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武道第十一章 再見郭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最終武道 >>最終武道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 再見郭靖

第十一章 再見郭靖


更新時間:2016年07月08日  作者:武不凡  分類: 武俠 | 新派武俠 | 武不凡 | 最終武道 
《》正文

《》正文

劉若水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又不知不覺的介入到“劇情”之

不過,此時的劉若水,自然不會為這“歷史性的一幕”有什么感慨。畢竟,這種事,他見過太多了。

或許,唯一能夠讓劉若水有所感慨的,也就只有郭靖這位“主角”了。

劉若水自然清楚,所謂“主角”,絕對不是什么走了****運的幸運兒,他們之所以那樣幸運,其實是蒼天眷顧的緣故。

時來天地同借力,身為“主角”,只要他身上的玄黃之氣沒有耗盡,那他就會處于“天地借力”的狀態。當他需要的時候,整個天地都會幫他。如果他遇到危險的時候,也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緣故讓他脫身。就連那個時候的劉若水都拿郭靖沒有辦法,就更不要提其他人了。

不過劉若水仔細想來,他若是真的想要殺郭靖的話,其實也不是沒辦法。郭靖的運氣是好,但一個人的運氣,或者是氣運,總會有用完的時候,如果劉若水從今天開始,不停的找郭靖的麻煩,讓他一直陷入在麻煩之中,不得結果,那總有一天,郭靖就會因此耗盡他的運氣,他的“玄黃之氣”。到那個時候,他就是必死無疑了。

就像日后的郭靖,雖然憑借著兩份實力,八分運氣,將蒙古士兵死死地攔在襄陽城外,讓蒙古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失敗。但最終,郭靖還是死掉了,他雖然能夠能夠將蒙古攔住一時,卻攔不住一世。

當然,那不過是“假設”而已。事實上,劉若水從未考慮過,要殺死郭靖這位“北俠”。郭靖的確是一位“愚人”,但就是像他那般的愚人,總會引起人們的欽佩和敬仰。

以劉若水的情況,雖然不會對郭靖起什么欽佩之情,但也不至于會對他起殺心。正相反,如果郭靖有需要的話,劉若水都會伸手幫一幫。

雖然,劉若水曾“追殺”過郭靖,但說到底,那其實并非是劉若水的本意,而是因為“天意”的緣故。若換做劉若水自己,那除非事關道路之爭,他怎么也不至于下了殺手。

就像現在,劉若水見郭靖遇到了麻煩,便打算伸手幫上一幫。

更何況,劉若水若是想要幫郭靖一把,自然需要殺人,而劉若水現在要做的事,同樣也是殺人。

那就殺吧。

郭靖已經和楊康殺得難解難分。兩人之中,楊康的實力要略高一點,可他身為金國的“小王爺”,一向都是嬌生慣養,出手之時,雖然足夠狠辣,但卻太過惜命。反觀郭靖,他的實力雖然要略低一些,但他出自大漠,,歷經風沙冰雪、兵戈殺伐,手段自然不是楊康所能相比。因此,兩人倒是拼了個半斤八兩。

不過,隨著時間一點點推逝,楊康卻越來越不濟。在兵法上有那么一句話“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用在武者爭斗上面,其實也差之不多。開始的時候,楊康還能憑借實力的差距將郭靖壓制住,只是,他的實力雖要高出郭靖一截,但他傷人的前提卻往往是能夠自保,像以傷換傷,以傷換命的事情,他是決計不肯辦的。所以隨著時間一久,楊康的優勢就一點點被抹平了。更何況,兩人已經打的興起,雙方都不約而同的動了兵器,讓不怕死的郭靖更是占上了不少便宜。

于是,楊康原本氣勢洶洶的的攻勢因此而逐漸轉為守勢,若是繼續下去,敗亡是必然的。

可是,楊康和郭靖不同,他可不是孤家寡人,在他的身邊,可還有一大串保鏢呢。事實上,在兩人交手的時候,彭連海等人就都暗藏暗器,隨時準備支援。只是因為楊康一直占了上風,所以才沒有出手。可如今楊康既然占了劣勢,他們自然坐不住了。

