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348章 興兵討伐李璟,勢在必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8章 興兵討伐李璟,勢在必行

第348章 興兵討伐李璟,勢在必行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05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書號:72098)


作者:昭陵秋

大明崇禎皇帝,如今一日之內接到兩件關于國家的大事上奏,卻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

喜則宣大一線上奏,韃子兵于五月底入寇,肆虐宣大內地,截獲地方軍民無算,茶毒地方百姓,并攻破得勝堡等多地,但近日卻倉皇北歸,宣府巡撫沈啓登城而望,見韃子兵形同敗績,狼狽北歸,而后有似大軍追趕。

他以精騎三百出城浪戰,截殺韃子后隊,斬首五級,俘獲尼堪兩人,得韃子兵在大同應州,朔州一代大敗,損失約萬人上下,故而倉皇敗退,此大勝,亙古未有,故而沈啓星夜上奏聽聞,以圖舉國慶賀。

但憂慮自然也有,那就是這支能打敗韃子的軍隊,是哪里來的!

“圣上怕是要憂慮萬分啊,李璟已經是成尾大不掉之勢了。”

已經形同首輔的溫體仁,剛剛兼任了禮部尚書,借孫元化案,將周廷儒企圖拉攏的徐光啟給排擠的沒邊了,又乘著山東劉宇烈督師不利的空檔,乘機發動朝中羽翼,彈劾周廷儒,企圖將他去職。

而且兵部尚書熊明遇出缺之后,兵部事一直暫時由周廷儒代,而河南和山東的戰局不利,更讓周廷儒在皇帝面前失分,不能為國家出力的首輔,還能有什么用?

今日得來召見,一聽此消息,溫體仁卻不敢作聲了,因為從山西巡撫許鼎臣的上奏,李璟實質上已經擁兵自重,并且視山西亂局于不顧,坐視官軍被流寇趕往河南,連續丟失城池,此等亂臣賊子,本當速速發兵平定,但是眼下的朝廷,還有兵馬能去嗎?

“吾皇萬歲,此乃國之幸事,當大賀也。”

少詹事文震孟不知內情。但得崇禎帝召見應對,許以其入閣接替徐光啟的位置,故而發聲以示存在,可是馬屁卻拍在馬腿上。引來朱由檢的不悅,要是真能慶賀,他早就下旨擢升有功人員入京覲見了。

“陛下,臣以為,李璟此人。拒不入京,其心可誅,當即刻令有司將其下罪查辦。”

周廷儒在此刻,仍舊企圖翻盤,那就是只要去了李璟,拿到他手里的那十萬精兵,無論河南山東,皆可星夜平定,他的首輔位置,也就算坐穩了。

“首輔慎言。那李璟乃是朝廷的臣子,有功無過,安能輕易問罪?”

哪怕去了禮部尚書的差事,徐光啟仍舊是東閣大學士,何況他的學生孫元化,此刻就在李璟的軍中,素有書信來往,他安能不知李璟對于軍隊的掌控?一旦不好,朝廷就得坐蠟,江山社稷都將不穩了。

“此亂臣賊子也。安能叫他張狂?”

溫體仁不悅的應對一句,他當然知道李璟是個什么人,但是此刻,得順著皇帝的意思去說。而不是和稀泥,裝傻。

“諸位愛卿,勿要爭論了,且拿出章程來,速速應對吧,另外。為何大同府的奏本,還未送上?”

說來也怪,戰場發生在大同鎮,可是這一地的文武官員,居然沒有絲毫的動靜,這不符合常理啊。

“啟稟陛下,大同鎮奏本,可能由于韃子肆虐,切斷了通道,一時無法送達,還請陛下明察。”

大同巡撫張廷拱,在朝中也素有人脈,禮部右侍郎何吾騶輕聲說道,他也是崇禎帝屬意的內閣大臣預備人員,故此小規模的朝儀,他也是有資格參與的。

可是看在場諸位,大多都是文臣出身,而主管的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都無人到場,更別提京營的一幫勛貴,此刻大多都沒有得到召見,可見崇禎帝此刻,還不想走到兵戎相見的哪一步,或許,大明朝廷此刻沒有動兵的底氣,

但是相信很快,崇禎帝就能氣的直接興兵討伐了。

與此同時,從大同走宣府到京師的送行隊伍,也從西直門直接入城,這支擁有三百護軍和千余家眷仆人的隊伍,頓時引來了城中軍民的窺視,各個小聲議論著,有那見識不凡著,更是心中震驚,

凡大明歷來藩王無詔不得離開封地,更不能入京,此時一次四位王爵的旗幟牌匾開道,難道國朝有變,需藩王入京了嗎?

一時間,城中謠言四起,傳的沸沸揚揚,而等這支隊伍到了阜成門,交接了腰牌任務之后,再由京營兵馬護衛走到西安門,整個京師就轟動了,無論是文武大臣,還是普通百姓,都紛紛擁擠而來,查看這國朝200年以來從未有過的怪事。

那就是一次四位封地的王爵,竟然如同喪家之犬,一股腦兒都跑到北京來了,這不是笑話嗎?

