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七十二章 想法(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 想法(續)

第七十二章 想法(續)


更新時間:2018年04月21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建康城東,青溪一隅,孔范在自家后院觀賞歌舞,雖然歌伎賣力的舞動著,但孔范的心思卻不在這上面,他想著如今時局,不由得漸漸入神。

數年前,在建康掀起兵變并試圖弒君的兩個逆賊陳伯固、陳方泰,如今招架不住官軍的圍剿,帶著余部西逃,逃到周國境內去了。

官家對此的態度是:弒君逆賊,罪大惡極,一定要把人抓回來。

為此,官家要遣使入周國,到長安面見周國執政、丞相宇文明,要通過交涉的方式,讓對方把這兩個逆賊送回陳國,由陳國處置。

這是很正常的表現,孔范覺得理所當然。

弒君,即便是未遂,也是罪大惡極,如今陳國、周國交好,按理陳國的要求合情合理,并不過分,如果周國沒有別的心思,就應該把人交出來。

但問題在于,對方未必會交,所以想著立功的孔范,必須要等一個消息。

他要和周國的豳王聯系,看看對方的說法如何,才能對此采取下一步行動。

如果豳王說此事沒問題,那么出使陳國的重任,孔范自然義不容辭;若豳王說此事棘手,那這個事情孔范就不會沾邊,免得羊肉吃不到,反倒弄得一身膻。

如今朝廷對于是否遣使入長安還未有定論,大家的擔心就是怕周國執政不愿意放人,那么己方遣使不僅徒勞無功,還會徒生變故。

官家似乎對如今的現狀很滿意,所以誰要是打破現狀,引得戰事起,怕是要倒霉。

孔范對如今的現狀也很滿意,所以他也不想打破現狀,至于立功之事,當然要看“機緣”,先看看豳王那邊怎么說再定,而他派往洛陽的密使,來回路上需要時間,所以自己在建康急也沒有用。

想到這里,他又琢磨起時局來,雖然如今風平浪靜,一切好得很,但孔范明白,周國遲早會揮師南犯,到時候還有沒有什么奇跡,可就很難說了。

周國如今的形勢,是幼年天子和成年權臣,執政的丞相宇文明,遲早要篡位,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即便宇文明自己猶豫,其心腹也會攛掇。

否則等天子長大了,相互間的矛盾還是會激化,與其那時候決裂,還不如早一些“三禪三讓”好一些,省得大家等得太久。

那么,在那之前,宇文明必然會要做幾件事情,獲取巨大的聲望,然后才好順理成章的受禪登基稱帝。

所以,攻滅陳國,統一天下這種大功勞,就是受禪前最好的禮物,孔范如果連這一點都看不到,那就白混官場數十載。

宇文明初執朝政,自然以求穩為主,那么待其穩定了政局,必然會對江南起心思,孔范不太清楚周國目前國內局勢如何,但他猜測,不過數年內,周國必然起兵南下。

屆時,除非有奇跡出現,不然陳國就完蛋了。

這一點,孔范相信很多大臣和武將都會想到,但沒人會跟官家說,因為官家不喜歡聽。

孔范若說的話,官家也許會聽,但他為什么要說呢?

說了有何用?除非周國再發生內亂,否則陳國是打不過周國的。

要想抵御外敵,就得加強軍隊,這就意味著幾個老匹夫勢大,孔范可不愿意。

萬一外敵沒來,幾個老匹夫起兵逼宮“清君側”,逼官家殺他們幾個奸佞以定人心,那該怎么辦?

對于孔范來說,比起外敵,自家武將的威脅更大,真到了周兵渡江的時候,建康城破又如何?他早就有后路了!

周兵攻破建康,他尚且可以投靠周國的豳王,保得全家安然無恙,若是讓幾個老匹夫逼宮,他一家就全完了!

