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380章 董卓的危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80章 董卓的危機

第0380章 董卓的危機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17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歷史軍事


當董卓把王允的建議拿出來征詢劉艾和田儀兩人意見時,立即遭到了他們的一致反對。

田儀不相信王允。他對董卓說:“主公,你了解王司徒的為人嗎?”

董卓當然清楚王允的過去。他摸著自己濃密的胡須,沉吟不語。

王允出身官僚世家,他的祖上是光武皇帝的重臣、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的王霸。王允就是王霸的六世孫。

和其他門閥世家的子弟一樣,王允很早投身仕途。王允文武雙全,學識不凡,同郡人郭林宗曾經譽之為王佐之才,但王允骨子里流淌著一股彪悍的血性,這大概和他出身北疆和祖上是武人有關。

王允為人秉直,脾氣倔犟,誰都不怕。他十九歲任太原郡決曹掾的時候,小黃門趙津回老家晉陽省親,貪橫放恣,無所不為。王允大怒,瞞著太守劉瓆把他捕殺了。漢桓帝聞訊大為震怒,立即下旨把太守劉瓆殺了。

王允因為位卑權輕,無罪釋放了。王允很內疚,為這位因自己而死的故主守喪了三年,然后才回家重返仕途。

如果換了別人,有了這次血的教訓后,好歹要世故一些,圓滑一些,收斂一點,但王允還是那樣張狂。

當時郡府里有個差缺,太守王球征募了一個叫路佛的儒士充任。這個路佛品行名聲不好,王允覺得太守選人不當,于是犯顏勸諫。而且還固執己見,非要太守把他罷了。王球很生氣,把王允關了起來,要教訓他一下。跪求百獨一下潶*眼*歌

但這事隨即被并州刺史鄧盛知道了。鄧盛和王閥關系深厚,本人又喜歡王允,所以他急忙寫信給王球,把王允救了出來,還征辟他為別駕從事。

王允因為這件事身名大振,不但升了官,還連續被三公征辟。

有了這兩個教訓,他應該成熟些了吧?沒有,他變本加厲,更厲害了。黃巾軍起事后,王允被拜豫州刺史,與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校尉曹操一起,率軍大破境內的黃巾軍,抓了數十萬黃巾俘虜。

按道理王允戰功卓著,可以升官了,但他不但沒有升官,反而給抓起來了。王允在繳獲的黃巾軍戰利品里發現了張讓和黃巾軍私密聯系的信件,于是他上奏彈劾張讓。

張讓當時是倒了一點霉,但隨即就找個機會把王允下獄了。王允運氣似乎不錯,剛剛下獄就碰上大赦,官復原職了。但張讓是什么人?有名的睚眥必報,豈肯放過他,再次羅織罪名把他抓了起來。

王允的家人認為他死定了,送了杯毒酒讓他自盡,免得將來遭受奸閹****。王允把杯子一砸,大聲叫道,我為人臣,獲罪于君,應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能以毒酒求死。

王允算是條漢子,至死不屈。后來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聯名上奏為他求情,又經多方營救,到第二年他才獲釋。

田儀說:“主公,就王允這種剛直不阿、一往無前的性格,他會在何進死后突然轉了性子,對你忠心耿耿,可能嗎?何進于他有恩,但主公先后軟禁了何太后,殺了舞陽君,還把何苗剖棺戮尸,他會沒有報仇之心?楊賜是他老師,他和楊閥的關系非同一般,而且他也是研習今文經學的,對主公修改官學一事,他難道就沒有一點看法?還有,荀爽在王允任豫州刺史的時候,曾經受辟為府衙從事,兩人之間是故主和故吏的關系,你想,荀爽現在怎么會不聽王允的?王允這樣阿諛奉承你,必有所圖。”

“太原王閥在并州是第一大門閥,并州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官吏都是王閥的人。過去他們很可能看不起李翊,不愿意和他過多接觸,但隨著北疆疆域的擴大和李翊權勢的顯赫,他們肯定要和李翊走到一起。而李翊為了北疆的穩定和發展,也正在刻意和王閥搞好關系。王允為了王閥的利益,勢必要保住北疆,也就是說,他要幫李翊一把,這大概正是他積極配合和慫恿主公西遷長安的重要原因。”

“制衡之策對北疆的好處顯而易見,而王閥也必將從中獲得驚人的利益。王閥想在北疆獲得的利益不是錢財,而是權勢。如果他們僅僅為了錢財,早就可以像衛閥一樣,直接參予屯田和鹽鐵經營了,但他們為什么一直隱忍不發?”

“另外,河東衛閥、范閥,這些人和關中、關西、關東的門閥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他們哪一個不想主公立即回到長安去?在這種情況下,王允和長安的一幫門閥官僚想要干什么,主公難道還猜不出來?”

