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二百二十章 決定(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章 決定(續)

第二百二十章 決定(續)


更新時間:2017年08月27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投推薦票:


夜,尉遲佑耆正在挑燈夜讀,讀的是兄長尉遲惇親筆所寫密信,密信是由蜀王府另派的密使帶給他的,內容絕不能為外人所知。

尉遲家族,如今已走到關鍵地步,遇到一個坎,若是能順利邁過去,前途一片光明,可若是邁不過去,當年的爾朱家族的下場,就是尉遲家族的前車之鑒。

如今的尉遲氏,無論愿不愿意,都要取宇文氏而代之,因為后退就只有粉身碎骨,雖然家族實力雄厚,可隱患不是沒有,尉遲惇特地寫了密信給弟弟,就是要讓對方意識到家族面臨的內憂外患。

外患就是宇文氏,本來按照實力對比,尉遲惇此次忽然發難,應該能打得宇文氏一個措手不及,迅速攻入關中、山南,年底前讓宇文亮父子敗亡。

結果出了意外,尉遲惇事前做的幾手安排,似乎都沒有生效,并州總管尉遲勤受阻于蒲坂,未能進入關中;嶺南道行軍元帥長史崔達拏和司馬崔弘升,在江州湓口發動兵變失敗。

至于益州總管席毗羅和湘西道行軍元帥崔弘度的進展如何,因為道路阻塞所以不得而知,尉遲惇覺得這兩位即便戰事不利也能據守蜀地,牽制宇文氏的兵力,所以問題不大。

問題在于,尉遲惇布置五路兵馬同時攻打大別山五關,結果莫名其妙全軍覆沒不說,還被宇文氏的安州軍偷襲豫州州治懸瓠得手,導致一連串兵敗,方城之圍解除,宇文氏得以茍延殘喘。

尉遲惇選擇動手的時機經過精心策劃,就是要在秋收前用兵,攻入對方地盤之后可以收割當地糧食,來個就食于敵,減輕后勤壓力。

即便一下子沒能擊破宇文氏的主力,也能干擾對方的秋收,即便戰事持續半年甚至一年,也能折騰得對方出現饑荒。

再英勇善戰的軍隊,也無法餓著肚子打仗,關中、山南若爆發饑荒,宇文氏會不戰自潰,到時候自然有人將宇文亮父子抓了或者砍了,將人頭送到鄴城。

結果現在倒好,官軍被拒于關中、山南門戶之外,眼下對方順利秋收倒無所謂,關鍵是如此僵持下去,人心會發生變化。

尉遲惇繼丞相位不過一年,在平陳之役尚未結束時,毫無征兆的和宇文氏決裂,實際上許多文武官員都是持著觀望態度,即便對于一些尉遲氏的追隨者來說也是如此。

效忠于故蜀王尉遲迥的人,未必效忠蜀王尉遲惇;效忠于尉遲家族的元從故舊,未必效忠四郎尉遲惇。

這就是尉遲家族面臨的內部隱患,本來不是什么大問題,可一旦戰事膠著,人心便會浮動,若是再出現大敗,恐怕那些魑魅魍魎就會跳出來了。

當前局勢,即便尉遲氏吃不下宇文氏,也足以重現當年東西魏對峙的局面,尉遲氏牢牢占據齊國故地,只要用心經營,一樣是天下第一強國。

但那些魑魅魍魎可不會甘心,一定會挑事,激發尉遲家族的矛盾,首當其沖就是兄弟鬩墻。

蜀王之位,本該是三郎尉遲順的,卻是四郎尉遲惇繼位,實際上許多人對此不滿,只是故蜀王定世子時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沒人敢挑頭鬧事。

尉遲惇繼位之后,地位逐漸牢固,但如果此次和宇文氏的戰爭出現嚴重挫折,必然有人會借機生事,導致尉遲家族出現內訌,重蹈當年爾朱家族覆轍。

所以,尉遲惇決定集中兵力,要盡快將盤踞豫州懸瓠的宇文溫趕回山南,然后加強攻勢,爭取年前在關中或山南取得突破。

相關事宜,不需要尉遲佑耆太過關注,尉遲惇要求弟弟坐鎮東南,守住淮南、淮北之地。

首先,嚴陣以待,要把意圖趁火打劫的陳軍壓制在長江以南,對方若見北伐無望,必然轉向西征,如此一來,宇文氏腹背受敵就會顧此失彼。

一如漢末三國,江東孫權北攻中原曹操,在合肥慘敗之后,把目光轉向西面的長江上游,后來孫權派兵偷襲荊州得手,直接導致劉備崛起的勢頭被打斷。

所以尉遲惇希望讓歷史重演,他派房恭懿主持與陳國議和事務,實際上就是為了拖延時間,絕不會寄希望于議和能讓陳軍西征。

他在信中交代弟弟一定要在淮南嚴密布防,讓陳軍知難而退,如有必要,可以給予對方迎頭痛擊,斷了北伐的念想。

而在做好“防南”的同時,尉遲惇要求尉遲佑耆做好第二件事,那就是緊抓兵權,提防被人奪權,尤其提防司馬消難。

這種事情也只有在密信里能說,尉遲惇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司馬消難意圖不軌,也不是單獨針對司馬消難,他這么要求弟弟,是基于權力斗爭的原則。

