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417章 秦軍應對的調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7章 秦軍應對的調動

第417章 秦軍應對的調動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09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類別:歷史軍事作者:昭陵秋書名:

“山東的局勢真是叫人瞧的痛快啊,我料定這幫人馬,搞不好直接沖著官軍的腹地去了,昔日河北袁紹詐稱七十萬之眾,轄四州之地南下,結果丟了烏巢之后不戰而敗,如今青州府守備空虛,孔有德趁虛而入,大明完了。”

山西太原秦王府內,剛從大同城往太原面見李璟的張廷拱嘆息不已,畢竟他為大明出仕數十載,一朝見社稷崩塌,心里怎么可能有好滋味受呢。

“明廷之敗,敗于文武之爭,稅賦之重,軍戶之弊,再者南兵不能北調,南稅不能北運,天下之大,竟無一支可用之兵,所謂二十萬京營,挑選出來不過萬人上陣,其余皆面門貨色,安能不敗?”李璟輕輕的說著,又沖朝廷任命的大同總兵王樸看去。

“秦王果斷一針見血,我父為京營提督時,早已有言,凡屬外表光鮮,實則上陣一觸即潰,大明朝廷養著這所謂二十萬人馬,不過是賬冊上糊弄鬼的罷了,我為京營副將時,手中掌管七千五百兵馬,實則不過一千出頭,而且大多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弱。”

王樸既然已經準備投降,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張嘴就將整個京營的弊端全給漏了個底朝天,旁人心里聽的簡直是如驚雷擊打在側,全部是暈暈乎乎的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所謂大明中央的禁軍?如果都是這樣,豈不是說李璟在今日,便有問鼎天下的實力和時機了?

“再者,京營之中,盡是些沒見過血,沒上過陣的兵痞油子,平日里收個城門樓都夠嗆,如果遇到咱們秦軍這等虎狼之師,恐怕一通鼓聲罷了,就能破城,若秦王有意,可派遣上將一員,統帥一支精銳兵馬,走廣昌經易州,直撲京師,則天下可定也。”王樸才不管這般多,反正都說出來了,索性說的痛快,他甚至已經迫不及待想要游說李璟直撲京師了。

因為從這里走,到廣昌易州,就能直接到通州,過了通州就是京師南門,順帶還切斷了河南和山東明軍回援的道路,眼下,在大同鎮集結的兩個軍又兩個旅的兵力,足以牽制宣化方面的大軍救援,而在澤州的兩個軍,同樣能夠迅速進攻開封,

而山東的孔有德已經足以控制局勢,也就是說,秦軍在此時,如果能以數萬主力精銳,直撲京師的話,那么就只需要面對京營兵馬,如果以王樸親自游說他在京營中結交的將領,能得到李璟許可他們保住原本的爵位和富貴的話,那么在強大的秦軍面前。

這座大明朝廷的京城,甚至連山海關外精銳的援軍都等不到,就會陷落,屆時拿住了皇帝,以天子號令諸臣也并非不行,反正秦軍只要牢牢握住了西北,占據了河南,那就能擋住一切想要救援京師的明軍,再說了,丟掉九邊的明廷,還有什么精銳嗎?

“走通州進攻京師,倒不是不可能,現在整個易州,懷慶,河南府都在我們手里,只是盧象升這支兵馬和馬士英的大軍一南一北牽制,如果不盡快騰出手來消滅這兩支兵馬的話,咱們若是在京師城下耽擱的久了,未必能一舉拿下京師啊。”李登高謀劃了一下大軍出動所需的錢糧和時日,頓時覺得不太靠譜,

畢竟幾萬精銳囤積在距離山西上千里之外的地方,一是大軍出征,難免士氣有損傷,而且遠離山西本土作戰,后勤不一定能支撐的上,況且在后方的糧道不一定能保證絕對的安全,別看現在秦軍有三十萬之眾,但是在宣化必須有兵馬威壓甚至同時開戰,在河南要對付盧象升。

在四川,同時進兵的第五軍尚在進攻成都的途中,第一軍則要防備湖廣的兵馬北上,陜西和山西守備軍必須安撫地方,一旦大戰開啟,到處都要用兵,怎么能起精銳兵馬直撲京師呢,要是關寧鐵騎來援,豈不是腹背受敵?

“是啊,咱們如今占據優勢,只管穩扎穩打便能奪取天下,何必貿然進軍呢?”從北直隸前線被召集回來的張二麻和陳達也有些驚訝,現在的秦軍,底蘊深厚,兵強馬壯,兼糧草充足,只需要徐徐推進,先拿下宣化鎮,便能徹底掃平在北線的威脅,屆時以長城建立動起宣化,西到寧夏的防線,就徹底的隔絕了來自塞外蒙古人的威脅。

而在南線,只要拿下了四川,攻取了河南,那就徹底關閉了明軍從江南調集兵馬和糧草的通道,如今孔有德差不多已經占據了山東,何不讓他直接北上攻擊京師,和關寧軍拼個你死我活呢?