彭連虎見楊康落在下風,便大踏步走向場中,左臂振出,格在郭靖充當武器的旗桿之上。郭靖斗然間只覺雙手虎口斗然劇痛,旗桿脫手飛向天空。

郭靖大吃一驚,尚未看清楚對方身形面貌,只覺風聲颯然,敵招已攻到面門,危急中斜竄出去,饒是他身法快捷,彭連虎一掌已擊中他的手臂。郭靖站立不穩,登時摔倒。彭連虎向道:“小王爺,我給你料理了,省得以后這小子再糾纏不清!”右手后縮,吸一口氣,手掌抖了兩抖,暴伸而出,猛往郭靖頭頂拍落。

若是這一掌拍落,郭靖絕沒有幸存之理。只是,彭連虎這一掌,是拍不下來了。

畢竟,沒有腦袋的人,如何揮掌?

劉若水見郭靖和楊康兩人已經停手之后,便沒有心思繼續看下去了,他看到彭連虎那個白癡竟然不知死活的出手之后,便一刀砍下了他的腦袋。

只是,彭連虎雖然被砍斷了腦袋,但在他脖頸之處,卻并沒有出血,反而出現了焦糊的痕跡,就好似被烈火焚燒一般。

這般武功,不是別的,正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燃木刀法”。

其實,劉若水并不喜歡用刀。但他如今正在領悟“佛理”,讓自己能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就為自己準備了一把刀,以此作為兵器。

說時遲,那時卻快。劉若水本在十丈之外,但只是轉眼的功夫,便殺了過來。一時之間,竟沒人看到劉若水足跡,只能暗自驚疑。

楊康看了看彭連虎的腦袋,臉上露出一抹笑意,躬身對劉若水說道,“這位大師請了,不知您和這位小兄弟是什么關系。”

劉若水微微一笑,說道,“其實也沒什么關系,只是看不過眼了。”

楊康心中暗恨,但卻并沒有表現出來,只是賠笑而已。

說話間,一旁的靈智上人趕了過來,走到彭連虎的尸體一旁,連聲道,“善哉善哉。”

說吧,靈智上人雙手合十,朝尸體施了一禮。

靈智上人身體微躬,就好似為死者祈福一般。可就在這時,靈智上人突然雙掌提起,一股勁風猛然撲出,朝著劉若水拍了過去。

這一掌,的確是恰到好處。靈智上人練得是毒砂掌。不過,他的掌法雖毒,但若是和他的心相比,卻要差太多了。

可惜,靈智上人的掌法再毒,心性再毒,也是無用。

差距實在太多了。

靈智上人的掌法的確很快,可劉若水卻更快。靈智上人的雙掌剛剛拍到半路,劉若水的刀便落在他的脖子上了。

和彭連虎一般,靈智上人的腦袋就那么被砍了下去。在脖頸之上,依然沒有半點血液流出,而是變成了一片焦糊。顯然,他也是死在了“燃木刀”的刀下。

見到靈智上人偷襲的時候,楊康的臉上顯然露出一抹喜色。只是電光火石間,靈智上人就被劉若水一刀梟了級,臉上的笑容等時卡住,盡數變成了驚容。

劉若水用手甩了甩刀,隨意的瞥了楊康一眼,問道,“楊康,你笑什么?”

楊康強笑道,“大師武藝高深,可是出自少林?家父乃是金國六王爺,和少林方丈乃是好友。得見大師神威,難免有些喜不自勝。”

劉若水聞言,臉上露出意思笑意,說道,“嗯,不錯,不錯。”

說完之后,劉若水伸出右手,向楊康的腦袋摸了過去。

看到劉若水的舉動,楊康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然后,他臉上的表情,就此徹底定格了。

劉若水這一拍不要緊,直接將楊康的腦袋拍進了脖子里,了結了他的性命。

楊康一死,原本充做楊康護衛的那數十名士兵登時就好似炸了窩一般,紅著眼睛,向劉若水殺了過來。

雖然楊康只是一個“偽王子”,但他的“父親”完顏洪烈對他這個“偽兒子”的確沒得說,真是將他視作己出。故而,如果楊康身死的話,他的這些護衛自然是嚴重的失職。按照金國的法規,他們必然要給楊康陪葬,甚至還會因此而殃及家人。故而,這些士兵,是真正的將生死置之度外。

