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285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5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

第285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03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昭陵秋書名:

病來入抽絲,兵敗如山倒。︾︾文︾小︾說

都不以人的意志力為轉移。

而在石溝正在發生的這場,可以說是官軍在陜西地界上發起的最后一次反撲,終于漸漸走向失敗。

杜文煥和張宗昌,已經沒有繼續作戰的*了,從左翼包抄上來的一千多賊軍的騎兵,已經開始陸續進入戰場,

而陷入泥塘沼澤中的官軍騎兵,除開眼尖的,勉強逃出來的后隊三百騎兵之外,其余的都被賊人步軍死死拖住,根本就無法動彈。

而在中線上,聽到雷霆般踐踏聲的官軍本隊人馬,已經不再奢望取勝了,他們也沒有乞活軍那樣嚴酷的軍法和連帶的懲罰,

所以基本上不用多加考慮,逃命就行了,一旦死在這個地方,他們的家人就面臨失去家中頂梁柱,從而一貧如洗,甚至要走到饑荒年餓死的地步。

這一切,朝廷是不會管的,現在連軍餉都被克扣的年月里,撫恤銀子哪怕發下來了,從內閣出發,經戶部兵部到陜西都司衙門,再到軍鎮一連竄的武將武官,會把這些銀子吃的干干凈凈,甚至于只有兩三兩的銀子到手,這些夠干什么?

“敗了,敗了”

整個軍陣,在一瞬間,就幾乎全部敗下陣來,士氣低落的官軍,將后背露給乞活軍的將士,礙手的兵器旗幟都被丟的到處都是,勉強還阻礙了一下乞活軍追擊的速度。

而在官軍的右翼,二百多騎兵也開始紛紛強行調轉馬頭,開始朝后頭狂奔而去,不過現在,不是他們說走就能走開的,前邊和右邊。全是自家的步軍,跑的到處都是,而左邊則是截斷的山脈。

可是強烈的求生*。迫使他們不再顧及袍澤之情,而是奮力的抽打這胯下的戰馬。不惜體力的向前奔走,有任何膽敢阻礙他們逃跑的,都被毫不留情的打倒在地,然后讓戰馬踐踏過去,朝著遠方疾馳而去。

杜文煥在三個親衛騎兵的護送下,朝著北方頭也不會的走了,而張宗昌,卻不能接受就此失敗的結局。提著佩劍就上去了,雖然他情知無用,但是并非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這慘痛的失利,他已經沒有本錢再東山再起了。

哪怕勉強逃回去,也無非是受人白眼,他日歸朝,也就是個下獄問罪的結果。

能在臨死前,過了一把總兵官的癮,張宗昌覺得自己值了,朝廷待他不薄。死后也該封個都督吧,

他這樣想著,然后拍馬迎著乞活軍的騎兵發起了最后的沖刺。他身后十幾個親兵,相互看了看,都是發出一陣陣怪叫,然后義無反顧的跟著沖了上來,他們都是張宗昌的親族或者家丁,甘愿為他效死。

“厚葬之。”

等陳達帶著親衛上來時,只看到一具眼睛睜得斗大如牛的尸體,被打磨的發亮的盔甲上,有三處火銃發射的彈孔。兩處鐵錘擊打的凹陷,在他的范陽鐵帽上。還有一處明顯的缺口,干枯的血跡沾染成一團。

在他的身邊。還躺著數十具雜亂不堪的尸首,有乞活軍的,但更多的!

是張宗昌的親兵家丁。

這一仗,臨兆鎮和寧夏鎮,最后能野戰的精兵,都被打敗了,步軍幾乎全部被俘虜殲滅,而逃走的騎兵,正在乞活軍馬隊的追擊下,一個個因馬力匱乏而失手被擒,在陳達的嚴令下,杜文煥逃走的方向,足足有三百人交替追了上去……

“一破榆林,二破延綏,三破寧夏,陜西盡入我手也。”

李璟大笑著,絲毫不介意自己領著延綏總兵官的職銜,卻干著殲滅延綏官軍的勾當。

陳達所部,以陣亡二百八十七人,重傷六十九人的代價,全殲來犯的甘肅鎮和臨兆鎮的官軍,斬首四百七十一級,俘兩千一百人,斬殺朝廷臨兆總兵張宗昌并副將以下二十一員,此刻已經與李瑁的第四鎮主力匯合,攻占了靈州,徹底關上寧夏鎮南逃的去路。

而郭勝和張二麻兩路大軍數萬精銳,東西對進,楊麒和王承恩殘部,退守延綏鎮駐地,星夜向自己求援,可是自己才是最后的所謂賊軍大統領啊,他們這不是自投羅網嗎。

在區區小計之下,張二麻以一個營扮作延綏鎮回援官軍,輕易將二人誆騙出城,一鼓擒之,延綏鎮隨之被占據,斬不順從官軍二百余人,余者盡皆被擒。

東起代州,西到甘肅,北至寧夏,南到漢中,已經盡入李璟之手,此時的他,已經不滿足于陜西之地了。

南邊的四川,東邊的山西,已經被他盯在眼里了。

明崇禎五年二月十五,西元1632年,李璟在陜西西安正式建制,對內稱奉天承義文武大元帥,加乞活軍大都督,并向明王朝上奏,送去固原總兵楊麒,寧夏總兵杜文煥,臨兆總兵張宗昌等人的死訊。