兵權,絕對不能假于人手。

尉遲惇在信中一直向尉遲佑耆強調,說尉遲氏絕不能重蹈爾朱氏的覆轍,教訓之一就是家族要團結,以免被人逐個擊破,教訓之二,就是防止部下趁機做大。

以齊神武高歡的崛起為例,當年高歡隸屬爾朱氏,費盡心思騙得信任后,收編六鎮流民在河北定居,勾結河北豪強漸漸做大,伺機和爾朱氏決裂,最后取而代之。

尉遲惇繼蜀王位之后,一直在提防這種事情重演,所以十分重要的并州總管一職,由堂兄尉遲勤擔任,而就在和宇文氏決裂之際,尉遲惇已經和兄長尉遲順達成和解。

朝廷的軍權,必須由尉遲家族牢牢掌握,決不能假于人手,河北如此,河東如此,在淮南也必須如此。

尉遲佑耆的江南道行軍,本來承擔著滅陳重任,所以匯聚著周軍精銳,現在雖然行軍即將解散,但軍隊還要留守東南,尉遲惇交代弟弟一定要將這支軍隊牢牢抓在手中,絕不能被他人賺去。

有能力從尉遲佑耆手中奪權的人,司馬消難排在第一,尉遲惇提醒尉遲佑耆,對方可不是尉遲氏的門生故吏,也不是主從關系。

司馬消難身為齊國勛貴子弟,又在周國為官數十年,其人脈不可小覷,值此關鍵時刻,必須嚴加提防。

但種種提防舉措必須巧妙的掩飾起來,不能讓對方由此心懷不滿,免得本來沒事卻硬是弄出事,導致大好局面急轉直下。

尉遲惇生怕弟弟不重視,特地舉例:晉末劉裕北伐,成功收復長安,結果留守建康的心腹劉穆之忽然去世,劉裕生怕建康有變只能急匆匆南返。

劉裕留下王修、沈田子、王鎮惡等文武官員輔佐幼子劉義真坐鎮長安,卻對其中一人極其不放心。

王鎮惡為前秦名相王猛之孫,在關中名望很高,劉裕南歸,覺得王猛是個隱患,擔心對方會趁機割據關中自立,便吩咐心腹沈田子提防王猛,話說得很露骨,讓沈田子一旦覺得王猛有異心便動手。

沈田子一向和王鎮惡關系很差,得了劉裕親""代,越看王鎮惡越覺得可疑,于是在大敵當前之際,自作主張將王鎮惡殺害,以絕后患。

沈田子自以為是“為國除害”,卻被長史王修誅殺,年幼的劉義真覺得王修意圖不軌,在旁人攛掇下將其殺害。

主要文武官員內訌,直接導致晉軍將士軍心大亂、關中得而復失,形勢最好的一次北伐,其成果就這么夭折了。

尉遲惇以這個例子,叮囑尉遲佑耆行事不要過火,司馬消難要提防,但也不要疑神疑鬼,弄得己方爆發內訌,為外人所乘。

仔仔細細看了幾遍,尉遲佑耆將密信燒掉,并將灰燼吹散,他覺得肩上責任很重,不但要防外還得防內,防內還不能把事情做的太露骨。

上陣殺敵,敵我分明,而要提防內部卻不容易,人心隔肚皮,那一張張笑臉下到底是真心實意還是虛與委蛇,很難在短時間內弄清楚。

尉遲佑耆讀過書,也聽人講起高歡的發家經歷,這位梟雄在爾朱榮麾下時,可一直都是以忠心耿耿的面目示人,所以才騙過了爾朱榮,也騙過了爾朱榮死后掌權的爾朱兆。

即便高歡起兵與爾朱氏決裂,爾朱兆一開始還不相信自己的結義兄弟會做出這種事,覺得一定是有誤會,而尉遲佑耆真不知道自己身邊有沒有這種人。

如果有,可能會趁著他只顧盯著司馬消難,來個趁虛而入,最后漁翁得利,把兵權拿到手。

一想到這里,尉遲佑耆就覺得頭痛,但他決定即便再難也要把兄長的托付圓滿完成,尉遲家族一榮未必俱榮,但一損俱損是肯定的。

爾朱氏內訌,白白便宜了外人,尉遲氏絕不能重蹈覆轍,現在尉遲氏大權在握,宵小只能蟄伏,如果順利鏟除宇文氏,那么這些人就沒有機會做大。

可一旦局勢大變,必然有人蠢蠢欲動,所以如今的關鍵,就在于豫州州治懸瓠的得失。

尉遲佑耆拿出輿圖,看著懸瓠所處位置,官軍接連兩場大敗,但河南局勢尚未失控,宇文溫聲稱在懸瓠遇到落難天子,號召天下兵馬勤王,結果應者寥寥,河南各地都在觀望。

這一切,都建立在大家對尉遲氏絕對實力的敬畏上,可一旦懸瓠久攻不下,甚至再次南下的朝廷大軍又被對方擊敗,屆時什么魑魅魍魎都會跳出來興風作浪。

再度南下的朝廷大軍會敗么?

尉遲佑耆如是想,走出房間,看著天上一輪明月,又看向西北方向夜空,片刻之后笑了笑,自言自語道:“怎么可能!”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