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各方勢力受益?”

“改變爵制,分封公侯。”許攸此言一出,滿坐皆驚。

漢朝承秦制,實行二十等爵制度。第十九等關內侯和第二十等徹侯最為顯赫。(漢武帝時為了避諱,改“徹侯”為“列侯”。)

在秦之前的兩周時期,實行的是五等爵制度,即公、侯、伯、子、男,統稱諸侯。諸侯有食邑,在食邑的土地上(即諸侯國)行使軍政大權。

到了戰國時,各國紛紛變法。秦自商鞅變法后,定二十等軍功爵制度。這個制度一直延用至今。

漢高祖建國時,吸取了秦亡的教訓,實行封建與郡縣并行的政策,大量分封自己的親屬為封國的國君。這些國君有土地的使用權,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行使軍政大權。他們相當于兩周時期的五等爵諸侯,但這些封國的國君只能稱“王”。二十等爵中的列侯,在名義上也相當于兩周時期五等爵中的諸侯,但他們只食封邑,沒有軍政大權。

漢高祖曾令眾臣設誓:“非劉姓不得封王,非軍功不得封侯。”可見“王”、“侯”兩爵的尊貴。這里的“侯”,就是指二十等爵制中的關內侯和列侯。

由“七國之亂”到漢武帝集權后,封國的“王”逐漸失去了諸侯地位。同時間,由于戰爭多,因軍功而封侯的人也非常多,關內侯與列侯站滿了朝堂,這是武人最輝煌的一段時期。

與此同時,還發生了一件和侯爵有關的大事。

漢武帝將列侯與三公重臣聯系了起來。若被拜為三公的朝中大臣,還沒有列侯爵位的,則立即被賜封為第二十等列侯。

漢武帝的這一封賞行為,卻被后世當作一種慣例制度沿襲了下來。

漢武帝在位時,關內侯與列侯的分封,還是較多的按軍功來賞賜。但在“武”功之外,憑“文”功而封侯的大臣也在逐漸增多。到了昭宣中興,尤其是漢宣帝在位時,地方官吏憑借“文”功政績得以封侯的情況,一時達到了極致。

昭宣中興之后,國勢日下,外戚宦官相繼擅權。這些人大量私封自己的親信子弟為侯,外戚更是一門數侯,而中官一日數侯者也是屢見不鮮。關內侯與侯爵隨即不再尊貴。

特別是到了后來的漢桓帝以及漢靈帝時候,天子開始賣官鬻爵,斂錢之風愈演愈烈,關內侯與列侯多如牛毛,越封越賤,徹底不值錢了。

許攸看著袁紹,非常得意的說道:“朝廷的官職畢竟有限,現行的二十等爵位又不尊貴。在這個關系社稷存亡的時候,朝廷應該修改封爵制度,恢復兩周時期的五等爵位制。在現行二十等爵制度上,另外再加上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二十等爵位制和五等爵位制同時實施,互為補充。凡州郡大吏建有文武功勛,在無官可升的情況下,除了增加俸祿外,更應該賜高等爵位,從而激勵各地州郡大吏為穩定社稷,中興大漢而浴血奮戰。”

許攸再度摸了摸自己的長胡子,笑道:“當然了,此時我們要求朝廷改變封爵制度,目的不是為了激勵大家多建功勛,而是為了削弱河北實力,打擊李翊的合縱之策。”

五等爵位制的關鍵不是爵位的尊貴,也不是封邑的多寡,而是世襲行使封邑之地的軍政大權。僅此一點,就能讓各地州郡大吏趨之若騖。

最后,許攸一拍巴掌,大聲道:“各地州郡大吏聯名上表后,河北隨即就會陷入混亂。”,書友之家!唯一網址:

請按鍵盤上CtrlD,收藏本書,以方便日后閱讀《》,可以使用方向鍵(→)前后翻頁,回車鍵返回目錄.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