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一百三十八章 路線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八章 路線圖

第一百三十八章 路線圖


更新時間:2017年12月25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用數學計算的方式來判斷收益,這種解決辦法的思路并不是宇文溫“發明”的,古來有之的商賈們,為了盡可能判斷一筆買賣值不值得做,肯定會用算術來算成本。

然而用內插法來算收益率,那可真是“前無古人”,因為商賈們沒有編制歷法的需求,不會想到用內插法算收益,而學者們,只會想著用內插法算歷法。

這就是數學的實際應用問題。

宇文溫認為數學是一門很重要的科學,要想推動各學科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肯定離不開數學,各種機械制造同樣離不開數學,而貨殖(經商)也離不開數學。

對于數學的需求其實一直都有,問題是由誰來提出需求,如果是官府提出需求,自然有學者喝了吏員想辦法解決,而若是社會地位卑賤的商賈提出要求,劉焯這樣的飽學之士除非窮潦倒,否則肯定會斷然拒絕。

所以,內插法的實用化,是由宇文溫提出需求,請那些學者用數學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當然,適當的“潤筆費”、“指點費”是必須有的。

效果很好,內插法果然實用化了,可以預見的是,這種數學公式會為日興昌帶來豐厚的利潤,但這只是數學實用化的步驟之一。

宇文溫還提出了新的需求,那就是如何高效、低成本拓展和維持商路。

譬如,黃州鏢行接了個單,要押送一批貨物從西陽出發,經江州過大庾嶺入嶺表,最后抵達廣州番禹,那么,是一支鏢隊全程負責押送劃算,還是沿途各分號小鏢隊接力押送劃算?

如果鏢行在這條重要的商路上開設分號,根據業務量的不同,分號和分號之間距離多少為好?每個分號的隊伍數量,維持在多少合適?

每個小鏢隊的鏢師人數,大概多少比較合適?

同樣的道理,對于黃州商號來說,在各條主要商路上,設多少分號為好?

各地分號會在當地經商,收購當地特產,通過商隊運輸到其他地方銷售借以牟利,那么,這些特產運輸距離的極限在哪里?

會不會運到銷售地后,運輸成本遠超銷售所得而導致虧本?

再擴展需求,巴、湘、桂及嶺表各地的特產,其銷售范圍的極限在哪里?

或者說,為了確保收購的嶺表特產在山南、河南、兩淮銷售時還能賺到錢,黃州商號應該怎么經營商路?

這樣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如果是經驗豐富的商人,當然有辦法慢慢琢磨出來,但若是能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那可就“科學得多”。

然而,如果是商賈有償請數學家們解決,這些清高的學者哪里會搭理滿身銅臭味的商賈,可想而知對其請求基本不會搭理,但若是西陽王發話,那就不一樣了。

學者們寒窗苦讀鉆研學問,大部分人都是為了“學而優則仕”,而這些學者基本上沒能力得家族蔭庇,也沒能力上戰場玩命搏軍功,所以才選擇走這條路入仕,實現人生理想。

這種理想不一定是庸俗的“升官發財”,譬如劉焯接受天子征辟去長安,就是要為爭取機會,將自己嘔心瀝血編成的新歷法成為朝廷正式發布的歷法,永載史冊。

但入仕的機會很難得,不是隨便哪個學者都有機會得天子、權貴們青睞,得舉薦、征辟做官,甚至即便好不容易入仕,因為沒有強力靠山,做的都是不入流的小官,胸中才學不得施展。

那么,若得西陽王青睞,得其舉薦入仕,難道不是很好的機會么?

所以,幫助西陽王解決一些疑難問題,就是獲得西陽王青睞的好辦法,更別說這種“答疑”還是有償的,即便未得機會入仕,至少有不菲的收入,對于聚集西陽的學者們來說,何樂而不為。