董卓漸漸明白了。王允這是逼自己回長安,以幫助北疆實現制衡之策。北疆穩住了,發展了,實力強橫了,才能橫掃關中。那時,李翊無論是勤王還是除奸,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自己倒了,天子回洛陽了,獲利最大的是門閥士族,尤其是太原的王閥。王閥在李翊回到京城后,并州隨即也就成了他們的天下。

王允的這個建議其實只要仔細想一想,誰都知道對董卓不利,說白了很幼稚,但王允為什么還要鄭重其事的書稟董卓?王允是想告訴董卓,長安很危險,有可能要發生兵變。

董卓不在長安,又沒有幾個得力的心腹手下,朝中的公卿大臣可以肆無忌憚地和關中門閥、西疆叛軍,甚至段煨這樣的北軍將領協商勤王鋤奸的大計。

門閥的力量董卓已經領教數次了,而此時的長安正處在暴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自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全盤皆輸。

董卓越想越不安,有點坐不住了。

制衡能不能成功,到目前還是一件懸而未決的事。但長安如果亂了,潼關失守,自己被困在洛陽,那就什么都完了。

在關東諸侯聯軍兵分三路,圍攻洛陽之后,董卓也很快重新部署了兵力。

首先是他親率三千飛熊軍,并三萬西涼軍離開虎牢關,回到洛陽,只留下張繡率領兩萬大軍把手虎牢關,另外又派徐榮率領本部五千人馬,趕往旋門關,接替在那里防守的郭汜。

郭汜被徐榮接替旋門關的防守任務之后,奉董卓的命令趕往南面的伊闕關和大谷關一帶防守。

另外,他還從虎牢關帶回洛陽的四萬大軍中,分出一萬人,由胡軫率領,趕往黃河一線布放,與張楊一起防御大河北面袁紹等諸侯聯軍的攻擊。

董卓軍相較關東諸侯聯軍,在兵力上本就處于絕對劣勢。現在這一分兵,劣勢就更加明顯了。黃河一線,張楊和胡軫要面臨袁紹、韓馥和王匡七萬多大軍的攻擊。在虎牢關一線,張繡和徐榮的兩萬五千大軍,同樣鴨梨山大,他們面對的是以曹操為首的十一路諸侯將軍二十萬大軍。至于南面的郭汜,兩萬大軍面對的同樣是六萬多敵人。

如此懸殊的兵力,交戰起來,肯定會頻頻告急。

就在董卓回到洛陽之后不久,不利的消息接連傳來。先是張揚被困在河內的溫縣,旦夕不保。再就是南面的孫堅像發了瘋一樣狂攻不止,郭汜連戰連敗,已經退回到伊闕關和大谷關了。

好在東線的主戰場,戰局情況卻出人意料的好。因為虎牢關的險要,讓諸侯們顧忌重重。再加上諸侯內部勾心斗角,虎牢關一線的防守并沒有遇到什么危險。但畢竟諸侯的大軍數量在那里擺著,董卓也不敢大意。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此時把李翊逼急了,盡起北疆大軍南下,自己可就成了甕中之鱉了。

這時劉艾小聲勸道:“洛陽的形勢發展到現在,主公應該很清楚了,我們再守洛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退一步才是上上之策。只要李翊能把叛軍搞定,我們就有糧食。只要有糧食,我們就能迅速恢復元氣。我們手上有天子,有十萬大軍,主公擔心什么?”

董卓沉默良久,終于說道:“好吧,我回長安。”

董卓命令李肅把上林三官的所有官吏工匠和作坊器具全部遷到長安。

命令樊稠駐守函谷關。

命令牛輔率軍從河東撤回,于弘農郡駐防。

董卓上奏天子,拜郎中令李儒為討逆將軍,與中郎將張濟共領洛陽兵事。

宋憲、李蒙、毋丘毅諸部受討逆將軍李儒節制,戍守洛陽。

河南尹朱儁兼領洛陽令,掌河南尹諸事。

董卓特意奏請天子下旨,為了洛陽都城的安全,張濟和李儒的大軍不允許進入洛陽城。

相國董卓返回長安的消息傳到河東后,河東流民歡呼雀躍。滯留在河東的幾十萬弘農郡、河南尹的流民以最快的速度渡過黃河,返回家鄉。

朱儁想盡一切辦法在澠池、新安、函谷關一帶設置了數十個賑災粥棚,以幫助流民吃飽肚子,回家準備春耕。

同一時間,朱儁派出數名掾屬,急速趕赴河內、兗州、豫州、南陽郡,向各地州郡請求幫助。流民回來了,就要糧食賑濟,要春耕的種子和物資,沒有這些東西,河南尹和洛陽就無法支撐。(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