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1900第六百六十七節 渤海大隧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國崛起1900 >>大國崛起1900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六十七節 渤海大隧道

第六百六十七節 渤海大隧道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30日  作者:狂人阿Q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狂人阿Q | 大國崛起1900 

最后商定,還是留給人家營口人,營口經濟算不上發達,但也不是窮地方,畢竟是東北第一個開放的港口,跟天津、煙臺一起過去長期并列為北方三大港口,只是這些年隨著青島、大連等港口的發展,營口已經排末尾,成了老五了。

當然也兼顧了奉天和四川的態度,三方各出了一部分錢,四川人捐獻一座廟,就在龍死的蘆葦塘中給它起一座廟,叫做龍子廟,跟重慶的龍王廟相對,奉天府則捐獻了一套特制的大玻璃缸,將龍骨密封在其中。

得到的好處就是,營口同意每年可以在奉天展覽三個月,在朝天門碼頭的龍王廟每年廟會的時候,送去展覽。

一舉三得,各得實惠。

這條龍的出現,讓楊潮發現他又可以打打主意了。

楊潮就任總理后,經濟形勢持續穩定,雖然還談不上什么明顯增長,但是起碼沒有崩潰的跡象了。

楊潮不顧張家傲的反對,再次采取了米青那套不計后果的赤字政策,去年財政赤字達到了500億,今年將增加到800億左后,這已經遠超國民生產總值了。

中國現在國民生產總值去年計算是450億兩,已經接近經濟危機之前的460億兩了。

即便這樣,按照黃金計價,中國已經上升到了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可惜楊潮沒當回事,原因很簡單,不是中國變強了,而是美國人讓美元縮水了。

美國經濟危機之前的經濟總值是1000億美元出頭,其中工業產值差不多800億,是這個時代典型的工業國產值比例,工業占絕大部分。而中國危機前是460億兩銀子,當時的比價是600億美元,比美國人差多了,其中工業產值才400億美元,經濟繁榮時期跟美國的工業差距并沒有縮小,因為中國在飛速發展的同時,美國人也在瘋狂發展。

黃金計價變了,但能影響到工業的實際產出嗎?能影響到鋼鐵、煤炭、機床的生產數量嗎?顯然不能!

有時候在價格失真的情況下,對比那些大宗商品的產量,反而比較真實。

而真實的情況是,中國去年鋼鐵產量才2300萬噸,比巔峰時期的6000萬噸,差遠了。美國人還保持了4000萬噸的規模呢。倒是煤炭比美國高一些,美國1億噸,中國2億噸。

可即便這些大宗商品的數據,有時候也不能反映出兩國真實的工業實力,因為美國人二戰時期就能將煤產量瘋狂的擴張到5、6億噸的規模,同樣的道理,他們的鋼產量能輕易達到600萬噸,7000萬噸,甚至8000萬噸,他們的經濟是萎縮了,但是產能還放在那里。

因此往往保持了一個巨大的產能很有必要,哪怕危機期間收縮產量,可能力是存在的,必要的時候就可以爆發出來變成國力。

就好像美國汽車生產下降了80,但一旦有需要,一年生產1000萬輛汽車,也不是不可能的,這個數字,很多國家即便到了21世紀,也追趕不上。

所以現在即便是恢復到經濟危機之前,對中國經濟也是遠遠不夠的,趁著美國還要在蕭條之中掙扎幾年,中國必須擴大生產規模,尤其是重工業的規模,必須在二戰之前,超過美國,不是超過現有的產量,而是超過他們的潛能。

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意味著從今年開始,到二戰爆發的4年間,要將現在的重工業生產能力提高一倍,每年的增長必須保證在20,這好像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蘇俄模式了,其他模式都不可能達到。

楊潮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并不覺得蘇俄模式就沒有好處,起碼在速度上無與倫比,其實只要不過分的強調重工業,還是可以借鑒的嗎,改開之后的中國,不就是這種模式。

所以在發展重工業的時候,楊潮可不想荒廢輕工業,紡織工業已經無可救藥了,隨著盲目的滿足人民的收入增長需求,每天1兩的工資收入,會讓國外紡織品打的中國紡織業沒有任何機會,除非像美國那樣,關起門來自己搞,但中國可以對美國封閉市場,對英國封閉市場,對歐洲一些大國封閉市場,但是能對朝鮮、日本等東亞國家封閉市場嗎?當小弟無法從老大這里吃飽飯的時候,誰還會跟著你!

日本、朝鮮拼命壓榨自己的女工的時候,中國堅持了日薪一兩基本上就廢除了自己的紡織業武功。

但輕工業還有一個大項,那就是食品工業是日本朝鮮做不了的,因為他們太小,沒有那么多土地,根本搞不了食品工業,他們尚需要進口大量糧食的時候,這一切都不用提,中國不但能發展自己的食品工業,甚至還能向這些國家出口呢。

問題是單單一個食品工業,是不可能為重工業提供足夠的市場的,他消費不了那么多的電力,電力工業就發展不起來,他消耗不了那么多的機器設備,機器制造業甚至冶金行業就發展不起來。

所以到最后,重工業的市場,依然需要另想方法來解決,那就是國家投資!

但問題來了,國家沒有上限的投入重工業,巨額資金引發的通貨膨脹怎么控制?

張家傲反對的就是這一點,楊潮目前還沒看到通脹的危險,但是有必要的時候,他還是想控制一下重工業的消耗的,既然無法開源,能做到節流也算成功。

問題是很多目前的國家項目,都不是能節流的玩意,別說節流了,很多項目甚至連最終的預算都很難預計,比如渤海大隧道項目。

茅以升的施工方案是,用**在海底進行爆破,將海床上的礁石之類的東西炸成碎石,然后通過施工平臺上的大型挖泥船抓斗,將這些碎石之類的掏出來,如此建設成一條基槽,接著在基槽上鋪設標準碎石,還要每隔50米左右,打下一根固定混凝土樁基,然后在基槽上面安裝預制隧道。

可是這樣的施工速度,一天前進2、30米,有時候還不到,對于一條120多公里長的隧道來說,光是完成隧道對接就得十幾年時間,加上后續的施工,20年內都可能無法通車。

這個花費實在是太巨大了,楊潮是堅決要修建的,所以花費不是問題,但如果能節約一點的話,還是很樂意的,以前不敢去做,那是因為不好解釋,現在不同了,不是有龍嗎,在龍的幫助下,施工速度就不是問題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國崛起1900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