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二百二十八章 兵臨城下(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兵臨城下(續)

第二百二十八章 兵臨城下(續)


更新時間:2017年09月01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第四卷漫漫荊棘路

眼圈發暗的王頍,手中拿著一個小冊子,跟在幾名士兵身后,靠著墻壁一側拾階而上,臺階上青壯和士兵們來來往往,要么挑著東西,要么背著物資,向城頭輸送物資。

因為連日騎馬趕路,又未得好好休息,所以王頍頗為疲憊,腳步有些飄,他現在是個年近不惑的中年人,不再是當年長安城里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的少年郎,當時的他一晚不睡都能生龍活虎。

從西陽到安陸,王頍陪同陳國降將王猛等人先是乘坐有軌馬車經武昌去夏口,一開始大家還為如此新穎的出行方式所驚嘆,結果半路上被夏口出發的運兵馬車堵了,折騰了許久才得以繼續前進。

這件事讓正好同行的鄂州長史鄭通有些尷尬,不過對于王頍一行來說不過是小插曲,到夏口住了一晚,次日乘船過江,經涢口入涢水,往上游安陸而去。

抵達安陸后,王猛等人在城里住下,等候山南道大行臺尚書令宇文明的接見,而王頍卻顧不得休息,跟隨前往豫州州治懸瓠的援軍一起北上。

軍情緊急,軍隊行軍強度很大,王頍雖然有馬代步,但也跟著將士們一起趕路,翻過桐柏山進入申州地界,又繼續向懸瓠前進。

途徑白茍驛時,他們遇到了南下的一支隊伍,雖然對方沒有公開身份,但王頍還是察覺到這支隊伍有些不同:大概是移駕山南的天子一行人。

這只是王頍根據蛛絲馬跡所推斷出來的結果,但此事與他無關,對方沒有公開身份,大概出于安全考慮,王頍就當不知情,視而不見。

白茍驛位于懸瓠以南不到百里,按說接下來的行程可以不那么匆忙,但局勢已經急轉直下,因為丞相尉遲惇率領的大軍即將兵臨懸瓠城下。

王頍跟著援軍晝夜趕路,終于在敵軍游騎頻繁襲擾懸瓠地界時順利入城,而這支隊伍,是近期抵達懸瓠的最后一只援軍,下一批何時能來,沒人知道。

孤城不可守,援兵絕人心散,懸瓠的形勢看起來不妙,但王頍絲毫不后悔入城,他既然選擇以身犯險,就有了必死的覺悟。

“坐。”

身著便服的宇文溫,坐在幾個沙袋上,示意王頍坐在一旁,當然,一旁也只有沙袋。

“謝大王。”

王頍行禮后毫不猶豫的坐在旁邊沙袋上,和宇文溫一樣,是垂足而坐。

“王參軍昨晚也是一夜未眠?”

宇文溫看著同樣是“熊貓眼”的王頍問道,還帶著笑容,王頍點頭稱是,然后心中一凜:這位怕是要找茬。

“屬下挑燈夜讀,不知不覺東方露白。”

“油燈光線昏暗,王參軍可要提防長此以往導致眼睛看不清東西。”

“多謝大王提醒。”

前任西陽王府記室參軍劉文靜,如今留在嶺表廣州擔任要職,現任王頍,被人稱為“王記室”或“王參軍”,他小心翼翼的回答,生怕被宇文溫借故發飆。

經過長時間接觸,王頍大概琢磨出宇文溫的行事風格,簡而言之,西陽王要是忽然笑瞇瞇的和你講話,十有八九是在憋壞水,一不留神,那就要倒霉。

一般而言,宇文溫不會平白無故如此,一旦發生了,要么自己招惹了對方,要么對方心情惡劣。

王頍是昨日才抵達懸瓠,沒機會也沒理由去招惹宇文溫,但他知道宇文溫心情不好,因為有消息稱邾王后在邵陵為安州軍所埋轟天雷炸傷,生死未卜。

邾王后尉遲氏即是宇文溫的王妃,這對夫婦若按朝廷的封號,是邾王和邾王后。

聽到這個消息,王頍的第一反應就是謠言,他以為宇文溫能想通其關鍵,結果現在一看,這位黑著眼圈,想來是一夜未眠,為謠言所困。

伉儷情深,西陽王也有弱點,王頍能夠理解,但現在不是出言相勸的時候,因為誰越勸,就越倒霉。

“王參軍?”

“屬下在。”

“寡人給你看的資料,可曾看明白了?”