周陳兩國無論是相安無事,還是刀兵相見,他都穩如泰山,唯獨要提防老匹夫們兵變搞“清君側”,那才是最要命的。

想著想著,孔范心定許多,注意力轉移到歌舞上來,看著舞伎們的婀娜多姿,他不由得興趣大增,哼起歌來。

他和周國的豳王宇文溫有勾結,但此事干系重大,對方可能不擔心走漏風聲,但他不行,一旦被官家知道,那就是殺身之禍。

所以,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小心保守著這個秘密,即便是兒子都不知道。

豳王如今坐鎮洛陽,位高權重,所以孔范不擔心陳國滅亡后,自己會倒霉,當然,對方屆時可以選擇過河拆橋,不過孔范不擔心,因為他之前送去的重禮,想必豳王會很喜歡。

宛若天仙的張麗華,貌美如花的寧遠公主,這兩位尤物必然讓血氣方剛的豳王寵愛有加,日夜索求之下,兩人為豳王生下一兒半女也說不一定。

權力和女人,是上位者的最愛,孔范知道這一點,所以認為自己在不產生任何威脅的情況下,宇文溫不至于過河拆橋。

一想到張麗華和寧遠公主,孔范就有些感慨,那時若不是他歲數已大有些力不從心,又有求于宇文溫,落入他手中的兩位絕色,自己說什么都要好好享用一番才行。

孔范把張麗華和寧遠公主陳媗當做禮物送人,知道這兩位必然會懷恨在心,不過他知道豳王已有佳偶,所以認為兩人不過是豳王的玩物,魚水之歡可以,言聽計從就不可能了。

正琢磨間,管家入內,在孔范耳邊低語幾句,他聽了之后若有所思。

管家來報,說據宮中來人密報,官家已經決定遣使入長安,向周國索要陳伯固、陳方泰二人。

看來,官家對這兩個人可真是恨之入骨啊。

大江之上,數艘大船逆流而上,向西前進,陳國使臣許善心,站在甲板上,感受著迎面吹來的秋風,看著大江兩岸的景色,以及護衛左右的周國水師戰船,感慨萬千。

許善心奉命出使周國,這不是他第一次去長安,這十來年間,他多次乘船溯江而上,回程時也經過這段江面,所以對這兩岸景色再熟悉不過。

這里,本來是陳國的秀麗河山,如今,卻被別國占據,距離收復遙遙無期。

想到這里,許善心默然,此次他出使周國,并不是向對方要求歸還陳國故土,而是面見周國的執政、丞相宇文明,請求對方把逃入周國的逆賊陳伯固、陳方泰交給陳國。

陳伯固、陳方泰弒君未遂,潛逃入會稽郡地界,帶著黨羽數千人躲在山中,躲了數年,頂不住官軍的圍剿,不久前西逃入周國洪州總管府地界。

官家對這兩名逆賊恨之入骨,故而派他出使周國,索要陳伯固、陳方泰。

這要求合情合理,按理說周國應該交出兩人,但實際情況卻很復雜,對方若是不給,陳國也沒辦法,許善心在想自己若屆時空手而回,官家面前就不好交代了。

他收起思緒,看向前方,前方江面左側(南側),江岸邊聳立著一座高大的山丘,山腳下江邊,停泊著大量船只,看樣子是一處要津,故而聚集這么多的船只。

這座山,許善心知道,就是江防要地西塞山,當年官軍在此據守,布下重兵,卻沒能擋住順流而下的周軍。

而現在,周國占據了江州,江州以西的西塞山,不再是前線,如今卻聚集了這么多船只,許善心覺得有些奇怪,待得船只漸漸接近西塞山,他發現西塞山下的船只,似乎都是民船。

陪同陳國使臣西進的周國江州刺史許紹,見著許善心關注西塞山碼頭,便開口解惑:“貴使,此為西塞山碼頭,從大冶而來的鐵制品,就是在這里裝船,經江州駛入彭蠡湖,售往沿岸各地。”

“原來如此。”

許善心點點頭,和遠親許紹交談起來。

許善心祖籍高陽,而許紹,同樣祖籍高陽,他們的祖宗同出高陽許氏,后來陸續南下,在江南開枝散葉。

將近三百年時光流逝,高陽許氏,已經在江南有了許多分支,許善心祖上這支,是在永嘉之亂時就定居建康,之后世代在南朝為官。

許紹祖上,是在蕭梁時定居安陸,所以如今又稱安陸許氏。

作為江州刺史的許紹,依禮親自到兩國邊界迎接陳國使節許善心一行,然后陪同許善心前往上游黃州地界,而現在,過了西塞山,就是黃州總管府的官員,來迎接許善心一行。

許善心如今將近三十六歲,而許紹如今二十八歲,兩人年紀差距不算大,一見如故,故而一路過來,交談甚多,許善心不太好跟其他周國官吏問的事情,卻愿意向許紹開口。

當然,這不涉及軍國機密,而若真的涉及,許善心不會問,許紹自然不會說。

西塞山碼頭,如今已是民港,所以沒什么好掩蓋的,許善心正聽著許紹解說,忽然發現前方情況不對,不由得開口問道:“許使君,前方怎么濃煙大作?”

許紹聞言看去,視線越過西塞山,確見遠方山中濃煙大作,看其架勢,似乎是一場大規模山火,他卻不以為意,答道:

“貴使莫要見怪,這不是山火。”

許善心聞言覺得有些奇怪:“不是山火?那是?”

許紹微微一笑,答道:“那是大冶監...不,大冶制鐵所高爐冒出來的濃煙,晝夜不息,白日里那一股股濃煙十分醒目,以至于西塞山處都可望見,到了夜里那邊火光閃爍,同樣在此可以看見。”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