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255章 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5章 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

第255章 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9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架空

章節目錄

熱門、、、、、、、、、、、

靈州駐地,陜西三邊總督節制府衙內。鳳\/凰\/更新快無彈窗

一個上好的景德鎮瓷杯被摔的米分碎,飛濺的滾燙的茶水打濕在報信的兵丁身上,可是他卻絲毫不敢動彈,生怕那無名之火將他燒的米分碎。

“滾出去!”曉是飽讀詩文之輩,在此刻也不能忍受的住了,破口大罵都算是輕的了。

那報信的兵丁不驚反喜,額頭觸地,倒退著飛速退下,等到了門外,才忍不住長舒了一口氣,撿回一條性命就好啊。

“老爺,氣壞了身子不值當啊。”有那親信管家在一側,心憂的看著,可是又不敢上來攙扶,只是看著老者獨自傷神踉蹌退后幾步,跌坐在椅子上。

老者以手捂面,聲音清冷幾近噬人,“洪安啊,你跟隨我多久了?”

管家心里一突,顧不上琢磨這句話,上前跪倒在地,“老爺,小的跟隨老爺三十年了。”

“我可有帶你不薄?”依舊是那不含半分情分的語氣,嚇的洪安是好一陣心慌。

可是又不能不答,以頭觸地,神情表露,“老爺待我恩重如山,賜我衣食無憂,光耀門楣,小的這輩子是無以為報啊!”

“好,好,好!”三個一連竄低沉的聲音瞬間響起,上位老者嘆息了一聲,“老爺有件事,需你去,此事若是做好了,興許還有條活路,若是出了岔子,老爺我也就舍了一身,一道面見列祖列宗去吧。”

“啊?!”洪安被這決然的話語,嚇的手足冰涼,張大著嘴巴更是久久不能合攏……

興武營堡,臨近長城的一個明軍千戶所,自從河套蒙古鐵騎進犯之后。這里成為了抗擊蒙古韃子的第一線,而在其南面的內長城廣大區域內,就成了整個陜西各路兵馬糧草北上支援寧夏衛的必經之地。

不過這些都與興武營千戶所沒什么關系。他們的任務,是防備蒙古韃子隨時可能到來的入侵。畢竟從這里越過長城,可比經寧夏衛方便的多,而且極易深入內地,方便劫掠錢糧。

“他娘的,我這本來就兵馬不多,好好的又抽調三個百戶所的精銳前去護糧,這不是要了咱們的老命嗎。”

一大早,主堡里的千戶就罵罵咧咧的召集了手下的百戶。手里拿著一份陜西都司衙門的公文給眾人瞧了。

下頭一個鐵柱泉城操守官一瞧,頓時皺起眉頭,“千戶,咱們所里本就只有兵馬不足五百,若是再抽調三百護糧,要是韃子乘虛來攻,恐怕便要破城而走了。”

他這話說的絲毫不假,鐵柱泉城合該置兵馬一千五百余人,但這些年三邊荒廢下來,各級文武夸浮成風。往來人情都是個巨額虧空,各級將領只能往下吃著兵血,才能勉強填上窟窿。到了這一任時,整個興武營千戶所,能動彈的不足四百來人。

他這五百之數,還得加上鐵柱泉城的一百多看門軍戶,但公文上明令出額三百三十人,若少了一人,恐怕又要問罪,但全去吧,這附近幾個堡壘估計都要抽調一空。不然上哪湊這些人去?

幾個將領商議來商議去,最后也沒了辦法。反正上峰嚴令,即便出了問題。也罰不到他們身上,再說了,臨近的堡壘,遠出十里之地都沒有發覺蒙古韃子的蹤跡,想來也就是順道護送糧草罷了,應該無事。

于是商議了一夜,只能將臨近堡壘的兵丁全部湊上,好歹湊足了三百三十人的門面,由副千戶帶著充作三個百戶所,往南去護送糧草去了。

而此刻,興武營南面不過數里之地,一支龐大的糧隊,正往北趕,首尾不下一千輛獨輪推車,外帶五千挑夫,有陜西都司衙門撥給的五百健壯之士護衛,這批糧隊,不僅運送了整整八千石糧草,還有犒勞寧夏鎮的七千兩銀子和一批前線急需的鐵器裝備。

只是臨近平涼和慶陽等地,多有匪患,為防流寇狗急跳墻,陜西都司衙門特意選了這么一條北道,以避開日益嚴重的匪患。

在這糧隊的南面二十余里,還有一支三千人的督撫標營和寧夏后衛的三個千戶所官兵,一道往前線增援,只是不知為何,兩支大軍相隔數十里卻不合兵一處,只是都往北走。

更加無人知曉的是,陜西都司衙門,從未向興武營千戶所下發過出兵護糧的公文,反倒是下發了一封擢令嚴加防守的公文,其中的道道,也無人可知了。

單說興武營主力兵馬南下的第二個時辰,在鐵柱泉城里,就有一個手眼通天的商隊,出北門繞過內長城關隘,瞧著那些荒廢的堡壘冷笑了一聲,然后才出了長城,直入草原去了。

對于這樣走南闖北的商隊,后頭不知道站著哪家大人,尋常兵丁,拿了買路銀子,自然不敢多問,不然開罪幾個,這門營生就保不住了。

“大汗,狡猾的明人帶來消息,鐵柱泉城防備空虛,約定的銀子和糧食,已經到了,只等大汗去取。”