“大王,孤城不可守。”

“現在說已經晚了,尉遲惇即將兵臨城下,跑是跑不掉的。”宇文溫笑瞇瞇的看著王頍,心里正在琢磨如何借題發揮,王頍當然心知肚明,所以要認真應對。

“屬下冒昧,請問大王計劃要守懸瓠多久?”

“你說呢?”

“大王,談正事要緊。”

宇文溫哼了一聲,收起笑容,這一舉動讓王頍心定不少,侍立宇文溫身邊的張魚見著要談正事,便示意其他侍衛后退,省得礙事。

“寡人,打算效仿韋孝寬守玉璧,逼得尉遲惇黯然退兵,所以不是能守多久的問題,是如何想辦法讓對方傷亡慘重。”

“大王昨日所給資料,屬下一一看過,請恕屬下直言,許多城防措施不過紙上談兵爾。”

王頍不是故意危言聳聽,他昨日入城,向宇文溫表明軍前效力的決心,對方給他許多資料,說看過之后再說,而現在,他就得說出個所以然來。

宇文溫給的資料內容詳實,讓王頍對如今懸瓠的狀況有了明確的認識,宇文溫雨夜入懸瓠后,就一直在加強城防,而這段時間以來的努力,決定了安州軍能否在優勢兵力敵軍的進攻下守住懸瓠。

其中有許多措施和手段,是王頍聞所未聞的,他甚至敢確定,這些守城的方法是前無古人。

看文字描述,似乎實戰的效果會不錯,但王頍覺得正是因為之前從未有人用過,所以效果值得懷疑,他翻開小冊子,開始提問題。

宇文溫做出的決定,基本很難更改,王頍來得晚,沒能參與決策,所以現在他能做的以及宇文溫需要他做的,就是作為質疑者,用另一種視角來進行攻防推演。

換句話說,宇文溫也有考校王頍之意。

所以王頍不敢懈怠,昨晚徹夜未眠挑燈夜讀,此時已是成竹在胸,開始向宇文溫發難:“大王,屬下認為,官軍欲在懸瓠實行所謂食物配給制,難度頗大。”

“何以見得?”

“若敵軍圍城,物資供應必然緊張,對于城中士兵來說,不患貧,患不均。。。”

“參軍的意思,是寡人賞罰不明?”

“非也,大王要實行食物配給,盡量減少糧食消耗,需要對將士們每日口糧進行嚴格限制,然則守軍又分安州軍和歸降的豫州軍,大王要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實際會讓有的人覺得不公平。。。”

“和大王座談的是?”

“回楊使君,那是西陽王府的王參軍,掌記室事。”

“噢。。。”

楊素點點頭,駐足觀望,沒有按原先的想法去向西陽王稟報城防事宜,反正也不是什么急事,稍后再說也可以,不過身邊吏員方才所說,讓他想起往事。

王府佐官,有列曹參軍,所謂“列曹”,即功曹、兵曹、水曹、戶曹、倉曹、兵曹、禮曹等參軍,而其中最為重要、最受府主(藩王)信賴的參軍是記室參軍。

記室是指掌管文書之官,王府的記室參軍負責藩王的文書起草,一般來說,藩王會任命有才學并十分信任的人擔任此職。

那年,年輕的楊素躊躇滿志,被晉王宇文護引為記室,原以為從此官路一帆風順,結果。。。

還好當時的皇帝宇文邕沒有對晉王黨羽趕盡殺絕,楊素才保得一命,人生無常,往事歷歷在目,他覺得自己年過不惑卻依舊蹉跎,只嘆時間流逝之快。

見著宇文溫與其記室交談恐怕持續時間不短,楊素請旁邊吏員代為傳話說稍候再來,隨即領著隨從轉身離開,不過沒有下城墻,而是沿著城頭向前走去。

天子離開懸瓠往山南安陸去了,一行人輕騎上路,楊素掐指一算,今日應該已抵達申州,只要不出意外,必然能安全抵達安陸。

他的兒子楊玄感侍奉天子左右,和劉居士、宇文化及不同,是作為禁軍將領追隨天子一起去安陸,楊素覺得自己即便遭遇不測,好歹香火不會斷。

與此同時,楊玄感也是作為人質,讓懸瓠的安州軍將領對他放心,讓西陽王對他放心。

別人是對他楊素放心了,可面對即將兵臨城下的尉遲惇大軍,即便有西陽王親自坐鎮城中,楊素知道依舊有許多人心中惴惴。

不過他可不會輾轉反側睡不著覺,因為懸瓠城防已經得到明顯加強,楊素仔細看過各項布置,對己方守住懸瓠有信心,而且是超乎尋常的信心。

西陽王宇文溫,布置了許多聞所未聞的“工事”和防御手段,楊素自詡熟讀兵書無數,卻從未在書上見過如此的守城方法。

最典型的“工事”是“掩體”,楊素旁觀過一個掩體是如何建成的:先用一根根樹干搭建成平頂木棚,以門字形鐵釘釘牢,然后用沙袋/土袋將木棚前、左、右壘起來,棚頂也鋪著沙袋。