一夫拼命,千夫莫當。因為自知必死的緣故,這些金國士兵的身上涌出了難以想象的勇氣。

可惜,還是無用。

劉若水就那么一刀一個,一刀一個,排著頭殺了過去,一刀刀的將他們的腦袋全部砍下去,就好似割韭菜一般。

在這些人之中,似乎還有楊康收攏的“高手”。可惜他們功夫再高,也不是劉若水的一合之敵,就和那些普通的士兵一般,被劉若水一刀砍死當場。

因為劉若水用的是“燃木刀法”的緣故,傷口都變成了一片焦糊,自然沒有什么鮮血。一排排腦袋就那么滾成一塊,就好似一堆排球一般。

看著這些尸,劉若水心中的不忍越劇烈,不由的雙目微閉,兩手合十,誦念佛號道,“善哉,善哉!”

劉若水那貌似慈悲的身影和地上的尸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形成了一卷最為詭異的畫卷。

“大,大師,你為何把他們都殺了?”郭靖看著一地的尸,心中登時有些不忍,開口說道。

“阿彌陀佛,這些金國士兵戾氣身后,罪孽深重,那貧僧道行淺薄,確實無法化解,只能將他們都送往西方極樂世界,此乃功德無量之舉,善哉,善哉。”劉若水口中念誦著佛號。

郭靖的腦袋一時轉不過彎,他感覺得出,劉若水的話里話外,應當有不對勁的地方,但他卻說不出來,只能呆呆的站在那里,苦思冥想,想要反駁劉若水的話。

“胡言,一派胡言!”

聽到劉若水的話之后,一位同樣隱藏在暗處的人不由得氣炸了肺,不由得走了出來,斥責道。

劉若水轉頭看去,現這人卻是一個長眉秀目,頦下疏疏的三叢黑須,白襪灰鞋,似是一個十分著重修飾的道士。

卻是一個熟人。

他不是別人,正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鐵腳仙”王處一,若是認真算起來,他還是劉若水的師叔。只不過這些年來,劉若水的變化極大,王處一卻是認不得力劉若水,只是他聽到劉若水的“謬論”之后,實在忍不住,不由得斥責道。

“你這和尚,好沒有道理,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將他們驅散就是,何必全都殺了?”

劉若水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曾聽聞,你師傅王重陽一生中都在抗金,甚至做活死人墓以明心志,你又何必大驚小怪。”

王處一嘆息道:“若是說及金兵,我也殺過,但只殺該殺之人,這些人只是王府守衛,職責所在,你又為何全都殺了?”

劉若水笑道,“王道長,你這話卻是有意思。我卻要問你一句,這些金兵可又無辜的嗎?”

王處一皺著眉頭說道,“這位師傅,你這言卻是太過偏激了。這些金兵不過是奉命行事,又有何罪過?”

劉若水道,“你說這金兵無辜,我問你,金國殺我漢民幾十萬,掠奪販賣幾十萬,使大宋邊境十室九空,掠走徽欽二宗,百般羞辱,又殺人不計其數,這兇手是誰?是不是這些金兵?”

“他金兵無辜,難道我漢民就該引頸受戮?”

劉若水念了一聲佛號,卻又淡然道,“阿彌陀佛,有因必有果,天下之金人,哪里有無辜的?”

王處一皺著眉頭說道“冤冤相報何時了,難道非得殺人才能解決事情么?”

劉若水不再說話,只是誦念佛號,連道,“善哉,善哉。”

劉若水若是想要分辨下去,倒也能將王處一辯倒,但他卻沒那個心思。因為他清楚,王處一為何會有這樣的心思。

此時乃是南宋末年,正是理學盛行的時候。當今的儒學,極為束縛人的思想,將孔子的儒家學說斷章取義,說什么以德報怨,講什么仁者無敵,時間一長,人人皆會空談,消磨意志,再無戰心。

全真派講究的是三教合一,對儒道釋三教的思想都有吸收,全真道士自然也會受到當今儒學的影響。非但是全真教子弟,整個宋朝之人,無論官員或者是野民,都有這種莫名其妙的仁慈。

