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337章 漕運斷絕三月,大明藥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7章 漕運斷絕三月,大明藥丸!

第337章 漕運斷絕三月,大明藥丸!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28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親,歡迎光臨,本站永久無彈窗廣告。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如果在明末,能夠飛上青天,去俯視整個華夏大地,就會發現,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場新的王朝變革已經生成,數十萬,上百萬的軍民,代表著各自的階.級,忘我的拼殺,去為了決定華夏國運而廝殺。樂—文

東起遼東,山東半島,南到徐州衛,泰州衛,西起陜甘,北到宣大長城一線,烽煙四起,國將不國,民不聊生。

中原大地這片孕育了漢.民.族的發源地里,已經膨脹到四十萬的流民大軍,以王自用,高迎祥,羅汝才,李自成,張獻忠等號三十六營七十二家,攻城掠地,四處肆虐,大明王朝在河南最后的一絲顏面,即將不保。

新任河南巡撫盧象升,統轄天雄軍和山西敗退到河南的官軍約萬人上下,與賊自登封,榮陽等地連續大戰,官軍七戰七捷,但無奈流民之勢,愈演愈烈,情況已經沒有好轉的跡象了。

昌平副總兵左良玉,更是視朝廷軍令于兒戲,其麾下昌平精兵兩千多人,與賊劉國能,馬進忠交戰,互有勝負,但實則殺敵不過二十余,自損幾乎為零,但繳獲金銀頗多,只管以分潤打點朝中文臣,引以為后臺,故而雖盧象升不斷上奏,他也安坐釣魚臺,坐觀時局變幻。

因為大明朝走到此時,文臣可能還看不清現實,或者他們看到了,卻不肯承認!

那就是大廈將傾,所謂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西李璟,東李九成,皆為妖孽,要不是現在李自成未曾崛起。那三李聯手摧毀明王朝的統治,就將徹底成型了。

也難怪河南山東等地,兒童童謠所言。十八子當問鼎天下!又有大逆不道之言,曰年關之日。殺豬歡慶新年,諧音取殺朱明之意,凡山東,河南等地,皆鬧的沸沸揚揚,而地方官府,只派人到處巡查,惹得地方民怨不斷。

山西陜西這塊還好。地方民謠雖然有些傳揚,但是傳的不是那么廣泛,蓋因為另一段揭語更能代表他們的心思,取書說秦晉王霸之地,自古得關中天險,占據晉地,莫不問鼎天下,

今山陜大都督李璟,得蒙天恩,幼而有愚。口不能言,十五變幻,一遭成龍直上青云。

這些話叫地方推波助瀾。愈演愈烈,幾乎每天都有百姓,在自家供奉李璟的牌位,自山陜大都督,至秦王,晉王等一一在列,甚至有稱上天文成武德混元上帝者,無一不足。

由此可見,地方百姓無不感恩戴德。莫不相忘也。

“此帝王基業也!”

遙指漕運軍戶壯漢,孔有德神情激動。連番揮動馬鞭指點江山。

徐州衛不足為戰,他帶三千鐵騎。橫行無忌,到今日,部隊已經壯大到六千余人,今日又得漕運總督麾下一標營兵馬來戰,輕易破之,再得漕運兵馬千余,聲勢愈發壯大,

“都督,北邊有烽煙起,來報軍將愈千余,乃是明軍鐵騎,打祖字旗號,過泰安,據此五十里!”

正當他意得志滿指點江山時,突有一騎飛奔而來,離十余步便瀟灑翻身下馬,足見其騎術如何了得,

“該來的,終于要來了,可惜啊!我在此間鬧夠了,糧食軍兵充足,無須交戰,只需往西躲避便是,且看天下大勢,誰人能夠拖延的起吧。”

孔有德哈哈大笑著,有李九成在登萊地界繼續霍亂,有河南數十萬流民作亂,朝廷能抽調出來的主力,無非就是數千關寧軍罷了,他惹不起,總躲得起吧,反正手頭的兵力就是他的命脈,只要拖延幾日,朝廷大軍就該撤兵了。

“命令各部,傳令西進,不得有誤!”

下達了這么一個躲貓.貓的命令之后,孔有德自己當先打馬而走,并非他畏懼關寧軍,出身東江鎮的遼東系人馬,誰會怕關寧軍?但是他現在入蛟龍入海,任由翱翔,心思也漸漸泛起。

倒叫他看出點意味來了,而今九鼎旁落,群雄并起,問鼎中原的格局差不多已經形成了,他從登萊地界脫身,便存著自立為王的心思,李九成在遼東軍中,威望壓著他,他就一日不能自主。

哪怕建立了遼東國,何人為國主?

