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517章 大戰前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17章 大戰前夕

第0517章 大戰前夕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21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從渤海郡通往清河國的馳道上,天天都有運送糧草輜重的車隊。

呂布帶著兩千鐵騎順利伏擊了一個運糧車隊,然后命令一部分士卒裝扮成民夫,一部分士卒裝扮成押糧的公孫兵,大搖大擺地向東武城而去。

一部大車走到城門的時候突然壞了,車轱轆整個掉了下來。后面的車繼續向前。短短時間內,十幾部裝滿糧食的大車就塞滿了城門洞。

這時北疆軍的鐵騎從四面八方呼嘯而來。呂布大吼一聲,抽出方天畫戟就砍,城門處立即殺成一團。

城門關不起來,這個仗也就不要打了。駐守城池的兩千公孫軍將士束手就縛,東武城易手。

趙云命令大軍將士和戰馬立即補充糧食草料。

第二天清晨,趙云留下一千人駐守城池。然后帶著大軍沿著馳道向甘陵城狂奔而去。

清淵城。

徐達和關羽率領大軍疾行三百余里,到達清淵城。再往前一百多里就是甘陵城和貝丘城。這兩座城池能不能拿下對北疆軍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立即和趙云等人會合,切斷公孫瓚和袁紹的撤退之路,完成合圍。

徐達駐馬山崗,遙望遠處依稀可見的清淵城,心急如焚。

這一路上,大軍只經過了兩座城池,一個是館陶城,一座是清淵城。為了避免給敵人發現,大軍趁著黑夜繞過了館陶城,但到了清淵后,大軍就沒有必要再隱瞞蹤跡了,因為袁紹的后路已經給擋住了。

徐達命令牽招和田疇兩人放棄糧草輜重,各自帶著兩千將士一路小跑,以最快速度趕到甘陵城和貝丘城,斷絕公孫瓚的退路。不管趙云的鐵騎是否趕到了兩地,先占據公孫瓚向東和向南兩個方向撤退的馳道。

斥候隊長帶著十幾名斥候急馳而來。

徐達心里一松,打馬迎了上去,問道:“臨清亭方向可有動靜?袁紹的大軍可有異常舉動?可否發現輔國將軍的鐵騎?”

斥候隊長氣喘吁吁,躬身說道:“回將軍,袁紹的大軍就駐扎在六十里外的臨清亭,一切正常。我們回來的時候,袁紹軍中的三個斥候盯上了我們,被我們殺了。”

他伸腳踢踢掛在馬頸子上的兩個人頭,得意洋洋。

徐達瞅了一眼,沉聲問道:“怎么只有兩個人頭,還有一個呢?”

斥候隊長臉一紅,不好意思地說道:“那個人跑了。我們射了他幾箭,有兩箭射中要害部位,活不了了。”

徐達沒在意。這種斥候間的互相廝殺太常見了。

斥候隊長繼續匯報道:“我們一度深入貝丘城附近三十里,但沒有發現輔國將軍的鐵騎,也沒有發現鐵騎大軍的斥候。”

徐達焦慮不安地轉動著手中的馬鞭,略顯詫異地小聲說道:“難道大軍渡河耽誤了時間?難道東武城沒有拿下來?按時間推算,他應該到了。”

當初預計攻打鄴城至少需要兩天,但大軍一天就打下來了。第二天,關羽帶著五千人守城,自己帶著大軍出發往清河國。是不是趙云還是按兩天的攻城時間在推算自己到達清河國的時日?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雙方會合的時間就要延遲一天了。

一天時間,足夠袁紹和公孫瓚突圍而走了。

徐達想了很久,斷然下了一個決定。

“急令牽招、李宣,向臨清亭方向靠攏,明天清晨向袁紹發動攻擊。”

“傳令大軍,立即休息。凌晨時分,急行六十里,偷襲袁紹。”

然后徐達再次對斥候隊長說道:“你再辛苦一趟,帶上十幾個弟兄,趕往東武城,尋找輔國將軍的鐵騎大軍。一旦遇到趙將軍,請他急速殺奔臨清亭。”

夕烽亭。

李翊和公孫瓚的大軍對峙了五天之久。李靖數次邀約決戰,公孫瓚堅決不理。李翊書信邀請公孫瓚出營一晤,公孫瓚也不回復。

李翊并不在意,天天帶人在界橋和夕烽亭一帶巡視。這一路上,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夫非常多,李翊常常下馬和他們聊聊,問問各人家鄉的情況。

此次為大戰征募的民夫,都是中山、常山一帶的人。關于這次大戰,百姓們的反應很出乎李翊的預料。百姓們只認一個死理,大將軍給了他們一塊存身立命之地,大將軍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大將軍是個好人,所以只要是大將軍打的仗,那就是正義的仗。能為大將軍效力,是榮耀,死了也值。

李翊很感動。他捫心自問,自己沒有為這些善良樸實的百姓特意做過什么。他不過是恪盡職守,保住了北疆的安寧,讓北疆的百姓們吃飽穿暖了。這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義務。自己身為拱衛北疆的驃騎大將軍,身為主掌北疆軍政的大吏,要做的本來就是這些事。只不過,他做得還遠遠不夠。