“此言大善,咱們的實力雖然能拼死一擊拿下京師,但是秦軍必為眾矢之的,屆時遼東的關寧軍,塞外的蒙古韃子和后金兵馬,關內的河南盧象升,山東孔有德以及江南地區仇恨我們的地主武裝,便要群起而攻之,爾等莫要以為秦軍可以橫掃天下,如果單一作戰,這些人馬都不是咱們的對手,可是集合起來,秦軍只怕在各個戰線上都要吃虧的。”

李璟分析了當前的情勢之后,斷然拒絕了這種冒險的打法,因為他等的起,而且有足夠的時間去等,只要山東的局勢徹底變化之后,明廷的主要精力就必須去與孔有德作戰,而關寧軍的主力,無論是觀望也好,南下平叛也罷,都會受到牽制。

“故而,以不動以萬變,在北直隸方面,到易州截止,不要再繼續東進了,在河南的大軍,也同時要保持克制,不要再繼續和盧象升作戰,要迅速脫離接觸,宣化府方向,打退明軍的進攻,消滅些蒙古韃子即可,不要將明軍的主力都打沒了,不然的話,丟了這兩支軍隊,孔有德就再無人制衡,我要讓明廷迅速感受到來自孔有德的威脅,轉而用主力去對付他。”

李璟才不愿意在最后關頭引火上身呢,他安排在流寇大軍中的暗線,還準備鼓動李自成和張獻忠繼續帶兵南下,去接受那所謂的漕運大軍,橫掃江南的地主武裝呢,如果讓自己一刀一槍的去殺,那得損失多少兵馬,付出多少銀子才能徹底做到啊。

“可是秦王殿下,現在在大同,數萬蒙古韃子的騎兵的攻勢被牽制在邊界地區不敢繼續南下,咱們如果想要吃掉他們,就必須要將主力騎兵北調,這樣一來,盧象升沒有顧忌了,就會迅速向東直撲山東,如果孔有德正好還在攻擊登萊地界的明軍,后背又被盧象升的主力攻擊,那如何辦?”李富貴手里已經組建了河南府懷慶府屯田營,同時也安排了人手組建了易州屯田營,所以對前線的情況十分了解。

現在在河南方向,三萬多明軍的主力被第三,第四軍主力牽制著,既不交戰,也不撤退,但是如果按照李璟的命令,不再繼續東進,還把騎兵北調,同時在易州方向也集中主力騎兵北調的話,那么準備出擊到德州阻擊孔有德北上的騎兵就無法得到迅速支持了。

“正是因為山東的局勢一點消息都沒傳回來,所以我們才要迅速的行動起來,爭取在山東分出勝負之前,徹底解決掉北邊宣化一線蒙古韃子的威脅,這樣我們才能迅速的掌握絕對的主動權,同時給我將駐扎在榆林的騎兵第一旅迅速出擊,擊敗在大同外圍的蒙古騎兵,而后從宣化萬全衛附近入關,夾擊蒙古韃子。”李璟要的就是迅速取勝,畢竟別看蒙古騎兵現在跳得慌,但是只要秦軍用主力三四個騎兵旅一起北上,無論是人數和裝備都占據優勢的時候,蒙古人就勢必要扛不住。

“尊秦王旨!”梁四九對此是一點異議都沒有,反正將第二騎兵軍四個旅集結起來,又有神武軍和虎翼軍的兩個半騎兵營,匯合在一起有兩萬四千人馬,還得到接近五萬步卒的支援,打蒙古人簡直不要太輕松,這可是取功勞的最好時候啊,如果能繳獲大批的軍馬,那么秦軍缺馬的現象就能得到迅速解決,而且多余的軍馬還能組建更多的騎兵營,這種事誰會反對呢?!

“就此決定了,除開用于德州方向的一個騎兵旅,其余盡數北上,不過我估摸已經進入河南的這個騎兵旅,暫時是不可能加入戰斗了,所以先將這個旅調到易州,接替第五旅的任務,因為出德州的情況是要孔有德迅速占據山東而后北上,但是現在一直沒有消息,我們的計劃也必須要跟著變化,絕不能死板的一直去執行。”

李璟也在等,因為他不知道孔有德到底在山東獲勝了沒有,再說獲勝之后,他的力量能不能迅速占據山東,而李自成張獻忠等能不能迅速壯大,這些都是他需要通盤考慮的,不是說讓秦軍去徹底的消滅河南和宣化兩支大軍,因為這樣的話,秦軍就首先和孔有德碰面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