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二百二十七章 臨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七章 臨戰

第二百二十七章 臨戰


更新時間:2018年10月18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幽州,燕津,這座河海交匯處的港口,是伴隨著永濟渠通航而繁榮起來的新生城池,如今隨著大量外來者的定居,變得人滿為患。

奉命到燕津集結的軍隊,于燕津城外駐扎,各軍宿營地連接成片,一座座營帳宛若房屋,遠遠看去,只叫人誤以為燕津城的規模瞬間翻了幾倍。

得益于永濟渠的開通,以及火輪船的運輸能力,使得大量軍隊和物資經由水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抵達燕津,對此,行軍元帥宇文維翰十分滿意,卻又不敢掉以輕心。

此時是上午,他帶著佐官巡視城外一處軍營,入營之后,首先看的是廁所,他要親眼看看軍營是否正確處理人、畜的排泄物,如果做得不夠,馬上就得改。

燕津地區,方圓數十里范圍內,分布著許多軍營,每日人吃馬嚼消耗大量糧草的同時,也產生大量排泄物,這些排泄物若處理不當,會污染水源或者營區地面,時間一長很容易引發瘟疫。

軍營里人越多,瘟疫爆發時死的人就越多,宇文維翰可不想己方大軍還未登上遼東的土地就傷亡過半。

來到一排草棚前,他在外轉了一圈,沒有進隔間去檢查,這種事由軍吏去做即可,宇文維翰要看的是廁所是否正常與沼氣池連通,看看“地埋式”沼氣池是否正常“造氣”。

行軍打仗時,宿營地產生的排泄物,一般是集中在幾道長坑里,離開之后將其就地掩埋,或者根本就不管,自古以來俱是如此,但現在,卻可借助沼氣池,將糞便等排泄物“廢物利用”。

燕津各軍營,當各部兵馬尚在途中、營地在搭建時,就已經挖好了沼氣池,當軍隊入駐,人、馬的排泄物都會收集到這些沼氣池中,所產生的沼氣,由管路引到遠處的沼氣灶,點燃后發揮作用。

沼氣灶可以燒水做飯,為軍營節省不小的薪柴開支,而沼氣池里處理過的糞便,其中各種蟲卵被殺死后,可以售與農戶用來肥田。

一車糞便,加兩車水,兌成三車糞水,當做商品出售,收入馬上就有了。

雇人在燕津周邊屯田的商賈,是糞水的大買家,而這些商賈之所以雇人在燕津甚至幽州各地屯田,為的就是“開中”,用屯田所得糧食,到幽州官府兌換鹽引。

商賈得了鹽引,就近到長蘆鹽場兌鹽,然后裝船,販賣到永濟渠沿岸地區,這買賣如今興旺得很,在幽州各地雇人屯田的商賈越來越多,所以燕津各軍營產生的大量糞便,不愁沒有銷路。

軍營里那么多人、馬,每日產生的大量排泄物,本來是嚴重的污染源,如今卻變成財源,不說盈利,至少把修建沼氣池的本收回來之后還有得剩,若軍隊駐扎時間再長些,賣糞便的收入還會更多。

想到這里,宇文維翰有些感慨,造沼氣池“變廢為寶”,這種手段,可是兵書上沒有的。

宇文維翰檢查完廁所及沼氣池,已是中午,他轉到營區灶臺所在地,看著士兵們排隊打飯,然后讓隨從多打一份,自己要親自嘗嘗,看看伙食如何。

一般而言,百姓們都是一日兩餐,即“朝食”和“夕食”,軍隊也是如此,如今為了鼓舞士氣,集結在燕津的各部兵馬,實行的是一日三餐制。

朝食不變,午時吃一餐,即“午食”,夕食延后到日落時分。

一日三餐,就是為了讓將士們吃飽,行軍打仗時體力跟得上,。

為了防止有人克扣飲食、以次充好,用劣質糧食及果蔬糊弄士兵,宇文維翰想了很多辦法來監督,和士兵們同吃一鍋飯菜,就是最好的辦法之一。

要是誰敢在伙食上動手腳,很快就會被揪出來。

而光檢查吃的還不行,將士們喝的水,必須是煮開過的,所以軍營里嚴禁喝“生水”,必須喝軍營統一提供的“熟水”。

燒水比較麻煩,但這個問題沒得商量,宇文維翰在召集各主要將領議事時,反復強調這點。

不是他矯情,而是確實有必要,不如此,不能保證軍隊的戰斗力。

此次大軍東征,從征的軍隊來自許多地方,有河北、河南、兩淮、山南地區等等,來自不同地區的士兵,身處異地,必然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

