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336章 繞過雁門,直取代縣李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6章 繞過雁門,直取代縣李璟

第336章 繞過雁門,直取代縣李璟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28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掃二維碼到手機上看)

您的位置:


作品:

字數:

“韃子這是要準備長期圍困了啊。”

又一次打退了韃子兵的弓箭隊,陳明泉有些不確定的望著城下,整整兩天了,四門連續遭到韃子兵弓箭的襲擾,好在各門都是嚴加看守,又以火銃火炮反擊,韃子反而死傷更多,一日之內就丟下了三十幾具的尸首。

“將軍,咱們把民夫都安排在城樓下頭整隊,是不是拉他們上來見見血?”

南門的守將,此時也有幾分擔憂,現在在城樓上的,全是第二營的精銳,兩天之內又被韃子的弓弩傷了十七八個,死了四個,他手里的人手不足了啊!

“不!韃子兵要大舉攻城,就勢必要預先做好準備,咱們站得高看得遠,足以有時間反應,你切記,哪怕韃子上來準備攻城,但只要他們的云梯沒駕到城樓,你就不許安排民夫上來,我擔心韃子為了殺傷咱們的人,會出此等陰招。”

陳明泉不怕韃子來攻城,反正每一面城墻都有足額的兵馬戒備,韃子輕易別想上來,但是民夫不通軍伍之事,加上裝備也差,更沒什么防護能力,要是上了城樓,吃了一頓箭矢,那軍心士氣都會被連帶的影響,所以他壓根不上當。

“嚴加戒備吧,我觀韃子兵未必肯繼續進攻了!”

陳明泉匆忙的丟下這一句,然后留下自己的五個親衛,只帶兩人繼續巡視四門去了。

“南蠻子不肯派民夫上城,咱們引誘全給失敗了,要不真心再一場?”

由于盤踞在各地進行劫掠的韃子其余主力,開始向小小的山陰縣城匯聚,所以無論是阿巴泰還是濟爾哈朗,底氣又變的充足起來。

可是對于攻擊發動了全城百姓防守的山陰,他們都不確定。

“貝勒爺,山陰城雖小,卻有死戰之精銳,如今又發動全城的百姓前來抵抗。如若強攻,非得再損我勇士精兵千余不可,”

岳托站在他們的身后,出言勸解了一句。然后又分析著說道,

“各軍馬旗丁等,皆是珍貴,何至于折損在此,我觀城樓上這股南蠻子的兵力。已經被咱們打殘了,哪怕只留千余兵馬看守,他們也不敢出城來戰,既然現在有密道可繞開雁門,何不遣派大軍,直抵代縣城下,一舉擒拿南蠻子所謂的大都督,然后劫掠山西而還?”

“也是,咱們的勇士不能白白消耗在此,”

濟爾哈朗也瞧著城頭抵抗的騎兵鎮官軍。他實在提不起任何繼續攻打城池的信心了,女真兵馬本來就少,死一個都傷心,何況山陰,不是什么重鎮,再打下去就不劃算了,

“各路大軍匯聚于此,糧草不可久持,大軍不可浪戰,故而我欲以精兵兼程南下。取小道直攻代縣,何人敢為先鋒?!”

濟爾哈朗這次跟隨黃臺吉西征,所帶鑲藍旗牛錄一共十五個,除開五個留守歸化。此次入關的是十個牛錄兩千二百人。

此刻已經大多到了,只有小部還在后頭押運糧草不提。

而幾乎在同時,鑲紅旗,正藍旗,正紅旗落在后頭的牛錄也各自趕到,此刻盤踞在山陰城下的女真牛錄。以濟爾哈朗的鑲藍旗為首十個牛錄,岳托的鑲紅旗九個牛錄,薩哈廉帶的正紅旗五個牛錄,阿巴泰率正藍旗五個牛錄,另有兩白旗三個牛錄,總計滿洲牛錄三十二個,

總兵力六千余人,而匯聚到此的七個蒙古部族十九個臺吉麾下總計也有接近萬余的蒙古騎兵,另有阿哈尼堪四千人,總計兩萬余人。

“貝勒爺,請讓我去吧!”

阿巴泰挺身而出,要是這一仗打贏了,他就將取代德格類統帥正藍旗,所以建功立業的機會,他是絕對要搶的,

因為局勢很明顯,南蠻子的主力,必定是云集在雁門關和山陰這一線的,南方未必有精兵把守,如果都是如同明軍那樣的戰斗力,他甚至敢憑借手中五個牛錄,直接攻破代縣縣城,俘獲李璟,所以搶先出戰!

見他仗著身份首先請戰,落后一步的薩哈廉就無話可說了,只能在岳托身邊跳著腳表示憤怒,這事,換誰也想先上陣啊!

“既然如此,阿巴泰,我命你率四個牛錄帶正白旗一個牛錄為先鋒,兼程南下,記得留下一個牛錄在山陰牽制,免得走露消息。”

濟爾哈朗出于平衡,也不能讓岳托和薩哈廉兩兄弟繼續擴大實力了,不然他們和多爾袞等小輩,就會在大金國中占據優勢,雖然岳托是親近大汗的,但是也不可不防備。

“岳托,你率鑲紅旗八個牛錄并鑲白旗兩個牛錄,為主力,在后接應阿巴泰!”