當有人認出這四位以晉王為首的王爵時,更是唬的不得了,這幾個月來,民間多有傳揚,實際西北局勢已經糜爛不堪,有亂臣賊子占據了西北,準備隨時進攻北京,可這等言語,平民一聽,也就當聽個樂,畢竟他們的三邊總督張鳳翼,可是接連打了幾個勝仗,收復了不少城池。

可如今一看,心中頓時一突,這十有**,恐怕是真的了,不然這些個王爵,怎么都逃難到皇宮來了?

“什么?你再說一次!”

崇禎帝聞訊之后,頓時龍顏大怒,什么時候起,大明的王爵都如同這般,被趕出封地了?

何況一連還是四位,這讓他這位自詡為圣明天子該如何自處?

“反了反了!這逆臣賊子,當誅,當誅,素起京營精銳,西進平叛,再發宣大精兵,速速給臣平叛!”

不提京師如何反應,反正這兩日京師到宣府的快馬增加了不少,可把沈啓給愁死了,無他,宣府沒兵,要是真有精兵,至于讓黃臺吉入寇萬全衛?

可是朝廷的嚴令,他不得不尊,不然就是立即罷官去職的下場,

“速速派人請陽和兵備道馬士英馬大人前來商議。”

說來也巧,當日在山西太原,臨時被張宗衡遣派為陽曲左衛節制的馬士英,打完仗一拍屁股走人,仍舊當他的陽和兵備道副使,結果上司正好調京師兵部去了,他水漲船高,直接混上了陽和兵備道正使,領著正四品的文官統帥陽和一衛兵馬。

要說馬士英也不是什么渾人,不然日后也坐不上南明首屈一指的內閣大臣,可是現在,他也就那樣,矮子里頭拔高個,在宣府這地界,要說嘴皮子工夫打仗,還得看他的!

起碼這次入寇,馬士英就沒啥過錯,守得也算是有條不紊的,只是讓沈啓沒想到的是,如果這次韃子入寇沒有李璟,那他宣府巡撫的位置就算做到頭了,而接替他位置的,正是這位馬士英馬大人。

“撫臺大人招我何事?”

馬士英這兩日正指揮麾下衛所兵馬收復失地,也混幾分功勞傍身,可是前線畢竟太過于危險,哪怕韃子在應州大敗,但是剩下的兵馬,也足以肆虐整個宣府,這不,他就守在宣府鎮,遙控指揮前線了。

“此乃朝廷旨意,你且看看吧。”

沈啓沒有和他過多的客套,畢竟火燒眉毛的檔口,自顧不暇了,哪里還有心思和他說話,只將旨意直接給他,就不多言了。

馬士英原本還以為是朝廷的嘉獎旨意就到了,頓時喜悅,只是拿到手中一看,頓時愣住了,更看到后頭,一個不穩直接將詔書落在地上,臉上更是嚇的煞白,

口中言辭不清道,“這,這這豈非逼我等去死嗎?”

在太原,他就領教過李璟的厲害,當時他手頭才萬余兵馬,就敢和朝廷對著干,如今他手握十萬重兵,割據之勢已成,再讓自己率領手頭不足兩千兵馬去碰,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不要以為這些地方官員都是傻子,李璟要做什么,他們都知道,問題架不住手頭打不過,他們也就裝聾作啞,爭取早點混到其他地方去當官,這個火藥桶,只要不在自己任職期間爆炸就行,可是沒想到,好的不靈壞的靈,居然叫朝廷震怒,讓他們發兵去打,這不是要人老命嗎。

以至于連馬士英都說出逼人去死的話來了,

沈啓權當沒聽到,這話放在平時,直接將他問罪都是可以的,此乃對朝廷的大不敬啊。

可是現在,他還能多說什么?換宣府任何一個指揮使和兵備道過來,也就這樣了,誰自問敢去碰一碰李璟的虎須?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找死么?

可是朝廷的旨意,他也不敢不從,就直接板著臉,嚇唬道,“馬大人,此乃朝廷的嚴令,本撫自當聽從,你立刻帶兵南下大同,匯合大同總兵高勛,討伐逆賊去吧,本撫在此恭祝馬大人馬到成功,一舉鼎定乾坤了。”

“撫臺大人,可是我麾下兵備不整,兵員不足,開撥的銀子也是缺少啊,下官只怕兵馬還未到,就要潰散了。”

馬士英可不蠢,讓他去送死,還不如辭官來的痛快,要是沈啓執意逼迫他,他就只能這樣做了。

“錢糧無懼,口外的商人們,體恤朝廷,愿意以五萬紋銀****,怎樣?只管南下拖延,朝廷那邊自然屆時有旨意傳來。”(未完待續。)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本站所轉載的小說均為網友上傳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