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尚南山書名:
況且的思緒仍然在奔跑當中,沒有停歇下來。
他還想到,當初倉頡造字,驚天地泣鬼神,是因為人類將借此走出蒙昧,開創文明,逐漸擺脫神鬼的束縛。倉頡的壯舉,讓天地為之震驚,令鬼神感到喪魂,人類進入文字時代,逐步把命運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周興嗣創作千字文,可以說是倉頡造字偉大事業的繼承者。語言的魅力從此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不過千字文能始終不衰,被后世所熟知,還應該感謝一個功臣,就是隋朝的禪僧智永。
智永是王羲之嫡系子孫,也可能是王家最后一位嫡系血脈。他酷嗜書法,朝夕苦練不輟。練廢的筆最后埋在一起,號稱“筆冢”。
由于向他求字的人太多,寺廟的門檻沒幾天就被客人踏破了,換了一個又一個,最后智永無奈只好在門檻上包了一層鐵片,鐵門限的說法由此而來。
后來鐵門限成了出世與入世之間的象征,想要出世必須先踏破鐵門限,寓意下定決心。
智永不單用廢了無數的筆,更是耗費了無數紙,最后紙張供應不上,就在芭蕉葉上練字。
況且對此抱有一絲懷疑,在芭蕉葉上絕對練不出好字來,就如同拿根棍子,在沙盤上練字,固然一文錢不用花,但絕對不可能練出書法。
估計智永一時技癢難忍,手邊正好沒有紙,就隨便在芭蕉葉上寫字玩。
按說,當時有無數人拿著紙張筆墨去求字,智永不會缺少紙張。說智永用芭蕉葉練字,不過是后人將其作為勵志典范,添油加醋重新演繹的結果。
智永一生最喜歡寫千字文,據說寫了有幾千本,遍送當時江南各寺廟。
杜牧有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只是一個概數。當時的南朝就是四千八百寺也不止。
智永的千字文應該還不止送給寺廟,民間藏本更多。所以自唐朝時,就成為書法的范本,不但小學生臨摹,就是歐褚顏柳這些宗師也一樣得老老實實臨摹,因為這代表了右軍筆≦↗dǐng≦↗點≦↗小≦↗說,.∞.o≯s_;法的嫡傳。
褚遂良、歐陽詢都有千字文法帖傳世,那是以實際行動向智永大師致敬。其后一千年,凡書法家,練習千字文幾乎成了修行的正統。
智永大師的千字文書法流播人世,激起無數人杰臨摹、致敬,周興嗣也隨之聲名鵲起,不然,區區一個梁朝散騎常侍,怎么可能在史書上留名?這一留,真是千古名聲!
況且仍然是習千字文,一直沒有正式創作,他知道自己的筆法還遠遠沒有成熟,火候更是差得遠,但看到拓印出來的墨本如此糟糕,倒是激起了他的創作**。
當時,江南一帶臨摹千字文的高手要數文征明,況且曾經看過他的摹本,自嘆不如。他在蘇州時一直急著要見文征明,正是想與他探討臨摹千字文的心得,可惜一直沒能如愿。
“拙政園動工了嗎?老師陳慕沙近來怎樣?還有,石榴呢……”況且不禁浮想聯翩。
他在蘇州時,對拙政園建造一事淡漠視之,從不過問一句,此時想到文征明,倒是觸動了神經,同時也想到了神龍一般不見首尾的唐伯虎。
至于家人跟石榴,他根本不敢多想,一想頭就發脹,只能在心里自我安慰。
當然,在蘇州城內安全是有保障的,有練達寧、陳慕沙的雙重保護,再加上中山王府的勢力,輕舉妄動之人不得不顧忌后果。
人,就是這樣一種動物,在需要的時候必須欺騙自己,否則無法活下去。
況且現在就是如此,他只能設想家里一切如故,平平安安,就跟自己在時一樣。老爹身體棒棒的。妹妹和石榴整天樂呵呵的,兩個人在一起還總夸他,哎呀,這個那個的,好肉麻呀。
況且把墨寫完,恨不得馬上折斷手中的筆,世上竟然有如此粗劣的毛筆,簡直就是刷子。
他再也無心過問其他事情,出來后徑直去了那家生藥鋪子。生藥鋪的總管跟伙計們見到況且非常熱情,就差擁抱了。
況且說明來意,給學生們訂一批真正的紫毫,不過是普通級的,給自己訂幾支上好的紫毫跟優質宣紙。
這些都是小事,好說好辦,立馬辦,馬上辦。生藥鋪的總管眨眨眼睛,頗感為難地說出一件事。
