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六十四章 黑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四章 黑潮

第六十四章 黑潮


更新時間:2018年04月17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艷陽高照,風和日麗,風暴過后,百廢待興,張魚看著土人們城池(土圍子)里一片狼藉的樣子,不由得搖了搖頭。

媽的,不過是個土圍子,請我去住都不住!

想歸想,張魚還是擠出笑容,迎上前去,前方,是一個奇裝異服的土人首領,苦著臉向張魚跑來。

這位土人首領,名為“老崔”。

當然,“老崔”只是張魚對這土人部落首領的稱呼,對方說的是土語,沒有漢名,名字只能以讀音寫成漢字,但這樣所得名字太奇怪又不好記,所以張魚只能根據讀音,稱呼對方“老崔”。

今日才結束的一場大風暴,把老崔部落定居的城池(土圍子)吹得慘不忍睹,如今老崔見著“神人”來了,趕緊跑來訴苦。

借助通事居中“翻譯”,張魚提議,由他組織人手,為老崔的部落修建一座像樣的土圍...城池,費用好說,意思意思就行了。

對于這個提議,老崔激動不已。

老崔之所以激動,是因為他見著“神人”居住的地方,在這次大暴雨中安然無恙,而自己和部民住的地方,卻沒有熬過去。

每年的這個季節,南面的海上總會有狂風暴雨不時來襲,各部落世代居住島上,當然對此已經習以為常,所住的房屋都經過加強,本來不會有事的。

但這次風暴特別厲害,老崔的“祖傳大宅”塌了大半,先前用珊瑚等海產從“神人”手中換來的“水晶杯”,碎了,對此,老崔心痛不已。

而張魚聽了之后,當即表示馬上送一個。

是送,白送。

老崔對此感激得涕淚橫流,因為房屋被毀嚴重,他便接受“神人”的邀請,帶著家眷到對方居住的地方暫住一段時間。

之所以張魚會被島上土人視作“神人”,是因為他帶來的醫生,能治好島上居民的許多疑難雜癥,雖然不能包治百病,但總比島上那幾近于巫術的醫術要高明得多。

不僅如此,張魚帶來的醫生里還有經驗豐富的穩婆,為許多部落的難產婦女接生,保得大小平安,這讓各部落首領和部民感激得涕淚橫流。

帶著醫生、穩婆和土人打交道,事半功倍,這是廣州總管府和各地俚僚部落打交道時總結的成功經驗,也是黃州商賈在嶺表經商時的成功經驗。

張魚靠著醫生,成功獲得這座大海島上部落首領的初步信任,而隨船運來的各種奇珍異寶,晃花了各部落首領的眼睛,讓他們對“神人”愈發尊敬起來。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張魚能夠召喚天雷,輕而易舉把島上最強的部落消滅。

所謂最強部落,那是張魚的船隊抵達這里之前的事,在身披鐵甲、擁有轟天雷的軍隊面前,連皮甲都沒幾件的所謂最強部落,和稻草人沒區別。

施展神威的“天兵”,讓其他部落土兵嚇得跪地磕頭,隨之而來的場面,不是大屠殺,而是市舶司的貨物展銷會。

市舶司提督張魚,帶著船隊來到這座大海島,不是來搞大屠殺,而是來做買賣,作為商人,要是把客人都殺光了,那東西賣給誰?以后還要不要做買賣了?

郎主說過,市舶司船隊是商隊,不是海寇!

這一點張魚謹記在心,至于那個所謂“最強部落”,只是因為不識相,妄圖使用暴力搶奪“寶物”,才有如此下場。

“最強部落”的城池,如今已經被改建成市舶司的貿易據點,堅固異常,常駐士兵數百,外加市舶司吏員、工匠、駐島商賈及相關人等的其家屬,共計一千余人。

而“以德服人”的張魚,成功說服島上各部落首領,聚集人力物力,建起了一座新的碼頭,以便市舶司的大海船能夠較為方便靠岸。

產自中原的布帛、絲綢、瓷器、茶葉、玻璃器皿,讓島上的各部落首領目不暇接,毫不猶豫的拿出金銀以及珊瑚等名貴海產來交換。

而來自中原的粟麥,為這農業水平低下的海島,初步緩解了糧食問題。

當然,糧食得用海產來換,價格好說。

島上雖然物產貧瘠,只有海產才能讓市舶司的船隊有賺頭,但島上部落之中,有許多部民擅長航海,對附近海域十分熟悉,這,才是市舶司最需要的“特產”。

張魚當年在倭國時,得知博多所在筑紫大島(竹斯國)南端,經常受到“南蠻海寇”的襲擊,而現在,他所在的大島,就是倭國所稱“南蠻海寇”的老巢。

島上的部落靠海吃海,時不時派人乘坐小船,沿著東北方向系列小島前進,抵達倭國的筑紫大島南端,登陸后搶劫沿岸村落,故而被對方稱為“南蠻海寇”。

這座大島上的土人,對周邊海域十分熟悉,這正是張魚急需的人才,他作為市舶司提督,要想辦法開辟可靠的航線,以及尋找新的貿易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壯大周國的海上力量。