“是!”

“今夜出發,你們各去挑選科爾沁精銳蒙古騎兵,與阿巴泰一千,岳托取兩千,再取尼堪五百,押運糧草!”

七千人,足以攻破沒有精兵把守的代縣,濟爾哈朗絕不相信南蠻子會有幾萬的主力,如果這樣,他寧愿此時回師,也不愿意繼續打下去了。

“薩哈廉,你帶本部監視山陰,我再分你兩個牛錄,務必不許城中人馬逃走,等我大軍凱旋之日,轄大勝之威,再破此城!”

濟爾哈朗自家,移師鑲藍旗主力八個牛錄并蒙古兵馬五千,屯兵雁門關下,牽制南蠻子的主力精銳,并取尼堪兩千,準備隨時攻城。

不得不說,他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想的也挺好,各部的兵力都足額,無論在那個方向上,都確保了優勢,以七千人南下,就足以攻破沒精兵把守的代縣,屆時哪怕李璟逃走,這支兵馬也能肆虐山西內地,繳獲無算。

而他以接近九千兵馬,威壓雁門關,就牽制了南蠻子的主力,讓他們不敢輕易回去救援,如果李璟被堵在代縣,那這支兵馬就勢必要全師去救援,那他可以乘機攻破雁門關!

只要這條路被徹底打通,那后續無論是戰是走,就由不得南蠻子考慮了,甚至雁門關被打破,遠在歸化的大汗,甚至要親自帶兵入關,屆時十萬鐵騎南下,天下將無人可擋,徹底拔除南蠻子在山西的主力,也并非不可。

而留下給薩哈廉統帥的主力,也接近四五千人,這支兵馬,同樣精銳,山陰城里的殘兵敗將,想要突圍,就是死路一條!

于是入夜之后,各部女真兵悄悄從山陰城下分批撤走,匯合了后路增援的各路大軍,然后分成兩部,東西對進同時南下,新的大戰,即將開始!

“韃子兵日夜巡視,偶有斥候,進入密道,看來他們是坐不住了啊!”

李璟手持騎兵鎮發來的戰報,沖身邊寧佑并陳達等相視一笑,然后傳閱諸將。

“主公,只是密道有二,不知韃子從哪條路來啊?!”

寧佑心中大喜,這可能是自家統帥大軍建功立業的好機會了,

“偏雁門東道,只能走人,不能走車,往日也是鄉民小道,偶有商賈帶人取財貨挑夫走此路,但韃子多騎軍,戰馬不能行,則勢必走代縣通馬邑小道,此路多有商賈而過,我料定韃子必走此路!”

李璟回想兩條小道,第二鎮駐扎在這里之后,各地都嚴查死守,取兩道通行,東面一道,幾乎不可行人,昔日鄧艾滅蜀之道,也近乎于此,多高山峻嶺,未曾有通道,行一人可,行千軍難,韃子如果能舍棄他們的戰馬,從山上翻滾下來,然后偷襲自己,那李璟真心認了。

下馬的韃子,沒有機動力,哪怕弓弩射擊再厲害,他能打的過自家幾萬火銃兵?

所以,他們只能走西面密道,在這里,李璟早就為他們準備了一份大禮,整整騎兵鎮七個鎮扎緊的口袋陣,和十萬斤火油火藥,只要他們敢走,一把大火就能燒斷他們的后路,集中大軍各處三百門虎蹲炮和十門大將軍炮的主力整整四個鎮,十三個步軍營頭,七個騎兵營頭,三萬多主力云集于此,誰能造次?!

“吩咐下去,各軍嚴加隱蔽待命,我觀韃子兵走此路,必有搜索,只要躲開此處,則韃子必敗,我軍必勝!”

李璟意氣風發的瞧著天下局勢,朝自己愈發的有利,于是心頭更喜,要是憑借這次大戰獲勝,那韃子也算被自己打殘了一部,剩下的只要不敢繼續南下,那他就有從容的時間來布局整個天下的局勢了。

“大都督,是否命騎兵鎮在關外的第一營切斷韃子的退路?同時命第二鎮在雁門的主力,牽制一下韃子的主力?”

陳達沉思半刻,實在壓抑不住著心頭的亢奮,要是一戰能殲滅被主公視作生死大敵的韃子主力,那這份功勞,可就通天了,毫不夸張的說,現在大軍這么多鎮,這么多總兵,都督,要是誰能在這一仗鼎定乾坤,

那日后李璟登臨九五至尊,一個國公侯爵,是絕對跑不掉的,走到今天,大家已經不再為自己的性命擔憂,而是為了自己的前程與家族子孫后代的前程在拼殺了!

沒有人,愿意自己的爵位落后于人,封侯建功,但憑馬上取!(未完待續。)xh:.74.240.212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