誰也想不到,在興武營千戶所以北不到十里的地界上,是蒙古插漢部林丹汗親自統率的三千精騎,按照事先的約定,他離開了正在西面的主力,帶人一路到此,準備接收一批事先約定的退兵糧草。

是的!退兵。

他也打不下去了,誰能想到,三年之前,他能發主力差點打破了大同鎮,然后這次,再出鐵騎五萬,卻連邊塞城池也沒突破,明軍三邊的精銳,著實給他以沉重一擊。

本來他的汗位就備受挑戰,這次失利,河套八部,必然更加離心離德,不過這些,他都不在乎,只要他的部族能夠得到過冬的糧食就足夠了。

“出發!”隨著一聲令下,浩浩蕩蕩的鐵騎一路入關,沿途不見絲毫堡壘警戒,這些守堡的將士,要么被抽調一空,要么早就已經被割斷了喉嚨。

只剩下兩只不甘的眼神瞪著蒼天,似乎在訴說著不公。

可誰讓他們是明軍呢,這種種的苦果,似乎早在今上登基時,就已經確定了。

明崇禎元年,公元一六二八年初,明思宗朱由檢大筆一揮,節流!節省一切可以節省的開支,先從自己開始,節衣縮食,減少內宮的開銷。

自古,對自己狠的,當然對別人就更狠了,在這一年里,他做了兩件大事,一件就是裁撤了驛站,每年節省了三十萬兩的銀子開銷,然后惹出了李自成這等猛人,最后只能含恨在景山上吊。

還有一事,就是裁撤了每年應撥給察哈爾林丹汗的四萬兩慣例賞賜。

三十萬兩葬送了整個帝國,四萬兩當然也少不了惹出天大的亂子來。

林丹汗本就有統一蒙古的志向,按說和大明也是多有沖突的,但是好在有遼東后金政權的崛起,吸引了勵志統一蒙古的林丹汗視線。

敵人的敵人自然是朋友,林丹汗也不是看不清形勢的,于是在取得了通商互市的情況下,開始與大明結盟,一起對付努爾哈赤,但誰知道坑爹的大明自古就有賣盟友的情況。

先是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將葉赫,內喀爾喀等與大明暗通來往的部族打敗,然后再與明軍決戰,在此期間,明軍坐視盟友被滅,卻不出一兵一卒幫忙。

到林丹汗與大明結盟之后,察哈爾蒙古諸部不算盡心盡力,但也算面上過的去了,起碼還出兵打過沈陽一次,又在廣寧決戰中,協助明軍防守山海關一線,與后金也有多交戰,但無奈實力不濟,只能一敗再敗。

但要只是這樣,林丹汗也決計走不到與大明決裂這個地步的,誰讓天意弄人,很快!他命運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相繼出現了。

第一個是后金大汗黃臺吉,此人就任之后,力求拉攏蒙古諸部,運用一系列如聯姻,收買等手段,先后對察哈爾部發動了數次攻擊,迫使林丹汗只能西遷。

第二個則是大明天子崇禎帝朱由檢,此人登上皇位之后,端的是可恨,一連推翻了他哥哥天啟帝朱由校在位時的政策,一改以前對蒙古部落的賞賜,林丹汗派去索賞的大臣貴英恰也被明軍所殺。

為此,林丹汗在當年六月,盡起主力兵馬,大舉入侵大同鎮,殺死明朝軍民數萬,一度差點占據大同城,也正是這一仗,讓林丹汗徹底看清了明朝的虛實,從此不再理會明軍,哪怕第二年崇禎帝恍然悔悟,重新恢復施恩,也無法挽回林丹汗的那顆破碎的心了。

在此后的幾年里,統一了蒙古河套諸部的林丹汗,每年都要南下進攻三邊,劫掠宣大等地,這些損失,遠遠不是昔日一年區區四萬兩白銀可以比擬的,可誰讓明王朝窮兇極惡,目光短視呢,自家種下的苦果,只能自家來嘗了。

本來在歷史上,這個時間,林丹汗應該乘著黃臺吉主力進攻大凌河的機會,東進攻打投靠后金的蒙古部落,但是山西鎮李璟叛亂,又讓林丹汗看到了希望,那就是打苦哈哈的蒙古部落,不過搶來些牛羊,而南面漢人的江山,卻能搶來無數的人口和糧食。

再說了,東邊的蒙古部落也不是那么好惹的,聽說南面又鬧十幾萬幾十萬的民亂,明朝軍隊肯定疲于奔命,正好借機南侵。(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