“掩體”內部有立柱支撐,這樣一個土木混合的“掩體”,可以容納一個什的兵力,掩體前方開一條縫,人在掩體里可以通過這個一尺寬的縫向外觀察,也可以用矛往外捅、用弩向外射箭。

掩體后側也有土壘,兩側開口,供士兵進出,因為設計巧妙的緣故,據說可以抵御轟天雷爆炸時產生的“沖擊波”和碎片,如果有轟天雷正好在掩體旁爆炸,都無法炸傷掩體里的士兵。

對于這個說法,楊素一開始是不信的,然后宇文溫召集將領們現場觀摩,隨機選了一個掩體,將一個大號轟天雷放在掩體頂部引爆。

硝煙散去,雖然頂部沙袋有些破損但掩體安然無恙,掩體里拴著的幾只羊依舊活蹦亂跳,楊素在掩體里仔細看了幾遍,發現結構基本完好。

掩體的效果演示不光用上了轟天雷,還用上了巨石,一個磨盤大小的石頭從城頭扔下來,正好砸中墻腳搭建的掩體,結果一聲悶響后大石并未將掩體砸垮。

將領們又到掩體里查看,發現結構無損,估計再挨上幾顆大石都不會有事,大家信心由此大增,而類似的“工事”還有很多,雖然結構有些不同,但都是由沙袋/土袋結合木材修建而成。

臨戰,把掩體外表的沙袋/土袋淋濕,根本不怕一般強度的火矢,也不怕敵軍投石機投擲出的火球,至于對方投擲過來的轟天雷、石塊,城頭上的士兵可以借助各種掩體確保不被其傷害。

與此同時還可以立刻放箭、輔以其他手段攻擊蟻附攻城的敵軍,花樣之多,讓楊素看了大開眼界。

據說荊州方城的守軍已經用上了類似的“工事”,所以才能在敵軍的圍攻下巍然不動,而懸瓠這邊有西陽王宇文溫親自坐鎮,退敵手段又多了許多。

宇文溫自從偷襲懸瓠得手,立刻組織人手修葺城墻以及各類防御“工事”,所以到了現在。。。。

楊素環顧四周,看著布局有些詭異的懸瓠城內景象,不由得感慨良多,西陽王的本事,他算親眼見識了,原先想進言勸宇文溫除了囤積糧食,還要多囤積柴禾,可對方已經提前安排。

想進言加固城墻墻基,對方也已經安排人去做,想進言在城中挖深井、壘高臺存儲糧草防水攻,對方都已經考慮到了。

甚至連埋尸體的坑都已經準備好,而為了防范火攻,城中幾乎大半的建筑都已進行改造,變成了沙袋/土袋和木材搭建起來的掩體。

還有很多改造聞所未聞,楊素覺得自己果然是賭對了:他覺得宇文氏必然在軍械上有一手,藏著類似當年投石機、轟天雷等秘密兵器,足以彌補實力上的差距,在尉遲氏的全力進攻下站穩腳跟。

楊素沒有看到宇文氏的“秘密兵器”,但名目繁多的“防御工事”使人信心大增,如今宇文溫任命楊素為守城將領之一,他決定好好見識一下,對方是如何以孤城對抗尉遲惇的十萬大軍。

宇文溫要將懸瓠變成第二個玉璧,借以消耗尉遲惇的主力大軍,楊素對此深有同感,若宇文溫頭腦發熱要搞偷襲借此退敵,他決定對方不聽勸,自己趕緊溜,沒必要陪著一個瘋子去送死。

楊素正琢磨著守城事宜,忽然聽得號角聲大作,那是示警的號角,預示著城外有敵情。

楊素抬頭向北方望去,只見地平線上塵土飛揚,似乎有鋪天蓋地的洪水南下,向懸瓠城撲來,游蕩在城外的安州軍哨騎,紛紛向城池回撤。

拿起千里鏡望去,楊素在千里鏡視野內勉強看到塵土中涌現無數旗幟,如用旌旗蔽日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他常年帶兵,大概看得出對方的兵力規模。

前鋒,騎兵,三千以上。

這些騎兵正在開路,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主力大軍。

尉遲氏的當家人,終于率軍兵臨懸瓠城下。

熱搜: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