海貿風險很大,但有暴利,能讓沿海的貧苦漁民有一條出人頭地的機會,市舶司要想盡一切辦法促進海貿發展,所以船隊抵達東海上的各處小島,不會搞大屠殺,而是做買賣,順便探索海域。

海貿的巨額利潤,能吸引越來越多的漁民出海遠洋,只有參與海貿的人多了,中原航海水平才會快速發展,那些古籍上記載的海外島嶼、異國番邦,和中原的聯系才會密切起來。

張魚所在的這座大島,無法從中原典籍里找出確切的名稱,甚至都不知道先人是否到過這里,所以名字得“新擬”。

市舶司的船隊經過粗略“測繪”,將海島的大概形狀以及緯度上報豳王,豳王隨后為這座呈長條狀、南北走向的大海島取名“琉球”,并正式上報朝廷。

張魚對此覺得奇怪,因為按照豐州沿海漁民的說法,“琉球”或者“流求”,應該是豐州東面隔海對望的那一座大島,不該是這里。

那座大島又有別稱為“夷洲”,位于張魚所在“琉球”的西南面,是一座很大的島嶼,市舶司派出的探索隊如今正在勘察。

而這支探索隊,就是從瑯琊港出發,抵達琉球后前往夷洲,今年年初,已經在夷洲最北端的一條河流入海口附近建立據點。

這個據點有個名字,是豳王親自擬定的,名為“雞籠”。

雞籠位于夷洲最北端,將會常駐數百人,市舶司的吏員以雞籠為貨棧,嘗試和當地土人打交道,目的依舊是做買賣,暫不打算遷移中原百姓到夷洲墾荒、定居。

因為這只是市舶司所規劃“南道航線”上的一個港口,為過往船只提供補給、靠泊、躲避風暴所需的泊地,暫時沒有能力開疆辟土。

從廣州番禹北上的海船,沿海岸線航行抵達豐州侯官附近海域后,可以轉向東面橫渡大洋,穿過自北向南快速流淌的一股洋流,抵達夷洲雞籠。

稍作休息后,沿著雞籠東北方向一系列島嶼航行抵達琉球,繼續沿著一系列島嶼向東北走,抵達倭國筑紫大島南端。

而從瑯琊港、淮口出發的船隊,可以不走傳統的“北道航線”,先順著洋流南下,在侯官附近海域轉往“南道航線”前往倭國,這就不需要冒險橫渡黑水洋,也不需要經過高句麗、百濟沿海。

畢竟,不是什么海船都有勇氣直接橫渡大洋,因為東海深處有“滾涂浪”,海船一旦遇到會很難前進,進退兩難。

更別說橫渡大洋時一旦遇到海上風暴,船只躲都沒地方躲。

這條“南道航線”,沿途有許多島嶼,可以作為船隊航行的參照物,所以不容易迷航,這些島嶼也可以讓其躲避海上風暴時有可靠的泊地,能夠最大限度保證市舶司對倭國貿易的正常開展。

能夠為郎主勘察這條航線,張魚覺得很光榮,但他通過和土人打交道,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事情。

在這已經被市舶司命名為“琉球”的大海島東面海域,據“老崔”等部落首領所述,有一條巨大的洋流,自南向北流淌,其海水流得很快,終年不止。

許多部落派往北面打劫的小船,就是駛入這股洋流之中,借助洋流之力,輕輕松松抵達北面的大島(倭國筑紫大島),登陸打劫沿岸村落。

這股洋流,海水顏色相比正常海水明顯發黑,故而被土人們稱為“黑水”,但張魚親自乘船走了一圈之后,認為稱之為“黑潮”更加貼切。

琉球的土人們世代相傳,說自己的祖先,是從遙遠的南方大島上,乘坐船只借助這股“黑水”北上,來到這里定居。

又有一部分人繼續乘船北上,借助這股黑水,抵達北面的大島定居。

這股黑水,終年不斷自南向北流淌,過了北面大島之后,還會流經倭國的大港(難波津)附近海域,在那里,黑水折向東繼續流淌。

土人們認為,這黑水會一直流淌到世界的盡頭。

世界的盡頭是什么樣子?

不知道。

老崔的祖上不知多少代以前,據說出了幾位勇士,帶著自己的家人,還有糧食和成雙成對的家禽家畜,乘坐一艘大木船,插著威武的圖騰柱,順著黑水北上,再折向東面,要探索世界的盡頭。

勇士們一去就再沒有消息,許多年過后,大家都認為這些人已在世界的盡頭墜入深淵,然而某一天,自南向北流淌的黑水上,從南邊漂來了那個威武的圖騰柱。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張魚很想弄清楚。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