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二百九十二章 三科聯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三科聯考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三科聯考


更新時間:2018年11月19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夜,印刷場內燈火通明,考試試卷的印刷進行到校對環節,經過初次排版、試印的試卷,需要經過仔細校對,看看有無錯漏之處,待得確定無誤之后,才會定版。

校對工作,主要由考官負責,其他人從旁協助,御史骨儀作為監督者,守在印刷場內,要等試卷正式印刷完成后封存,他的職責才算告一段落。

考試在即,考場的準備情況,由觀察使楊濟負責監督,所以楊濟不能入印刷場內巡視,而骨儀既然在印刷場監督,就不能外出。

這是為了實現“內外隔絕”,免得監督者監守自盜、泄露試題。

骨儀看著廠房內忙碌的人影,掏出懷表看了看,見著時間充裕,心中稍定,隨后就著燈光看起《考試大綱》來。

朝廷定科舉,開科取士,以考試選拔人才,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古來未有,骨儀覺得比起九品中正制要好得多。

又因為科舉考試資格不需要官員推薦,考試試卷實行糊名制,隱去考生姓名、籍貫,所以盡可能做到了公平、公正。

關于考試資格是否需要推薦、試卷糊名有無必要的問題,有過激烈的爭論,反對者稱這種做法很容易選出成績好但道德敗壞或者容貌丑陋的考生,所以強烈要求參加考試必須有推薦、試卷不該糊名。

但若不取消資格舉薦、試卷糊名,實際操作起來,這樣的考試選拔哪里能確保公平、公正?

要得官員推薦以獲考試資格,可想而知會是什么人獲此殊榮;若不糊名,那么考試過關的人當中,又能有多少寒門學子?

所以,考生參加考試不需要推薦,試卷必須糊名,以確保公平和公正,并體現朝廷不分貴賤、選拔天下人才的決心。

但僅僅如此,還不夠。

朝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最后上榜者授予官職,這樣的官,牧守地方時要在任上勸農桑、興教化,若是只會讀書的書呆子,要來有何用?

所以,科舉設三個科目,不是選拔“單科人才”,而是要選“全科人才”。

三個科目,是為明經、史傳、明算。

明經科,考的是考生對儒學經典的知識掌握程度,考點和知識點主要集中在四書五經上。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史傳科,考的是考生對三史、三傳的知識掌握程度,三史即兩漢書、三國志,三傳即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和《榖梁傳》。

三傳實為對《春秋》的詳解,也是儒學經典,《春秋》為魯國年史,因文字過于簡質,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詮釋之作相繼出現,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所以有了三傳。

明算科,考的是算術,涉及內容頗廣,考點除了《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周髀》、《五經》、《綴術》、《緝古》等算書內容,還有西陽算術。

西陽算術,是源自黃州西陽的新算術,其計算方法別具一格,計算工具之一為算盤,當然,西陽算術不排斥籌算。

朝廷設科舉三科,是為了確保選拔的人才具備應有能力,骨儀清楚記得天子關于三科的說法,那就是:

不明經義不知禮義廉恥,無以興教化;不明史傳,何以知忠義、興衰;不明數算,何以知盈損、推演。

所以,如今實行的科舉考試,明經、史傳、明算三科必考,是為“三科聯考”,考試成績為百分制,考生的三科成績相加得總分,以總分排定名次。

若出現總分相同者,看各自單科成績最低分:誰低誰就位居其次。

如此設置,首先確保了考生想上榜就得不偏科,其次,避免了考生死讀書,因為明算科考的內容可不簡單,各種應用題,考的就是實際應用中的算術知識。

考卷中的算術題,算田畝面積、租稅已經不算什么,明算科考的算術應用題,涉及工程土方、河渠開鑿、天文歷法、糧草調動及供應、漕糧水陸轉運、市舶商稅以及港區貨物吞吐量等等。

解這種應用題,用傳統算術也能做到,可若是用“西陽算術”,卻有事半功倍之效。

考試是有時間限定的,若用珠算,以西陽算術解應用題,可以確保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將題目做完,至于那些只掌握了傳統算術及籌算的考生...

如果足夠熟練的話,應該也能到。

骨儀想到這里,看著《考試大綱》內關于算術的內容,不由得期待起來:算術是科舉必考科目,這意味著上榜的考生,不會是讀書把腦子都讀壞了的書呆子。

中選后任用,從事軍需供應、漕糧轉運到修建水利工程以及計算稅費,都沒有問題,即便日后任上不需要自己來做計算,也不會被胥吏欺瞞。

更重要的是,算術學得好,能讓人思維靈活,鍛煉推理能力,明經、史傳二科還可以靠死記硬背來提高考試成績,明算科可不行。

而西陽算術,對于一個有算術基礎的學子而言,其實不難學。

只要在求學社等學社請了教師,按著教材學習三年,期間勤做習題,就能很快掌握這門算術,至于珠算,同樣如此。

對于那些毫無算術基礎的人來說,只要不是愚笨之輩,勤學苦練六年足矣,而且不會和學習經、書、史、傳沖突,可以作為調劑穿插著學,讓腦袋換換思路。

六年時間,說長不長,而如今已是明德十二年,朝廷已近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天下學子適應。

明經、史傳、明算三科,涉及到的典籍,都有禮部刊印版,涉及到的教材、習題集、試題集,也都有經過禮部校核后的刊印版。

相關書籍,早已在天下各地大規模銷售,只要有心,就一定能買到或借到,《教學大綱》亦是如此。

看著一旁案上放著的《教學大綱》(分冊),骨儀忽然想起了那一幕。

那是十幾年前的一日,他看見身披鎧甲的西陽王,和時為王府佐官的王頍坐在懸瓠城頭戰棚里,拿著《教學大綱》草稿,激烈討論著。

城外,是十余萬敵軍圍城,圍得水泄不通。

懸瓠外無援兵,敵我兵力懸殊,形勢岌岌可危,距離解圍遙遙無期,而尚在潛邸的天子(時為西陽王),還有心思琢磨《教學大綱》。

此時此刻,回想起當日情景,讓骨儀感慨不已,他覺得天子如此執著,費盡心血澆灌出來的科舉幼苗,將來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立于天地之間。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