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0277章 大漢的第一明星的影響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77章 大漢的第一明星的影響力

第0277章 大漢的第一明星的影響力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城門兩邊的學士分成太學和鴻都門兩派,大家各自站列一邊,涇渭分明,叫喊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把許先生請到自己的學府去。

馬日磾乃當代大儒,樂松和賈護也算是名士,三人各說理由,竭力邀請許劭。

許劭笑道:“三位大人不必爭了,我習《易經》,當然入住太學。”

跟在馬日磾后面的幾個太學主事聞言狂喜,飛奔報信。霎時間,太學諸生的叫喊聲沖天而起,聲震云霄。鴻都門的諸生頓時氣餒,喊聲馬上小了下去。

樂松急忙拱手說道:“許先生,陛下有口諭,希望先生能夠入住鴻都門……”

許劭揮揮手,略帶歉意地說道:“我乃一介平民,陛下的口諭不聽也無妨,抱歉了。”

隨即他口氣嚴厲地說道:“我等儒家子弟以經學為立身之本,大漢國也是以經學為政教之本。但當今天子視而不見,公然唱反調,以一幫文學弄臣和俳優們組成鴻都門學府,這實在是有悖大體,是動搖我大漢國的根基啊。書畫辭賦,其實都是雕蟲小技,小才而已,學會了它們,難道能夠匡國治政嗎?”

樂松和賈護完全沒有想到名聞天下的許劭先生還沒有走進洛陽城,就把鴻都門評批的一無是處。兩個人傻傻地望著許劭,呆若木雞。

許劭看了兩人一眼,略帶怒氣,繼續說道:“鴻都門下的子弟不學無術,鉆營取巧之徒眾多,乃我大漢國禍亂不止的根由。此種污濁之地,不去也罷。”

何颙大笑,說道:“來人,立即將子將先生對鴻都門的點評傳抄洛陽城,快,快。這是子將先生來到洛陽的第一評啊。”

孔融輕輕推了一下樂松,笑道:“兩位祭酒可以進宮回復陛下,就說鴻都門可以關門了,哈哈……”

“子將兄。請,請……”馬日磾笑呵呵地拉著許劭說道,“請上馬車。”

許劭和他初次見面,聞言非常客氣地拒絕道:“我不習慣坐馬車,還是和諸生子弟同行而回吧。”

一行人步入開陽門。走進洛陽城,數萬太學學士和各地士子歡呼叫喊著跟在后面,熱鬧非凡。

鴻都門的學士們雖然心情很沮喪,但看到許先生走入洛陽,還是興奮得歡呼雀躍,隨在后面去了。如果有幸得到許先生的點評,那可就是魚躍龍門,身價百倍了。

樂松和賈護相視無言,一臉的自卑和無奈。賈護苦笑道:“如何向陛下交待?”

樂松長嘆道:“走吧,進宮向皇上請罪吧。我們鴻都門自從創建開始。什么時候被人正眼看過。我們丟了面子被人罵罵也無所謂,但陛下的顏面何存啊?”

鴻都門學,坐落于太學之外,當今天子創建于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是中國古代第一座文學藝術學院。

辭賦是大漢帝國特有的文學體栽,辭賦的字句鋪排駢麗,讀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令人如癡如醉,回腸蕩氣。當今天子尤其喜歡做賦。

天子的老師議郎蔡邕告訴天子說。辭賦是小技,道德才是根本;辭賦的修辭技巧是末節,以文載道方為鵠的大道理。

蔡邕的說教讓天子很反感,甚至無法理解。天子很欣賞自己的才華。但他的老師楊賜和蔡邕都不以為然,天子認為自己受到了輕視。他認為朝堂上的大儒士子們雖然嘴里念叼著經學,看上去一個個道貌岸然的樣子,其實個個面目可憎,都是狗屁不通之輩。

于是,一個異想天開的主意在天子的腦海里冒了出來。他要開創學府。另起爐灶,以對抗經儒之學。

天子馬上找來侍中祭酒樂松和賈護,讓他們召集天下善寫辭賦以及能寫奇字、繆書、鳥魚蟲書等美術字的人,待制鴻都門下,建立了一座鴻都門學。

和太學不同的是,這所新學府專門研討辭賦和書法,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文學藝術學院,而當今天子就是這所學院的院長。

天子還特意命令鴻都門的學士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高懸于殿堂之上,表示這座學府學得也是儒家之術。

天子殫精竭慮,廢寢忘食,親自撰寫了一部長達五十章,以上古史為題材的鴻篇巨賦《羲篇篇》。他命令鴻都學府把《羲皇篇》作為學院的教材。

這下子,天子真的開創了大漢國學術的先例了,大漢國的經學界一片嘩然,抨擊之聲一度達到了頂點。

天子看到整個王朝都陷入了學術爭論之中,嘴都笑歪了:誰說朕不是天才?