在這個把仁義擺在第一位的時代來講,王處一的這種行為才是正常的,而劉若水才是不正常。

劉若水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又不知不覺的介入到“劇情”之中。

不過,此時的劉若水,自然不會為這“歷史性的一幕”有什么感慨。畢竟,這種事,他見過太多了。

或許,唯一能夠讓劉若水有所感慨的,也就只有郭靖這位“主角”了。

劉若水自然清楚,所謂“主角”,絕對不是什么走了****運的幸運兒,他們之所以那樣幸運,其實是蒼天眷顧的緣故。

時來天地同借力,身為“主角”,只要他身上的玄黃之氣沒有耗盡,那他就會處于“天地借力”的狀態。當他需要的時候,整個天地都會幫他。如果他遇到危險的時候,也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緣故讓他脫身。就連那個時候的劉若水都拿郭靖沒有辦法,就更不要提其他人了。

不過劉若水仔細想來,他若是真的想要殺郭靖的話,其實也不是沒辦法。郭靖的運氣是好,但一個人的運氣,或者是氣運,總會有用完的時候,如果劉若水從今天開始,不停的找郭靖的麻煩,讓他一直陷入在麻煩之中,不得結果,那總有一天,郭靖就會因此耗盡他的運氣,他的“玄黃之氣”。到那個時候,他就是必死無疑了。

就像日后的郭靖,雖然憑借著兩份實力,八分運氣,將蒙古士兵死死地攔在襄陽城外,讓蒙古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失敗。但最終,郭靖還是死掉了,他雖然能夠能夠將蒙古攔住一時,卻攔不住一世。

當然,那不過是“假設”而已。事實上,劉若水從未考慮過,要殺死郭靖這位“北俠”。郭靖的確是一位“愚人”,但就是像他那般的愚人,總會引起人們的欽佩和敬仰。

以劉若水的情況,雖然不會對郭靖起什么欽佩之情,但也不至于會對他起殺心。正相反,如果郭靖有需要的話,劉若水都會伸手幫一幫。

雖然,劉若水曾“追殺”過郭靖,但說到底,那其實并非是劉若水的本意,而是因為“天意”的緣故。若換做劉若水自己,那除非事關道路之爭,他怎么也不至于下了殺手。

就像現在,劉若水見郭靖遇到了麻煩,便打算伸手幫上一幫。

更何況,劉若水若是想要幫郭靖一把,自然需要殺人,而劉若水現在要做的事,同樣也是殺人。

那就殺吧。

郭靖已經和楊康殺得難解難分。兩人之中,楊康的實力要略高一點,可他身為金國的“小王爺”,一向都是嬌生慣養,出手之時,雖然足夠狠辣,但卻太過惜命。反觀郭靖,他的實力雖然要略低一些,但他出自大漠,,歷經風沙冰雪、兵戈殺伐,手段自然不是楊康所能相比。因此,兩人倒是拼了個半斤八兩。

不過,隨著時間一點點推逝,楊康卻越來越不濟。在兵法上有那么一句話“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用在武者爭斗上面,其實也差之不多。開始的時候,楊康還能憑借實力的差距將郭靖壓制住,只是,他的實力雖要高出郭靖一截,但他傷人的前提卻往往是能夠自保,像以傷換傷,以傷換命的事情,他是決計不肯辦的。所以隨著時間一久,楊康的優勢就一點點被抹平了。更何況,兩人已經打的興起,雙方都不約而同的動了兵器,讓不怕死的郭靖更是占上了不少便宜。

于是,楊康原本氣勢洶洶的的攻勢因此而逐漸轉為守勢,若是繼續下去,敗亡是必然的。

可是,楊康和郭靖不同,他可不是孤家寡人,在他的身邊,可還有一大串保鏢呢。事實上,在兩人交手的時候,彭連海等人就都暗藏暗器,隨時準備支援。只是因為楊康一直占了上風,所以才沒有出手。可如今楊康既然占了劣勢,他們自然坐不住了。

