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一百七十五章 布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布置

第一百七十五章 布置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03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湞陽以北五里,溱水東岸周軍大營,行軍總管楊濟正召開軍議,另一位行軍總管慕容三藏以及諸位將領均在場,他們面前擺著一張輿圖,其上繪制的是下游湞陽地區地形,圖里有許多標注,是為陳軍的布置情況。

標注的最近一次更新,是昨日,那是周軍斥候冒著生命危險,將湞陽城附近敵情摸清,接下來就要由主帥來做決定了。

“陳軍猬集湞陽,四處挖壕、立寨,甚至連溱水中也沉了許多戰船,各種招數都使出來,為的就是和我軍耗,以為就這么耗到酷熱難當的夏天,就能不戰而勝!”

輿圖上,畫著“卜”字形的一豎一捺兩條線,豎線較粗代表著自北向南流淌的溱水,斜線(捺)稍細代表著至東向西流淌的湞水。

湞水在湞陽城東郊外為一南北走向大山阻礙,先是往西南流淌,然后折向西北于湞陽城附近匯入溱水,故而兩條河形成一個“卜”字,

山南水北是為陽,湞陽城位于湞水北岸,為湞水之陽故而得名“湞陽”,而陳軍之所以據守此城與周軍對峙,是因為湞陽地形不錯。

湞陽城南是湞水,通過浮橋連接湞水兩岸,而湞陽城西是溱水,所以周軍若要攻城,在陸地上只能從湞陽城北、城東進攻,但是湞陽城東郊外不遠處便是大山,無法施展兵力,故而實際上只能從城北進攻。

當然,周軍還能通過溱水,乘船順流而下攻打湞陽城西,但陳軍在溱水湞陽河段上鑿船沉底、打木樁設下障礙,行船的困難很大,想要攻城的話只能先排障,而城內守軍顯然不會袖手旁觀。

為了據守湞陽,陳軍調集大量人力于短時間內在城北、城東挖掘壕溝,引溱水、湞水入溝化作護城河,周軍即便走陸路攻城,也得先突破這些不算深但很寬的護城河。

護城河離城很近,在城內投石機的射程范圍內,要想填河就得先填人命,當然也有一個歪招,就是吸引城內投石機不斷發砲,讓其投出的石彈堆在護城河里,慢慢的就堆滿了。

對方會這么蠢?不會,即便一開始中計,但總會反應過來,周軍想靠這種歪招填河根本不靠譜。

即便匆忙間在護城河上填出通道,但要想讓尖頭木驢、攻城云梯過河也很麻煩,架設木橋的話又得面臨投石機的攻擊,說來說去還是得填人命。

打仗肯定會死人,只要能獲得勝利,死多些都無所謂,但周軍即便想和對方比賽填人命也未必贏得了,因為湞陽守軍人數更多。

陳國大都督王猛,已經召集了各地俚帥、洞主到湞陽助陣,這些俚帥、洞主們帶兵前來,湞陽城容不下,所以他們的兵都在湞水南岸扎營,按著斥候的偵查結果來看,人數不下兩萬。

兵臨湞陽城下的周軍,人數不過六千,雖然溱水上游的曲江周軍也不少,溱水上游支流橫浦水一帶的始興亦有周軍,但這兩處的兵力不能調動,所以六千人攻打兩萬人據守的湞陽,比賽填人命是比不過的。

當然這不是說毫無勝算,周軍之所以能以少打多,是為六千人基本都是戰兵,而湞陽的兩萬守軍,除了小部分是潰敗的陳國官軍,其他都是各地俚帥、洞主帶來的俚兵,戰斗力不怎么樣。

如果是野地浪戰,六千周軍可以輕松突破這群烏合之眾,可如今借著城防地利,烏合之眾們卻能夠與周軍一較高下。

這種情況本可以避免,那就是一月初拿下曲江之后,周軍窮追猛打繼續進攻湞陽,當時兵敗如山倒的陳兵肯定支撐不住,只要湞陽一丟,陳軍就只能敗退百里以外。

湞陽下游河段兩岸都是群山,逾百里之后豁然開朗,出現大片平原,陳軍想在平原上阻攔順流而下的周軍是妄想,只能退守廣州州治番禹做垂死掙扎。

所以,丟了曲江的陳軍,要想扼守溱水,湞陽是最后的據點,是陳軍攔截周軍的最后機會,結果周軍就任由對方加固湞陽城防召集援軍,誰的責任?