看到一張張充滿希望的臉,聽到一聲聲贊美之辭,李翊想起自己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想起自己所受的諸般艱難困苦,心里不禁非常欣慰。自己沒有做錯,絕對沒有做錯。只要能讓百姓過上安寧的日子,能吃飽穿暖,自己就沒有做錯。

今天,面對昔日許多把酒言歡,并肩殺敵的兄弟,面對許多厚顏無恥,禍亂國家的州郡大吏,自己無愧于手中舉起的這把戰刀。他們驕縱枉法,無視法紀綱常,肆意摧殘社稷,荼毒生靈,這種人不殺,天理不容。

也有人痛罵大將軍,甚至當著李翊的面破口大罵。當然他們不知道眼前這個面色和善的軍官就是大將軍。在他們看來,李翊不過是北疆大軍里的一個小軍官而已,沒什么了不起。他們說,大將軍手里有天下最厲害的軍隊,但他卻任由天下大亂,任由天下蒼生在死亡的深淵里掙扎,不聞不問。大將軍已經不是過去那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了,大將軍是個混蛋,是個天下最大的混蛋。

李翊很傷心。百姓們雖然大多數都不認識字,但他們善良敦厚,他們有一顆最樸實最誠實的心。他們沒有士人拯救社稷的宏圖志愿,也沒有士人激昂的慷慨陳辭,他們只想吃飽穿暖,想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家。但就是這么點最最起碼的要求,自己卻不能滿足他們,不能為他們做到。自己有愧啊,自己還有許多許多事要做。

距離界橋三十里的地方叫云亭。這里是一處坡地,坡不是很陡,但有兩百余步的長度。坡地的左右兩側是小山崗。

徐晃正在指揮士卒和民夫們架設據馬和鹿砦。兩側的小山崗上許多戰車營的將士正在安置弩炮,并給弩炮裝上偽裝。

看到李翊驅馬而來,徐晃匆忙迎了上去。

“公明,你看這地方擋得住公孫瓚鐵騎的攻擊嗎?”李翊笑著問道。

徐晃恭敬地回道:“主公已經派人在界橋北岸架起了石炮,可見主公并沒有在此死守的打算。”

李翊點點頭。跟在他身后的劉伯溫手指兩旁山崗說道:“我們在這里阻擊一陣子,消耗一部分公孫瓚的實力。主戰場還是在界橋。到了界轎后,我們可以依靠清河的天然屏障進行阻擊。只待徐達、關羽、趙云和高長恭他們擊敗了袁紹后,我們就可以把公孫瓚團團圍在界橋,徹底解決他。”

“公孫瓚很謹慎,一直不愿出戰。”徐晃擔心地問道,“如果袁紹提前得到我們攻打鄴城的消息,和公孫瓚合兵一處,那這一仗我們打起來就很辛苦了。”

“辛苦也要打。”李翊揮手笑道,“這一仗我們誰都輸不起,只有死戰。不過,如果公孫瓚和袁紹合兵一處,他們必然要互相猜忌。這一仗我們可能就贏定了。袁紹********要保存實力逃出包圍,他不可能和公孫瓚齊心協力。說不定到了關鍵時候,他還會在背后給公孫瓚一刀。”

“他們合兵一處,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徐茂公憂慮地說道,“我擔心公孫瓚和袁紹事先看出我們的意圖,兩人一東一西掉頭逃跑,那我們就真的很辛苦了。不僅僅是現在,將來更辛苦。”

典韋帶著幾個親衛飛馬而來,大聲說道:“主公,子龍派人送來口信,黃河開河了。”

李翊、徐茂公、劉伯溫、徐晃等人心里一沉,臉上無不顯出焦急之色。

時間拖得越長,形勢對北疆軍就越不利。田楷和劉備,還有黃巾軍,隨時都有可能渡河北上。目前公孫瓚在左有北疆軍,右有冀州軍的情況下,因為擔心兩面受敵,遲遲不敢開戰。

“主公,不出意外的話,徐達和趙云的大軍很快就要會合,我們的意圖將全部暴露。”郭嘉神情嚴峻地說道,“我們必須拖住公孫瓚,讓徐達和趙云集中所有力量猛攻袁紹。戰局如果繼續僵持下去,公孫瓚看到北疆軍主力已經全部南下,必定會掉頭東撤。”

“走,我們回營。”李翊飛身上馬,凌空狠狠抽出一鞭,“明天攻打公孫瓚。”

公孫瓚非常惱火。袁紹這個老奸巨猾的東西,明明居心不良,還裝出一番振振有辭的樣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聯手。

袁紹的大軍距離夕烽亭只有六十里,公孫瓚無論如何也不敢冒然發動攻擊。眼看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北疆軍的援軍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在戰場上,公孫瓚不禁憂心如焚。對面大營里的北疆軍只有兩萬多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錯過了,重創北疆軍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

肥美的鮮肉已經進了嘴,卻被人卡住了喉嚨,就是吞不下去。(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