彭連虎見楊康落在下風,便大踏步走向場中,左臂振出,格在郭靖充當武器的旗桿之上。郭靖斗然間只覺雙手虎口斗然劇痛,旗桿脫手飛向天空。

郭靖大吃一驚,尚未看清楚對方身形面貌,只覺風聲颯然,敵招已攻到面門,危急中斜竄出去,饒是他身法快捷,彭連虎一掌已擊中他的手臂。郭靖站立不穩,登時摔倒。彭連虎向道:“小王爺,我給你料理了,省得以后這小子再糾纏不清!”右手后縮,吸一口氣,手掌抖了兩抖,暴伸而出,猛往郭靖頭頂拍落。

若是這一掌拍落,郭靖絕沒有幸存之理。只是,彭連虎這一掌,是拍不下來了。

畢竟,沒有腦袋的人,如何揮掌?

劉若水見郭靖和楊康兩人已經停手之后,便沒有心思繼續看下去了,他看到彭連虎那個白癡竟然不知死活的出手之后,便一刀砍下了他的腦袋。

只是,彭連虎雖然被砍斷了腦袋,但在他脖頸之處,卻并沒有出血,反而出現了焦糊的痕跡,就好似被烈火焚燒一般。

這般武功,不是別的,正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燃木刀法”。

其實,劉若水并不喜歡用刀。但他如今正在領悟“佛理”,讓自己能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就為自己準備了一把刀,以此作為兵器。

說時遲,那時卻快。劉若水本在十丈之外,但只是轉眼的功夫,便殺了過來。一時之間,竟沒人看到劉若水足跡,只能暗自驚疑。

楊康看了看彭連虎的腦袋,臉上露出一抹笑意,躬身對劉若水說道,“這位大師請了,不知您和這位小兄弟是什么關系。”

劉若水微微一笑,說道,“其實也沒什么關系,只是看不過眼了。”

楊康心中暗恨,但卻并沒有表現出來,只是賠笑而已。

說話間,一旁的靈智上人趕了過來,走到彭連虎的尸體一旁,連聲道,“善哉善哉。”

說吧,靈智上人雙手合十,朝尸體施了一禮。

靈智上人身體微躬,就好似為死者祈福一般。可就在這時,靈智上人突然雙掌提起,一股勁風猛然撲出,朝著劉若水拍了過去。

這一掌,的確是恰到好處。靈智上人練得是毒砂掌。不過,他的掌法雖毒,但若是和他的心相比,卻要差太多了。

可惜,靈智上人的掌法再毒,心性再毒,也是無用。

差距實在太多了。

靈智上人的掌法的確很快,可劉若水卻更快。靈智上人的雙掌剛剛拍到半路,劉若水的刀便落在他的脖子上了。

和彭連虎一般,靈智上人的腦袋就那么被砍了下去。在脖頸之上,依然沒有半點血液流出,而是變成了一片焦糊。顯然,他也是死在了“燃木刀”的刀下。

見到靈智上人偷襲的時候,楊康的臉上顯然露出一抹喜色。只是電光火石間,靈智上人就被劉若水一刀梟了級,臉上的笑容等時卡住,盡數變成了驚容。

劉若水用手甩了甩刀,隨意的瞥了楊康一眼,問道,“楊康,你笑什么?”

楊康強笑道,“大師武藝高深,可是出自少林?家父乃是金國六王爺,和少林方丈乃是好友。得見大師神威,難免有些喜不自勝。”

劉若水聞言,臉上露出意思笑意,說道,“嗯,不錯,不錯。”

說完之后,劉若水伸出右手,向楊康的腦袋摸了過去。

看到劉若水的舉動,楊康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然后,他臉上的表情,就此徹底定格了。

劉若水這一拍不要緊,直接將楊康的腦袋拍進了脖子里,了結了他的性命。

楊康一死,原本充做楊康護衛的那數十名士兵登時就好似炸了窩一般,紅著眼睛,向劉若水殺了過來。

雖然楊康只是一個“偽王子”,但他的“父親”完顏洪烈對他這個“偽兒子”的確沒得說,真是將他視作己出。故而,如果楊康身死的話,他的這些護衛自然是嚴重的失職。按照金國的法規,他們必然要給楊康陪葬,甚至還會因此而殃及家人。故而,這些士兵,是真正的將生死置之度外。

