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一百一十五章 后起之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后起之秀

第一百一十五章 后起之秀


更新時間:2018年08月21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__歷史小說_書客居



小說:、、、、、、、、、、、、

淮水,一支船隊離開鐘離城外碼頭順流而下,浩浩蕩蕩航行在河面上,要趕在約定日期結束時抵達揚州廣陵,船隊中一艘大船上,李慧正在召集隨行人員開會。

會議內容,是對淮水兩岸棉花種植情況進行總結,作為通商院棉布提舉的李慧,開場白很直接:

“至尊巡視荊襄,接下來就要順流而下巡視長江,最后抵達廣陵,兩淮棉業的發展情況匯總報告,屆時必然是要御覽的。”

“兩淮地區的棉花種植及紡織情況,我們必須整理清楚,必須將實情上報,不得有絲毫隱瞞!”

“有不足之處,我們不知道,沒有指出來,那是能力問題;有不足之處,我們知道,卻報喜不報憂,那是態度問題,是要倒大霉的!”

“報喜不報憂,是官場陋習,然則朝廷要推廣棉花種植,需要知道最真實的情況,才好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如果我們報喜不報憂,將來出了偏差,誰都扛不起這個責任!”

“好了,會議現在開始,按順序發言!”

“商而優則仕”的李慧,和父親李方一樣,實現了“狗變人”的蛻變,成了朝廷命官,如今說起話來官威十足,但他本人就是棉業權威,所以說起話來底氣十足。

棉花,原名吉貝,一直都被當做觀賞植物而種植,故而名字里帶“花”。

棉花花絮(棉絮),實際上可以紡線,然后織成布,即吉貝布,現在叫棉布,而“棉”字,是為此造出來的字。

棉布的質量很好,為了發展棉紡織業,就得大規模種植棉花,但因為這種植物不像麻那樣在中原大規模種植了千年,所以對于棉花的種植,許多人都一頭霧水。

如何育種、選種、施肥、防澇、防旱、防蟲,不知道。

所以需要花時間讓農民們熟悉如何種植棉花,這時間可長可短,但再怎么快,數年時間總是必然的。

于是通商院及各織造司都在組織人手在各地推廣棉花種植,兩淮地區便是其中之一,棉花的推廣種植,相關人員這幾年都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然后各地相互交流,以促進棉花的種植技術發展。

無數人都在為了那個宏偉的目標而努力,李慧便是其中之一,而那目標,實際上是他和幾個同伴提出來的。

十年前,天子(時為西陽王)率軍討伐嶺表,黃州商賈子弟如影隨形,李慧就是其中之一,他和許多同伴在傳聞中的煙瘴之地嶺表交廣走了一圈,大開眼界。

李慧等幾個年輕的黃州商賈子弟,經過仔細的實地調查之后,認為吉貝(棉花)紡織業的前景不錯,所以面對“那一位”的詢問,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集中力量“攻關”,掌握棉花種植、棉布紡織技術,然后以此作為新生的產業,實現前所未有的紡織業突破。

這一設想,得到了“那一位”的大力支持,而李慧等人,為此奮斗到現在。

棉花的種植和紡織,在嶺表已有一定規模,而瓊州上的土著,對于棉花有著成熟的紡織技術,為了拜師學藝,李慧等人可是花費了好大一番功夫,而為了選出適合在中原大規模種植的棉花,他們也花費了不少心血。

歷經多年的努力,李慧等人當初構思的棉花產業,終于在中原有了初步成果,有了一批熟練的棉紡織工人,而棉花的種植面積也在擴大。

但這還不夠,因為若是沒有足夠的棉花,即便有了足夠的紡織工也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