算上這三位,加上前陜西剿援總兵官馬世龍,甘肅總兵楊嘉謨,前臨兆總兵曹文詔,王承恩等,朝廷在三個月內連續丟了七位總兵,和陜西,甘肅,延綏三地三位巡撫,秦王,肅王,韓王三位王爵,楊鶴,洪承疇兩任總督,自陜西布政使以下文武要員七十余位。

而現在陜西諸地的總兵官和能署事的總督張鳳翼,成為了碩果僅存的兩位大將,朝廷一方面是無兵無糧,一方面是山東的局勢在二月間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山東巡撫徐從治守城遇炮而死,登萊巡撫謝鏈獨木難支,平亂的天津總兵和保定總兵戰敗,新任山東總兵敗于萊州。

東江鎮叛亂再起,總兵官黃龍家眷俱在登萊被殺,這一月,駐守在金州和旅順的東江鎮六七千人馬叛亂,被黃龍擊敗后,乘船渡海到達登萊地界,與李九成,孔有德叛軍匯合后,其叛軍主力兵馬已經達到了騎兵六千,步卒三萬的恐怖數字。

陜西與山東,山西,那個更加重要,已經不是朝廷可以選擇的了。

于是在崇禎五年大年的這一日,崇禎帝朱由檢正式下詔,調全國各地的精兵,除防備東江鎮和韃子的遼東兵馬之外,調通州總兵官楊御蕃,天津總兵王洪,遵化總兵官鄧玘,其余總兵官劉良佐,劉澤清,陳洪范,牟文綬,張韜等八鎮總兵官進入山東平亂。

而山西的局勢也是一日三變,宣大一線已經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調動精銳南下晉南平亂,故此,在二月初,明王朝正式下旨,冊封李璟掛征西將軍銜,統帥在陜西剩余的明軍繼續剿賊,但是已經不指望他能夠做出什么成績來了。

只求能夠保住西安和延an兩府,不再后退就行。

于是在二月十五西安建制中,李璟將繳獲得來的陜西地方文武大員的印章,全部分發給諸將掛在腰間,曰:

“乞活軍第一鎮總兵,領陜西北路總兵郭勝,統帥第一鎮兩個旅,全軍一萬一千人馬,駐扎延綏,榆林,寧夏鎮。”

“乞活軍第二鎮總兵,領山西東路總兵鄭仁寶,統帥第二鎮兩個旅,全軍一萬一千人馬,駐扎代州,忻州,岢嵐州。”

“乞活軍第三鎮總兵,領山西西路總兵趙默笙,統帥第三鎮兩個旅,全軍一萬一千人馬,駐扎保德,永寧并陜西延an府。”

“乞活軍第四鎮總兵,領陜西西路總兵李瑁,統帥第四鎮兩個旅,全軍一萬一千人馬,駐扎甘肅,臨兆,岷州,鞏昌府。”

“乞活軍第五鎮總兵,領陜西南路總兵譚武,統帥第五鎮兩個旅,全軍一萬一千人馬,駐扎漢中,鳳翔,西安府。”

“乞活軍騎兵鎮總兵梁四九,統帥騎兵鎮五個營,全軍九千人馬,移師平涼。”

“乞活軍教導鎮總兵寧佑,統帥教導鎮五個營,全軍九千人馬,移師慶陽。”

“乞活軍親衛鎮總兵陳達,統帥親衛鎮五個營,全軍九千人馬,移師西安。”

“乞活軍陜西留守鎮總兵張二麻,統帥全陜寧夏守備旅,榆林守備旅,甘肅守備旅,延綏守備旅和關中守備旅,漢中守備旅共六個守備旅十八個守備營九十守備都共二萬七千人馬。”

全軍十萬零九千人馬,日夜操練,整頓軍備,準備隨時東渡黃河,南下四川。

就在朝廷緊鑼密鼓的張羅著平定山東,穩定陜西時,地處遼東沈陽的后金韃子政權,也同樣開始了兵力集結,他們這一次,不再進攻遼東,而是將目光盯上了黃河以北的林丹汗。

后金大汗黃臺吉現在也是意得志滿。

先是在大凌河之戰中,擊敗了明軍,接觸了遼東之地明軍最后的堡壘,迫使明軍退守堅城,順帶殺傷明軍數萬。

又趁著大凌河之戰的大勝之威,首先借佩刀出鞘和殺母邀寵的機會,將三貝勒莽古爾泰降為多羅貝勒,加上早被囚禁的二貝勒阿敏,他實質上已經獨掌后金大權。

在此情況下,大貝勒代善果斷請黃臺吉獨尊南面,再也不敢與他同座議事。

“河套去歲大寒,必定凍死凍傷無數,這一次遠征察哈爾,務必掃平統一蒙古的最后障礙。”(未完待續。)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