一夫拼命,千夫莫當。因為自知必死的緣故,這些金國士兵的身上涌出了難以想象的勇氣。

可惜,還是無用。

劉若水就那么一刀一個,一刀一個,排著頭殺了過去,一刀刀的將他們的腦袋全部砍下去,就好似割韭菜一般。

在這些人之中,似乎還有楊康收攏的“高手”。可惜他們功夫再高,也不是劉若水的一合之敵,就和那些普通的士兵一般,被劉若水一刀砍死當場。

因為劉若水用的是“燃木刀法”的緣故,傷口都變成了一片焦糊,自然沒有什么鮮血。一排排腦袋就那么滾成一塊,就好似一堆排球一般。

看著這些尸,劉若水心中的不忍越劇烈,不由的雙目微閉,兩手合十,誦念佛號道,“善哉,善哉!”

劉若水那貌似慈悲的身影和地上的尸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形成了一卷最為詭異的畫卷。

“大,大師,你為何把他們都殺了?”郭靖看著一地的尸,心中登時有些不忍,開口說道。

“阿彌陀佛,這些金國士兵戾氣身后,罪孽深重,那貧僧道行淺薄,確實無法化解,只能將他們都送往西方極樂世界,此乃功德無量之舉,善哉,善哉。”劉若水口中念誦著佛號。

郭靖的腦袋一時轉不過彎,他感覺得出,劉若水的話里話外,應當有不對勁的地方,但他卻說不出來,只能呆呆的站在那里,苦思冥想,想要反駁劉若水的話。

“胡言,一派胡言!”

聽到劉若水的話之后,一位同樣隱藏在暗處的人不由得氣炸了肺,不由得走了出來,斥責道。

劉若水轉頭看去,現這人卻是一個長眉秀目,頦下疏疏的三叢黑須,白襪灰鞋,似是一個十分著重修飾的道士。

卻是一個熟人。

他不是別人,正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鐵腳仙”王處一,若是認真算起來,他還是劉若水的師叔。只不過這些年來,劉若水的變化極大,王處一卻是認不得力劉若水,只是他聽到劉若水的“謬論”之后,實在忍不住,不由得斥責道。

“你這和尚,好沒有道理,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將他們驅散就是,何必全都殺了?”

劉若水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曾聽聞,你師傅王重陽一生中都在抗金,甚至做活死人墓以明心志,你又何必大驚小怪。”

王處一嘆息道:“若是說及金兵,我也殺過,但只殺該殺之人,這些人只是王府守衛,職責所在,你又為何全都殺了?”

劉若水笑道,“王道長,你這話卻是有意思。我卻要問你一句,這些金兵可又無辜的嗎?”

王處一皺著眉頭說道,“這位師傅,你這言卻是太過偏激了。這些金兵不過是奉命行事,又有何罪過?”

劉若水道,“你說這金兵無辜,我問你,金國殺我漢民幾十萬,掠奪販賣幾十萬,使大宋邊境十室九空,掠走徽欽二宗,百般羞辱,又殺人不計其數,這兇手是誰?是不是這些金兵?”

“他金兵無辜,難道我漢民就該引頸受戮?”

劉若水念了一聲佛號,卻又淡然道,“阿彌陀佛,有因必有果,天下之金人,哪里有無辜的?”

王處一皺著眉頭說道“冤冤相報何時了,難道非得殺人才能解決事情么?”

劉若水不再說話,只是誦念佛號,連道,“善哉,善哉。”

劉若水若是想要分辨下去,倒也能將王處一辯倒,但他卻沒那個心思。因為他清楚,王處一為何會有這樣的心思。

此時乃是南宋末年,正是理學盛行的時候。當今的儒學,極為束縛人的思想,將孔子的儒家學說斷章取義,說什么以德報怨,講什么仁者無敵,時間一長,人人皆會空談,消磨意志,再無戰心。

全真派講究的是三教合一,對儒道釋三教的思想都有吸收,全真道士自然也會受到當今儒學的影響。非但是全真教子弟,整個宋朝之人,無論官員或者是野民,都有這種莫名其妙的仁慈。

在這個把仁義擺在第一位的時代來講,王處一的這種行為才是正常的,而劉若水才是不正常。

(未完待續。)8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最終武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