當然是行軍總管楊濟的責任!

“大家一直都在質疑,質疑我軍拿下曲江之后,為何按兵不動,任由陳軍加固湞陽城防,還坐看對方召集大量俚兵前來增援。”

“對于這些質疑,先前我一直不予回答,如今兵臨湞陽城下,在進攻之前便把答案說出來,也讓大家心里有數。”

楊濟慢條斯理的說著話,聲音不大但足夠讓在場眾人聽清楚:“嶺南煙瘴之地,距離中原又路途遙遠,別的不說,光是從豫章到大庾嶺南麓的始興,陸路距離就逾千里。”

“大家都是久經戰陣之人,一千里的陸路,糧草輸送半路的消耗巨大,從豫章起運十斛糧食,到了始興能剩下二斛就已經不錯了。”

“我軍在大庾嶺以南的兵力,林林總總算起來不過萬余,而就這萬人的糧草都得靠豫章那邊輸送,戰事拖得越長,糧草的負擔就越重,所以嶺南戰事要速戰速決!”

“什么是速戰速決?打敗陳軍就完事了么?沒有!嶺南和中原州郡不同,除了廣州一帶,其余大部分州郡都是俚、僚的天下,我們打敗了陳軍進駐廣州,那些當地酋帥、洞主,會老老實實聽命么?”

“不會!他們會等著官軍將主力撤回嶺北,到時候這些人起兵作亂,局勢大亂之際官府靠著數千駐軍能壓得住么?壓不住,還得從中原調兵過來平亂,到時候,大家還得來嶺南一趟!”

“要想速戰速決,不光要擊敗陳軍,還要把嶺南當地那些心懷不軌的酋帥、洞主們教訓一下,才能讓他們真正老實,不會降而復叛,官軍才不會來回奔波,被折騰得筋疲力盡!”

“如何教訓那些俚帥、洞主?四處分兵去攻打他們?這里是嶺南,煙瘴之地,是人家的地盤,他們打不過可以跑可以躲,官軍又能追多久?更別說會中伏來個全軍覆沒。”

“與其讓這些人分散各地伺機造反,還不如讓陳軍把他們召集起來,然后我軍一戰破之,這才是速戰速決,而湞陽城,就是最好的決戰之地!”

在場眾將之中,楊濟麾下的行軍將領,加上虎林軍的幾位將領,其實都是自己人,所以對于楊濟的決定,一開始即便不理解,也沒有抱怨和懷疑,而楊濟今日之所以開誠布公,實際上是給行軍總管慕容三藏及其麾下將領一個解釋。

如今嶺南周軍有兩位行軍總管:楊濟、慕容三藏,按照行軍元帥宇文溫的命令,是以楊濟為主,慕容三藏為副,所以真要有貽誤戰機的罪過,理所當然由楊濟承擔。

慕容三藏久經戰陣,原為齊國將領,擅長用騎兵,所以用兵的風格就是一個“快”字,一月初周軍攻破曲江之后,他一眼就看出湞陽的重要性,原本要親自領兵乘勝追擊拿下湞陽,結果被楊濟拒絕。

他不覺得楊濟是庸將,不會看不出湞陽的重要性,結果卻毫無道理的拒絕追擊,簡直是匪夷所思。

為此兩人爆發激烈的爭吵,慕容三藏知道楊濟是元帥宇文溫的親信將領,于是向監軍長史崔達拏告狀,說楊濟畏敵不前,導致貽誤戰機縱虎歸山。

元帥行轅那邊吵成什么樣子,曲江眾將無從得知,但最后楊濟的決定沒有受到任何來自南昌的質疑,這讓慕容三藏十分郁悶。

他被任命為嶺南道行軍總管,是作為監軍長史崔達拏的“自己人”來壯膽、撐腰,但慕容三藏不想涉及政爭,他作為齊國舊臣,本來行事就小心翼翼,宇文家和尉遲家的渾水可不想趟,就想著從嶺南凱旋歸來。

楊濟方才的一番解釋,他之前不是沒想到,但總覺得這樣有些冒險,眼見著春天已到,萬一戰事不利拖延下去,到了夏天暑氣上來煙瘴爆發,搞不好自己沒有戰死沙場,反倒病死異鄉。

“慕容總管,是否還有疑問?”

“沒有,只是還請楊總管不要輕敵。”

“此是自然,接下來的戰事,一切都按擬定好的方略辦!”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