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204章 水力鉆孔,精細槍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4章 水力鉆孔,精細槍管

第204章 水力鉆孔,精細槍管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此言大善,若能有此精銳火器,輔佐以炮火騎軍護衛側翼,前頭以長矛腰刀手擊殺漏網之魚,如此,不管天時地利,此等英勇健壯之士,只管鳥銃往來交替發射,任由大軍拼死,亦不得近身,只能遠遠潰散,天下可定也!”

鄭仁寶順著趙默笙的話語往下頭接著,可惜說完,就只能搖了搖頭,下了定語,“主公,鳥銃裝藥,即便訓練精銳,戰陣之上也難免驚慌失措,起碼得三十息才能再打,臨陣哪有這個時辰,不提騎軍,就算步軍,也最多兩輪的功夫便要近戰了。”

“正是,鳥銃雖然威力不小,但是裝藥起來十分麻煩,又有工匠偷工減料,管子連續擊打,有炸膛之危,下頭的兵丁,早已怨聲載道,主公何不先行思索這些呢?”李登高也在一邊苦惱的提了一嘴。

心想李璟想法雖好,但是卻無實施的可能,畢竟朝廷都沒能解決的問題,給自家能鉆研出什么來?

“有道是重賞之下必有猛夫,何況白花花的銀子砸下去,那些個工匠本就心懷怨恨,對朝廷多有不滿,自然造出來的鳥銃,千奇百怪,又有缺陷不提,但自從我打岢嵐州降服的那群工匠,好生安置之后,哪個不是感恩戴德。”

李璟罷了罷手,只是讓眾人稍安勿躁,才開口解釋起來,“我已明令在先,有改良裝藥者,賞賜千金,又有河曲工匠,于黃河平緩處,設上三道水力風車,輔佐以木質轉輪,巧作精鐵鉆孔。每日派巧匠借力打造制式槍管不下三十余根,遣人實驗,盡皆是上好圓潤無垢。”

“這般下來。引以為再無炸膛之危,再者無論裝藥擊發。皆是順暢,足足比往日提升了十余息的時辰,李登高,你負責全軍后勤事,回到淳縣之后,切記按照此法,統一生產全軍彈子,叫大小統一。不得有誤!”

說著,李璟又叫人拿上兩根打西邊加緊送來的槍管,分發給諸將觀測,那些個泥腿子,哪里懂得這個,都是有些看不懂,但其中也有幾個深知鳥銃弊端的,拿著這肉眼不見半分疙瘩凸起,平緩順暢的槍管,是驚嘆萬分。

要知道他們往日都是軍戶出身。操持鳥銃的時間也不是一日兩日,哪里見過這樣精細的槍管啊,想著若是全軍換裝。再無臨陣傷及自家的事故,恐怕將士長久操持下來,必定得精銳銃兵無數,若再能統一彈子,不必臨陣用塞死命裝填,這樣節省下來的時間,可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了。

“主公真乃神人也!末將拜服!”唯一一個報了指揮鳥銃等輕火器兵指揮的將領,此刻拿著手中的槍管,心中極度震驚不提。對李璟的崇拜是驟然升到了頂,趕緊出列。拜倒在地,高呼主公英明。

旁人見了。也是深信不疑,各個瞧著李璟的眼神也變幻一二,畢竟改良了火器槍管,往后自家大軍戰力提升幾分,也好保障自家安危啊,他們中大部分人,誰沒用過火器?只是那炸膛和裝填藥子的功夫,在戰場上,簡直就要了人的老命。

思及種種弊端,他們寧愿去選帶隊弓弩手,也不愿去碰困難叢叢的火器兵,現在見弊端去了大半,哪里還不轉動著眼珠子,各個滿懷希望,開始轉投火器一方。

“主公,我愿領火器隊操持,必不負主公重托!”一個原先企圖改任弓弩統率的校尉,趕緊開口。

這下子,整個大堂的將領都開始鬧騰起來,“我也是!請主公務必叫我統轄一營新式火器兵馬,我必小心全意為主公操練一支精銳。”

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這火器兵,說難也難,難就在如何在戰陣之中,叫火器不斷連續發射,前番各種弊端限制,他們自然不愿意統轄一支打了一輪便貼身肉搏的炮灰兵,但等到現在,弊端消除大半,想著火器往后在戰場上的威力。

哪個能不動心啊,十息時辰便能打上一輪,無論對面如何精銳,恐怕也不能近身作戰,只管收割人頭,為自家增加幾分功勞便是,這樣的好事,怎能不湊上去啊!

“好,好,好!”李璟眼見各軍都被調動起來積極性,遂十分高興,當下立即下了定語,“往后,各軍統轄兵丁,三中取二,都持火器列陣,輔佐以少數長矛腰刀手護衛,各軍按例分配,不得有誤!”

又沖那些個仍舊處于觀望狀態的步軍統領們,一個個好生勸慰道,“諸軍停頓不前,瞻前顧后,實不知天下大勢,非得此物占據主力不可,爾等想想,若是臨陣之時,對面以火器列陣,全員盡不必貼身肉搏,你們該如何自處啊?!”

“主公,如是我等大多投身火器,一則敵人偷營,二則忽降大雨,火器不便,則屆時如何是好?”不得不說,乞活軍將領中良莠不齊,有什么都不懂的苦哈哈,也有精通戰陣的,這番話說的極為在理,直指火器最劣勢之處。

那就是火器本身,只能作為遠程兵器使用,眼下充其量是個弓弩加強罷了,一旦敵軍偷營,貼身近戰時,火器的作用就被降低到最低,再者一個是火器所使用的火藥火繩,在擊發狀態中,不易受潮,一旦有些許雨水落下,這火器甚至比一根棍子的作用都小。

“諸軍還記得陽曲大營否?”李璟只是這么一提,頓時叫大伙啞口無言,一想到陽曲城下那般復雜的外圍屏障,對企圖偷營的官軍簡直是個噩夢啊,可是一想到往后出戰,都要挖掘如此之大的工程量,各個都是面帶苦澀,不敢說話了。

“其二,我已命工匠日夜摸索,叫作一道閥門,往后不再用火繩等受潮之物,藥子改作鉛鐵二種包裹,統一制式,雖然價格上要貴上不少,但是臨陣之時,必定可以擊發,若于行軍途中遇敵,我又以組建一支專門巡視的騎軍,作為大軍護衛,如此,火器列陣,結陣殺敵!”(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