鴻都門學的祭酒樂松和賈護本為文學侍臣,出身平民,以他們的名望絕對召不來名士級的人物。

鴻都門剛剛開始時只有四五十人,很蕭條,但隨著張芝等一幫名士的加入,鴻都門突然間空前的發展起來。辭賦,書畫,音樂無一不是代表著大漢國的最高水平。其慕名而來的學士很快超過了一萬人,隱約有和太學分庭抗禮的勢頭。

學術和價值觀念的爭論不可避免的開始了。

說到這里,我們不能不說說漢代的張芝和草書。

在西漢時期,草書主要出于戍卒徒吏之手,是一種典型的民間書體,到西漢杜操及東漢崔瑗時有所發展。相傳崔瑗所作的《草書勢》在東漢中期問世,而至東漢晚期趙壹的《非草書》之時,漢代的草書已經大行于世了。

隨著書法革新思潮的出現,草書迅速崛起,在整個士人階層形成狂熱持久的草書熱。以弘農人張芝和其弟張昶為代表的草書家,甚至不惜拋棄仕途,獻身草書藝術。這種人生價值的選擇也極大影響了東漢學子,他們紛紛絕棄仕途,獻身草書,這招致了來自儒學士子們的猛烈攻擊。

趙壹在《非草書》中說書法是經藝載道的工具,為王政之本,而草書“善既不達于政,而拙無損于治”,因而非圣人之業。

趙壹寫《非草書》的目的,在于重申儒學的尊嚴,平息彌漫在東漢士人階層中的草書熱情,使他們重新建立起對儒學的信仰。

趙壹的儒學正統立場,使他無法從書法審美的角度認識、理解草書。趙壹的守舊觀念沒有阻滯體現時代審美思潮的草書在東漢晚期的深入發展,草書熱在士人階層中不但沒有降溫,反而愈演愈烈,至熹平、光和年間(公元172到184年間),達到了它輝煌的頂峰。

本朝的士子們對草書的接受與反對,使得士人階層劃分出了兩大立場鮮明的陣營。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藝術立場問題,而是本朝士人兩種不同的人生價值選擇,兩種不同的文化藝術觀念,兩種截然相反的政治立場。

學術的爭論才剛剛開始,天子立即又把這種斗爭引到了政治上。

天子在鴻都門學府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是儒家學子們所沒有想到的。天子久居于深宮,創建鴻都門學的成功讓他感到新鮮和滿足。于是,他重重地賞賜了這些幫助他的人,還給了他們以很高的地位。

第二年,天子更加醉心于經營他的學院,下詔對全國招生,命中央和地方官僚推薦,并許愿說,鴻都門學的學生只要學有所成,一律高官厚祿,出則為刺史、太守,入則為尚書、侍中,甚至可以封侯賜爵。

天子還令人將樂松、江覽、張芝等三十二名鴻都門學的博士畫像立贊,勸誡天下學子以他們為榜樣。

天子的這一舉措嚴重破壞了大漢朝的人才選拔制度,動了門閥世族們的奶酪,算是捅了馬蜂窩了,那還得了?

大臣們紛紛上書勸止,告誡天子以社稷為重,以太學為重,速罷鴻都門之學,以銷天下之謗。

但漢靈帝是什么人?那也是一個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主兒啊,對于這些大臣們所有的書奏勸諫,他一律不聽,固執己見。

其結果是顯而顯見的。

宦官們無法伸手太學,卻輕松把持了鴻都門學,無數的不學無術、貪贓枉法之徒憑借著一首剽竊的辭賦,一張代筆的書畫而登堂入室,搖身一變成為大漢朝的官僚。鴻都門一時之間成為宦官們的聚寶盆,藏污納垢的污濁之地,鴻都門的學子們都成了宦官的門生,士人君子之輩無不唾罵痛斥。

但利益驅使無數的人趨之若騖,鴻都門愈發興盛。

許劭的點評讓天子勃然大怒,他在鴻都門花費了無數的心血,他非常希望得到“天下第一評”許劭先生的肯定,但許劭先生毫不留情,連洛陽城的城門都沒有進,就評說鴻都門是污濁之地,大漢國禍亂的根由。這不亞于迎頭給了天子一記悶棍,他幾年的心血隨著許劭的這句話,瞬間化做了泡沫。

從今日開始,這鴻都門昔日的輝煌將成為過去,鴻都門也將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天下第一評”,無人可以撼動它的影響力。(未完待續。)

新書、、、、、、、、、、、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