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義

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義


更新時間:2019年02月20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作者:米糕羊分類:

下午,政事堂,出使東域歸來的張魚,向天子及政事堂諸公介紹此次出使情況,還有極東之地新大陸的一些風土人情,并接受質詢且做出回答。

尤其那“疑似殷商遺民”,必須說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張魚作為使主(正使),在極東之地不要說國家、城邦,就連一個能勉強能當做城邦的部落都沒聯系上,從這一點,可以說是失職,但作為新航線的開拓者,回來匯報情況倒也合情合理。

至于“外交失敗”,考慮到“殷商遺民”這一前提,一切似乎又能解釋得通:

探索隊遇到的土著部族,對方莫非是把海外而來的船隊,當做滅國仇敵“周”的船隊?

畢竟,張魚船隊打出的旗號也是“周”(暫且不考慮對方認不認得這個字),當地部族不愿意接觸甚至刀兵相向,也是情有可原的。

千余年前,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后,商紂王兵敗身亡,殷商國祚走向末路,“三監之亂”后壽終正寢,后來殷人建立諸侯國之一的宋國,算是遺民。

若說當時還有殷人浮海東逃,結果逃到極東地區,也說得過去。

對此,張魚不急著解釋,而是先介紹起航線來。

充當示意圖的草圖上,畫著一個“口”字長方框,張魚用長桿在圖上指點,向天子及政事堂諸公介紹這條新開辟的航線:

方框的左下角是呂州東部海域,方框左上角是倭國東南沿海海域,右上角是新大陸的海岸(西海岸)、新據點的所在地,右下角是船只起航返回中原的起點。

從呂州東部外海到倭國東南外海,有一道終年不息的洋流“黑潮”,在倭國東南海域折向東,一直流到萬里之外的新大陸海岸。

在那里,沿海地區又有一股洋流向南流淌,一直流到草圖上方框的右下角。

在右下角區域,有一股飄忽不定的洋流往西流,橫跨萬里,流到呂州東面海域,和“黑潮”首尾相接。

所以,船只航行在這條航線上,可以實現累計近六萬里的“迴航”。

去,要兩個多月,回,也要一個多月;去和回,都必須在夏初完成,以避開夏、秋的風暴多發季節,否則航行在汪洋大海上的船只沒地方靠泊、避風,遇到風暴就只能聽天由命。

張魚的講解,讓大家(宇文溫除外)對這條超長距離航線有了大概的認識,接下來,他介紹起新大陸。

根據大半年的勘察,船隊發現新大陸的海岸線很長,必然大于草圖上方框的右側邊界,已初步走過一邊的海岸線為弧形,初步估計其長度不少于八千里。

而且沿岸多山脈、少平原,船隊沿著海岸線航行,時不時上岸探索,暫時未發現什么城池。

一條南北不下八千里長的海岸線,是什么概念呢?

以中原為例,從萊州港起,一直南下,直到林邑國止,海岸線全長大概也是八千里。

而新大陸的未知海岸線,南端似乎遠未到頭,這意味著整個新大陸的幅員遼闊,可能不下于朝廷已知世界的大小。

這個推論,讓在座的三高官官面色一凝,因為這就等于說,新大陸里,很可能有許多國家,只是身處內陸或者另一端,所以暫時未被遠航船隊遇到。

那么,“當年”東渡到這片廣袤土地的殷商遺民,是否已經建立起一個不亞于中原國家的“東商”?

對此,張魚指著草圖上那一大截弧線,說道:“新大陸的海岸線多山,罕有平原,不似中原東南沿海地區...下官打個比喻。”

“新大陸宛若一個大院,其海岸線上南北走向的綿延山脈仿佛高大院墻,皇朝船只抵達海邊,宛若來客抵達院外,卻只看到院墻,院里情形一概不知,也不知道大門開在何處。”

“沿著院墻往南走,好不容易看見一處開口,原來是院內排水溝的外排口(河流入海口),于是在那里坐下(建立據點),歇息片刻后,沿著排水溝向內走(進入海灣,沿著河流往上游走)。”

“這一去,穿過了院墻,發現墻后還有內墻(又一道山脈),兩道夾墻之間,有一狹長空地(兩座山脈之間的盆地),空無一人(沒有國家),只有些許貓狗(一些土人部落)。”

“若繼續沿著排水溝向里走(繼續往河流上游去),也許能穿過這內墻,進入院子,但下官起航返程時,探索隊依舊在那夾墻之間探索,內墻之后情形不得而知。”

“至于院墻,船隊向南走,也發現些許低矮缺口(零星海灣),還有小貓小狗(零星部族),暫時未見半個人影(國家或城邦)。”

張魚的比喻十分形象,與會人員很快便想明白新大陸海岸線的情況。

至于那“疑似殷商遺民”,張魚給出的證據,就是從土著部落撤離的營地里,找到一些陶器,陶器上的花紋,和先秦古物上的花紋(饕餮紋)類似。

有些土著在襲擊探索隊時死亡,從其遺體上找到玉佩,而這種佩戴玉佩的習俗,和中原類似。

與之相比,南洋各國佩戴玉佩的習俗不是很普遍。

但這也可能是巧合,所以,張魚對這些土著部族的判定只是“疑似殷商遺民”。

這些土著部族的來歷,只能經過深入交流,盡可能查閱對方典籍,或者分析祖輩流傳的傳說、神話故事,才能判斷其祖先是否殷商遺民。

張魚的講解簡單又明了,將與會人員之前的疑惑解答大半,但還有問題需要他繼續解答。

三高官官們最關心的事,就是張魚船隊在新大陸開辟的據點,其開發前景如何,或者往長遠一點說,新大陸的發現,能給朝廷帶來什么收益。

遠景規劃以后再說,據點的生存和發展,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新大陸距離中原有數萬里遠,航線大部分地區沿途都沒有島嶼可以停靠、補給,所以,據點在新大陸能否自給自足,是很關鍵的問題。

譬如澳州,雖然荒涼,但其北部的開南城所在地區倒也平坦,所以經過數年努力,開南周邊已經有了數量可觀的麥田,雖然產量不怎么樣,但好歹有個盼頭。

而新大陸的據點,按照張魚的描述,三高官官們感覺發展前景不樂觀。

首先,這是一個海灣,四周都是山,荒涼得很,若沿著入海河流往上游走,進入“夾墻”地區(盆地),那里似乎還行,也許能開墾出農田、種植莊稼,經過多年努力,其產出也許能養活據點駐軍及其他人員。

但是,萬一“夾墻”后面(東面)依舊是綿延群山,或者是一片荒涼,除了游牧或漁獵部族,什么國家、城邦也沒有,那么,這據點有維持的必要么?

既不能作為貿易據點,為朝廷帶來貿易收入,也不能作為“外交”據點,和新大陸國家開展“外交”,還不能屯田自給自足,這和雞肋有何區別?

那可是數萬里之外的大洋彼岸,朝廷要花多少錢糧,來維持一個雞肋般的海外據點?

再以海參崴為例,雖然這地方孤懸海外,卻能夠產生不錯的效益,海參崴的海產以及毛皮買賣已經實現盈利,朝廷經營這個地方,不僅不需要填錢糧,還能有收益。

新大陸據點周邊,有什么特產是能拿到中原銷售、盈利的?

什么也沒有,那么,據點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就是為了探險(游山玩水)?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