原先可能還為這個,可是當他得到來自山陜的消息時,突兀的一下開悟了,那就是,天下之大,何必留在登萊,只管往西,問鼎天下未嘗不可,他有三千大明朝最精銳的鐵騎,如今又得漕運兵馬四千,兵精而糧足。

這些漕運兵,生來健壯而服從,正合該是天下精兵的底子,自古步軍精銳出兩淮,得此足以稱王建霸也!

“該死的!又被賊子逃脫,咱們這是第三回撲空了。”

關寧軍前鋒所在,祖寬遙望人去樓空的縣城,咬牙切齒的說了一句,

“看來孔賊是不想與我等交戰了,特意避開了咱們。”

吳三桂此刻領兵入關,本想建功立業,但是朝廷嚴令他們,先轉到南直隸,剿滅孔有德,打通漕運生命線,這本無可厚非,擁有六千關寧鐵騎的他們,打孔有德,也就是手到擒來的事,

可是孔有德卻如同泥鰍一樣,滑不留手的,但凡聞見他們的氣味,就遠遁數百里。

大家同樣都是騎兵,再加上孔有德的實力也不弱,關寧軍一時不敢分散追趕,所以只能遠遠的吊著,反正驅趕他們走,讓其不再威脅漕運安全就行。

“他這樣一直躲下去,咱們可就不妙了,山東巡撫朱大典一日三催,就想咱們帶人東援青州,可是孔有德一日不死,漕運就一日不寧,我只怕朝廷到時候怪罪啊。”

祖寬壓抑著心頭的憤怒,搖了搖頭,這檔口,關寧軍不能再激怒朝廷了,否則整個局勢就有崩潰的危機,別看現在關寧軍被稱為大明第一強軍,但那時倚靠著全國來供養的。

漕運斷了,朝廷就得勒緊褲腰帶過活,還得想方設法的節流,哪里節?還不是張口最大的關寧軍?

“朝廷要問罪,也并非問罪咱們,那些個所謂的總兵,帶著千七八百兵馬,攻打李九成數月之久,毫無寸功,咱們起碼驅除了孔有德,總算有功勞在身吧。”

吳三桂在這種情況下,看的不如祖寬深遠,他只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為自己謀劃,全看不到整體對于關寧軍的沖擊,畢竟,他還不是十年之后那個手握四萬主力,可以決定大明王朝命運的遼東總兵!

但是現在,他也基本上算的是決定大明王朝命運的副將了!

按照最樂觀的估計,他如果能一戰擊潰孔有德的主力,那騰出手來的關寧軍主力就能匯合關門鐵騎的主力,一舉打垮盤踞在登萊和明軍對峙的李九成,山東如果能迅速平定,那河南也就能消停下來。

但是,他們沒有這個命了,孔有德根本不與他們交戰,西出進入南直隸與湖廣交界地帶去了。

“算了吧,再追下去,咱們也吃不消了,還不如先在這里駐扎休整,看看情勢,坐等朝廷的調令吧。”

這一回,由于有孔有德的例子在前頭,地方的軍民官府,不敢再繼續刺激這些同為遼東系出身的關寧軍了,要是他們再反了,朝廷得把他們的皮剝了,所以在糧草等后勤補充方面,還算大方,關寧軍拿著全國接近四層的軍餉,錢糧還是不缺的,起碼部隊還是養的起。

但是盤踞在青州的大明十二位總兵官,就難受了,一是漕運被斷絕,南方直隸和浙江的糧食接濟不上來,哪怕中央朝廷還能給予一些,但無異于車水杯薪,無濟于補。

從湖廣北上的道路,也同樣被四十萬流寇切斷,這條路,更加的兇險,因為朝廷在河南就一兩萬的官軍,勉強維持自保還差不多,要想獲勝或者保證糧道的暢通,那就是癡人說夢了。

幾萬大軍盤踞山東,全靠地方支撐,顯然是不可能的,何況登萊地界叛亂,又丟掉了一處糧倉,反正朱大典是沒辦法了,作為大軍統帥的他,每天只干兩件事,一是向朝廷訴苦,要求迅速補充錢糧,二是急需向朝廷叫苦,要求補充援軍。

但是他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支援的兵馬越多,糧草的缺口就越大,山東本地的軍民負擔也越重,負擔重了,當然要逃或者不交,這樣一個惡性的循環就形成了。

那就是被朝廷派往山東平亂的客軍,在山東得不到足夠的糧草補充,千萬別高看這些大頭兵,擱哪里都一個樣,既然朝廷不給,那就在地方搶吧,這樣愈發的造成客軍和主軍之間的沖突,朱大典一多半的時間,就用來協調各軍的關系了。

在加上李九成時不時挑撥一下戰斗,事情就更亂了,他一度甚至生出辭官歸隱的想法,實在是山東這局勢,徹底的亂了,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漕運的恢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局勢,但是誰能知道,這種情況能維持多久呢?起碼順天府里那位圣明天子,是不能容忍六千關寧軍無事可干的!(未完待續。)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