原來藥鋪在鳳陽的總店聽說了況且的事,要求這里的分店無論如何都要請他去總店坐診,每年的酬勞是兩千兩紋銀,而且可以先行支取。
這等條件一般醫家是不敢想象的,一個巡撫衙門首席幕僚的年薪也不過如此。
況且只是笑笑:“這事等我到你們總店做客再議不遲。”
總管和伙計們見他沒一口拒絕,松了一口氣。況且這樣做是為他們著想,到了總店,能否留得下人,就是總店的事了,跟他們無關。
“這是小店日常所用的筆跟紙,您老人家若是覺得可以,先拿些去用。”總管忙不迭把自己店里最好的毛筆跟紙拿出來。
況且心里又是一陣膈應,這神醫的帽子得早點摘了,不然“老人家”就確認無疑了。
況且拱拱手道:“多謝了,我有特殊用處,只能用自己用慣的筆墨和紙,你們幫我早點運到就好。”
店里拿出來的筆跟紙屬于中等質量,若是平常用用也未嘗不可。他現在一心想要為那些孩子們臨摹范本,必然要最好的效果。
“您老人家定的藥材還差幾味,家主來信說了,一定在近期內給您送來。”
主管絮絮叨叨又說了些七岔八岔的話,況且只是點頭答應著,然后不待他說完,就借口想起件事情,連忙跑了出來,渾身都是汗。
“哥,你緊張什么啊?”蕭妮兒正在門口逗一個小孩玩,見他匆匆跑出來,納悶地問道。
“不敢再呆下去了,再呆一會我就變成糟老頭了。”況且擦了一把汗說道。
“哈哈,原來你是怕這個啊。人家那是尊敬你,跟你說咱們這鎮上能被稱為老人家的真沒幾個,我爺爺都勉強呢。”
“是,那不是說我比你爺爺還老?”況且恨恨地說。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這分明跟歲數沒關系吧,俗話說三歲的爺爺,拄拐杖的孫子。而且,這跟輩份也沒關系,就是尊敬你。”蕭妮兒頭一次抓到教育他的機會,哪里肯放過。
況且也不搭理她,徑直去了趙鄉紳家。心想,我去看看真正的老人家,我可不是什么老人家。
一進門,況且驚住了,但見趙家老太爺,也就是真正的老人家,正倒背雙手,在庭院里溜達呢,好不瀟灑自在,見他來了,拱手致意。
“我說太爺,您這是干什么,我再三說過,您得拄著拐杖,還得有人在旁邊扶著才行。”況且第一次感到叫人太爺都是占了便宜。
“仁兄您可來了。”
趙鄉紳如同見到救星一般從屋子里沖出來,頭上滿是汗水。
“趙兄,這是……”
“家父說什么也不肯讓人陪著,更別說扶著了,拐杖也扔了,還說明天要去登山呢。您說,這可怎么辦,您趕緊幫勸勸吧。”趙鄉紳急得真火上房一般。
“怎么著,出了門口就是山。我說要登山又怎么著了,不就多走幾步路嘛,還能累死人不成。”
趙老太爺厲聲訓斥兒子,然后抓住況且的手笑道:“小神醫,靠祖宗福德保佑,讓我遇到你,這才有站起來的機會,我就是要登到山dǐng去看看,哪怕最后看一眼整個鎮子,這是我的念想啊。”
“太爺,您要到山dǐng也行,不過得家人抬著上去,還必須穿得暖暖和和的。”況且不忍心打擊他,只好想出了折中辦法。
“我現在有的是力氣,干嘛用人抬著?小神醫你不知道,這院墻當初都是我一個人一根木頭一根木頭從山里扛回來,又一個個壘上去的。”
“爹,那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您還提這個作甚。”趙鄉紳不耐煩道。
“四十多年前怎么了?我覺得我現在不比那時候差!”老爺子還來勁兒了,吵吵著,差點就扔掉拐杖。
況且暗嘆口氣,太爺還是不明白,他現在有力氣,精神好,全憑著自己透過金針注入的內力,這股內力很快就會消散,過后他還是要衰弱,要精心用藥物調養兩年才能真正保住性命。
至于說他想自己登山,還要登上山dǐng,這輩子怕是不可能了。
況且跟趙鄉紳說過這些情況,并鄭重告訴他,老爺子現在的精神頭只是一種假象,過后還是以躺在床上靜養為主,再用藥物慢慢調養。
當然,老爺子每天可以拄著拐杖在院子里溜達一會兒,但必須有家人在兩邊扶著,萬一老人再跌一跤,那麻煩可就大了,甚至有可能喪命。
勸病人服輸是天下的難事之一,況且尤其不擅長這個。今天是為老太爺治病的最后一天,之后就由他家人護理了。至于他的醫囑是否能完全貫徹到底,他也是鞭長莫及。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