而要培養更多的棉紡織工、改進棉紡織機械,也需要一定時間。

朝廷對發展棉紡織業很重視,不僅在河南、兩淮、江南推廣棉花種植,還在隴右地區推廣,而隴右的氣候和江南地區有所不同,對于棉花的種植技術有不同的要求。

許多問題,都需要棉布提舉李慧協調解決,而他當年的幾個同伴,同樣成了提舉,提舉們不停在隴右、東南、嶺表各地奔波,為了當年的雄心壯志而努力。

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他們對棉紡的信心,一直堅定不移。

他們判斷棉紡將是紡織業的后起之秀,前途不可限量,日后必然取代麻紡,而棉布肯定會成為最受歡迎的日常紡織品。

嶺表的棉紡織業已經有了規模,出產的棉布在中原供不應求,而東南各地紡織出來的棉布,雖然產量小,卻同樣被人搶購一空。

而棉花的用途不僅可以織布,還能御寒。

填充足夠棉絮的寒衣及被褥,御寒效果很好,不比填充綿絮的寒衣差,而棉絮和綿絮的價格,有天壤之別。

用棉絮制成的“棉衣”、“棉被”、“棉鞋”、“棉帽”,已經在遼東、遼西推廣使用過,軍民對這種衣物的御寒效果交口稱贊。

待得將來遼東大開發,必然少不了棉織品相助。

不僅如此,天下各地百姓也必然需要棉花制成的新式衣物御寒。

所以待得河南、兩淮、江南、隴右地區的棉花種植成規模之后,可想而知棉布的“市場占有率”會以何種速度飛快增加,屆時持續數千年的麻紡,恐怕就要漸漸邊緣化了。

一想到自己將會有幸參與開啟一個新時代,李慧就激動不已,所以即便一年忙到頭,他都干勁十足。

不僅幾位提舉如此,他們的屬下亦是如此,通商院為了促進工商業發展,制定了許多極受歡迎的規定,讓辛苦奔波的大小官員有了別人沒有的“福利”。

這些福利,讓大家有機會從快速發展的工商業里分一杯羹,仕途、“錢途”兩不誤,所以大小官員們做起事來同樣干勁十足。

會議進行了將近一個時辰,第一個議題結束,隨后第二個議題開始,內容是棉花的來料加工。

棉花(吉貝)并非中原原產作物,是從兩個方向進入中原的,一個方向是西面,也就是來自西域,此為陸路;另一個方向是南面,也就是來自南洋,此為海路。

而南面這一路,具體來說,是來自天竺諸國。

也就是說棉花的原產地是天竺諸國,和佛教相同,經由陸路(西域)和海路(南洋)進入中原。

那么天竺諸國的棉花產量如何呢?

南洋貿易公司派出的調查人員,親自前往天竺諸國進行了考察,發現正如番邦海商所說,那里的棉紡織業很發達,棉花的種植面積不小,產量不低。

天竺到中原(嶺表交廣地區的龍編、番禹港)的海路已經暢通數百年,大量海船往返于東西兩端,所以這意味著又一個商機出現了。

中原的棉花種植面積目前不大,棉花產量有限,那么就可以從天竺諸國那里收購棉花,運回來,來個“來料加工”。

首先是將棉花制成過冬用的寒衣、被褥等衣物,出售所得利潤十分可觀。

其次,將棉花紡織成布然后出售,同樣可以獲得不菲的利潤。

用海外舶來的棉花作為原料,進行加工之后出售,此即為“來料加工”。

那么為何不直接從天竺諸國的棉紡織業者手中直接收購棉布?

道理很簡單,對方的紡織技術依舊局限于人力,紡織出來的棉布“粗”了些,若是在以前倒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今中原的麻紡能夠紡織出很“細”的布,水力麻紡織機器改一改,就能紡織出同樣“細”的棉布。

所以才要搞來料加工,在中原棉花產量上不來的這段“空白期”,用舶來的棉花給各棉紡織工場“加餐”,順便練練手藝。

南洋貿易公司,已經聯系好了海外番商,對方前往中原途中,會收購天竺諸國的棉花,然后順路帶來。

如此新穎的貿易模式,今年是第一次開展,如今東南風漸起,若無意外,滿載天竺棉花的番商海船應該差不多進入南洋了。

這些來自天竺的棉花,會有一部分由南洋貿易公司的船隊轉運到揚州廣陵,屆時,巡視長江的天子,應該正好在廣陵。

說到這里,李慧敲了敲書案,鄭重申明:“屆時,廣陵的棉紡織工場,將會用天竺的棉花,為至尊紡織最好的棉紡織品,并展示來料加工的可行性!“

“這件事,將是通商、市舶司、南洋貿易公司、東南織造司展示實力的一件大事,無論如何,都必須成功!”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m.shukeju

小說相關、、、、、、、、、

_歷史小說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書客居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