有強烈的需求,有雄厚的資本愿意出價,有雄厚的學術力量可以“答疑”,還有西陽王這個“任務發布欄”,數學的實用化進程,在西陽已經走上正軌。

黃州的商賈、作坊主們,通過西陽王府尋求數學家們的幫助,實現共贏。

王越等人今日匯報的內容,其一是內插法算收益率,其二,是黃州自光州再到汝陰商路的優化結果,而第二項內容,換個表述方式,意義就不一樣了。

那就是,如何確保黃州經光州到潁州糧道的高效、低成本維持,如何減少糧草在運輸途中的消耗,如何用一文錢花出兩文錢的效果,支撐東南道行軍在兩淮的作戰。

這意味著數學家們以“指導者”的姿態,進入戰爭領域,為宇文溫的雄心壯志提供強有力支撐。

南北紛爭數百年,沒有數學家的介入,仗依舊打得起來、打得很好,因為軍吏們、地方吏員們也有計算能力,能夠確保后勤供應,維持糧草運輸。

反正對于主帥、各部將軍來說,他們只需提要求,要求確保軍需到位,軍吏、地方官完成就好,完不成,就借人頭一用,所以,有沒有數學家的介入,其實都無所謂。

但宇文溫的看法不同,科學家的力量,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能夠理解的,軍吏們世代積累的“經驗數學”,根本就沒辦法和真正的數學全面抗衡。

因為他要引入的是數學模型,即便以這個時代的數學水平,真推導出數學模型也會很粗糙,但依舊會是效率倍增器。

對于農業國家來說,陸地擴張是有極限的,因為隨著軍隊作戰范圍的擴大,糧草輸送成本會超過國力能夠負擔的極限,后勤撐不住,有強兵也沒用。

一千里的陸路運輸,出發時有十斛糧草,到了目的地就只剩下一石,后勤的問題,決定了中原王朝的擴張極限,除非學蒙古大軍,一路燒殺搶掠。

如何利用數學計算出合理的糧草運輸方式,是宇文溫想要得到的結果,現在,結果出來了。

王越拿出厚厚一本記事簿,上面密密麻麻寫著兩個“數學模型”的推導過程,為了這個過程,總共花了十萬貫。

無數學者,拿著商會提供的原始資料,經過無數次辯論、推導,終于推導出兩組公式匯總,即數學模型,一個是民用,一個是軍用。

民用指的是如何高效、低成本維持開拓和維持一個商路,相應費用由黃州商會承擔;軍用指的是軍需物資運輸的優化,相應費用由西陽王府承擔。

民用數學模型,已經開始投入實用,效果不錯;而軍用數學模型,現在已經有了優化結果。

另一人在宇文溫面前展開一個卷軸,卷軸長度超過一丈,上面畫著路線圖,還有各種說明。

這個路線圖,主枝是從西陽開始,向北翻越大別山,過光州、汝陰、渦陽,一直到徐州州治彭城。

其上有分支,北支(上支)有三:其一是光州向北,過懸瓠、邵陵、長社、滎陽直達黃河南岸;其一是在渦陽向北,過小黃抵達黃河南岸。

其三是在彭城向北,直抵青州總管府治所東陽。

南支(下支)亦有三,主要為水路:其一,汝陰經過潁水向下游過壽春抵達合州汝陰;其二,渦陽由渦水向下游過鐘離抵達長江北岸。

其三,是從下邳走泗水過泗口、山陽、邗溝到廣陵。

這份路線圖,上面密密麻麻畫著許多節點,這些節點代表著水、陸驛站,其中包括換過主人的一些塢堡,都是軍需糧草的中轉站。

每個驛站配備多少勞力、馱馬,最優轉運距離多少,每日的輸送量大概是多少,都有詳細的說明。

這就是數學家們給出糧道節點的最優解,以一種粗糙的數學模型,計算出在確保糧食運輸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運輸成本的人員配置。

宇文溫從身后柜子里拿出另一卷卷軸,攤開之后同樣也很長,上面同樣畫著密麻麻的線路圖,同樣有很多節點和詳細說明。

這一份路線圖,是軍吏們群策群力的結果,他們用世代相傳的經驗,按照西陽王的要求,繪制出了這份路線圖,凝聚了許多人的心血。

因為西陽王給了他們脫去吏籍的希望,給了他們由吏變官的希望,所以這份路線圖的可信度很高,能在維持糧草輸送的前提下,極可能節約成本和縮小損耗。

兩份路線圖放在一起,宇文溫沒有逐一對比各節點位置、人數配置是否相同,直接看起“配置匯總”,而兩份路線圖給出的配置匯總,大同小異。

經驗和科學,合二為一了。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