這問題可以很輕,士兵們因為水土不服,也許只是腸胃不適,過得一段時間就緩過來了;

這個問題也許會很嚴重,士兵們因為水土不服,上吐下瀉,患病臥榻,病得奄奄一息,甚至病死。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影響戰斗力,而這個問題,自古以來都困擾著帶兵將領,基本上就只能靠將士們自己的體質硬扛。

聽天由命,這不是一個將領帶兵打仗時的正確態度,行軍打仗時必須熟悉地形,不熟悉地形也得想辦法找向導,水土不服的問題,同樣必須想辦法解決。

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喝熟水(開水)。

多年來的實踐表明,軍隊行軍打仗時,將士們堅持喝熟水,能有效緩解水土不服的情況,也能有效降低將士們的患病幾率。

這種做法,是有“科學依據”的。

據說,人的腸胃里,有大量“細菌”存活,這些肉眼看不見的生物聚落成群,是為“菌群”。

這些“菌群”作為腸胃里的“原住民”,維持著腸胃的正常運轉,當“菌群”出現問題(大量死亡,或者菌種變化)時,人的腸胃功能會紊亂,表現出來的病癥就是腸胃不適、拉肚子。

而所謂的“水土不服”,應該是一個人到了外地,喝了當地的水之后,水中的“當地細菌”進入腸胃,與原有的“菌群”發生“激戰”,于是引發腸胃功能紊亂。

待得腸胃里的“菌群”穩定下來,人的腸胃便恢復正常,這就是水土不服之后,緩一段時間便好的原因。

所以,想要克服水土不服,辦法就是喝燒開過的“熟水”,因為水中的細菌都被高溫殺死了。

如此,也可防止將士喝下不干凈的生水導致發病。

這個“科學依據”,是父親說的,聽起來很玄,宇文維翰不太相信。

但父親帶兵多年,南征北討,軍中堅持喝熟水,從未大規模發生過水土不服的情況。

征伐南中的官軍,掃蕩遼東的官軍,同樣堅持喝熟水,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水土不服現象。

宇文維翰自己帶兵時,也堅持讓將士喝熟水,確實沒有因為將士們大量水土不服而導致戰斗力下降的情況。

事實勝于雄辯,此次官軍東征,宇文維翰定下軍令,全軍將士,除非迫不得已,否則必須飲用熟水。

他作為行軍元帥,本就有很多事情要忙,卻不辭勞苦,為處理排泄物及飲食的問題,到軍營里晃悠,看上去有些“不務正業”,但實際上卻是為了保障軍隊的戰斗力。

要打勝仗,并能光在排兵布陣上動腦筋,還要關心士兵疾苦,而關心士兵疾苦,就得關心到實處,水土不服的問題不解決,數十萬兵馬的遠征軍,崩潰只在旦夕間。

朝廷大軍,不可以在遼東因為水土不服導致戰斗力銳減,以至于戰敗。

這是父親在來信中反復叮囑的注意事項,宇文維翰深以為然。

吃著簡單的飯菜,看著周圍口音各異的士兵,他干勁十足。

如今是開春一月,天氣寒冷,沿海海域冰封依舊,要到二月初,冰層才會開始消融,屆時破冰作業才會有較好的效果,之后才能開始海運。

走陸路去遼東不是不行,但沿途消耗過大,不是此次東征的首選。

所以,集結在幽州燕津和萊州黃城的軍隊,需要在集結地駐扎一段時間,士兵們要做好臨戰前的各項準備,而各部將領,要在一起進行兵棋子推演,熟悉戰場地形。

熟悉戰術,確定各階段戰術目標,以便協同作戰,獲取最終勝利。

想到這里,宇文維翰有些激動,他為了遼東之役,已近準備了近十年時間,做了無數練習,甚至親自帶兵到遼東“實習”。

現在,真正的戰爭終于開始了!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